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自制骑缝钉治疗小儿胫骨近段骺早闭膝内翻畸形

    作者:叶文义;叶武智;牛永强

    目的:探讨自制骑缝钉在小儿胫骨近段骺早闭膝内翻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2例13膝外伤性胫骨近端骺早闭膝内翻畸形患儿资料,其中男孩3例3膝,女孩9例10膝,患儿年龄6~15岁,平均年龄为(10.82±2.46)岁。患儿经 CT、X 线检查均显示为周边型胫骨近端骺早闭,有骨桥形成。本组13膝均采取胫骨近端高位截骨、骨桥切除、脂肪填塞以及克氏针自制骑缝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9年不等。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9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28±3.41)年。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膝内翻度数完全纠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SS 膝关节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制克氏针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外伤后胫骨近端骺早闭膝内翻畸形、操作简单、经济,疗效可靠,便于基层推广运用。

  • 股骨近端锁定板、PFNA 及 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灿杨;朱永展;潘志雄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锁定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根据所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 LPFP 组、PF-NA 组及 DHS 组三组,每组随机选取各30例进行对照。实行手术并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Harris 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PFNA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输血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 ﹤0.01)。PFNA 组患者手术平均切口长度短(P ﹤0.01)。LPFP 组 PFNA 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且均优于 DHS 组(P ﹤0.05)。PFNA 组与 DHS 组患者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 ﹥0.05),均高于LPFP 组患者(P ﹤0.01)。结论 PFNA 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输血量等方面具有良好优势;LPFP 组和 PF-NA 组术后预后高于 DHS 组;而 DHS 组和 PFNA 组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虽 PFNA 内固定优,但各有优劣,当视情况而选择优手术方法。

  • Quadrant 通道下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亚鹏;王达义;常巍;温国宏;尚晖;李兵奎;郭振鹏

    目的:探讨微创肌间隙入路经 Quadrant 通道下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采用微创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9~73岁,平均51.3岁。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 Suk 法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3个月。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5 cm,平均出血量300 mL。术前 VAS 评分为(7.1±2.7)分,术后1周 VAS 为(3.4±0.8)分,术后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为(1.1±0.7)分。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评判,优20例,良27例,可4例,优良率为92.2%。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11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微创肌间隙入路经 Quadrant 通道下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患创伤小,出血少,临床疗效满意。

  • 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朱爱祥;朱裕成;杨春;颜昕;马军;王杨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采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9~70岁,平均48.3岁。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Frankel 分级)、椎间隙高度改变、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神经功能 Frankel 分级恢复情况:C 级8例中6例恢复至 E 级,2例恢复至 D 级;D 级20例均恢复至 E 级;4例改变不明显。椎间植骨均于11~18周达到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术前及术后1周指标采用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指标采用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路桥式减压内固定植骨术用于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 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在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苏云;孟祥俊;孙强;于小光;于海波;崔大平;吴迪;王洪勋;向帅;靳志强

    目的:探讨在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跟腱内侧切口避免皮肤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对36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中采取改良的跟腱内侧切口。患者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术后观察切口皮肤情况,出院后根据 Arner-Lindholm 评分标准随访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35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无一例切口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发生,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根据 Arner-Lindholm 评分标准评定,优27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跟腱断裂手术采取改良跟腱内侧切口可有效防止切口皮肤坏死发生,疗效满意。

  • 带蒂胸脐皮瓣在修复前臂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寿建国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离断再植术后创面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前臂离断再植术后创缘组织发生坏死的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男6例,女2例;年龄31~58岁,平均42岁。右前臂中段完全离断5例,左前臂中段完全离断3例;并发其他部位骨折6例。结果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术后26 h 皮瓣远端1/3色泽发暗,皮肤张力较高,蒂部拆除缝线进行减张,远端约1/4处发生坏死,后进行清洁换药植皮痊愈。术后3周断蒂,经过术后2~18个月随访,前臂外形满意,供区切口愈合好。结论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离断再植术后创面坏死,具有供区隐蔽、操作简单的优点,临床效果好。

  • 克氏针悬吊牵引加瘢痕重叠缝合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

    作者:黄平;余晓芳;尹卫东

    目的:探讨克氏针悬吊张力牵引加肌腱瘢痕重叠缝合治疗伤后4周以上的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对25例受伤超过4周的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克氏针悬吊张力牵引结合瘢痕重叠缝合的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60岁,平均36岁。受伤指别:均为单指,示指10例,中指8例,环指2例,小指5例。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伤指远指间关节于伸直位,近指间关节屈曲位,6周后拆除石膏,远指间关节继续以支具固定于伸直位,采用白天拆除、夜晚固定开始逐步行伤指主被动伸屈活动。结果该组25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 TAM 系统评定方法评定,其中优17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陈旧性腱性锤状指伸肌腱断端间有瘢痕连接者,采用重叠缝合结合克氏针钢丝或者肌腱线张力牵引的方法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福山;尹芸生;潘耀峰;程鑫葵;王振山

