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脏 CT 扫描在判断分肾功能中的价值

    作者:高泽寿;李振华;殷磊;于秀月;朱育焱;姜元军;赵伟;孔垂泽

    目的 探讨肾脏CT扫描在判断分肾功能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进行肾脏CT检查患者147例,男66例,女81例.年龄17 ~ 87岁,平均53岁.其中梗阻性肾积水73例,肾肿瘤74例.排除74个有肿瘤的肾脏,共220个肾脏.于CT检查后10d内进行肾动态显像(SPECT)检查测量GFR,根据GFR将患肾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113个(GFR>34 ml/min)、肾功能轻度减退组66个(GFR 20~ 34 ml/min)和肾功能重度减退组41个(GFR<20 ml/min).采用单因素方差及线性回归分析肾脏CT扫描结果与分肾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 肾功能正常组、轻度减退组和重度减退组CT检查测量的肾皮质厚度分别为(0.62±0.11)cm、(0.45±0.10)cm及(0.26±0.07) 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厚度与GFR高度正相关(r =0.806,P<0.05).CT增强扫描检查肾功能正常组、轻度减退组和重度减退组的皮质期CT值分别为(162.1±25.3) HU、(121.60±21.0)HU及(63.5±20.0) HU,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期增强程度与GFR高度正相关(r=0.851,P<0.05),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程度与GFR中度正相关(r=0.467和r=0.451,P<0.05). 结论 CT扫描显示的肾皮质厚度及皮质期增强程度对判断分肾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

    作者:吴春华;许建业;阎廷雄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患。我院1982年6月~2000年2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男9例,女3例。儿童1例,年龄10岁。成人11例,年龄18~68岁。病程1周~3年。高襻型2例,低襻型10例。临床表现:右侧腰部胀痛不适者8例,尿路感染伴发热并肉眼血尿者2例,体检发现2例。 尿常规检查:血尿者7例,脓尿2例。B超检查: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右肾不显影者2例,9例成人患者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显示右肾积水及输尿管向中线移位形成“S”状畸形。CT检查,其中2例肾皮质消失呈巨大的囊袋状。 右肾切除者2例。肾盂离断、输尿管复位、肾盂成形术6例。输尿管切断、复位并端端吻合术者4例。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庆大霉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肾衰竭中的变化

    作者:白海涛;易著文;何小解;莫双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关键酶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将血管紧张素I(AngI )转化为效应肽AngⅡ[1].肾脏自身存在RAS,AngⅡ具有丝裂原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急性肾衰竭的恢复伴随着小管细胞的增殖,ACE作为AngⅡ转化酶,其在ARF中的变化及意义报道较少,本研究于2004年5月至12月通过对庆大霉素(GM)诱导的大鼠急性肾衰竭(ARF)肾皮质、血浆、尿液中ACE活性的研究,探讨ACE在ARF中的变化.

  • 褪黑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皮质内皮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平衡的影响

    作者:刘颖;刘志民;赵瑛;何金;刘会敏;孟玲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肾皮质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6周复制IR大鼠模型.成模后用药组(MEL组)予褪黑素10mg·kg-1·d-1灌胃,用药6周.未用药IR大鼠模型为对照(IR组).免疫组化、RT-PCR方法 检测肾皮质ET-1、eNOS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IR组相比,褪黑素组大鼠动脉血压(ABP)、血清TG、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胰岛素(Ins)和HOMA-IR降低(P<0.01),血清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P<0.01).HE染色MEL组大鼠肾皮质病变明显减轻.MEL组ET-1蛋白及mRNA明显低于IR组、eNOS蛋白及mRNA明显高于IR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IR早期应用褪黑素(10mg·kg-1·d-1)治疗可以减轻IR大鼠肾皮质ET-1与eNOS平衡的异常,对肾皮质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微波辐照对小鼠肾皮质与睾丸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作者:袁建林;任东青;王禾;陈宝琦;秦荣良;武国军

