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青光眼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滤过泡囊变脱垂1例

    作者:汤洋;王涛;瞿远珍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1岁,因左眼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饮水后左眼异物感加重1a余于2008-10-16来我院求诊.患者自诉1a前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当地医院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具体巩膜瓣下放置时间不详.

  • 基层医院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莉;李勇亮;王书华

    0引言青光眼是全球第2位的致盲性眼病[1],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过去我科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后期由于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使滤过泡失败,眼压升高,视力视野进一步损害,处理起来时间长且困难,但是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来,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现报道如下.

  • 和血明目片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出血

    作者:李锐;李传静;袁慧敏

    0引言小梁切除术是目前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是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术后对滤过泡的早期养护极为重要.目前国内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术后易出现球结膜下大片出血,虽球结膜下出血终可以吸收,但早期可能阻塞巩膜瓣滤过通道,影响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为此,我们应用和血明目片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出血,加快出血的吸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7例分析

    作者:秦雅玲;张安仓

    0引言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致角膜内皮水肿,虹膜炎,虹膜周边粘连,晶状体混浊,眼压增高,使房角闭塞,滤过泡衰退,终至手术失败,造成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本文就我院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 小切口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结果

    作者:赵方;常明龙;惠靓

    目的:评价小切口小梁切除术(MTG)和传统经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CT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手术中的长期结果.方法: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40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46眼随机分为CTG组和MTG组(1:1),每组在术中联合使用0.4g/L丝裂霉素C 5min.入选当天记录患者的视力、眼压(IOP)以及视野.术后1,7d,1,2,6mo,1,2a分别记录患者的IOP、视力、滤过泡;术后6mo,1,2a检查患者的视野.结果:在MTG中的23眼,术后视力、IOP(低于18或15mmHg,0.01<P<0.05)以及滤过泡与CTG中的23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MTG在目前POAG治疗中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

    作者:屈思萌

    目的::探究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小梁切除术后1~4 wk来院复诊的青光眼患者26例30眼,对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联合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滤过泡形态、眼压和并发症,随访3 mo。结果:针刺分离后滤过泡形态有24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26.4±2.8mmHg,分离后眼压为14.1±1.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愈率70%(21眼),有效率17%(5眼),总有效率87%。常见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和前房积血。结论: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有着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处理

    作者:刘芳桂;陈长征

    目的:探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的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3 mo内因滤过泡功能不良而眼压升高患者18例23眼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治疗后6mo,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结果:治疗前眼压平均为(24.13±2.94) mmHg (1 mmHg=0.133kPa),治疗后即刻、1、3、6mo的眼压分别为15.13±4.93、14.98±5.12、15.18±3.77、15.54±5.07mmHg,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治疗后6mo功能滤过泡形成率和治疗的总成功率均为83%。4眼(18%)治疗失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滤泡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针刺分离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患者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曲古抑菌素A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泡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晓艳;邓颖;杨建刚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作用于兔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变化,研究其对术后结膜瘢痕的抑制作用。
      方法:兔眼滤过术中结膜下注射TSA、丝裂霉素C( MMC)、PBS,分别于术后3,7,14,21,28d应用Krofeld评分评价滤过泡的形态变化。
      结果:TSA组14 d内滤过泡弥漫性隆起,28 d囊性泡形成。术后14,21 d TSA组滤过泡评分高于PB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TSA能够抑制术后结膜瘢痕形成,延长滤过泡存在时间,保持滤过道通畅。

  • 高眼压青光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的治疗价值分析

    作者:张丽丽

    目的:分析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1月~2015年3月到本院实施诊治的76例高眼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患者术后并发症、前房形成、滤过泡和眼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d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6.14%,差异明显(<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有34例患者眼压控制在6~21mmHg,对照组有25例,数据比较差异显著(<0.05)。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病例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中,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

  • 保守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58d前房形成1例

    作者:周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于2010年6月14日因“双眼胀痛、头痛、视力下降十余小时”经门诊检查后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收入院。入院时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矫正不应。双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混浊水肿,前房浅,周边房角<1/4 CT,房水闪辉(+),瞳孔5mm,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C/D右眼0.4,左眼0.6。眼压:右眼75.11mmHg,左眼69.27 mmHg。经降眼压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前查双眼视力:0.8,房水闪辉(-),眼压:右眼10.7mmHg,左眼10.3mmHg。自动视野计检查双眼均见周边视野损害,房角镜检查见右眼房角粘连范围>1/2,左眼房角粘连范围>3/4。于6月16日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眼经典小梁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左眼视力:0.2+,眼压7.3 mmHg,滤过泡轻度隆起,角膜透明,12点虹膜根切孔全层切透。Ⅰ级浅前房(前房极浅,但全部都有),中央前房深度约1.5CT,闪辉(-),前房底部少许凝血块,瞳孔4mm。球结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剂,加压包扎。术后第2d视力:0.2+,眼压15mmHg,滤过泡轻隆,角膜透明,Ⅰ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CT,闪辉弱阳性,凝血块已吸收,瞳孔4mm,点用阿托品眼凝胶3次,静滴甘露醇,加压包扎。术后第3d视力:0.6,眼压11mmHg,滤过泡色淡白,隆起不明显,荧光素钠染色未见渗漏,角膜透明,Ⅱa级浅前房(仅虹膜小环以内有极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CT,闪辉(-)。眼底见视网膜平伏。连续点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水瞳孔可散大至边缘,继续阿托品眼凝胶点眼3/d,静滴甘露醇,加压包扎。术后第7d左眼视力:0.8,眼压11mmHg,滤过泡隆起不明显,角膜透明,Ⅱa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CT,闪辉(-)。瞳孔4mm。考虑左眼眼压稳定,视力良好,滤过泡无渗漏,未见脉络膜脱离,无明显炎症反应,前房无继续变浅的趋势,故决定暂不行手术治疗,停用抗菌素及地塞米松静滴,继续散瞳、局部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眼膏,必要时局部注射混合散瞳剂或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5d视力:0.8,滤过泡轻度隆起,角膜透明,Ⅰ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5CT,闪辉(-),瞳孔4mm,眼压11.3mmHg。术后第32d视力:0.8,滤过泡色稍淡,弥散隆起,角膜透明,Ⅰ级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约1.5CT,闪辉(-),瞳孔约4mm,晶体表面少量棕色点状色素颗粒,眼压10.5mmHg。术后第58d视力:0.8,滤过泡色泽可,弥散隆起,角膜透明,前房较前明显加深,周边房角大于1/2 CT,中央前房深度3mm,闪辉(-),瞳孔约4mm,晶体表面少量棕色点状色素颗粒,眼压11mmHg。术后3月检查左眼前房深度良好、稳定,视力:0.8,眼压11mmHg。术后6个月复查左眼前房深度、视力及眼压稳定良好。