    目的:观察骨搬移法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利用骨搬移技术治疗2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3岁。20例患者断端切新后骨缺损长度为6~10 cm,平均8 cm。术后定期复查调整力线,鼓励患者完全负重。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得16~40个月(平均22.0个月)随访。16例患者对合端直接愈合(平均12个月),其余4例患者对合端未能直接愈合。经重新切开植骨内固定终愈合。骨延长长度为6~10 cm(平均8 cm)。外固定架指数为1.5~2个月/ cm。根据 Paley 骨愈合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

    作者:张磊;孔德明;银晓永;刘晓宁

    目的:研究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通过对1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彻底清创后,将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至骨缺损内,通过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13例患者除1例复发外,其余均临床治愈,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因其与骨组织相容性好,反应温和,并起到填充骨缺损、诱导骨再生的作用,不用二次取出,特别是对于病灶范围不大的病例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案。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研究

    作者:任敬;鲁超;郭浩;王智耀

    目的:对比分析撬拨加手法复位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提供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撬拨加手法复位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1年的跟骨骨折患者92例。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骨折延迟愈合情况、骨折不愈合情况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结果随着分型的增加,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不断增加。但经治疗组治疗后的跟骨骨折,其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SandersⅠ、Ⅱ型中,两组并发症均相对较低,其中对照组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SandersⅢ型中,对照组中感染例数增加,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 Sanders Ⅳ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增多,且对照组多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疗效基本相当,但并发症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应用撬拨加手法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其并发症较钢板切开内固定术发生率明显偏低,值得推广。

  • 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的 CT 评价

    作者:蔡斌;张文捷;赵春明;张震祥;黄爱兵;张威;陆奇峰

    目的:采用 CT 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共140例患者,男76例,女64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共置钉596根,其中经皮置钉264根,开放置钉332根。术后应用 CT 扫描及相关软件测量分析,采用 Mobbs-Raley 简易分级标准评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螺纹穿透椎弓根壁小于2 mm;2级:穿透椎弓根壁大于2 mm,但无神经损伤;3级:穿透并伴有并发症,包括椎弓根骨折,螺钉穿透导致前侧血管、神经损伤,穿透导致内侧或外侧神经损伤后遗留症状等。结果共置钉596根,术后 CT扫描5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总体不良置钉率8.7%;开放置钉332根,未穿破301枚,穿破31枚,1级20根,2级10根,3级1根,准确率90.7%;经皮置钉264根,未穿破243枚,穿破21枚,1级16根,2级5根,3级0根,准确率92.0%。两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级以上穿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优于开放置钉,适宜在胸腰椎创伤及疾患的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

  • 儿童肘部骨折经皮穿针术后克氏针移位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作者:罗冬冬;徐虎;张晓明;程永军;张军同;董贝

    目的:探讨儿童肘部骨折经皮穿针术后克氏针移位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外髁骨折后克氏针松动、移位的患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岁;体重15.3~43.6 kg,平均23.2 kg。左上肢13例,右上肢15例。按照骨折类型分类,肱骨髁上骨折15例,肱骨外髁骨折13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均为闭合复位经皮外侧克氏针固定,肱骨外髁骨折2例为闭合复位,其余11例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中6例无症状;17例出现对侧皮肤激惹症状者,拔除克氏针后症状消失;2例穿透对侧皮肤者,对侧皮肤红肿,有脓性渗出,给予拔除克氏针,局部清创包扎,换药3~5次后症状消失;2例骨折移位者,1例出现肘内翻;1例尺神经损伤者,在拔针后给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5周后恢复。本组除6例无症状者,其余患儿均有活动肘关节后皮肤疼痛的症状,拒绝主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随访 Mayo 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3例,中2例,差12例。术后4个月随访 Mayo 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4例,中1例,差3例。结论儿童肘部骨折术后克氏针松动移位会产生皮肤激惹、穿透、感染、克氏针取出困难,甚至导致神经损伤、固定失效、骨折移位等问题,其形成原因与手术方式、克氏针选择、患儿配合等因素有关。

