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

老年医学与保健

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

Geriatrics & Health Care 로년의학여보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8296
  • 国内刊号: 31-179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7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传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建瓴汤对老年后循环缺血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爱华;吴唏;刘杨;韩振翔

    目的 观察建瓴汤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的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4例老年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建瓴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在干预前、4周后分别检测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检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和血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A)进行焦虑程度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药物干预后血压(SBP和DBP)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PSQI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HAMA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2组其他指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瓴汤对老年后循环缺血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程度.

  • CT灌注成像在评价老年恶性骨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谦;杨帅;张力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老年恶性骨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恶性骨肿瘤患者36例,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前1~7d和治疗后1~3周进行CT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达峰时间(time of the tissue reach the peak,TTP)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的差值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BF和B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后的TTP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F、BV和PS差值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P<0.05),而TTP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F、BV、PS可用来评价老年骨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春燕;刘华跃;王晓瑛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老年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60例需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年龄65 ~ 85岁,体质量45 ~85kg,ASA I~Ⅲ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组(S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1d (T2)、3d (T3)、7d (T4)各时间段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数值;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在术后2h、6h、12h、24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G组相应时段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的数值比较.与T0相比,G组患者在T1、T2、T3时CD3+、C D4+、CD4+/CD8+的数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NK细胞的数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S组患者在T1时CD3+、CD4+、CD4+/CD8+细胞数值降低(P<0.05),T2、T3时CD4+、CD4+/CD8+均降低(P<0.05),T2时NK细胞的数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S组患者在T2、T3时CD3+、CD4+细胞数高于G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CD4+/CD8+的比值高于G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低于G组(P<0.05).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改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雾松;刘仍海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肛瘘术后创面的效果,以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熏洗创面,并联合黄芪汤内服,疗程均为14 d.评估并比较2组术后创面评分(包括水肿、渗出、瘙痒和疼痛等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纵径、创面疤痕面积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ld,2组创面水肿、渗出、瘙痒和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2周后,2组的创面水肿、渗出、瘙痒和疼痛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纵径和创面疤痕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 76.6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老年肛瘘术后创面的恢复,能显著缩短创口愈合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官腔镜及经阴道超声在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敬巍;汪羽;邵玮;赵俊红

    目的 探讨官腔镜及经阴道超声在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老年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均行经阴道超声及官腔镜检查,将病理检查作为对照,以此分析官腔镜及经阴道超声超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共提示异常病例104例,经病理证实102例;正常病例6例,经病理证实5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敏感度为99.03% (102/103),特异度71.43% (5/7),阳性预测值98.08% (102/104),阴性预测值83.33% (5/6).官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对比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官腔镜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诊断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有重要作用,经阴道超声可用于初筛,官腔镜对于明确病因具有显著优势.

  • CXCL12联合VEGF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程单单;周少婷;赵静

    目的 探索CXCL12与VEGF在EP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1)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获取EPC并鉴定.(2)体外增殖实验:不同组别的细胞因子处理之后(CXCL12:10 ng/mL,50ng/mL,100 ng/mL;VEGF:10 ng/mL,50 ng/mL,100 ng/mL;CXCL12联合VEGF3组浓度分别为:10 ng/mLCXCL12+ 10 ng/mL VEGF;50 ng/mL CXCL12+50 ng/mL VEGF;100 ng/mL CXCL12+ 100 ng/mL VEGF) CCK8检测细胞OD值.(3)体外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系统中不同浓度CXCL12及VEGF处理EPC后固定,DAPI染色,统计比较各组迁移到下层的EPC数.(4)体外管腔形成实验:不同组细胞因子处理EPC后(10 ng/mL VEGF,10 ng/mLCXCL12+ 10 ng/mL VEGF;50 ng/mL CXCL12+ 10 ng/mL VEGF;100 ng/mL CXCL12+ 10 ng/mL VEGF)在基质胶上孵育4h后,观察EPC管腔样结构的形成情况.结果 与CXCL12相比,VEGF浓度依赖性的促EPC增殖;CXCL12联合VEGF促增殖能力在50 ng/mL浓度时达到高峰,但没有超过单独使用VEGF组.在迁移与管腔实验中,CXCL12联合VEGF组更能促进EPC的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CXCL12和VEGF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联合的效应大于单一的作用,且有佳浓度比例,可能会为EPC的移植治疗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CXCL12 EPC CXCR7 血管新生
  • 老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殷晓星;周琨;陆霁;董冰;徐晗;马保金