    目的:研究微波辐照对小鼠肾皮质和睾丸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频率2 450 MHz、功率密度10 mW/cm2的微波照射小鼠,用TBA比色法和NBT羟胺法,检测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微波辐照后1,6,12,24 d,小鼠的肾皮质和睾丸中MDA含量均升高,24 d达到高量(P<0.01);SOD活性均降低,24 d降到低点(P<0.01)。结论:该辐照条件下,微波辐照可致肾皮质和睾丸中自由基产量过多,SOD活性降低。

  • 后肾腺瘤一例

    作者:李清海;严福华;侯君

    患者 男,60岁.1周前体检时,MRI发现左肾下极占位,考虑肾癌可能大.体检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MRI示左肾中下极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影,直径3.5 cm×3.0 cm,外生性生长明显,肿块边缘光整,相对于肾皮质,在抑脂T2WI上呈稍低信号,T1WI及抑脂T1WI上呈等信号.动态增强皮质期,病灶有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皮质,稍低于髓质;实质期,病灶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但仍低于肾实质;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无明显变化,信号强度和肾实质接近.

  • 肾脏孤立性纤维瘤伴十二指肠间质瘤一例

    作者:朱玲英;王恩雨;陈素明;许玲辉

    患者 女,35岁.体检发现左上腹肿块,无明显症状.CT表现:左肾门可见一直径约7 cm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局部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呈杯口状,平扫为稍低密度,肾皮质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部分呈结节状(图1);实质期强化较明显,病灶内可见无明显强化区(图2).左肾门扩大,局部肾盂、肾盏扩大积水,肾静脉显示欠清.十二指肠与空肠起始部可见一直径约3.0 cm的分叶状结节,边界清,中度以上持续性强化,病灶与十二指肠水平部关系较密切.

  • MRI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价正常大鼠肾脏氧合水平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杨学东;曹菊;王霄英;李晓玫;许玉峰;蒋学祥

    目的 探讨用MR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评价大鼠肾脏氧合水平的重复性和科学性.方法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扫描前称量大鼠体重,在3.0 T MR扫描仪上分别在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S0)行BOLD成像,测量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在d30和d50扫描完成后,注射呋塞米10 min后再次扫描,计算注药前后R2*的差值(△R2*).对5次扫描的R2*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d30和d50注射呋塞米前后的皮、髓质R2*和皮、髓质△R2*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呋塞米对皮、髓质R2*的影响并评价△R2*的重复性.结果d1、d5、d10、d30和d50大鼠体重分别为(150.4±3.7)、(170.2±7.0)、(201.0±5.8)、(306.2±17.0)和(352.0±12.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103,P<0.01);肾脏皮、髓质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30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前分别为(25.2±1.2)和(32.8±2.2)Hz,注射后分别为(21.1±2.2)和(25.9±3.0)Hz,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后均降低(P<0.01);d50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前分别为(25.9±0.8)和(34.3±3.9)Hz,注射后分别为(20.2±1.5)和(27.0±3.2)Hz,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后均降低(P<0.01).d30皮、髓质△R2*值分别为(4.1±1.7)和(6.9±2.8)Hz,d50皮、髓质△R2*值分别为(5.8±1.1)和(7.3±2.8)Hz,2次检查皮、髓质的AR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肾脏皮、髓质基础R2*值在50 d内稳定,不受体重影响;在3.0 T MR上,应用呋塞米后大鼠肾脏皮、髓质R2*值均降低.

