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梅毒并神经梅毒一例

    作者:郑明平;施建林;隋华

    患儿男,4个月.因颜面黄染3个半月、皮疹3个月、抽搐2 d入院.患儿母亲系妊1产1,足月顺产.出生后15 d因颜面明显黄染在当地县医院就诊按"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予以激素、鲁米那等治疗7 d后黄疸略有减轻,但半个月后黄疸又再加深,并于四肢、下腹、臀部出现皮疹,初为散在暗红色丘疹,近1个月皮疹增多密集并伴有脱屑现象,多次在院外就诊按"阻塞性黄疸、败血症、湿疹”等治疗,应用"先锋霉素Ⅴ号、丁胺卡那霉素、肤轻松软膏”等药治疗未见改善.近2日起患儿又出现反复抽搐现象而转求诊本院.体检:体温:37.5℃,脉搏:140次/min,呼吸:44次/min,体重:3 900 g,患儿呈Ⅱ°营养不良外观,呼吸稍急促,反应欠佳,阵发双眼上翻、凝视、四肢强直.前囟2 cm×2 cm,膨隆,双肺闻及痰鸣音,未闻及湿性音,心音稍低钝,心律齐,腹软稍胀,肝右肋下5 cm,脾左肋下3 cm,质地韧,边缘钝,克氏征(-),布氏征(-).皮肤科情况:皮肤、巩膜呈中度黄染,四肢、胸、腹、背部、臀部皮肤呈牡蛎壳状,基底淡红无渗液,颈部、腋下、腹股沟可触及成串如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度差.辅助检查: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强阳性(1∶128),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反应(TPHA) 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9×109/L,中性0.64,血红蛋白56 g/L,血清电解质正常,肝功能检查白蛋白/球蛋白0.5,丙氨酸转氨酶(ALT)2 133.76 nmol/s*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 066.88 nmol/s*L,肾功能正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呈间质样改变,心电图示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40×106/L,中性52%,蛋白质1 125 mg/L,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RPR阳性(1∶64).流行病学调查:父母均为干部,父亲离异后再婚,并有不洁性生活史,父母无下疳、皮疹史,父母血RPR、TPHA均阳性.诊断患儿为先天性梅毒并神经梅毒,给予青霉素10万U/kg*d,头孢三嗪50 mg/kg*d,配合应用胞二磷胆碱、颅内脱水剂、激素等治疗,7 d后皮疹消退,但仍反复抽搐、呼吸急促,家长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15 d后死亡.讨论: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在妊娠16~18周以后经胎盘通过脐血管传给胎儿引起胎儿感染.随着城市间流动人口的增加和一些人性道德水准的下降,梅毒病人明显增多,胎传梅毒的年增长率高达19.67%[2],先天性梅毒临床出现皮肤损害特别是四肢末端、臀部等处出现斑丘疹、脓疱或脱屑样改变时诊断不难,但本病早期可仅有如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黄疸、鼻塞等改变,易于漏诊.

  • 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在阻塞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中的应用--附26例报告

    作者:李海涛;曾庆东;刘迎欣

  • 一种改进的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东;梁力建;汤地;李绍强;彭宝岗;黄力;黄洁夫

    目的 利用胆总管置管末端结扎制作改进阻塞性黄疸模型,观察TB达峰时间及其与经典模型的差异.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假手术组3、7、12 d处死,经典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模型组3、7、12 d处死,改进OJ模型3、7、12 d处死.观察大鼠大鼠状态、死亡率、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组织切片HE染色病理组织变化.结果 OJ后大鼠死亡3只,主要发生在OJ 10 d时.OJ后TB 7 d时高,12 d时下降,改OJ模型与经典OJ模型的TB、DB、GGT、ALT、ALB变化规律相似.OJ 7 d后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和人相似,呈现局部坏死、汇管区扩大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的表现,12 d开始出现肝纤维化表现.改进模型和经典模型变化相似.结论 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以结扎胆总管7天为佳.改进OJ模型和经典OJ模型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相似,提示其可以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阻塞性黄疸模型.