  • 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作者:王科学;黄历;胡云洲

    目的:总结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切开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8例77足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39.8岁。骨折按 Essex-Lopresti 分型,压缩型Ⅱ度49足,Ⅲ度4足,舌型Ⅱ度19足,Ⅲ度5足。77足均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撬拨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结果77足复位固定良好,3足皮缘坏死,切口迟缓愈合。本组患者获得1~6年,平均1.5年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6个月。末次随访采用 Mrayland Foot Sore 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21足,良43足,可9足,差4足,优良率83.1%,接骨板无松动、移位与折断。结论采用撬拨复位距下关节及恢复跟距关节间隙,并以 Gissane 角及 B?hler 角为标准,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纠正跟骨内外翻畸形,辅以跟骨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氨甲环酸联合给药对 TKA 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赵光辉;马建兵;段宏昊;贺强;姚建锋;肖琳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 =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 min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 kg 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 kg 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的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结果对照组显性失血量(316.6±92.3)mL,大于试验组(210.8±9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隐性血量(746.6±96.4)mL,大于试验组(596.4±9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7 d 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 d 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10 min 按10 mg/ kg 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 临时夹闭引流管2 h,可安全、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

  • 显微减压联合颈椎 Zero-P 植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吉军;杨建东;陶玉平;张亮;冯新民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显微减压联合颈椎 Zero-P 植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41例颈椎病患者共52个椎间隙行前路显微镜下椎间盘减压联合颈椎 Zero-P 系统植入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3.1岁。诊断为脊髓型25例,神经根型9例,混合型7例。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 t 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5.4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VAS 评分、JOA 评分和NDI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症状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颈椎前路 Zero-P 系统植入联合显微减压手术能彻底去除对神经组织产生压迫的致压物,疗效更有保障。

  • 伤椎植骨固定对不同程度胸腰椎骨折矫正度丢失的影响研究

    作者:薛燚;邵益民;张永良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经伤椎植骨置钉对矫正度丢失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固定组(A 组)37例,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 组)49例,所有病例按自制伤椎形态量表分为轻、中、重度。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及取出内固定3 d 后的矢状位 Cobb 角、伤椎压缩率及椎间隙高度,计算矫正度丢失率,并将相同程度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20个月,平均16.5个月,评分轻度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后伤椎矫正度丢失无明显差别,评分为中度及重度的患者,B 组矫正度丢失明显小于 A 组。结论自制伤椎形态量表与术后矫正度丢失存在相关性,中、重度患者应对伤椎进行干预以减少矫正度丢失。

  • 钛板治疗桡骨颈骨折置入安全区方法的研究

    作者:郭家全;李玲;牛志强;郭振中;索赛;于景川;史瑞超;褚会军;焦弘升;许光耀

    目的:研究桡骨颈骨折置入钛板时安全区位置和置入安全区方法,避免影响前臂旋转范围,减少对神经和血运损伤,大程度恢复前臂功能。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32例无合并伤的单纯桡骨颈骨折,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5~60岁,平均(35.4±0.5)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打架伤1例。根据 Steele 和 Gtrham 方法把桡骨颈骨折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本次研究病例中,其中2级24例,3级5例,4级3例。桡骨颈骨折均行钛板固定治疗,采取 Kocher 入路切开复位,术中采用前臂旋后法标记安全区后缘,然后旋前前臂,根据后缘预放置钛板,找到钛板固定位置,经该处切开关节囊,放置钛板固定,钛板长度不超过3 cm,术后行康复锻炼。根据 Steele 和 Gtrham 评价标准来评价结果。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示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本组病例未发现感染、神经损伤,未发现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病例。仅1例患者因术后恐惧疼痛,不行锻炼,制动时间较长,导致关节僵硬,后经康复治疗,功能好转,但仍部分受限。根据 Steele 和 Gtrham 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27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6.8%。结论经该法切开复位钛板固定桡骨颈骨折,术后肘关节及前臂功能恢复良好。通过寻找安全区置入钛板,配合手术技巧减少神经和血运损伤,可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和前臂功能。