  • 大鼠发育对肾脏MR表观扩散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学东;曹菊;王霄英;李晓玫;许玉峰;蒋学祥

    目的 探讨正常大鼠从幼鼠到成年的发育过程中,肾脏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方法 对5只1个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50)在3.0 T MR上进行肾脏SE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选择0和500 s/mm2.测量右肾皮髓质ADC值,手工画出每层肾脏面积,计算其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皮髓质间ADC值的差异,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大鼠肾脏体积及ADC值随大鼠发育的变化.结果 在b值为0和500 s/mm2时,除d1外,大鼠肾脏皮质ADC值均明显高于髓质(P<0.01).随月龄增加,肾脏体积逐渐增大,从(0.86±0.02)mm3逐渐增加到(1.47±0.21)mm3.而皮髓质ADC值均随月龄而增加,皮质ADC值从(1.66±0.14)×10-3mm2/s逐渐增加至(1.96±0.08)×10-3mm2/s(P<0.05);髓质ADC值从(1.54±0.12)×10-3mm2/s逐渐增加至(1.91±0.09)×10-3mm2/s(P<0.05).结论 从1个月到3个月龄的大鼠,其肾脏皮髓质的ADC值是逐渐增加的.对大鼠肾脏疾病模型进行MR DWI研究时,需要考虑到所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对ADC值的影响.

  • 肾脏皮髓质的分界、对比度及CT峰值与单肾功能相关性的64层螺旋CT研究

    作者:王云华;刘瑞洪;侯伟伟;何建军;支科

    组肾皮质为(91±29)HU,肾髓质为(76±25)HU;重度肾功能减退组肾皮质为(68±24)HU,肾髓质为(57±21)HU.3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76和32.68,P值均<0.05).肾皮质、髓质CT峰值均与GF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2和0.623,P值均<0.05).结论 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减退时CMD与CMC及肾皮髓质CT峰值均降低;肾脏CMC与肾皮质及髓质CT峰值改变与GFR具有正相关关系,对预测单侧肾脏功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 CT测量肾脏皮质厚度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玉峰;唐光健

    目的研究肾脏皮质厚度与年龄的关系,确定不同年龄段正常肾脏皮质厚度CT测量的参考范围,筛选出与年龄相关性好、易于临床应用的测量方法.方法(1)确定CT测量肾皮质厚度的准确性:选取因肾脏肿瘤而做全肾切除的18例病人的肾脏标本,测量肾脏正常部分的皮质厚度,将测量结果与术前CT影像肾皮质厚度测量的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2)连续选取120例无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无高血压史病人的腹部CT资料,分为20~40岁、41~60岁、61~80岁3个年龄组,测量每侧肾脏3个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统计学分析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增强螺旋CT图像测量的肾脏皮质厚度与肾标本测量的皮质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8,P=0.43).3个年龄组肾脏皮质厚度均数分别为0.73 cm、0.65 cm、0.53 cm,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93.403,P<0.01).肾脏皮质、实质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好的指标是皮质厚度(r=-0.78~-0.79);60岁以前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比与年龄无相关性.体型对肾脏皮质厚度的影响不明显.男女性别间皮质厚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强螺旋CT能够准确地测量肾脏皮质的厚度,是研究肾脏形态变化的一种敏感的手段.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减小,但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随年龄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 肾脏形态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关性的CT研究

    作者:许玉峰;唐光健;蒋学祥

    目的 研究CT测量的肾脏皮质、实质厚度与肾脏滤过功能的关系,并评价CT预测肾脏滤过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行增强螺旋CT检查和99锝m-二乙三胺五醋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的89例患者,局部肾脏疾病患者排除在外.根据肾脏滤过功能把178个肾脏分为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比较3组间CT测量的肾脏皮质、实质厚度的差异,分析肾脏皮质、实质厚度与肾脏滤过功能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法评价CT预测肾脏功能的价值.结果 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重度受损组3组间肾脏皮质厚度分别为(5.9±1.1)、(4.6±1.1)、(3.3±1.0)mm,3组间肾脏实质厚度分别为(26.3 ±4.2)、(21.3±4.6)、(16.2±4.6)mm.3组间肾脏皮质、实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78、43.90,P值均<0.01).肾脏皮质(r=0.752,P<0.01)、实质(r=0.738,P<0.01)厚度与肾脏滤过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CT测量的皮质厚度在预测单侧肾脏功能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时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860和0.905;实质分别为0.868和0.884.结论 CT测量肾脏皮质、实质厚度能较准确反映肾脏滤过功能,CT可以作为评价肾脏滤过功能的一种补充方法.

