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戊酸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春彦

    目的:观察和探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根据躁狂量表(BRMS)对两组治疗第1,2,4,6周的效果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第1,2,4,6周的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效果进展

    作者:叶其群

    双相障碍是一种病情严重,容易复发,带有循环性质的疾病;绝大部分需要长期的用药维持治疗,控制病情发作,从而减少病情发作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由于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病程时间长,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效果更差,患病后患者自杀概率更大,而且识别疾病率和治疗率低,因此,为双相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维持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展进行了观察,阐述如下.

  •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作者:张剑红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心境稳定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和6周YMR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放松疗法合并药物治疗以冷感为主诉的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李洪祥;李雪艳;刘蕊

    目的:探讨放松疗法合并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治疗以冷感为主诉的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重度冷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放松疗法合并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共8周. 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用自编冷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8周末研究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5.29%,对照组有效率61.76%,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 =4.836,P<0.05). 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放松疗法合并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治疗冷感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药物治疗,副作用无增加.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4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凝;王学义;秦振洲;宋美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34),接受碳酸锂[(0.8±0.1) mmol/L vs.(0.8 ±0.2)mmol/L)]和喹硫平[(333.3 ±87.4) mg/d vs.(343.1 ±94.2)mg/d]治疗.rTMS组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TMS刺激,伪rTMS组接受相同部位的伪线圈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分别累计合并使用氯硝西泮片剂量.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治疗4周末HAMD <8分定义为治愈.结果:治疗第2周[(27.6±4.6)vs.(30.9±5.8)]、第3周[(19.8±3.9)vs.(22.5±5.2)]、第4周[(10.3±3.0)vs.(12.6±5.3)]末,rTMS组HAMD评分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第4周末,rTMS组治愈率高于伪rTMS组(73.0% vs.44.8%,P<0.05).第4周末,rTMS组PQSI评分低于伪rTMS组[(2.5±1.4)vs.(3.5±1.9),P <0.05].第2周[(8.7±4.8)mg vs.(10.0±4.1)mg]、第3周[(2.7±1.8)mg vs.(3.9±1.6)mg]、第4周[(1.0±0.9)mg vs.(2.0±1.4)mg]末,rTMS组使用氯硝西泮剂量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6.9%,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较好疗效,并可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心境稳定剂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红锐;王艳;白翠梅;郭雄伟

    目的 探讨对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用心境稳定剂后是否有效.方法 33例氯氮平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在把氯氮平减量的情况下,分别合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碳酸锂治疗.结果 第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治疗下降≥20%15例(4S.4%),≥50%9例(27.2%).TESS总分比较,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对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用心境稳定剂后仍有一定疗效.

  • 精神分裂症的新进展(2)

    作者:魏琛;周用桓

    本文重温了Schneider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和CROW的Ⅰ型的Ⅱ型精神分裂症理论的临床重要意义.概述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及心境稳定剂的作用和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途径,起始前剂量及治疗剂量.综述了幻听的病理机制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进展及艺术疗法,音乐心理学的介入.有关精神外科的新进展和关于精神分裂症重新命名的讨论.

  • 循证医学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综合治疗

    作者:钱玉玲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循证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充分的证据并对病人做出佳诊疗决策的学问.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而科学证据的获得有赖于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

  • 氯氮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汪志良;寻知元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也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1].虽然氯氮平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尚有争论,但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司天梅等[2]对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的现况调查显示,氯氮平排在第1位(31.7%).在临床上,氯氮平常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BDZ)类药和心血管药等联用或合用[2],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治疗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抗生素、激素等合用.然而,氯氮平的代谢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酶系有多种酶参与,且由于多受体作用而药理机制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的改变.因此,掌握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金卫东;陈震;陈炯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是针对大多数躁狂发作治疗的即定方案,即便如此联合治疗,也难以使一定比例的患者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在很多国家的双相障碍的治疗指南中,都提到了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应用的问题,其中碳酸锂与丙戊酸钠的联合为常见[1].这样的联合在临床效应、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已引起专科医生的关注,故十分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及评价.

  •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作者:蒋锋;汤宜朗;蔡焯基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以下简称双相抑郁)具独特的临床特点[1],这类患者特别是发病年龄小的患者更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更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平均寿命较短于其他抑郁障碍患者,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在治疗上,双相抑郁与其他抑郁的差异主要在于单纯抗抑郁药治疗诱发躁狂的风险高,需要联用心境稳定剂[2].鉴于国内关于双相抑郁治疗的文献较少,而国外近年来对此多有探讨(检索Medline数据库近5年的文献),故对此予以复习.

  • 重视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抑郁

    作者:刘铁榜;杨海晨;沈其杰

    明确区分单相抑郁(即反复发作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二者的治疗不同.若诊断为单相抑郁,通常应予抗抑郁剂;但若为双相抑郁,标准治疗应是心境稳定剂,不恰当地使用抗抑郁剂容易导致由抑郁转为躁狂相(以下简称转相)而使病情恶化.在临床上,双相抑郁的误诊及漏诊问题十分突出.国外资料显示,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者多达40%,平均误诊时间长达7.5年,约1/3的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1];37%的患者甚至在其出现首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后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2].国内是否如此虽尚不清楚,但国外教训值得汲取.

