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置钉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鲍朝辉;王桂峰;张勤安;杨勇;孙宜保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份到2011年5月份应用经皮置钉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成功随访的15例,分别测量伤椎术前,术后2周和1年前缘高度压缩比、后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以及椎管占有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及1年拍片对比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好转,CT示椎管占有率明显减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术后1年椎体前缘及后缘的高度较术后2周轻微减低,Cobb角及椎管占有率略有增加.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结论:经皮置钉结合经皮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经皮置钉术和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优点,并没有增加手术操作的困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观察效果较好.

  • 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孟晋;彭谊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观察随访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伤椎骨性愈合,脊柱序列可,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及断棒现象.内固定取出后伤椎高度无丢失,无脊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椎体楔变角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效,伤椎愈合良好.

  • 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伤椎植骨、小关节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研究

    作者:贺旭;马雪峰;刘恺;马鹏飞;阮烨

    目的 探讨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伤椎植骨、小关节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伤椎植骨、小关节植骨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后正中人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触觉、伤椎高度、运动、Cobb's角.对患者进行6个月电话随访,应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ASIA)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观察疗效.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触觉、伤椎高度、运动、Cobb's角指标治疗1个月之后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59.4±17.3)分,(58.8±16.6)分,(55.8±23.6)分,(54.5°±21.4°)]提升的幅度优于对照组[(75.6±14.9)分,(72.4±14.5)分,(76.8±23.3)分,(76.2°±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状况(9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伤椎植骨、小关节植骨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明显解除患者的脊髓压迫情况.

  • 骨立方填充伤椎并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飞;王江辉;陶洪宙

    目的 探讨伤椎内填充骨立方并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伤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3-12采用骨立方填充伤椎结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应用骨立方充填伤椎,同时行后路复位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13.6~32.5个月,平均27.9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V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维持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立方填充伤椎对胸腰椎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及外形恢复有明显的效果,能较早诱导成骨,重建脊柱的生理结构,促进骨折愈合.

  •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何福刚;黄崇新;张翅;王昕

    目的 探讨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植骨(B组)以及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C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53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以上3种方式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包括A组15例,B组27例,C组11例.结果 患者获随访18~26个月,取内固定3个月后B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椎管狭窄率的改善较A、C组有明显差异,B组术后松动、断钉、顽固性腰背痛及继发性张力性脊髓损伤、伤椎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发生率较A、C组明显减少.结论 B组较A、C组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术后松动、断钉、顽固性腰背痛及继发性张力性脊髓损伤、伤椎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发生率小,疗效满意.

  • 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作者:唐国华;罗德民;潘合科;陈计稳;张丁城;周健和;徐响阳;沈晓涛

    目的 探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伤椎植骨与否对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4-01-2016-09诊治的6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采用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伤椎植骨(植骨组),28例未植骨(未植骨组).结果 63例均获得随访,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28)个月,未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30)个月.于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继续随访3个月复查X线片或CT片.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术后即刻、取出内固定前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短节段稚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实现充分骨性愈合,在脊柱前中柱重新建立稳定性并再次形成支撑力,防止椎体高度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 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裕强

    目的:对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与传统四钉法固定2种方法,术前、术后以椎体压缩率、Cobb角的恢复为评价指标。结果:对48例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的患者椎体高度、椎体的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椎体压缩率、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四钉法疗效稳定,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安全性高。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胡海刚;谭伦;林旭;吴超;刘世伟;罗小中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相邻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甲用Denis疼痛分级评估术后腰痛.结果:伤椎前高压缩比A组术前为59.8%,术后为92.9%; B组术前为57.3%,术后为87.1%.相邻椎Cobb角A组术前为20.2°,术后为8.5°,末次随访时为10.3°;B组术前为22.7°,术后为12.3°,末次随访时为16.7°;椎管侵占率A组术前为37.1%,术后为21.9%; B组术前为34.8%,术后为18.3%; A组平均出血量256m1,手术时间107min,疼痛评估P1 25例,P2 5例,1例脑脊液漏;B组平均出血量236m1,手术时间87min,疼痛评估PI 35例,P2 8例,P3 2例,有1例断钉和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管侵占率、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疼痛评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 经皮置钉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徐海斌;杨勇;王桂峰;鲍朝辉

    目的 探讨经皮置钉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科2010年6月份到2011年5月份应用经皮置钉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成功随访的15例,分别测量伤椎术前,术后2周和1年前缘高度压缩比、后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以及椎管占有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周及1年拍片对比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好转,CT示椎管占有率明显减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术后1年椎体前缘及后缘的高度较术后2周轻微减低,Cobb角及椎管占有率略有增加.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结论 经皮置钉结合经皮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经皮置钉术和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优点,并没有增加手术操作的困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观察效果较好.

  • 中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徐永旭

    目的 通过46例中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随访研究,探讨后路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这一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46例中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伤椎三柱损伤和破坏的不同程度,分别选择后路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2例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或神经根不完全损伤,同时伴有后凸畸形>30°,采用楔形截骨+环状减压.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及长期随访CT和X线观察分析伤椎植骨愈合情况,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变化情况.结果 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直接减压,椎管容积恢复接近或大于正常椎管.平均两年半左右,椎体内植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椎管基本完成重塑形.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明显改善.两侧同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组,术后即刻与长期随访脊柱后凸角比较无明显差异;经一侧椎弓根伤椎植骨组,术后即刻与取出内固定后长期随访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矫正平均分别丢失1.00°、1.03%和6.07°.除4例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患者术后功能未恢复,其余A、B、C、D级患者均有1~3级恢复.本组病例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及继发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后路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减压可以达到直接减压,减压后的椎管有重新塑形功能,大约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完成重塑形.伤椎椎体内植骨终和周围骨组织融合,对维持前柱高度,恢复伤椎形态、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避免继发椎管狭窄起到积极作用.