  • 罕见的输尿管巨大结石一例报告

    作者:谭焱;高会华;米学华;马玉山;马国武;刘兴宇

    患者女,65岁,因咯血于2002年9月3日入院.B超示右肾及右输尿管扩张.追问病史,右腰痛7~8年,无发热及尿道刺激症状.行静脉肾盂造影、腹平片可见右下腹第3、4、5腰椎旁有一约7.1cm×4.5cm大小的巨大钙化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有分层现象.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右肾及输尿管未显影.逆行造影可见右侧下段造影剂充盈,结石边缘可见造影剂染色,结石以上部位为扩张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同时可见右肾转位.CT示肾皮质萎缩,右输尿管中上段扩张,其内可见巨大球形钙化密度影,为5.3cm×4.6cm×9.0cm,CT值为489Hu,并可见"同心圆"现象.

  • 以尿崩症为主要表现的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

    作者:周合冰;王淑华;于国泳;闫树旭

    患者,男,32岁.因发热伴烦渴、多尿5天,加重伴皮肤出血2天,于2000年4月24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8.6°C,BP 67.5/45.0mmHg;一般情况好,胸前、腹部散在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心肺正常,肝肋缘下2cm,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及有关辅助检查:Hb 130g/L,WBC 10×109/L,PLT 91×109/L,血K+3.32mmol/L,Na+134.86mmol/L,Cl-95.66mmol/L,血糖5.3mmol/L,BUN 7.70mmol/L,血Cr 94.40mmol/L,尿蛋白阴性,尿比重1.005~1.010.24小时尿量5 900~9 050ml,肺X线片、心电图均正常.双肾B超:左肾10.6cm×6.0cm×5.1cm,右肾10.9cm×6.1cm×4.8cm,双肾皮质厚1.8cm,结构清晰.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经过:经补液、补充电解质及抗病毒治疗,口服双氢克尿塞25mg,3/日,尿量逐渐减少,入院第4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第8天24小时尿量2 900ml,尿比重1.018.入院第12天24小时尿量1 720ml,尿比重1.020.于5月10日痊愈出院.

  • 白芨治疗肾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保民

    肾脏恶性肿瘤在肾肿瘤中较为多见,既有肾皮质源性肿瘤,亦有肾盂源肿瘤.肾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0%,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仅次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1].晚期肾癌肿块大,与周围粘连严重,多数已无法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超液化碘化油曾作为常用的栓塞剂.我们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自1996~2003年对21例中晚期肾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前,实施了肾动脉栓塞术,所有病人均获再次手术切除机会,且术中易剥离,出血少.其中15例病人主要使用中药白芨进行了栓塞治疗,取得了较理想效果,并与采用超液化碘油加明胶海绵组6例进行了对比观察.

  • 流行性出血热--关于"发热、腹胀痛待查"的讨论

    作者:刘洁

    1本例临床特点①中年男性,急性起病.②主要症状:发热,一过性面颈部皮肤潮红;尿量减少、尿色加深;恶心、腹胀痛.③主要体征:全腹压痛,肝区叩痛,脾大.④辅助检查:转氨酶明显升高,胰酶轻度升高,尿可见红细胞,血白细胞升高.腹部B超:肝回声欠均,脾大,双肾皮质回声增强分界欠清,少量胸腹水.肝炎病毒指标阴性.⑤今年4月份发病,农村居住条件较差.

