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为什么小儿38.5℃以上才用退烧药?

    作者:王小衡

    正常小儿并无绝对统一的"标准"体温.一般说来,测量腋温≥37.8℃,肛温≥38.2℃者,可视为发热;体温≤38℃称为低热;38~39℃称为中等热度;39~40.9℃称为高热;≥41℃称为超高热.

  • 意大利母亲对学前儿童发热的知识、态度和处置方式

    作者: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医学问题之一。学前儿童的发热常常是由相对无害的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包括流感样疾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人体防御机制抵御感染的有益作用。如果孩子只是发热而没有严重的疾病征象,家长应该放心。儿科医生使用药物降温,并不是要加快痊愈,只不过是要减少患儿的不适。但家长经常为孩子的发热忧虑,他们对发热存在错误认识,常常不必要地过于积极地给孩子退热。1995年2~3月,意大利米兰“Mario Negri”药理学研究所妇幼卫生研究室在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市区及南部的两个半农村地区,于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对1237名有6个月~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访谈,其中57%上一个月处理过孩子的发热。上个月发热的707名儿童中65%测的是腋下温度,在年龄小于1岁的47名儿童中有37名测的是肛温。肛温超过37.5℃,腋温超过37℃,母亲便认为孩子发热。有8%的母亲把肛温未达38℃,2%的母亲把腋温未达37.2℃也认为是发热。上次发热的平均体温是38.3℃(37℃~41℃)。416名(17%)母亲十分焦急。刚发热的时候,243名(34%)母亲没有采取任何行动,337名(48%)给予孩子退热药或其他治疗,127名(18%)立刻请医生。在发热期间医生到家出诊的537例(占76%)。在体温37.5℃或者更低些时,32%(43/133)的母亲给孩子退热药,13%(17/133)的母亲立刻叫医生。在发热期间,619名(88%)儿童接受了退热药,由母亲自己给药的儿童237人(38%),由医生处方给药382人(62%)。扑热息痛是常用的退热药,占给所用退热药的93%。除退热药外还用物理方法降温的173例(24.5%),单独使用物理方法的19例(3%)。大多数病例(75%)的母亲没有请教医生即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温热的海绵擦浴(72例,10%)和冰包(63例,9%)是应用多的方法。母亲以前从医生那里得到处置发热知识的情况是,有210名(30%)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获得的,有329名(46.5%)是从上一次孩子发热中得到的,81名(11.5%)从未得到过任何信息,87名(12%)说不清。以前缺乏发热知识的情况与母亲的关心显著相关(OR:2.3,95%CI:2.3~3.8),并与请医生看病显著相关(OR:3.4,95%CI:2.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个变量与母亲的关心显著相关:体温在39℃以上、缺乏从前处置发热的知识、母亲文化水平低、孩子是独子以及母亲住在国家的南部。与“立刻请医生看病”有关的变量只有缺乏从前处置热病儿童的知识(OR:2.7,95%CI:1.6~4.8)和母亲的关心(OR:2.3,95%CI:1.4~3.9)。

  • 新生儿监护病房测患儿颈温、背温观察

    作者:张锋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测量颈温和背温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腋、颈、背部测得的体温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自身对照统计学分析,证明颈部、背部及腋窝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100例患儿自身对照法测得的体温,证实颈温和背温的测量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 开胸术后患者两侧腋温监测

    作者:史金姐;钟晓燕;王芳

    目的:观察开胸术后患者术侧与健侧腋温的变化与差异,为确定测量部位及临床病情观察提供依据.方法:自身对照法(每位患者固定1支体温计,固定测试时间,每侧腋温测量15分钟,两侧腋温测试时间间隔10分钟).结果:术侧腋温与健侧腋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胸术后测量体温时应选择健侧腋窝.

    关键词: 开胸术后 腋温 监测
  • 光疗新生儿腹部体温测定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大利

    目的:探讨新生儿光疗时腹部测体温发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光疗新生儿5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定患儿腹温,背温,腋温,与同时进行的肛温测量的体温值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新生儿体温背部测量法与其他部位测量法相同时间内所测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腹部测量法可以与腋窝测量法、背部测量法一样应用于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既可以避免患儿受凉,又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 高热惊厥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黄克峰;李兆吉

    资料与方法2006~2008年收治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995例,男483例,女512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2.6岁.均有发热,体温(腋温)38.2~40.2℃,平均38.8℃.其中60例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男32例,女28例.

  • 经方治疗长期高热

    作者:刘立

    体温高于39℃(腋温)并持续两周以上为长期高热.临床常对不明原因的长期高热治疗颇为棘手.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急性热病的专著.仲景立法遣药规矩严谨,君、臣、佐、使法度井然,时人称之为"经方”.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经方治疗长期高热,效果满意,现举例报道如下.

  • 发热患儿肛温与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

    作者:陈立华;李清华;王婕;唐平;王美玲

    目的 探讨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异.方法 将101例发热患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量肛温与腋温,对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值在0~1.7 ℃之间,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患儿测量肛温更准确.

