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法探讨

    作者:张彤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法.方法 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以急性脑梗死人院进行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继续使用r-tPA达高批准剂量(22 mg),对照组则停止溶栓.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 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 治疗后24 h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72±4.80)分比(6.24±4.80)分,P=0.041].在治疗后90 d时,试验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较对照组增多(87.7%比72.7%,P=0.022).结论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继续使用r-tPA直到22 mg是安全有效的.

  • 动脉溶栓治疗1例发病24h后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高伟;王春生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关于脑梗死的治疗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尝试多种药物及方法应用于临床消除血栓,终目的是促进血管再通,抢救濒死的神经细胞,从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其中动脉溶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着许多优势,但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目前动脉溶栓临床公认的时间窗是3~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可以延至19~24 h[1].

  • 早期介入性动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

    作者:刘永刚;赵连臣;刘福兴;邓志高;任翠剑;贾战斗

    目的 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与脑保护剂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3例有溶栓适应证且发病6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静脉滴注.两组在溶栓后24h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用7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川芎嗪8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5%.对照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4h、7d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21d更加明显(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 脑血管介入操作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排尿障碍发生率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京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脑血管病逐渐成为常见病.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一旦发生脑卒中事件,致残率极高.脑血管病患者康复费用高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再次发作广受关注.介入检查为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超早期颅内动脉溶栓可以大大减少致残率,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有效扩张狭窄血管、改善颅内血流,因此经皮股动脉穿刺进行脑血管介入成为我科较为常规的操作.2004年1月~2013年5月于我科住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操作的患者共685例.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现对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现报道如下.

  •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后护理

    作者:金颖;胡文立;徐霁华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给病人及家属的生活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80%以上的卒中是由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1],早期开通闭塞动脉,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供血使缺失的神经功能等得到改善或恢复,局部动脉的溶栓被证实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方法之一[2].我院于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术后的患者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刘东宇

    目的 评价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治疗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2例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接受常用静脉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接受动脉溶栓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随访2年情况(病情平稳状态、再度中风、神经功能损害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病情平稳状态良好(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4.28%),再度中风(4.76%)以及神经功能损害(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42%、14.29%),P<0.05.结论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提高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利于患者大脑神经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损害以及再度中风情况,需重视术前检查、合理应用药物.

  • 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侯金霞

    心肌梗死患者的死因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以及血栓的形成。然而这些情况都是源于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的结果。研究证明,心肌细胞坏死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1]。控制心肌梗死面积的有效方法便是在心肌梗死早期极可能的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如果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能够灌注再开通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尽早恢复流通,心肌细胞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就能够尽大可能阻止梗死面积的再扩大。因此,溶栓成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就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效果哪一个更好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 抗栓药物预防冠状动脉溶栓后再闭塞---APRICOT-2试验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俊堂;郑华;胡大一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闭塞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先前的研究已证明溶栓后2周内大约有10%的病人发生再闭塞,且一年后再梗死率上升到30%.发生再闭塞的病人死亡率升高、左室功能恢复减缓.APRICOT-1研究结果显示溶栓后用下列药物继续治疗3个月后,阿司匹林的再闭塞率为25%,可密定为30%,安慰剂为32%,三组无显著性差别.

  •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志斌;李靖;李卫军

    目的 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临床症状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照镇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B组(动脉溶栓)和C组(动静脉联合溶栓),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出血率.结果:A组患者血管再通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B组的70.00%、C组的6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A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B、C组(P<0.05);治疗后2周,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均显著低于B、C组(P<0.05).A组在术后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尿道出血等方面的总出血率为10.00%,显著低于B组的30.00%、C组的3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均有显著的疗效,但是机械取栓可以较早改善神经功能,且出血率较低.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张全超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37例.观察1组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1周、2周的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与观察2组患者的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均可获得确切疗效.

  •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作者:曾兰

    目的 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对25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17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结论 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 Syngo TWIST超快速四维血管成像引导下动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金玲;杨春水;王传明;李巷;杨志刚;潘建青

    目的:探讨Syngo TWIST超快速四维血管成像引导下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而研究组则在Syngo TWIST超快速四维血管成像的引导下给予阿替普酶行动脉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2 h、1 d、7 d、14 d和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段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4 d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预后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ngo TWIST超快速四维血管成像引导下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

  • 品质管理对提升动脉导管溶栓护理质量的作用

    作者:牛敬荣;张望德;张丽金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QC)对提升动脉导管溶栓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60例下肢动脉闭塞合并血栓应用动脉导管溶栓患者按时间分为实验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30例,男25例,女性5例)和对照组(2014年1~12月,30例,男25例,女性5例),实验组应用QC进行动脉导管溶栓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动脉导管溶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溶栓质量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在药液浪费、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前端移位、溶栓导管规范固定、导管相关性感染、溶栓效果保障措施的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品质管理有助于动脉导管溶栓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超选择动脉溶栓救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体会

    作者:黄树栋;岑雄图;黄光位;蔡传钢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血行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及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2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予r-TPA超选择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12例。结果12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8例(66.7%),血管部分再通3例(25%)。溶栓后栓塞复发l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病死率8.3%。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超平;李递通;陈锦俭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每组31例。支架组患者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药物组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以常规药物治疗。于术后1、7、14、21d进行NIHSS评分,并综合评定预后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支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7%、100.0%和10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38.7%、61.3%和61.3%(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缺血性卒中:缩短OTT已成全球性趋势

    作者:苏暄

    引言: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脑卒中造成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损失,超过心梗的DALY损失,居世界之首。世卫组织MONICA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比例迅增,每年有150万至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其中约有30%死亡,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疾。
      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在恢复大脑组织血流之前,每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经突触,以及长达7.5英里的有髓神经纤维。即使侧枝循环建立,也要通过再灌注治疗恢复半暗带和脑组织血流,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神经损害。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处置就是再灌注治疗,包括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NeuroFlo导管术等方法。
      那么,近期在这一领域,从技术到流程改造都有哪些新的进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期采集组织了两位专家的经验,奉献给读者。

  • 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应用效果

    作者:康福云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后NHSS评分:治疗前患者的NIHSS评分为(21.29±7.02);治疗后21 d后NIHSS评分为(13.37±5.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35例(70%),未通者15例(30%)。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预后良好。

  • 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程提龙;霍世会;谢莉莉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组78例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血管再通率,并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78例患者中痊愈47例(60.26%),有效23例(29.49%),无效8例(10.25%),总有效率为89.75%,血管再通率为73.07%;对照组78例患者中治愈31例(39.74%),有效24例(30.78%),无效23例(29.48%),总有效率为70.52%,血管再通率为44.87%;两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后,经统计学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作者:宋金玲

    目的 对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对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具备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374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