  • 胆管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白爱国;郑传胜;周国锋;梁惠民;冯敢生

    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中,161例行PTBD,49例行PTB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或从患者复检记录中获取随访资料.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5 d,PTBS组(15例)血清总胆红素(TB)下降了(178.04±42.32)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下降了(83.97±23.63)μmol/L;PTBD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95.67±34.28)μmol/L,血清DB下降了(49.84±28.21)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5).术后6~9 d,PTBS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188.22±79.90)μmol/L,PTBD组(126例)下降了(141.39±65.32)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血清DB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PTBD组和PTBS组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60和197 d,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和245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FI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PTBD.

  • 螺旋CT胆道造影术在疑诊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强;单军;郝纯义;邢宝财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术(SCTC)在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59例临床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检查,有29例因血清总胆红素(T-Bil)>34 μmol/L,估计其胆道难以显影而被排除;另30例用50%胆影葡胺作为静脉胆道对比剂,进行SCTC.采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3种方法,分析胆管树显影分级(1~5级)、总分级(以同例3种方法中高级为准)与胆管阻塞程度和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以及图像质量.结果胆管树分级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3 种方法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4级和5级之和分别占86.7%(26例)、73.3%(22例)和86.7%(26例);总分级与D-Bil、ALT、阻塞程度有相关性(rs=-0.719,-0.544,0.650),而与T-Bil和阻塞水平无相关性(rs=-0.253, 0.261);图像质量在横断面图像与多平面重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4),图像质量很好者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中分别占93.3%(28例)、66.7%(20例)和70.0%(21例). 结论 SCTC在经选择的疑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

    作者:周长杰

    目的 评价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9例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患者经皮胆管穿刺体外引流并调强适形放疗.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1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10.5%),部分缓解(PR)15例(78.9%),稳定(NC)1例(5.3%),进展(PD)1例(5.3%),总有效(CR+PR)率89.4 %(17/19),黄疸消退缓解率94.7%(18/19).患者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47.4%(9/19)、15.8%(3/19),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 采用经皮胆管穿刺并调强适形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阻塞性黄疸患者,虽然是一个姑息治疗,但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合并阻塞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席志宾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患者15例,其中肝癌引起胆管癌栓7例,肝癌压迫或侵犯肝门部胆管8例.手术10例,清除肝癌原发灶,解除胆管梗阻.非手术5例,先行PTCD减轻黄疸,然后予以其他治疗.结果:手术切除癌灶可延长患者寿命,而非手术处理组也明显减轻其症状,疗效显著.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应积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治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恶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置入治疗胆管完全阻塞方法的探讨

    作者:赵世平;陈丽娟;柳建军;梅建元

    目的 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置入治疗胆管完全阻塞的方法.方法 3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证实为完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内支架置入前采用以下步骤:通过插入的导管向阻塞处注入1%利多卡因10 ml,5 min后尝试通过导丝;如导丝不能通过,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外引流并输入抗生素,7 d后再尝试通过导丝;如尝试仍不能通过,可经引流管每天注入5-氟尿嘧啶250mg并夹闭引流管2~3 h,连续注射5~7 d后再尝试通过导丝;如上述尝试均不成功,可行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5 d后再尝试通过导丝.只要导丝通过阻塞段,即可行内支架置入.结果 32例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后有4例导丝通过,另28例经外引流、抗感染7 d后有10例导丝通过,余18例经局部注射化疔药7 d后有13例导丝获得通过.余5例再经局部注射化疗药加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1次,5 d后又有3例导丝获得通过.有2例导丝通过失败,导丝通过者均成功置入内支架.结论 胆管完全型阻塞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的直接侵犯、局部痉挛、炎性水肿等,经过解痉、抗感染消肿、引流、化疗等多种辅助处理.绝大多数完全型阻塞的胆管可通过导丝并成功置入内支架.