  • 手术治疗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作者:朱敏;徐永清;丁晶;邬江;陆声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修复三角韧带,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4岁。交通伤15例,扭伤12例,重物压伤3例。损伤均为旋前外旋型,按照 Lauge-Hansen 分类,Ⅲ度12例,Ⅳ度1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8周。末次随访时 AOFAS 踝-后足评分为84~99分(平均94.6分),VAS 评分为0~6分,平均1.3分,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结论对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需要合理临床评估后选择治疗方案,根据断裂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缝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作者:章恺;王鸥;荚龙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术后骨水泥渗漏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8例共93个椎体,其中随机分为 PVP 组31例36个椎体,PKP 组47例57个椎体。通过术后腰椎 X 线片和 CT 检查观察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并按椎体外骨水泥渗漏的解剖位置分6型,分别为无渗漏型、椎旁渗漏型、椎间盘渗漏型、椎管渗漏型、椎弓根渗漏型,混合渗漏型(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渗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行腰椎 X 线片和 CT 检查,发现 PVP 组发生骨水泥外漏12椎(33.33%),PKP 组发生骨水泥外漏10椎(17.60%),其中 PVP 组6椎为椎旁渗漏型,2椎为椎间盘渗漏型,1椎为椎管渗漏型,2椎为椎弓根渗漏型,1椎为混合渗漏型(为椎旁渗漏合并椎管渗漏);PKP 组5椎为椎旁渗漏型,2椎为椎管渗漏型,1椎为椎弓根渗漏型,2椎为混合渗漏型(1椎为椎旁渗漏合并椎管渗漏,1椎椎弓根渗漏合并椎管渗漏),2椎混合型渗漏患者出现神经症状,急诊行手术取出椎管内渗漏水泥后症状缓解。所有渗漏患者随访3~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神经症状及后遗症。结论PVP 和PKP 相比较,前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尤其以椎旁渗漏及椎管渗漏为多见。

  • 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治疗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朱雄;安勇;李凤强

    目的:总结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治疗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治疗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6例,其中男5例,女1例。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36.8岁。椎间盘突出症状持续时间:短6个月,长3年,平均21个月。应用标准的椎间隙显露联合横突间显露,经两个手术窗去除了椎间盘突出,解除了双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术后随访20~6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恢复率根据 Macnab 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例,良2例,没有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技术很适宜用单入路方法治疗有困难的双神经根受压型腰椎间盘突出。

  • 糖尿病足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彦丞;郑欣;邱旭升;陈一心

    糖尿病足骨髓炎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大约20%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存在骨髓炎[1]。在临床上骨髓炎容易被忽视,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截肢等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称在糖尿病足感染的患者中,并发骨髓炎导致截肢的风险是单纯软组织感染的4倍[2]。

  • 半月板损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晨;杨自权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膝关节半月板的功能主要在于提高关节间匹配程度,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减少载荷压力,其他功能主要包括加强关节稳定、提供本体感觉、关节润滑以及对关节软骨的营养作用。传统的半月板损伤治疗主要是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样会明显加剧膝关节退变。无论退行性损伤还是急性运动损伤,现在多主张采用尽可能保留半月板的修复方式,预防膝关节发生过早退行性改变。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熙;孙伟;高福强;王云亭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机械、生物等)使骨循环中断,骨的活性成分死亡及随后修复的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的终结果是髋关节的退行性变和股骨头塌陷,有报道称平均股骨头坏死23个月后的股骨头塌陷率高达100%,之后只能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同时有报道指出,股骨头坏死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2]。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使用寿命有限,如果早期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常需行多次翻修手术,给患者及家属身心与经济上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据报道,美国每年会确诊10000~200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每年超过5000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5%到18%是由于股骨头坏死导致的[2-3]。该病在国内的患病率尚不清楚,国内人口是美国的3~4倍,且滥用激素及酗酒严重,因此骨坏死发病率及人数会远远大于美国,估计在500~750万。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创伤、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酒精、吸烟以及股骨头内外压力的变化等都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

  • 怎样写好前言?

    作者:

    正文前言部分的作用是对全文有个概括的了解,论述研究的背景和原理、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联系与补充、研究的新颖和重要之处、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前言一般300~400字。

    关键词: 科学知识 原理 方法
  • 怎样写好讨论?

    作者: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阐明、推理和评价,因文而异,写法较自由。但要注意以下问题:a)总结主要的研究结果,解释研究结果;b)当前研究与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阐明本研究对以往的研究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何在;c)研究结果推导新观点、新假设;d)提出今后的探索方向。如果介绍的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需要阐述新手术的优点,与传统手术的比较;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讨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2000字左右;问题不宜太散,有3~4个即可;注意要内容条理,结构清晰,语言精炼。

  • 骨盆巨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亮;肖强;刘静莉;李晨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恶性小圆形细胞肿瘤[1]。具有恶性程度高、发展较快,容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关于 PNET 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包括临床表现、病理学、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因素,并结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1例骨盆巨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 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微创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谢林;顾军;唐田;陈舰舰

