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定市精神病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占敏;李喜泼

    目的 了解保定市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对调查对象进行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受损状况评定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结果 9021人完成调查,精神病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74%(95%CI=0.56%~0.92%),时点患病率为0.64%(95%CI=0.48%~0.81%);精神分裂症常见,其终生及时点患病率分别为0.62%、0.54%.时点患病率:女性0.87%高于男性0.42%(P<0.01);20~59岁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分居/离婚、低收入及独居增加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危险性.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受损程度:轻度7.41%,中35.19%,重量度57.41%.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科门诊就诊率为35.19%,住院率27.78%.结论 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类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在女性及青中年人群中更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

  • 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对照研究

    作者:文佑芳;陈勤;邱堂威

    目的:比较帕利派酮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和喹硫平两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者P<0.01).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94.44%,喹硫平组治疗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以帕利哌酮组的不良反应较喹硫平组轻(P<0.01).结论:帕利哌酮在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喹硫平少.帕利哌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 已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病性障碍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琦;苏闻;陈海波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及症状学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神经精神问卷对82例PD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进行调查,分析PD患者起病年龄、抗PD药物种类和剂量、运动功能、Hoehn-Yahr分级、认知损害、抑郁、睡眠障碍等与PD精神病性障碍(PDPsy)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组PDPsy患病率为36.6%,对照组精神病性障碍患病率为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具有PDPsy的30例患者中,错觉、错误的存在性感觉、幻觉、妄想的患病率分别为22.0%,14.6%、29.3%、7.3%.单因素分析显示,具有PDPsy患者的年龄(71.1±6.2)岁、服用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628.7±283.2)mg、帕金森病致残量表睡眠部分(SCOPA-SLEEP)评分(15.3±7.3)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患病率(60.0%),均显著高于无精神病性障碍的PD患者(66.6±9.3)岁、(461.1±317.2)、(9.7±7.6)分、28.9%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oehn-Yahr分级是PDPsy的保护因素(OR=0.039,95%CI:0.004~0.402);睡眠障碍是危险因素(OR=1.157,95%CI:1.015~1.320).精神病性症状数量多的PD患者年龄大、SCOPA-SLEEP评分高(P=0.0042、0.0112). 结论 PD患者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DPsy的发生和高龄、高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严重的睡眠障碍及RBD相关.

  • 氯氮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汪志良;寻知元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也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1].虽然氯氮平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尚有争论,但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司天梅等[2]对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的现况调查显示,氯氮平排在第1位(31.7%).在临床上,氯氮平常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BDZ)类药和心血管药等联用或合用[2],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治疗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抗生素、激素等合用.然而,氯氮平的代谢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酶系有多种酶参与,且由于多受体作用而药理机制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的改变.因此,掌握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焦在库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辽宁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奥氮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

  • 76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作者:杜颖;谭常赞;黄祖历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并对是否需要及时所外就医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三间强制隔离戒毒所委托鉴定,并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76例,采用自编调查表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使用广泛.有精神病性障碍表现者55例(72.4%),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幻觉、被害妄想等.需及时所外就医60例(78.9%).结论: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较早较多出现精神症状,吸毒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不一,且主要表现为精神病性障碍,被鉴定人多数需及时所外就医.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思路探讨

    作者:王文甫

    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思维从其病程特点、临床特点、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排除诊断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诊断能有所帮助.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明龙;迟林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ATS)滥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个案调查,自制调查表,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 26.2±7.5)岁,男女之比为3.1∶1,未婚占68.42%,初中以下文化占73.68%,无固定工作者占60.53%;滥用ATS中位数为13个月;主要临床相为幻觉-妄想状态(84.21%);经治疗后,显效率97.14%.结论:无业、未婚的男性青年为主要发病群体;ATS长期滥用可致严重的精神病性障碍;治疗效果较好,复吸,ATS症状易重现;仅凭症状学难以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 卡宴合欢液滥用致精神病性障碍1例

    作者:黄麦芳;周微;全立新;王文甫

    1 病例摘要彭某某,男性,27岁,已婚,高中文化,无业.复吸卡宴合欢液一月,伴疑人害、凭空闻声2天,总病期1年零2个月,于2017年8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6月份和朋友聚会时,因好奇开始饮用卡宴合欢液,(在当地性保健品店购买,后经国家毒品实验室湖南分中心;湖南省毒品检验分析室检测其主要成分为Y-羟基丁酸(GHB),未检测女性性激素成分).

  • 合成毒品致精神病性障碍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

    作者:王文甫

    1 病例介绍汤某,男性,19岁,因复吸冰毒、麻古伴凭空闻人语,自言自语、无故发笑、疑人害2月,总病期3年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有语言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近记忆减退、无自知力.入院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1.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2.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综合症.

  • 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徐健雄;段炼;王达平;刘玉平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在广州市脑科医院物质依赖科住院治疗的66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滥用的甲基苯丙胺制品主要是冰毒,共64例(97.0%).滥用持续时间平均2.3±s 1.2 a.冰毒的滥用剂量平均0.4 g·次-1±s 0.1 g·次-1.38例(57.6%)曾经使用或合并使用其他物质.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为幻听56例(84.8%)、被害妄想61例(92.4%)、嫉妒妄想48例(72.7%)、易激惹60例(90.9%)、兴奋状态62例(93.9%)和冲动行为53例(80.3%).症状治疗后消失较快,出院时痊愈率达89.4%.结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幻听、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易激惹、兴奋和冲动行为等症状,且症状治疗后消失较快,疗效好.

  • 吸食笑气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蓝晓嫦;王达平;蓝晓凤

    目的:总结滥用笑气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22岁男性滥用笑气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患者吸食笑气1年半,导致精神萎靡、肢体麻木、思维迟缓,并出现被害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双侧额叶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长期滥用笑气可以导致躯体不适及精神障碍,有成瘾倾向,需引起临床及监管部门重视.

