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局部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作者:张彬;许丹;段淏;王枫;孙晓江

    目的: 探讨动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局部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有完整资料的动脉溶栓病例21 例,用NIHSS 评分评定溶栓的疗效,用改良Rankin 量表评价溶栓治疗90 d 时的转归,并对溶栓治疗的再通率、有症状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动脉内局部溶栓转归良好的比例为42.9%,有症状脑出血发生率为9.5%,病死率为9.5%.57.1%的溶栓病例完全再通,38.1%的病例部分再通.溶栓后再通等级为Ⅲ级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为58.3%,再通等级为Ⅱ级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为25%.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动脉溶栓后的转归良好,动脉溶栓可降低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的病死率结论: 动脉内rtPA 局部应用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再通等级与闭塞部位和预后相关.

  •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Merci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常永闯;倪才方

    一、概述自从1995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就成为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手段,对所有发病在6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没有溶栓的禁忌证,均应积极地给予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1-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都有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脑出血,因此应在具备神经外科手术条件的医疗单位开展.

  • 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怀鹏;史万超;苏治国;赵玉军;刘晓智;刘振林

    目的 评价动脉途径给予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 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应用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闭塞脑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其中37例完全再通,完全再通率88%.术后1例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出现昏迷并持续高热,于术后8d死亡.9例(21%)经后期内科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时间窗内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动脉内注射rt-P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作者:郑加生;崔雄伟;赵永春;徐均超;赵家璧;魏岗之

    目的评价超早期选择性脑动脉溶栓疗法(SI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介于1~6小时.尿激酶用量87.66±17.63万单位.溶栓前先用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导丝撤出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进行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2例,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大脑中动脉闭塞20例,19例完全再通.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为81%(26/32).4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血管再闭塞1例(经重复造影证实).结论超早期SIT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溶栓后并发无症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可恢复正常.SIT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手段.

  • 作者:

    关键词:
  • 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梓晗;李淑敏;王苏平;李迪;陈忠军

    目的 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动脉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24%)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38%(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72±2.85)、(9.52±2.44)分,ADL评分分别为(51.26±8.23)、(67.58±6.27)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57±2.46)、(7.46±2.23)分,ADL评分分别为(51.26±8.23)、(72.35±7.22)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动脉溶栓疗法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 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卢智;华春华;朱道平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动脉溶栓患者中,治疗后均有所好转,并且恢复速度较快,溶栓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有所好转,且清醒度较大,神智转清,并无颅内出血现象.结论 动脉溶栓的近期疗效较为肯定.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于广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动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27例(61.4%),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6例(13.6%),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45.5%),显著进步8例(18.2%),进步5例(11.4%),无效11例(25.0%),总有效率为75.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的干予和护理

    作者:王虹;路明;杨萍

    急性脑梗的死亡率、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困扰.自从1996年美国FDA批准t-pA作为溶栓治疗以来,动脉溶栓被认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随之溶栓治疗患者的心理干予和术后的护理,将是溶栓术获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郑大勇

    目的:分析并探讨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9月在该院就诊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溶栓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对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进行随访的时间内,治疗后一年内,观察组患者状态恢复良好,且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能够自理,与对照组相比,再次发生中风的几率低,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该种疾病的临床有效率,对大脑神经功能的损害具有减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宇波;贝玉章;肖乐

    目的 对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有发病时间≤6h的42例患者为治疗组,发病时间为6~24h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尽早的进行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优异,可以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生活治疗显著提高.

  •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唐栎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72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进行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72例溶栓患者共发现闭塞血管者51例(70.83%),主要有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和(或)分支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椎-基动脉闭塞.有21例(29.17%)尚未发现闭塞血管.经溶栓治疗,终完全再通27例,部分再通者13例,未通者11例,血管总体再通率达78.4%.3例并发脑疝,终死亡.结论 动脉溶栓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和配合,优点主要为药物可直接进入病灶,精确定位,疗效比全身用药更加显著,创伤少、安全及并发症少.

  • 机械碎栓联合颅内动脉注射尿激酶、罂粟碱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王千;边世春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尿激酶和罂粟碱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总结近5个月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并给予尿激酶和罂粟碱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的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疗后8例中,闭塞血管即刻全部开通.术后1 d、1周、2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ADL评分改善(P<0.01),1例术后第5天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结论:对时间窗内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结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罂粟碱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作者:王佳

    目的 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尿激酶用量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总再通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为(76.6±18.4)U,少于对照组的(94.7±23.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7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7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脉溶栓超早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温超;曹江红

    目的 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脑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及1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及1个月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总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脑出血率低、疗效高、血管再通率高、神经功能改善好.

  •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作者:程福璋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71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再通情况以及溶栓时间与患者预后情况分析。结果71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其中完全再通患者占比35.21%(25/71),部分再通患者占比53.52%(38/71),未再通患者占比11.27%(8/71);预后良好患者占比53.52%(38/71),预后不良患者占比46.48%(33/71),并且患者死亡率为15.49%(11/71);溶栓时间≤180min患者术后30天MRS评分在0~2分之间的患者占比为59.38%(19/32)显著高于溶栓时间在181~500min患者的15.38%(6/39),并且溶栓时间≤180min患者术后30天MRS评分6分的患者占比为21.88%(7/32)显著低于溶栓时间在181~500min患者的69.23%(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与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二例

    作者:崔永健;孟伟建;袁栋才;魏琰

    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有效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溶栓治疗的途径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种.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是目前神经介入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时间窗为前循环梗死6 h 内,后循环梗死12 h 内.现报道2 例超过溶栓时间窗后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例.

  •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动脉溶栓治疗进展

    作者:蒋超

    颈内动脉系统是发生血栓的常见部位,急性闭塞后出现症状,严重可致患者残疾.随着近年临床研究及介入器材的发展,血管闭塞后潜在的侧支循环、血栓性质,新药物的研究,动脉溶栓后并发症的减少,患者溶栓后血流再通的获益,使早期血栓内给药成为可能.动脉闭塞急性期早期的血管再通,血流恢复,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改善.

  •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丰;洪士聪;刘吉良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溶栓药物的研发,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静脉溶栓药物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再通率,新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动脉溶栓的应用受一定限制,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溶栓治疗有颅内出血、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应用需严格遵守适应证及禁忌证。

374 条记录 3/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