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企业职工工作满意感调查

    作者:谷桂珍;余善法;周文慧

    目的 探讨企业职工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13家企业中的6 711名职工进行匿名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职工的工作满意感、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 工作满意感评分中位数(P25~ P75)为40(34 ~46)分.女性和男性工作满意感评分分别为(40.25±7.59)和(38.57±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P<0.01);管理人员工作满意感评分高[(41.44±6.93)分],辅助工工作满意感评分低[(38.89 ±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64,P<0.01);轮班作业者的工作满意感评分低于不轮班作业者[(38.47±8.58)比(39.66±8.10)分,Z=4.61,P<0.01];每周工作时间≤40、41 ~50、51 ~59和≥60 h者工作满意感评分分别为(39.86±8.25)、(39.23±8.20)、(38.68 ±8.44)和(37.01 ±8.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6,P<0.01).相关分析表明,工作满意感与技术利用程度(r=0.26,P<0.01)、决定自由度(r=0.32,P<0.01)、回报(r=0.60,P<0.01)、正性情绪(r=0.45 P<0.01)、上级支持(r=0.49,P<0.01)和应对策略(r=0.16,P<0.01)呈正相关,与外在付出(r=-0.33,P<0.01)、心理需求(r=-0.34,P<0.01)、躯体需求(r=-0.30,P<0.01)、负性情绪(r=-0.41,P<0.01)和抑郁症状(r=-0.44,P<0.01)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回报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的风险是高回报者的3.44倍(OR =3.44,95% CI:2.95 ~4.01),低正性情感、高负性情感和低社会支持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的风险是高正性情感、低负性情感和高社会支持者的2.42、2.28、2.25倍,0R(95%CI)值分别为2.42(2.09 ~2.82)、2.28(1.95~2.66)和2.25(1.94 ~2.62).结论 职业紧张、个体特征、健康状态、工作班制和工作时间等均影响工人的工作满意感,提高职业回报、增加上级的支持和减少负性情感是增加工作满意感的主要措施.

  • 某铁路局1413名机车司机社会支持与职业紧张关系分析

    作者:谷桂珍;余善法;周文慧;吴辉;康力;陈容

    目的 探讨某铁路局机车司机社会支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3月在对某铁路局机务段1413名男性机车司机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包括客车司机301名、货车司机683名、客调司机85名、货调车司机265名和动车或高铁司机79名.调查内容包括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用于评价司机的社会支持、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个体特征和应付策略.比较不同类型机车、年龄的司机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分析了社会支持评分与职业紧张相关性.对影响机车司机抑郁症状、工作满意感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413名被调查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33.92(27.83,43.58)岁,工龄M(P25,P75)为12.25(5.25,22.75)年.客车司机、货车司机、客调司机货调司机、动车司机的机车司机社会支持评分M(P25,P75)分别为27(23,32)、26(22,30)、27(24,30)、26(22,31)、30(26,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23,P<0.001).≤30、30~40、>40岁年龄组社会支持评分M(P25,P75)分别为26(22,31)、27(23,33)、27(2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4,P=0.036).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评分与工作满意感(r=-0.43)、回报(r=-0.22)、工作稳定性(r=-0.23)、提升机会(r=-0.12)、正性情绪(r=-0.31)、尊重(r=-0.21)和自尊感(r=-0.20)呈负相关(P值均<0.001),与睡眠障碍(r=0.33)、外在付出(r=0.21)、内在付出(r=0.12)、角色冲突(r=0.20)、组内冲突(r=0.06)、组间冲突(r=0.17)、对人的责任(r=0.06)、对事的责任(r=0.08)、心理需求(r=0.19)、生理需求(r=0.39)、每日紧张感(r=0.29)、负性情绪(r=0.23)和抑郁症状(r=0.44)呈正相关(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和低工作满意感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与社会支持评分高组相比,社会支持评分低组发生抑郁症状的OR(95%CI)值为4.12(3.19~5.33);社会支持评分低组发生低工作满意感的OR(95%CI)值为2.18(1.65~2.88).结论 不同类型的机车司机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社会支持对职业紧张有较大影响,高社会支持与减少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和低工作满意感的发生相关,社会支持与机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相关.

  • 某市244名警察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

    作者:谷桂珍;余善法;吴辉;周文慧

    目的 探讨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对警察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1年5月抽取某市公安局287名警察进行职业问卷调查,剔除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变量缺失者以及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表3个条目以上应答缺失者问卷后,终244名警察的资料纳入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问卷中文译本、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译本、工作危险量表、职业紧张量表测试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及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状评分与职业紧张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部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中位数(P25~P75)为16.50(11.00~25.00)分.无抑郁症状警察144名,有抑郁症状警察100名.警龄<10、10~19、20~29、≥30年的抑郁症状评分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7.00(8.00~26.00)、16.00(11.00~24.50)、19.00(12.00~27.00)、12.00(6.25~15.00)分(χ2=9.52,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抑郁症状组的心理需求、睡眠障碍、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评分中位数(P25~P75)分别为25.00(23.00~28.00)、12.50(9.00~18.00)、9.50(8.00~12.00)、3.00(2.00~4.00)分,均高于无抑郁症状组[24.00(22.00~25.00)、8.00(5.00~13.00)、8.00(6.00~10.00)、1.00(0~2.75)分](Z值分别为3.82、5.39、5.15、6.41,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内在投入、付出、心理需求、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和工作危险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28、0.28、0.33、0.38、0.44、0.38(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感、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状态对抑郁症状评分的贡献较大,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46、0.19和0.13(P值分别为<0.001、0.001、0.030).结论 睡眠障碍、内在投入、付出、心理需求、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和工作危险性是警察抑郁症状的诱因,减少负性情感、降低每日紧张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自尊感、加大回报和社会支持对减少警察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积极影响.