    目的 研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老年乳腺良性病变者40例以及老年体检中心正常人群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选人群的Treg水平并比较;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将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比较Treg差异;对乳腺癌患者检测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CA153),并比较Treg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乳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乳腺癌组患者的Tre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间Tre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reg水平在肿瘤≥2 cm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高于<2 cm患者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上,Ⅲ、Ⅳ期组Treg水平高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eg阳性率43.33%,CA125阳率为21.67%;CA153阳性率为23.33%,Treg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125与CA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eg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抑制了抗肿瘤功能,与乳腺癌患者的分期进展存在着密切关系,提示其可以作为乳腺癌预测的一项指标.

  • 老年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洵;杨漪菲;王子溪;王燕;顾馨;任天丽;陶诗沁;吕尚瑞;高一宁;蒋志寒;赵弘卿

    目的 探讨老年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13年-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首次就诊的135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中男性的比例升高,咯痰和胸闷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肌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发生率偏低,缺乏有效的风湿免疫等辅助检查指标,可能存在漏诊误诊;心脏损害、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率升高.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老年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艳;谈玉婷;黄夕夏;张紫欢;白姣姣;张敏;黄一沁;陈洁;王姣锋;保志军

    目的 研究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在社区招募年龄≥60岁以上老年志愿者,通过现场采集患者一般生物学信息、病史及填写Tilburg中文量表(TFI)、Fried衰弱表型(FP)、汉化版CFAI及评分标准(CFAI)、肌少症筛检问卷(SARC-F)、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等,采用生物阻抗测定仪(BIA)检测肢体骨骼肌肌量,测定6m步速及握力.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的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入肌少症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招募志愿者1 227例,其中数据完整有效者1 148例(93.56%).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总体患病率为14.29%,其中男性为14.9%,女性为14.0%,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骨质疏松、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腹型肥胖、臀中围、小腿围、FP、SARC-F,MNA、跌倒、运动量、社会支持情况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4)、体重过低(OR =4.281)、衰弱前期(OR=1.726)、衰弱综合征(OR=8.048)、周运动量低(OR =2.615)均为导致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重或肥胖(OR=0.186)、腹型肥胖(OR=0.230)为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上海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不低.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营养状况、运动量及衰弱相关.

  • 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尚艳荣;张赕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选择老年卵巢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洛铂方案,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5.00%,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1.67%,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生存率为33.3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31.67%,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7.9+0.8)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7.8±1.1)个月,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在脱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vs 53.33%,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洛铂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呼吸康复治疗老年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薇;黄佳茹;刘明;赵云峰

    目的 观察呼吸康复治疗对老年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BODE指数的影响,以寻求有效的康复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呼吸康复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训练,总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呼吸康复前与康复后3个月、6个月的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BODE指数的变化,以及2组患者之间同一时间点同一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和呼吸康复前比较,观察组呼吸康复3个月、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F25%-75%、DLCO均有明显改善(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BODE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呼吸康复治疗能提高老年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 低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长期治疗对稳定期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涛;陈宇清;丁凤鸣;周新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对预防稳定期非结核性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伴有慢性化脓性呼吸道症状的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33例,予以口服阿奇霉素片(商品名:希舒美)250 mg/次,1次/d,疗程为26周;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商品名:天晴速乐)18 μg/次,1次/d,疗程2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呼吸道症状、肺功能、FACED评分及下呼吸道感染视觉模拟量表(LRTI-VAS)评分等.结果共有31例患者完成26周的随访.疗程结束时入选患者的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有所增高(P<0.05),FEF25-75%也有所改善[(50.63+7.60)%vs (54.52+5.39)%,P<0.05].所有患者的CRP均降至正常水平,LRTI-VAS评分和FACED评分也显著降低[(21.70±1.76)分vs(14.74+1.34)分、(4.55 +0.79)分vs(3.55+0.57)分,均P<0.05].共有3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其中1例患者退出研究,另2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治疗期间未中断阿奇霉素治疗.共5例患者发生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胃部不适、心悸和头痛.结论对于稳定期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维持治疗有助于改善其呼吸道症状及生活质量(FACED评分),减轻外周气道气流受限.