  • 正常肾脏皮质的64层螺旋CT灌注特征

    作者:孙昊;薛华丹;刘炜;金征宇;赵文敏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体部灌注成像技术研究正常肾脏皮质灌注特征,并探讨各灌注参数与性别、年龄及血清肌酐(Scr)的相关性.方法 对71名无明显泌尿系统疾病的志愿者进行64层螺旋CT腹部平扫和灌注增强扫描,使用Body PCT灌注软件测量正常肾脏皮质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M),比较同一灌注参数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差异,探讨灌注参数与年龄、PM与Scr的相关性. 结果3人灌注扫描失败,68人灌注扫描成功,共得到108人次的正常肾脏灌注参数,其中获得71人次CT灌注扫描前1周内的Scr值.男性正常肾脏皮质(n=56)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为:BF=(229.8±49.9)ml/(100 ml·min)、BV=(398.2±59.5)1 000∶1、PM=(213.5±54.0)0.5 ml/(100 ml·min);女性正常肾脏皮质(n=52)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为:BF=(230.0±56.1)ml/(100 ml·min)、BV=(358.1±49.7)1 000∶1、PM=(186.2±32.1)0.5 ml/(100 ml·min);全体正常肾脏皮质(n=108)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为:BF=(229.9±52.7)ml/(100 ml·min)、BV=(378.9±58.4)1 000∶1、PM=(200.4±46.7)0.5 ml/(100 ml·min).BF(F=0.367,P=0.547)、BV(F=3.088,P=2.762)和PM(F=3.308,P=0.074)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男、女性和全体受试者中,BF与年龄具有一元线性相关关系(r =-0.484,r =-0.429, r =-0.425;均P <0.01),BV(r=-0.152,r=-0.243,r=-0.043)和PM(r=0.053,r=0.123,r=0.172)与年龄无相关关系(均P >0.05).PM与Scr无相关关系(r=0.064,P>0.05). 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肾皮质灌注参数的方法切实可行,肾脏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肾脏皮质的生理功能特点.

    关键词: 肾皮质 CT 灌注成像
  • 肾皮质脓肿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涛;潘曙光

    目的 探讨肾皮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1991年3月至2003年6月诊治的11例肾皮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治疗前确诊9例(82%),7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后痊愈,1例经皮肾脓肿穿刺因引流不畅后改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后痊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愈1例;2例(18%)误诊为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论 肾皮质脓肿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肾皮质 脓肿 诊断 治疗
  • 肾脏皮髓质分界与年龄相关性的无对比剂增强观察

    作者:尚建南;任克;吴婉莎;卢涛;孙文阁;张汉国;李雪丹;刘屹

    目的 研究无对比剂增强稳态自由进动磁共振成像与选择性反转恢复成像技术在肾皮髓质分界和肾皮质厚度与年龄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募76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1 ~40岁、41~60岁、61~ 80岁3个年龄组.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76名健康志愿者采用不同的反转恢复时间(TI)1 000、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1 600、1 700 ms进行无对比剂增强稳态自由进动磁共振成像.观察肾皮髓质的分界,测量肾皮质及肾髓质信号强度,计算肾皮髓质信号强度比(CMC),此外对肾皮质厚度及肾脏大小进行测量.结果 76名受检者均成功完成所有序列磁共振扫描,左右共152个有效肾脏.肾皮髓质分界均能清晰显示,佳TI与年龄负相关(r=-0.65,P<0.01),且肾皮髓质对比度与年龄同样呈负相关(r=-0.35,P<0.01);平均肾皮质厚度为(5.33 ±0.71) 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3,P<0.01),且与年龄负相关(r=-0.79,P<0.01),男女间及左右肾之间肾皮质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稳态自由进动磁共振成像在应用选择性反转恢复成像技术的条件下能够清晰的显示肾皮髓质分界,随着年龄的增加佳TI降低,同时能够真实准确对肾皮质厚度进行测量.

  • 1例合并乙肝感染、血小板增多症行肾结核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陆红

    肾结核,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过血行进入肾小球血管丛,在双侧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微结核病灶,若病人免疫状况良好,可以自愈.若病人免疫力较低,肾皮质结核病灶不愈合则发展为肾髓质结核,即临床肾结核,多数为单侧病变.然而,对于肾结核合并血小板增多症、乙肝感染、肝功异常的患者,其具有术前肝功能较差、肾功能差、血液疾病等危险因素,易导致术后各种并发症.

188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