    目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体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治疗方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以小型动物为主,其椎间盘解剖结构与人体差异明显。山羊腰椎间盘解剖结构与人体相似,本研究用微创手术方法建立山羊腰椎间盘损伤退变模型,探索一种新的大型动物腰椎间盘退变造模方法。方法20只成年波尔多山羊随机分为腰椎微创造模组(A 组)、腰椎假手术组(B 组)。术前 A、B 组使用 MRI 测量腰椎间盘原始数值,腰椎微创造模组(A 组)使用全内窥镜腰椎微创手术方法制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腰椎假手术组使用相同操作而不损伤腰椎间盘。术后2个月复查腰椎 MRI,动物空气栓塞处死后获取腰椎间盘标本,并进行组织固定、切片、染色。术前及术后按 Videman 椎间盘退变等级、Zhang Y 的山羊动物椎间盘组织退变分级标准比较两组之间腰椎 MRI 影像学及细胞组织形态学评分,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腰椎微创造模组(A 组)、腰椎假手术组(B 组)经比较,MRI 影像学评分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组织形态评分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F-1基因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TNF-a、TGF-β、IL-1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F-κB 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微创造模组(A 组)、腰椎假手术组(B 组)腰椎间盘 MRI 及组织形态学差异显著,从影像学及组织学上说明全内窥镜微创造模法成功建立波尔多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两组山羊 HIF-1、TNF-a、TGF-β、IL-1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角度证明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微创动物模型造模成功。

  • 实用骨科杂志关于开通网上支付宝付款的通知

    作者: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的撰写要求

    作者:

    关键词: 文献
  • 《实用骨外固定学》出版

    作者:

    关键词: 骨外固定
  • 《髋关节外科学》(第2版)出版

    作者:

    关键词: 髋关节 外科学
  • 本刊关于图、表的投稿格式要求

    作者:

    关键词: 投稿
  • 成人 DDH 股骨近端 CT 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鸿;吕波;曲银娥;孟世平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四川地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变异,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3例(28髋)Crowe Ⅲ~Ⅳ型成人 DDH 患者术前行 CT ﹢三维重建,测量股骨的颈干角、前倾角,小转子中心上2 cm 及下4 cm 及股骨峡部髓腔横径和前后径等,计算股骨髓腔闪烁指数(canal flare index,CFI),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DDH 组的股骨颈干角为(117.33±3.70)°,前倾角为(32.16±4.11)°,股骨髓腔横径和前后径在小转子中心上2 cm 平面分别为(29.28±2.03)mm 和(26.28±1.49)mm,在小转子下4 cm 平面分别为(12.99±1.46)mm 和(13.88±1.03)mm,在峡部平面分别为(9.86±0.77)mm 和(12.68±1.87)mm,CFI 值为(3.56±0.68),DDH 组的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与正常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 DDH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考虑股骨侧的解剖形态变异,靠外后扩髓以纠正前倾角,选用适合的假体柄并注意防止股骨骨折。

  • 内翻畸形膝关节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研究

    作者:殷钦;宋希玺;丛锐军;李西凡;陶坤

    目的:通过对不同膝关节 CT 扫描图像的比较和分析,评估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在内翻畸形膝关节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包括108侧膝关节,行薄层 CT 扫描,分为轻度内翻组(内翻小于等于20°)、重度内翻组(内翻大于20°)、正常对照组。在 CT 图像上定位外髁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EA)、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AP axis)、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和股骨前轴(anterior femoral axis,AFA)。分别测量 AP ax-is、PCL 和 AFA 相对于 SEA 的角度,并在不同亚组之间比较各个角度的差异。结果重度内翻组膝关节 PCA 值较正常对照组和轻度内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内翻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 PCA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 和 FSA值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 axis 和 AFA 较 PCL 受重度内翻畸形影响较小。但 AP axis 变异较大,作为参考标志时要谨慎,股骨前轴较稳定,膝关节伴内翻畸形时可以参照此轴放置假体。

  • 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李硕;冯光;王艳;张贺龙;赵大卫;岳世元;王淑红

    目的:回顾分析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我们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有完整资料骶髂关节结核患者78例,通过回顾影像检查并结合 Kim 分型结果统计其就诊早期诊断成功率,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探索其早期诊断方法。结果78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根据 Kim 分型, Kim Ⅰ型4例(5.13%),Kim Ⅱ型9例(11.54%),Kim Ⅲ型18例(23.08%),Kim Ⅳ型47例(60.25%)。Kim Ⅰ型、Ⅱ型的就诊初期确诊率对比Ⅲ型、Ⅳ型显著偏低。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早期骶髂关节结核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模糊不清,或局部骨质破坏,随着疾病的发展,关节间隙增宽,骨质广泛破坏、伴有硬化骨、死骨形成等,甚至出现关节半脱位、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直。结论骶髂关节结核影像学对临床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CT 检查对骶髂关节结核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规划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疾病早期的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MRI 及核素扫描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