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内疝11例诊治体会

    作者:朱加猛

    目的:探讨腹内疝所致肠梗阻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腹内疝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引起,治疗后痊愈.结论:腹内疝为少见外科病,但需要高度重视,以减少肠绞窄坏死发生.

  • 继发性腹内疝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志敏

    患者,男,19岁,主因下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36h入院,于1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门诊以"不全肠梗阻"收住院。X线平片提示肠梗阻。超声声像图:小肠积液扩张,宽处3.2cm,循迹到右下腹见被挤压变窄的肠管,此处肠管受压肠腔狭窄,狭窄处直径0.39cm,见图1。该处见范围3.9cmx2.2cm肠管突向粘连带下方,并可见返折盲端,见图2。突出部分肠壁稍增厚,动态观察肠蠕动减弱。于肠间、肝肾间隙、盆腔可见游离积液,大深径4.9cm。超声印象:①肠梗阻,考虑腹内疝;②腹腔积液。手术证实继发性腹内疝。

  • 继发性腹内疝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志敏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主因下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36h人院,于1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门诊以”不全肠梗阻”收住院.X线平片提示肠梗阻超声声像图:小肠积液扩张,宽处3.2cm,循迹到右下腹见被挤压变窄的肠管,此处肠管受压肠腔狭窄,狭窄处直径0.39cm,见图1.该处见范围3.9cmx2.2cm肠管突向粘连带下方,并可见返折盲端,见图2.突出部分肠壁稍增厚,动态观察肠蠕动减弱于肠间、肝肾间隙、盆腔可见游离积液,大深径4.9cm.超声印象:①肠梗阻,考虑腹内疝;②腹腔积液.手术证实继发性腹内疝.

  • 1例原发性巨大腹内疝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作者:王建伟;王焕秀;谷峪

    腹内疝是由腹腔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间隙或囊内形成[1],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内疝和继发性腹内疝.原发性腹内疝临床更为少见,患者既往多无腹部手术史,大多以急腹症就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频繁,酷似绞窄性肠梗阻.现将1例先天性巨大腹内疝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慢性胃扭转致腹内疝合并胃穿孔1例

    作者:杨红卫;李狱;黄祖仁;王小林;王志刚;孙永峰;杜丽娜

    患者,女性,43岁.因上腹部痛伴呕吐2月,腹痛剧烈10 h入院.患者2006-10出现呕吐,每日3~12次,总量500~1 500 ml,呕吐后腹痛略缓解.

  • 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江琳;段文飞;石明亮;杨海舰;王晓磊;展鹏远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1 1例患者术前行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或疑诊腹内疝行腹部CT检查,终需术中确诊.确诊肠系膜裂孔疝,明确疝内容物坏死后切除坏死组织并行组织修复(小肠切除及吻合),封闭系膜裂孔;若未发现肠坏死则将疝内容物还纳后封闭系膜裂孔.观察指标:(1)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结果.(3)治疗情况.(4)病理学检查.(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结果 (1)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病前有饱食、餐后运动、腹泻等诱因,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0~30.0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9.8h,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减少等肠梗阻表现.11例患者均行体格检查:10例腹部膨隆,9例发现肠型;11例均有腹部压痛,9例存在反跳痛;11例腹部叩诊均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1例肠鸣音活跃,3例减弱,7例肠鸣音可疑消失.(2)影像学检查:11例患者行腹部X线检查:肠襻2例,典型气液平面等肠梗阻表现4例.11例患者腹部超声检查:11例均因肠管积气无特异性发现,腹腔积液10例.11例患者中,1例因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未行CT检查,其余10例行腹部CT检查:9例提示肠扭转而行增强检查,其中8例小肠系膜血管扭转呈漩涡征表现被确诊小肠扭转并部分小肠缺血坏死.(3)治疗情况:11例患者中,1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转剖腹探查,10例因完全性肠梗阻或症状渐进性加重行剖腹探查.11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有肠系膜裂孔,其中小肠系膜裂孔8例,结肠系膜裂孔3例,裂孔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8.0 cm,平均直径为4.4 cm;疝内容物均为小肠.11例患者中,10例因疝入小肠部分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后封闭肠系膜裂孔,切除长度为110~250 cm,平均切除长度为176 em,剩余小肠长度为80~ 230 cm,平均剩余小肠长度为159 cm;1例疝入小肠未完全失活,经对症处理后还纳入腹腔,封闭肠系膜裂孔.11例患者经手术及术后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院内未发生并发症.(4)病理学检查:10例小肠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提示小肠缺血性坏死.(5)随访情况: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 ~ 24个月,均未发生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无腹部外伤手术史,有饱食、餐后运动、腹泻等诱因,CT检查发现腹膜后异常小肠影、小肠扭转、增强扫描示肠壁不显影等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及合并小肠坏死,手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唯一有效方法.