  • 96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伞有利

    目的: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08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样96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将抽样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都很好,70~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130 min,平均出血量(235.4±25.4)mL,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患者一般在72 h左右能下床进行活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发现,本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之后,有13例出现骨折部位的二次塌陷。经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好的优势。

  • 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继良;王晓露;王旭;刘寿坤;苏郁;吴锦清;朱建福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对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6月~2011年10月以来采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22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结果,观察椎弓根螺钉术中及术后的稳定性,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 48个月(平均 26.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个月~8个月,X线片显示内置物无松动、折断或脱落,螺钉周围未见透亮线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平均5%,无神经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增加了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克服了螺钉松动和复位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 经后路36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疗效分析

    作者:苗胜;张宝锋

    目的 探讨经后路36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后路36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27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4例,E级20例.术后3 d、3个月、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1.7±3.5)%、(90.6±3.9)%、(90.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513,P<0.001).术后3 d、3个月、一年的Cobb角分别为(5.7±1.1)°、(6.0±1.5)°、(6.0±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10,P<0.001).结论 经后路360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冯晰旻;田兴辉;赵旭鹏;刘尊鹏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例56例,对比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组(A组)与传统四钉法固定组(B组)两组术前、术后及远期取出内固定后椎体形态各项指标及Frankel评分.结果:A组二期取出内固定物后较一期植入内固定物及取出前,椎体高度压缩丧失率和后凸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B组二期取出内固定物后伤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四钉法固定配合伤椎植骨成型较之传统四钉法固定远期效果稳定,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折断病例,骨折愈合后椎体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远期对椎弓根钉无依赖.

  • 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作者:刘百伟;王雨辰;李云峰;俞伟忠;王晖;陆坚;刘延辉

    目的 探讨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采用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根据联合伤椎置钉或伤椎植骨将患者分为植骨组(30例)和置钉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骨缺损情况;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运动神经评分及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结果 植骨组手术时间较置钉组长[(100.53±13.42) min vs.(92.43±13.69)min](P<0.05);植骨组术中出血量较置钉组多[(304.60±34.25) ml vs.(286.53±29.23) ml](P<0.05).术后两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恢复(P<0.05),但两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植骨组伤椎骨缺损程度小于置钉组[(6.6±0.3)% vs.(18.3±1.2)%](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ASIA运动神经评分分别为(48.5±5.5)分和(49.0±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前Frankel分级C级、D级的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 在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伤椎植骨和置钉均为满意的辅助手段,但经伤椎植骨后可以明显填补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

  •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杨国栋;张相弟;朱杰鹏;毛文华;费稳杰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载荷分享评分≥7分的胸腰椎A型、部分B型骨折86例,并观察患者椎体术前术后的椎体矢状位后凸角。[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00±6.00)个月。86例患者术后椎体后凸角均显著恢复,但有8例患者术后9个月发现椎体后凸角明显丢失平均12.5°(占9.3%)。[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又能重建椎体的骨密度,有效防止日后矫正度的丢失,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前提下,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之一。

  • 微创减压联合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作者:孙秀琛;李金健;王哲;刘峻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并终板撬拨复位、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06-2015-06,在扩张通道下,经椎板间开窗行椎管减压、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50例新鲜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中,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17-53岁,平均41.6岁;伤椎分布:T115例,T1211例,L118例,L216例.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为90-237 min,平均126.3 min;术中出血量90-320 ml,平均260 ml;术后引流量30-140 ml,平均73.6 ml.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 d的切口疼痛VAS评分1.7-4.2分,平均2.1分.术后7 d、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丢失现象.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除了分级为A级的2例外,由B级改善至D级1例、C级1例,C级改善至D级4例、E级3例,D级改善至E级14例.50例患者随访期间,伤椎骨折均愈合,其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8个月.其中29例出现植骨吸收现象,但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扩张通道下减压并撬拨终板、伤椎植骨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其创伤小,可达到满意的椎管减压、伤椎高度恢复效果,有效避免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经皮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薛皓

    笔者自2014-05-2015-02,采用微创经皮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了3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与同期仅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41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 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张景林;高洪辉;刘晓龙;李亮;燕树义

    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单纯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往往出现后凸畸形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1].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伤椎置钉结合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术通过对伤椎椎体植骨填补伤椎椎体内的“蛋壳样”腔隙,一期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自2008-12以来采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现回顾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植骨与椎间植骨疗效比较

    作者:刘广意;杨庆国;张银顺;李伟;徐超

    目的 比较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植骨与椎间植骨两种植骨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病人,按手术方法进行分组,伤椎植骨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椎间植骨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间植骨),统计两植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及其上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丢失度,伤椎植骨组大于椎间植骨组.结论 合并椎间盘损伤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植骨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能重建伤椎高度,恢复前中柱支撑,促进骨折愈合.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