  • 老年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娇娇;王瑞雪;朱惠莉

    目的 对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细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为防治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华东医院2015-2016年痰液培养为阳性的老年病房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623例.分析其细菌分布、构成比及耐药率.其中,共筛查出耐药性变迁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HAP患者10例,对耐药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3053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2944株(占96.43%),位列前两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5.08%)、肺炎克雷伯菌(23.9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加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厄他培南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菌107株(占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8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统计学分析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化前后,抗菌药物的种类、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操作如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与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转变相关.结论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变迁与抗菌药物的种类、数量、侵袭性操作如有创机械通气应用相关.

  •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手、上肢触觉和两点辨别觉改变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邵芃;徐英;丁力;苏巍;吉艳云;陆海峰;龙海生;赵伟忠;贾杰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手、上肢触觉和两点辨别觉改变情况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使用感觉测量工具对老年脑卒中患者(n=33)进行双侧示指、前臂及上臂触觉和双侧拇指、示指及大鱼际两点辨别觉测定,并使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健康对照组(n=28)采用同样方法测定相同部位的触觉和两点辨别觉.结果 对照组左、右侧及二者与卒中组健侧触觉、两点辨别觉无统计学差异(P>0.05).卒中组患侧感觉较健侧感觉差(P<0.05);触觉好的卒中患者FMA-UE评分高于触觉较差的卒中患者(P<0.05).结论 脑卒中后,老年患者患侧触觉及两点辨别觉减退明显,且触觉损害与运动功能相关.

  • 分离胶与快速培养富集法在MALDI-TOF MS快速检测报阳血培养样本的方法学比较

    作者:方毅;张景皓;赵虎

    目的 使用分离胶促凝管离心和细菌快速培养两种方法富集细菌,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检测报阳血培养样本,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华东医院血培养阳性样本共209例,首先采用分离胶促凝管直接从报阳血培养瓶中富集细菌后直接采用MALDI-TOF MS进行检测;同时将从分离胶促凝管富集到的细菌再进行4h快速培养,采集培养后的菌苔用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并对血培养报阳性的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常规转种孵育,再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简称Vitek 2 Compact)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菌种/属鉴别.比较以上三种方法鉴定结果的符合率.如果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皆不同,就按照基因测序法的结果为准.结果 报阳血培养瓶中,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粘质沙雷菌,前两种富集方法种水平的总鉴定符合率分别是69.2% (90/130)和77.7% (101/130).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前两种富集方法种水平的总鉴定符合率是57.0% (45/79)和32.9% (26/79).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两种前处理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分离胶促凝管富集细菌后直接用MALDI-TOF MS检测符合率较高(P<0.05).分离胶促凝管离心富集细菌后采用MALDI-TOF MS进行直接鉴别报阳的血培养样本准确、快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疗效观察

    作者:陆洁;陆有为;王少治;罗渊

    目的 观察口服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疗效.方法 对44例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接受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100 ~ 275 mg治疗者设为试验组,26例接受常规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47.5~95 mg治疗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脑钠肽水平,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静息心率、平均心率;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和室壁瘤大小等参数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静息心率、平均心率、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室壁瘤大小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现显著性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年龄较大,伴有中等程度及以下大小室壁瘤的患者适合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高龄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林娟;凌雪唯;刘晓东

    目的 探讨六字诀运动处方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华东疗养院老年病科疗休养、符合冠心病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心理治疗等常规综合治疗,运动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手段上增加六字诀运动处方.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3个月治疗后,两组的HRV时域指标全体NN间期的标准偏差(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N interval,SDNN)和临近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square root of the mean of the sum of the aquar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djacent NN intervals,RMSSD)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的HRV频域指标高频(high frequency,HF)、低频(low frequency,LF)、LF/HF比值(LF/HF)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运动组较对照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字诀运动处方对高龄稳定期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副交感神经活性.