  • 教师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研究

    作者:王治明;兰亚佳;王绵珍;李健

    目的 探讨教师职业紧张的应对资源状况。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319例非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进行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测试 。结果教师应对资源水平愈高,职业紧张反应愈低,呈负相关关 系;教师组应对资源显著高于非教师组,分别为(130.4±18.2)分和(126.9±19.1) 分;教师的应对资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即年龄从小于30岁组到50岁组,应对资源得分 从(134.1±18.1)分降至(128.5±17.5)分;女教师的应对资源高于男教师,分别为 (131.4±18.3)分和(129.4±18.1)分;小学教师的应对资源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分 别为(132.7±18.1)分和(128.5±18.1)分。结论 增强中 学教师的应对资源,特别是中学男教师的应对资源,对于减少职业紧张反应、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职业紧张概况

    作者:张雪艳;贾光;赵一鸣

    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精神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职业紧张作为一种新的职业危害,已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它的预防与控制是卫生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也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 南充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的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

    作者:吴思英;李健;王绵珍;王治明;兰亚佳

    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和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使职业紧张成为职业卫生领域的焦点问题.为了分析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来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 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作者:汤相如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调查150名临床护士,调查问卷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及丁作倦怠量表,两表均采用简体中文版.付出回报量表包含外在付出、回报和内在投入三个维度,前者采用likert五点法,后者采用7点法,采用简单相关以及回归分析分析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 职业紧张中付出回报比和内在投入均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正相关,职业紧张对工作倦怠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护士职业紧张会引起工作倦怠,两者成正比关系.

  • ICU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作者:戴伟英;朱明丽;章复莲

    目的:探讨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及各大分院医院ICU护士200名和相同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护士200名,两组共计4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个体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人际关系紧张反应也高于其他科室;ICU护士组的职业紧张源主要为任务不适,其个体应对资源的四项子项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此外,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理呈负相关,而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程度较高,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轻不适应工作的因素,增强其社会支持,同时强调护士的自我保健,以缓解其职业紧张.

  • 华生理论在临床护士健康心理建构中的作用

    作者:焦永倩;杜芮芮

    目的 探讨华生理论培训在临床护士健康心理建构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对外科系统196名临床护士进行不计名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显示临床护士人际关系敏感(t=3.44,P<0.01)、焦虑(t=2.56,P<0.05)、躯体不适(t=2.41,P<0.05)、抑郁(t=2.39,P<0.05)4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华生理论培训后,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培训前(P<0.01).结论 华生理论培训有利于护士内环境稳态,护士身体、心理和心灵达到更高程度的和谐,所在科室患者满意度提高.

  • 唐山市外科医生职业紧张状况分析

    作者:郑维国;李晓云;金玉兰;陈通;姚三巧;白玉萍;沈福海;蒋守芳

    目的 评价外科医生职业紧张程度.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对唐山市9所医院外科医生237名和辅助科室医生163名进行测试,并调查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等一般情况.数据分别用x2检验、t检验、协方差分析、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医生组工作控制、工作需求、工作危险、工作责任、物理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F=7.285,4.523,4.209,5.937,20.972;P<0.05);工作冲突、角色紧张得分低于对照组(F=33.334,10.874;P<0.001);外科医生组社会支持、应付策略与自尊感得分高于对照组(F=11.326,14.821,9.864,P<0.01;);外科医生组心身症状、每日紧张感、负性情绪得分高于对照组(F=4.357,15.289,4.108;P<0.05),正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52,P<0.05).外科医生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角色紧张、工作前景不明确、工作危险性大、工作冲突多、应付策略少、社会支持不力和物理环境差.结论 外科医生紧张程度较高,心身症状多、每日紧张感较强及负性情绪多.

  • 中学毕业班教师性别间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的对比分析

    作者:苏小宝;徐应军

    目的 探讨职亚紧张人群在相同职责条件下性别与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以中学毕业班任职教师为对象进行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心理健康等因素的研究.结果 无论是否担任班主任,男性教师对工作相关因素控制程度、职务提升机会高于女性,而躯体不适、抑郁症、获得家庭支持是女性高于男性.在班主任教师中,男性的工作责任高于女性,而日常紧张感低于女性;在非班主任教师中,女性教师的工作负荷高于男性,而获得社会支持和心理卫生状况低于男性.绪论在相同职责下性别对职业紧张及心理反应存在差异,女性的不良反应程度大于男性.