  • 胃癌术后广泛转移伴阻塞性黄疸化疗完全缓解1例

    作者:徐荣才

    1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因阻塞性黄疸于1 996年9月3日住院,住院号42575.1996年4月,患者黑便,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胃窦部腺癌伴出血.行胃癌根治术D2术式.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肿瘤浸及固有肌层,胃小弯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手术以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化疗.4月以后,患者发现尿色黄,逐渐加深似浓茶.皮肤、巩膜发黄,皮肤瘙痒,上腹胞胀,胃纳渐减,全身乏力,逐渐消瘦.发病以来,无畏塞发热,无头痛、腹痛,无恶心、呕吐.

  • 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26例术前误诊分析

    作者:王锦波;王雁

    晚期肝癌病人19%~40%出现黄疸[1],其主要原因为癌细胞对肝实质的广泛破坏、肝功能衰竭及肝癌对胆管的压迫,而由肝癌侵犯胆管并形成胆管内癌栓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则较少见,属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癌[2~4].1984年1月~1999年12月,本院经手术证实此型肝癌39例,术前误诊26例.

  • 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34例B超诊断体会

    作者:李宏斌;王锦波

    原发性肝癌晚期可发生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外脏器转移,但却较少侵犯胆道.肝癌侵犯胆道后,往往出现阻塞性黄疸,称为"黄疸型肝癌(icterictype)".

  • 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下胆管钳夹活检病理学诊断

    作者:韩新巍;李永东;马波;邢古生;吴刚;高雪梅;马南

    目的探索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PTC)下胆管钳夹活检病理诊断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方法 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因阻塞性黄疸接受介入放射学PTC、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和胆管内支架置入的连续65例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33~88岁,平均54岁,病程7~90 d,平均32 d.PTCD减黄术中,在数字影像监测下经PTC途径用活检钳和毛刷对病变段胆管活检.通过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通道向胆管内送入8 F鞘至阻塞段,经鞘先后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胆管钳夹和毛刷活检,获取多个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65例阻塞性黄疸,PTC下胆管活检技术成功率100%,58例获得组织学诊断,分别为胆管腺癌42例,胆管鳞癌1例,胰腺癌2例,肝癌2例,转移癌5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胆管结石1例,菌团沉积1例,慢性胆管炎1例;阴性结果7例.钳夹活检的病理学阳性率89.23%.45例胆管癌钳夹活检敏感度较16例非胆管癌性肿瘤高(分别为95.56%和68.75%,χ2=5.919,P=0.015).58例毛刷活检43例获得细胞学诊断,有胆管腺癌36例,胆管鳞癌1例,胰腺癌1例,肝癌2例,转移癌2例,菌团沉积1例,阴性结果15例.毛刷刷取活检的病理学阳性率74.14%. 45例胆管癌毛刷活检敏感度较11例非胆管癌性肿瘤高(分别为82.22%和45.45%,χ2=4.563,P=0.033).钳夹活检病理检查敏感度较毛刷刷取活检高(χ2=4.754,P=0.029 ).活检后2例出现一过性局限性胆汁外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C下胆管钳夹活检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敏感性高,是1种经济实用、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值得大力推广的胆管病理学诊断新途径.