  • UBM检查对抗青光眼外滤过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压关系的观察及分析

    作者:李静;朱德军;哈少平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对抗青光眼外滤过术后滤过泡分型并判断其与眼压的关系,进一步评判滤过泡功能.方法 观察行抗青光眼外滤过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后2周、1、3及6个月采用UBM检查滤过泡形态,并与眼压的关系进行比较,随访时间1~12个月.结果 347例抗青光眼外滤过术后的滤过泡UBM形态及其与眼压的关系可以分为三型,即通畅型、阻塞型、临界型.结论 抗青光眼外滤过术后的滤过泡有无功能可以借助UBM做相应的判断,通畅型的为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后眼压保持平稳;阻塞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后早期即可出现眼压升高;临界型是介于非功能性与功能性中间的特殊类型的滤过泡.

  • 眼球按摩在小梁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朱英;刘雪清;格尔勒·陶木古提;库丽努尔·托肯

    青光眼滤过性术后远期眼压的高低、视功能的好坏,其关键取决于术后滤过泡功能性滤过的情况,若滤过泡形成瘢痕化,易使滤过泡局限引起功能丧失及眼压升高,从而导致手术终失败.眼球按摩是常用于提高青光眼术后成功率而可反复使用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分析

    作者:陈静

    作者于2005年~2007年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轴深等情况,发现浅前房发生率较常规小梁切除发生率明显减少,眼压得到很好的控制.

  •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魏云霞;罗菊香;谢铃

    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滤过手术后多发生白内障,而滤过术后的眼前节改变,如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浅前房、瞳孔固定及晶体核硬化等,常使手术难度增加.术中既要保护手术滤过泡,又要顺利完成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且术后避免出现较大散光是术者所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经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联合5-FU注射滤过泡形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晓云;杨鸿斌;吉秀祥;范银波;乌兰格丽

    目的:比较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与联合5-FU注射对早期滤过泡形态改善的意义.方法:对16例(32眼)双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一眼术后第三天开始按摩眼球,令患者眼球向上方注视,我们用一个手指通过下睑紧贴眶下缘压迫下部眼球相当于6点处,并轻轻向上推动眼球,压2秒停2秒再压迫,反复数次,见有效指征后即可停止(对照组).另一眼除行上述眼球按摩方法外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组),操作过程简述如下:行眼球按摩后见滤过泡呈弥散状,结膜囊表面麻醉,抽取5-FU注射液3 mg/0.3ml,更换4号半针头,斜面向上于滤过泡对侧结膜下注射.随访1~6个月,观察滤过泡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16只眼术后眼压≥8 mmHg,治疗后15只眼滤过泡为弥散苍白型,显效率93.7%,眼压≤12 mmHg.对照组16只眼行眼球按摩前滤过泡均为扁平充血型,眼压≥18mmHg,按摩后4只眼滤过泡为弥散苍白型,显效率25%,眼压≤15 mmHg.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联合5-FU注射是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的一种有效方法.

  • 关于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的问题

    作者:李凤明

    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目的是要通过手术建立新的房水流出途径。手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手术后能否形成功能的滤泡,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 滤过泡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丁翠红;宋成爱;王荣荣

    目的:探讨提高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患者联合手术疗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29眼)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29例患者经治疗平均4.2天眼压降至适于手术的值,视力达0.3及以上者27例(93.1%),功能性滤泡25例(86.2%),眼压控制正常范围29例(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急救、心理、及滤过泡等护理有助于明显提高该类患者小切口非超乳三联术疗效。

  • 探究眼球不同按摩护理方式对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陈长华

    目的 探索两种不同的眼球按摩护理方式用于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探索对患者术后眼压以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出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将其按照眼球按摩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自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属协助的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而在术后2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眼压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33%和功能型滤过泡概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5%、78.05%,P<0.05.结论 对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采用自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有助于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效果,促进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218 条记录 1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