  •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药物选择

    作者:刘铁榜

    研究显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着相当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单相抑郁的标准治疗是抗抑郁药,单用抗抑郁药效果不佳时联合心境稳定剂可能增加疗效;而双相抑郁的标准治疗是心境稳定剂,误用抗抑郁药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 心境稳定剂在我院精神科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梁其生;肖长久;杜颖;陈怡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现状,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5年6月20日住院当日使用心境稳定剂的106例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中,丙戊酸盐类使用频率高(其中丙戊酸镁占37.7%,丙戊酸钠30.2%),其次为碳酸锂,占17.0%;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中,主要是碳酸锂和丙戊酸盐合用;心境稳定剂在心境障碍中使用占34.0%,在癫痫性精神障碍中占17.0%,在其他精神障碍中高达49%.结论:心境稳定剂在我院使用率较高,丙戊酸镁使用率高,主要用于治疗心境障碍,亦作为增效剂应用于其他精神障碍的治疗,本院心境稳定剂的应用基本合理,但需要注意防止滥用,预防副反应的发生,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精神科门诊一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王君;刘秀平;赵晓彦;苏明杰

    目的:调查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患者2015年4月15日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当日精神科门诊患者284例,对其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治疗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当日284例精神科门诊患者中,男性119例(41.9%),女性165例(58.1%),临床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包括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睡眠障碍、脑器质性障碍等.(2)284例患者中使用1种精神药物治疗的147例(51.76%),使用多种精神药物治疗的131例(46.13%).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是喹硫平37例(13.03%)、奥氮平35例(12.32%)、阿立哌唑32例(11.27%).抗抑郁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47例(16.55%)、米氮平25例(8.8%)、文拉法辛21例(7.9%).心境稳定剂使用多的是丙戊酸钠7例(2.46%).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马来酸咪达唑仑42例(14.79%)、劳拉西泮31例(10.92%)、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各18例(6.34%).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治疗的主要药物,多种精神药物的联用较多,反映出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互补增效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吉中孚

    目的:评价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文献,对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的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单药治疗和附加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其特点起效快,具有控制躁狂,缓解抑郁,改善精神病性症状作用,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因此,第2代抗精神病药可作为治疗双相障碍的一线首选药之一.

  •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晓虹;蔡焯基;刘敏;王刚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给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8周。分别于基线、4周和8周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L,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PBMCs的GSK3α和GSK3β丝氨酸磷酸化水平( pSer-GSK3α, pSer-GSK3β)以及总GSK3水平( total-GSK3α和total-GSK3β)。采用杨氏躁狂量表( Young Mania Ratings Scale,YMRS)和临床症状严重度量表(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cale, CGI-S)等评估症状变化。结果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YMRS、CGI-S等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与此同时,治疗后PBMCs的pSer-GSK3α、pSer-GSK3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不同心境稳定剂组间比较,pSer-GSK3β/total-GSK3β相对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0),锂盐组变化明显(P=0.024);相关分析显示,pSer9-GSK3β/total-GSK3β比值与4周末YMRS减分绝对值呈负相关(r=-0.413,P=0.043)。剔除反复躁狂发作(≥3次)患者,这一趋势更加显著(r=-0.543,P=0.020)。其中锂盐组呈现了相似的变化(r=-0.432,P=0.083),而丙戊酸钠组无。结论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降低双相躁狂患者PBMCs的GSK3活性,碳酸锂单药或联合治疗相比丙戊酸钠,可以更显著降低双相躁狂患者的GSK3活性。

  • 奥氮平与氯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

    作者:王毅刚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氯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方法 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该院治疗躁狂症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10例,对比组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奥氮平联合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对比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27.27%(15/55)明显低于对比组50.91%(28/55)(P<0.05).其中,研究组嗜睡为4例(7.27%),体重增加为8例(14.55%),流涎为3例(5.4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均较为突出,但奥氮平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祥虹;刘琳琳;曲春晖

    目的 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躁狂发作或躁狂相诊断标准的6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相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第1周末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8周一直存在,且第8周结束后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痊愈率为46.9%,对照组为38.4%,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好.

  •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躁狂发作

    作者:陈正昕;任志斌;邱德胜;潘集阳;范学胜;孙剑;陈炯;邢葆平;王鹤秋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DMS-V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齐拉西酮组),对照组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奥氮平组),治疗观察8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在治疗前后YMRS均有显著降低(F=22.5,P<0.01;F=16.1,P<0.01),BPRS也有类似结果(F=12.8,P<0.01;F=6.9,P<0.01).齐拉西酮组YMRS在治疗第1周末的评分比奥氮平组高,减分比奥氮平组少,均有显著性差异.齐拉西酮组BPRS在治疗第1周末、2周末评分比奥氮平组高,减分比奥氮平组少,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结束时两组间痊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率:42%、40%,x2=0.02,P>0.05;有效率:80%、84%,x2=0.54,P>0.05).但是2组间药物副作用有差异,奥氮平组体重增加和血脂异常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结论 齐拉西酮、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均比较理想,但是奥氮平副作用偏多.

11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