    关键词: 发热 肛温 腋温
  • 测量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背部温度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李雪玉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行背部温度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50例,入住ICU复温完全后测量体温,用自身对照法每次同时测量腋温和背部温度,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将患者腋温和背温进行样本均数的t检验,未发热患者术后1 h内,腋温与背温差异显著(P<0.05);完全复温后未发热患者,腋温与背温无差异(P>0.05).发热患者降温前,腋温与背温差异显著(P<0.05),腋温高于背温;降温后,腋温与背温差异显著(P<0.05),腋温高于背温.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气管插管阶段,完全复温后未发热患者,测量背部温度是可行的,而术后1 h内以及发热前后都应该测量腋窝温度.

  • 剖胸术后术侧与健侧腋温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领会;张雪花

    目的观察剖胸手术后患者术侧与健侧腋温的变化与差异,为确定测温部位及临床病情观察提供准确依据.方法自身对照法.结果术前患者两侧腋温无差异(P>0.05);术后患者术侧与健侧腋温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胸术后患者测试体温应选择健侧腋窝.

    关键词: 剖胸术后 腋温 护理
  • 上肢输液患者两侧腋温测量的对比及意义

    作者:梁敏容;李凤规;易小敏

    目的为探讨测量腋温的正确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75例,均采用一侧上肢输液.以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2℃~26℃的室温下,同时测量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腋温.结果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腋温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与患者本身体温是否正常无关.结论由于输液侧腋温较低,对正在采用一侧上肢输液患者腋温测量部位,应为非输液侧腋窝,以便保证获得正确读数,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 产妇肘温与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

    作者:陆珉;袁秀珍

    目的 探讨产妇肘温和腋温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身同侧肘、腋窝体温对照法.测温时,首先擦干腋窝和肘窝汗液,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同一时间内将2支体温计水银端分别置于腋窝深部和肘窝靠近血管部,嘱产妇上臂内收,前臂向上屈曲(手指可搭在肩部)夹紧两处体温计,测量10min,然后同时取出,并记录.结果 产妇的肘温和腋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腋温平均比肘温高0.26℃,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产妇肘、腋温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人的肘温腋温平均值接近,故临床上可以以测量肘温用于因乳房胀而引起的腋窝体温升高,以保证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关键词: 产妇 肘温 腋温
  • 老年不典型结核二例

    作者:陈晓琳;郭爱斌;黄明敏

    例1,患者男,75岁,干部,因"发热伴左下肢疼痛3 d",于2009年5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发热伴左大腿、左膝、左髋疼痛,腋温39.0 ℃,发热均在下午及夜间.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4.34×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N)81%,血红蛋白浓度(Hb)88 g/L,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

  • 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颅脑降温仪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许利民

    我科自2010以来对重度脑外伤、脑出血等病人出现的中枢性高热,体温(腋温)在39℃以上用药物和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使用长春市哲春电子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ZLJ-2000C型电脑控制颅脑降温仪(简称冰帽,以下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生命质量,报告如下。

  • 小儿急诊发热的处理

    作者:李玖军;袁野

    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正确及时处理发热、并尽快找出相关病因是每位儿科急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发热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高热惊厥,给儿童的身心带来一定影响.WHO建议,当小儿腋温高于38℃时,应采用安全有效的解热药治疗.

  • 腋汗对腋温测试数据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秀萍;邱夏香

    目的 观察腋下有无汗液对腋温数值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122例新人院患者进行腋下体温测量,按先后顺序在有汗液时分别夹试5、10 min,然后在擦干腋汗后再分别夹试5、10 min.结果 擦干腋汗与不擦干腋汗体温计夹试5 min所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擦干腋汗与不擦干腋汗体温计夹试10 min所得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测腋温时可不擦干腋汗,但必须屈臂过胸夹紧10 min以上.

    关键词: 腋汗 腋温 时间
  • 右足底放线菌感染1例报告

    作者:章义利;应斌宇

    一、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7岁,因右足底包块5余年于2006年7月28日收住骨科,5余年前冻疮后出现右足底内侧包块,有明显红、肿,有疼痛,行走时加剧,偶有跳痛,触之皮温稍高于周围皮肤,有波动感,体温略高,约波动于37~37.5℃(腋温),无畏寒,头痛、头晕,无肢体乏力,经输液抗炎治疗后(具体不详),疼痛有缓解,但停后又复发.

  • 新生儿水银体温计腋温测量时间的探讨

    作者:任艳芳;李淑兰;甄丽娟;何晓晴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水银体温计腋温的测量时间。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57例新生儿进行3分钟水银体温计的测量,并与5分钟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7例新生儿3分钟水银体温计的测量结果与5分钟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在性别、体重、入院天数、足月与早产(孕周天数)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缩短新生儿腋温测量的时间至3分钟,可减少患儿热量流失、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并且其操作方便、准确、快捷,值得临床应用。

  • 健康冬泳者体温变化及与血压的关系

    作者:李运清;霍雅黎;李云富;刘阳贵;党彦萍;陈德明

    迄今为止,尚未有过冬泳者体温变化及其与血压关系的报道.作者通过该方面的观察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冬泳者相关的生理变化,为科学冬泳提供量化指标.

  • 全科医生如何处理成人发热的问题

    作者:金世红

    全科医生经常会碰到发热的患者.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发热,通常以腋温≥37.3℃为判定标准.在处理发热的患者时首先要考虑患者是成人还是儿童,因为两者发热的处理不完全相同.

12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