  • 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达平;徐健雄;庞振泰;胡文生

    目的:探讨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为男性未婚青年.氯胺酮滥用时间为 21.8±s 17.8月,滥用剂量为0.4 g次-1±s 0.2 g次-1,吸食频度为9.5次月-1±s 8.5次月-1,滥用方式全部为鼻吸.患者均有多物质滥用的经历.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确切的氯胺酮滥用史和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以精神病性障碍多见,占85.4%(35/41).依赖者的耐受性增加不明显,戒断症状出现较迟且较轻,心理依赖呈中等程度;精神病性障碍者的主要表现为: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兴奋和行为异常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以精神病性障碍多见,应加以重视.

  • 服食“迷幻蘑菇”所致精神病性障碍1例

    作者:蓝晓嫦;王达平;刘玉平

    患者男性,23岁,自由职业,因“服食迷幻蘑菇后性格改变1月余,言行异常5天”于2015年3月23日入住我科.患者平素性格内向,经常说话得罪人而跟同学关系不好,大二退学后开始学跳街舞.后从网络信息得知服食迷幻蘑菇可以改变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等,2015年2月8日服食迷幻蘑菇(为晒干后的蘑菇标本,切片后嚼服),服食了约半个小时后患者出现了幻觉,如看到钱柜形状变了、会前后移动、口会自动开合,感觉压抑,看到比自己高的人就好像巨人一样,看到比自己矮的人就像侏儒一样,听到小鸟的声音或飞机经过的声音会有跟常人不一样的理解,但让其描述则不能;看到广场的雕像感觉能与对方交流、体会到对方的生平故事,这种情况持续约4小时慢慢缓解,但仍会感觉心情愉悦、反应快,感觉敏锐,此后家人发现其性格改变,变得爱说话、说话条理性增强,与父母关系变得密切,自觉变得“开放”,与朋友玩的时候更放得开,后来可能再次服食过1次迷幻蘑菇,期间曾吸食过1次大麻,具体不详(患者病情好转后自诉有些情况记不清).

  •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明;朱嗣恒;王强;胡萍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但是该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副作用,本文重点综述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机理及预后、预防.

  • SARS患者恐怖情绪的追踪研究

    作者:刘中国;张克让;卢祖询;徐勇

    目的探讨SARS患者不同阶段恐怖情绪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追踪研究方法,使用SCL-90、PSSS、SES、SCQ、EPQ量表做为测定工具,连续评估SARS患者入院、出院及SARS消退后2个月时3个阶段心理症状和应激中介变量,主要统计分析SCL-90恐怖因子分.结果SARS患者恐怖因子分出院时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自身前后对照出院时显著高于入院时.结果发现3个影响因素,消极应对方式和女性是危险因素,高自尊是保护因素.结论SARS危机中,SARS患者恐怖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强,达到高峰后又会随着危机的缓解而逐步下降.在应激事件中,培养较强的自尊和运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危机,可以有效地减轻恐怖情绪.

  • 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36例初步观察

    作者:吴彩云;吴爱勤;李华杰;赵海园

    目的 了解奥氮平治疗各类精神病的有效性及副反应.方法 对36例各类精神病人单一使用奥氮平治疗6周,采用PANSS、BPRS和TESS量表评价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显效率为80.5%,副反应罕见,平均日剂量为9.5±2.3 mg.结论 奥氮平对多种精神病症状有效,极少副反应,适用于各年龄组,病人依从性好.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汪志良;王明龙

    目的: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研究,以便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将38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入院的38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自制调查表,对社会人口学资料、主要精神症状、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已婚率、文化程度及有正当职业均低于对照组(χ2=9.810,χ2=18.321,χ2=6.592;P<0.01或P<0.001).研究组视幻觉、兴奋激越、恐惧不安出现率多于对照组(χ2=9.051,χ2=15.306,χ2=15.745;P<0.01或P<0.001),对照组思维散漫、嫉妒妄想、自知力缺乏多于研究组(χ2=4.094,χ2=5.050,χ2=18.689;P<0.05或P<0.001).研究组出现精神症状至就诊时间的中位数仅16 d,而对照组长达5个月.研究组治疗显效率97.14%,对照组显效率65.79%(χ2=11.555,P<0.001).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多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疗效较好;且部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精神症状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有明显不同.

  • 男性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CT值的对照研究

    作者:林红;张全中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男性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患者组)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各脑叶的CT值,并与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右顶叶、左额叶及双侧颞叶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组左额叶CT值显著低于右额叶(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各脑叶CT值与年龄不相关;右顶叶、右枕叶和左颞叶的CT值与患者饮酒年限呈负相关(P均<0.05),右顶叶、双侧颞叶CT值与患者饮酒量呈负相关(P均<0.05),左额叶CT值与患者精神障碍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部存在广泛的结构改变,饮酒年限长及饮酒量大均加重脑损害.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邓先华;黄志彪;李学武;李毅;王轶;吴冬凌;高北陵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预后. 方法:2012年1~3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住院的189例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随访时复吸率为88.9%;随访前6个月内仍吸毒32例(16.9%).PANSS评估示42例(22.2%)随访时有不同程度精神病性症状,其中19例仍吸毒.根据PANSS评估将随访前6个月无吸毒的157例患者分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23例)及无精神病性症状组(134例);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组比较,有精神病性症状组初吸年龄小、吸毒年限长、家族精神病阳性率及再住院率高(P均<0.05). 结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数预后较好,预后不良者可能与其初吸年龄、吸毒年限及家族精神病史有关.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