  • 彩超检查在腹内疝并发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福存;刘洁琼;于金池

    目的:探讨在实施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疾病诊断期间,分析彩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30例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所患疾病通过临床手术全部有效证实;临床对所有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开展彩超检查工作,回顾性分析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对所有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完成彩超诊断后,均表现出肠梗阻的情况.对于诊断为肠绞窄的22例患者,临床通过实施手术治疗后,全部获得有效证实.临床诊断准确率达到了73.33%(22/30).所有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的诊断结果主要呈现出小肠局限性肠管扩张的现象或者呈现出大范围肠管扩张的现象.患者绞窄位置的肠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窄,从而使得肠内容物在通过期间受到了阻碍.表现出少量广泛性腹腔积液的情况或者表现出局限性腹腔积液的情况;患者梗阻位置肠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肿增厚症状,患者的肠管蠕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或者表现出消失的现象.结论:临床合理选择彩超方法对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展开疾病诊断,对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疾病的具体表现可以加以明确,从而对于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疾病针对性方案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彩超 腹内疝 肠梗阻
  • 超声诊断小儿急腹症513例

    作者:杜妍妍;符柳江;张向向;魏根霞

    小儿急腹症是一类常见且病情较危急的疾病,起病急,发展快,有些甚至危及生命;早期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多数具有较好的愈后。儿科超声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加上儿童合作性差,不能陈述症状,给超声诊断增加了一定难度,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在急诊超声中采取有效的、准确诊断的方法,可以提高急腹症的诊断率[1-2]。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 CT 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赵艳民;章良忠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即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从而并发肠梗阻或肠扭转。多发于新生儿期,发病率约为0.2%,以呕吐为主要表现[1],易出现肠扭转、腹内疝等严重并发症[2]容易出现漏诊而延误治疗,病死率很高[3],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1例患儿 CT 及临床资料,以了解新生儿肠旋转不良 CT 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皀临床诊治研究

    作者:叶乃富

    目的 分析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 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27例作为对照组,急诊手术治疗27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88.9%,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病情重、进展快,确诊后应该尽早手术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 腹内疝15例诊治分析

    作者:钟记华;王斌;沈其猷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腹内疝的诊治.结果 本组15例均采用手术的方法,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为26小时,合并肠坏死行小肠切除10例,合并妊娠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内疝病情进展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应提高警惕,早期明确诊治,提高救治水平.

    关键词: 腹内疝 肠梗阻 诊治
  • 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芬

    目的:探究对腹内疝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模式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腹内疝患者125例,给予全部患者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实施临床诊断,将多平面重组技术应用于CT容积数据的处理过程,同时对CT容积数据实施大密度投影操.结果:通过对患者CT诊断结果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子宫直肠陷窝疝、左膀胱上疝、术后粘连束带疝、镰状韧带疝、肠系膜裂口疝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8例、9例、67例、8例、33例.肠梗阻情形患者117例.结论:对腹内疝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模式实现临床诊断,诊断结果显著,腹内疝病症的特异性表征为肠梗阻、疝口、肠系膜形态异常、肠系膜血管走向异常、疝入侵肠管等,多排螺旋CT诊断模式有助于提升观察人员对患者肠管、肠系膜血管走向的了解程度,为临床诊断及相关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172 条记录 9/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