  • 不同工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瑞;连玉龙;王磊;刘继文

    目的:通过对新疆某地不同工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进行调查,为减轻职业紧张,提高心理健康选择合适的时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新疆某地区职业人群,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中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水平,其余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和新疆职业人群常模(P<00.5);不同工龄的职业人群在恐怖以及精神病性两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5.09,32.13;P<0.05);在职业紧张各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Z=-7.417~2.612,P<00.5);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存在相关性( r=03.45~03.74,P<00.01)。结论:工龄短的人群应是职业紧张和心理健康的干预重点。

  • 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宝英;徐凤;任南;杨华;施强;王秀芹;余善法

    目的: (1)探讨男性列车乘务人员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紧张因素测试量表(OSI),对男性列车乘务人员中3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2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在控制和考虑了非职业紧张因素条件下,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关系密切(OR=2.18,95%CI:1.15-4.15),而且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以铁路乘务人员为对照时(与病例同工种),职业紧张仍与冠心病发病有关联(OR=4.43,95%CI:1.60-12.25),但其OR值明显低于以其他服务行业人员为对照时的OR值(OR=9.75,95%CI:3.18-29.92).结论:职业紧张是引起男性列车乘务人员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综合医院急诊科女护士的睡眠问题与职业紧张

    作者:陈浩蕾;陈月新;卢韵琦;曹茜;陈晓映;郑天生;叶敏捷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及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地区7所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女护士357例,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PSQI总分>7为有睡眠问题),用工作内容问卷(JCQ)评估职业紧张程度,以JCQ问卷工作要求和自主程度维度评分的中位数(15和26)作为判断工作要求和自主程度高低的界值.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69.5%.护士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自评低或很低(OR=1.36)、服用催眠药(OR=3.97)、三级医院工作(OR=1.73)、JCQ工作要求维度评分≥15(高工作要求)(OR=1.52)、JCQ自主程度维度评分≥26(低自主程度)(OR=2.23)和轮班制(OR =2.01).结论: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高要求-低自主职业紧张特征的工作增加了其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提示需改善不良的职业因素,以减少护士睡眠问题的发生.

  • 三甲医院护士职业紧张感、付出回报失衡感的相关因素

    作者:陈天喜;翁卫群;黄伟文;孙宏

    工作要求-自主-社会支持(job 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DC)模式[1]和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Imbalance Model ERI)模式[2]在职业紧张评估中广泛应用,其中高要求、低自主和高付出、低回报分别提示职业紧张度高和付出回报失衡.研究显示护士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存在影响[3],而目前缺乏关于三级医院护士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南通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 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及分级标准

    作者:杨新伟;刘泽军;庞星火;李微;赵培青;白韶音;王治明;金泰廙

    目的:制订职业紧张量表总体、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及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 4278例常模样本施测.结果:职业、性别、学历是影响OSI-R问卷结果多的变量(Beta=-0.39、-0.13、-0.25).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娱乐休闲子项评分男性高于女性(27.6±5.5/27.1±5.4,P<0.01),自我保健子项评分女性高于男性(30.2±5.6/29.0±5.8,P<0.01). 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量表总体、不同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标准: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69分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59分,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40分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 在应对资源问卷中, T分<30分为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39分为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59分为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为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不同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个体、职业紧张程度不同.

  • 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横切队列研究

    作者:刘宝英;程怀民;张文昌;任南;沈波;陈建龙;陈晋;郭志伟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职业,工龄≥3年在职男性职工964名进行横切队列研究,应用职业紧张测试表(OSI)测量职业紧张评分,根据职业紧张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中、低职业紧张暴露组.结果:(1)在控制和调整了其它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职业紧张暴露的危险度增加(RR=1.7),并且随着职业紧张评分增加,高血压调整发病密度以及危险性也在增加,高、中暴露组高血压的调整发病密度、RR分别为12.47/千人年、2.99与8.81/千人年、2.11,明显高于内对照组4.17/千人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调整年龄后,当工龄>10年时,高、中暴露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与低暴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职业紧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是一种慢性的长期作用结果,暴露时间达10年以上.

  • 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

    作者:陆昌勤

    1.引言国际劳工组织(1994)指出:"世界正在变成紧张的世界".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这种现象被称之为Job burnout.目前,Job burnout已成为工作/职业紧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感加剧,使得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因此,开展Job burnout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Job burnout研究进行综述.

  • 中医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金轶;何海艳

    目的 调查中医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0名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医医院临床护士职业任务总分为(173.27±19.88)分,个体紧张反应总分为(100.64±18.98)分,均高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1);个体应对资源总分为(122.61±18.02)分,低于常模(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学历、任职方式、护龄、工作科室是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中医医院临床护士面临着较严重的职业紧张,为缓解临床护士的职业紧张,应适当减轻职业任务,重视个人减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 精神病专科护士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红云;张红梅;梁炜;孙素珍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Osipow氏职业紧张量表和健康调查量表评定191名精神科护士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男、女护士职业紧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不同职称护士生命质量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命质量与职业任务紧张、个体紧张反应呈显著负相关,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精神科男女护士职业紧张不同,不同人群职业生命质量不同,不同职业紧张源对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的影响.

685 条记录 3/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