  • 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子伦;韩新巍;郭濴;管生;李臻;丁鹏绪;马波

    目的 以经介入治疗的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可能影响胆管癌介入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资料,以生存时间为观察指标,并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如性别、发病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肝功能、引流方式、有无并发症、有无后续治疗等进行比较.结果 胆道内支架组生存时间大于单纯胆道外引流组(P =0.048 <0.0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进行后续治疗组生存时间大于无后续治疗组(P=0.0001 <0.05);肝功能按照Child - 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A级组生存时间长,C级短(P =0.0042<0.05);按组织学分化类型分为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高分化腺癌组生存时间长,低分化腺癌组短(P =0.045 <0.05);按照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分为小于180 μmol/L组、180~360μmol/L组、大于360μmol/L组,小于180μmol/L组生存时间长,大于360μmol/L组短(P=0.0039<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生存时间无差别(P=0.346 >0.05);按照年龄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3组生存时间无差别(P =0.781 >0.05);按发病部位分为上、中、下三段,3组生存时间无差别(P =0.714>0.05);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生存时间无差别(P=0.911>0.05).结论 引流方式、有无后续治疗、组织分化类型、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肝功能等因素影响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疗效.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俊中;王天玉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阻塞性黄疸病因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对进行MRCP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7例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均获成功,诊断结果与ERCP结果有42例为一致;其中:33例胆管及胆囊结石,占78.6%.胆管恶性病变阻塞6例,占14.3%,3例胆管癌,1例胆胰壶腹癌,2例胰头癌(均有术后获得病理证实).结论 MRCP可提供良好的胆胰系整体图像,对阻塞性黄疸的病变诊断效果好,具有无创性、无损伤的优势,易于被老年、体弱患者接受.MRCP可为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

  • 阻塞性黄疸胆道活检病理影像学研究

    作者:石瑾;韩新巍;李永东;吴刚;邢古生;马波

    目的探索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关系及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并接受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及PTC胆道活检的连续81例阻塞性黄疸病例,用Spearman检验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 PTC胆管阻塞长度<2cm者的胆道活检阳性率低于胆管阻塞长度为2~4cm和>4cm者的阳性率且呈正相关关系,PTC胆管重度扩张者的胆道活检阳性率高于胆管中度和轻度扩张者的阳性率(H=7.616,P<0.05)且呈正相关关系,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阳性率与胆道阻塞形态部位和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胆道阻塞段长度和肝内二级胆管扩张程度与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成正相关关系,且对经皮肝穿刺胆道活验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影像学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比较

    作者:王之祥;张小安;赵鑫;李臻;程美英;赵俊峰

    阻塞性黄疸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影像诊断鉴别困难.作者通过对45例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OJ)术前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种影像学技术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比较影像学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定合理的诊断、检查途径.

  • 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

    作者:宋军民

    我院自1998年9月以来,对69例阻塞性黄疸合并营养不良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阻塞性黄疸伴胆道真菌感染2例报道

    作者:韩新巍;邢古生

    1典型病历病例1:患者女,60岁,以"纳差、乏力2月余,皮肤、巩膜黄染20天"为主诉入院.入院2月前因纳差、乏力就诊,B超提示胆管癌伴肝内转移,行肝动脉化疗栓塞,1月后逐渐出现黄疸症状,大便白陶土色,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实性占位及肝内多发结节样占位.肝功能化验TBIL139μmol/L、DBIL77.2μmol/L、IBIL62.1μmol/L,GGT135U/L、ALP326U/L.血常规正常.经积极术前准备,C型臂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术中行胆道取活检,放置内外引流管.术后引流通畅.组织病理结果提示为真菌菌团.应用大扶康抗真菌治疗.术后病人黄疸减轻,症状恢复良好,复查GGT 7U/L、ALP116U/L、TBIL 24μmol/L.

  • 82例阻塞性黄疸的超声检查分析

    作者:赵连春;李竞;张立春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包括胆系肝外结石39例,胆总管癌11例,原发性肝癌8例,胰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壶腹部癌3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B超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77例,不符合5例,符合率为93.9%.结论 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还可确定部分病例的梗阻病因,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只要掌握其病因,抓住超声影像特点,就能提高占位灶的检出率并准确定位.

  • 普通B超探头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体会

    作者:郑洪川;邢文静

    目的 探讨普通B超探头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中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B超探头引导PTCD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68例,按B超探头不同分为:研究组,普通凸阵B超探头,36例;对照组,专用穿刺探头,32例.比较两组术后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胆汁引流量的差别.结果 两组术后的指标未见差别,穿刺成功率(P=0.067)、置管成功率(P=0.07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P=0.124)、胆汁引流量(P=0.227).结论 普通B超探头引导下行PTCD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疗效与应用专用穿刺探头无差别.

649 条记录 5/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