  •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国莉莉;范羽娇;王艳平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急诊抢救室就诊的留观老年危重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留观3d以上,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给予加强护理干预.分析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存活率.结果 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规范的护理操作、缺乏有效沟通、法律意识淡薄、工作强度过大、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自身因素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 vs24.44%,P<0.05);而2组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 vs 88.89%,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改善临床护理方式,提升护理水平,规范操作,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老年心衰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血浆B型脑钠肽的相关性初探

    作者:潘逸茹;喻红之;薛惠君;陆元善

    目的 研究老年心衰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与血浆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为心衰病理进程寻找新的标志物.方法 化学发光法测定临床疑似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收集同期生化样本残余血清,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MMP3水平.结果 189例患者的BNP水平中位数为186 pg/mL(四分位间距为58.5,769);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年龄及MMP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清MMP3水平中位数为90.8 ng/mL(四分位间距为62.5,156.7),女性血清MMP3水平中位数为51.4 ng/mL(四分位间距为30.95,80.95).女性患者血清Ln (MMP3)与Ln (BNP)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8 (P=0.002),排除年龄后的相关系数为0.349 (P=0.004);男性患者血清Ln (MMP3)与Ln (BNP)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5(P=0.000),排除年龄后的相关系数为0.625 (P=0.000).男性患者MMP3与BNP的相关性高于女性(P=0.00).结论 血清MMP3与BNP存在正相关,可考虑作为心衰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 内镜下医用胶注射治疗老年胃Dieulafoy病合并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婵;岑戎;杨姗莹;龚彪

    目的 评价栓塞型医用胶注射对老年胃Dieulafoy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胃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行胃镜下栓塞型医用胶注射治疗,并对临床及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经注射后止血成功.首次注射医用胶止血成功者14例(77.8%),再次注射止血成功者4例(22.2%).随访2.8年,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 胃Dieulafoy病引起的出血可以成功地采用内镜下注射栓塞型医用胶止血,该方法简单、安全且疗效良好,对于老年胃Dieulafoy病患临床上值得优先选择.

  • 运动想象疗法对老年急性基底节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评价

    作者:赵德豪;徐翔;刘桂冬;李晶;李亚健

    目的 研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老年急性基底节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入院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传统运动康复锻炼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利用NIHSS量表评价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巴氏指数评估预后及生活质量,简化Fugl-Meyer(FM)量表评测上下肢肌力恢复程度,同时设立对照组.结果运动想象组(A组)基线期NIHSS量表得分4.90+3.61,随访期得分3.50±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B组,传统康复锻炼组,运动疗法)基线期NIHSS量表得分4.47+2.62,随访期得分3.50+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两组NIHS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5);A组基线期巴氏指数67.40±18.22,随访期76.57±1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基线期巴氏指数71.53±15.52,随访期78.47+ 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随访期巴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A组基线期简化Fugl-Meyer量表得分75.87±16.82,随访期得分87.4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基线期简化Fugl-Meyer量表得分77.70士13.62,随访期得分82.53±1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随访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传统运动疗法与单纯运用传统运动疗法相比能更好的改善老年急性基底节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但对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及远期预后评估无差异.

  • 上海退休老年人群可能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患病率调查

    作者:方旭昊;毛仁玲;舒卫权;高幸;郑洁皎;张杰;陈武飞;滑炎卿;常杰;魏文石;王姣锋

    目的 研究上海退休老年人群中可能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的患病率.方法 研究人群为上海市2家事业单位的全体退休人员,诊断标准根据2005年国际iNPH诊治指南制定.诊断步骤:(1)逐一筛查影像资料,得到伊万指数大于0.3且具有特征性DESH征者;(2)排除可能导致脑积水的继发性因素;(3)评估典型临床三联征如步态不稳、痴呆和尿失禁;(4)建立诊断,计算患病率.完成65~84岁年龄段退休人员的调查评估,得出总体患病率,并按每5年进行年龄分层分析.结果 具有影像资料的824例65~84岁被调查者中40例伊万指数大于0.3,终15例诊断为可能性iNPH,患病率为1.82%.根据年龄分层,在65~69岁、70~74岁、75~79岁和80~84岁年龄组,患病率分别为0.44%、1.2%、1.32%及4.37%.结论 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可能性iNPH在退休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并不低,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加,应该给予该疾病更多的关注.

  • 老年男性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组织无机元素相对含量的差异分析

    作者:林上进;李现龙;齐进;钱念东;林伟龙;范永前

    目的 研究男性和女性患者骨组织不同区域的骨组织无机元素相对含量的差异性.方法 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骨组织进行取材,运用X线聚焦荧光能谱仪检测骨组织皮质骨区域、松质骨区域及交界区域的无机元素含量比重,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值,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骨密度、骨代谢以及骨组织无机元素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同年龄段男性患者的大粗隆骨密度、粗隆间骨密度、全髋骨密度值均大于女性患者.在松质骨区域,男性患者的骨铁含量比重为(2.472+1.114)%,小于女性骨铁含量比重(3.254±1.444)%.结论 同一年龄段老年女性患者的骨量低于老年男性患者,其骨组织骨铁元素含量却高于老年男性患者.

  • 全麻术中过度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脑乳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瑜;冯鹏程;王兵兵;裴晓娟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中过度通气对老年腹腔镜患者脑乳酸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降低脑血流量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机A/C模式辅助通气,实时监测呼气末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手术前分别在30 mmHg<呼气末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 mmHg和35 mmHg<呼气末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 mmHg时测定血流动力学以及脑乳酸代谢相关指标,如脑血流量、脑动脉血流速度和乳酸代谢率等.其中脑血流量测定采用改良K(e)ty-Schmidt技术,以氩气为惰性气体示踪剂.结果 过度通气状态显著减少大脑血流量、血流速度、大脑氧供应及颈静脉球氧气分压,而脑氧气和葡萄糖代谢率保持不变.然而,脑乳酸净流出量显著增加.结论 过度通气会导致经静脉麻醉的腹腔镜老年患者的脑乳酸净流出量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和颈静脉球的氧分压明显减少,提示低碳酸血症可能会损害脑有氧代谢水平.

  • 老年急救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分析

    作者:化伟;白秋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救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干预分析,为提高老年创伤患者临床急救的有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来本院急诊科就诊的400例老年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救创伤患者的病因以交通事故伤发生率高,占47.25%;400例老年急救创伤患者中83例死亡(死亡组),317例存活(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急诊到手术时间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值均明显多于存活组(P<0.01、P<0.05);其中有69例(83.13%)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不同ISS分段患者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得分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343例(85.75%)患者为骨折伤;存活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3.56%,后遗症发生率为24.92%.结论 老年创伤急救患者的病情复杂,故临床上应尽快给予急救措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抢救质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率以及生活质量.

  • 上海市朱泾镇1628例老年人健康体检4年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许东晴;潘胜琼;李俊;穆怀典;周敏;李锋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市朱泾镇1628例≥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为更好的制定辖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金山区朱泾镇2017年1628例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记录各体检指标,与其2013年体检结果相比较与分析.结果 与2013年比较,2017年上海市朱泾镇≥65岁老年人BMI、血压、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指标均值均呈上升趋势,老年男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P<0.05),老年女性以舒张压升高为主(P<0.05),且尿酸下降明显(P<0.05).超重(BMI≥24)、肥胖(BMI≥28)、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男性以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为突出(P<0.05),而老年女性以高甘油三脂血症突出(P<0.05).结论 朱泾镇≥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各指标的均值和各主要疾病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一作有其必要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持续时间与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

    作者:蔡岁正;沈瑶;王玉萍

    目的 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认知损害,然而认知损害与呼吸衰竭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呼吸衰竭持续时间与存活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住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急性呼吸衰竭持续时间(duration of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DARF),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在首次检测到急性呼吸衰竭后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总体认知功能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DARF及MMSE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ARF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后6个月时(r2=0.377,P<0.001)及12个月时(r2=0.267,P<0.001)的MMSE评分呈负相关.MMSE评分与年龄显著负相关,但不同时间点相关程度不同:6个月时r2=0.014,P<0.001;12个月时r2=0.216,P<0.05.结论 COPD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持续时间与后期的认知损害显著相关,在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后的不同时期,参与认知损害的因素可能不同.减少急性呼吸衰竭持续时间的适当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 窦口鼻道复合体周围骨质改变的CT评估在老年慢性鼻-鼻窦炎中的意义

    作者:成强;徐林根;姜辉;徐秀寅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老年慢性鼻-鼻窦炎窦口鼻道复合体周围骨质改变手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老年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各45例,4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慢性鼻-鼻窦炎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人选对象行鼻窦CT检查.结果 鼻窦炎窦口鼻道复合体周围骨质CT值高于对照组(P<0.05),额窦后壁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组筛窦、上颌窦内侧壁、前筛眶纸板伴鼻息肉组CT值较高,而中鼻甲、钩突不伴鼻息肉组CT值较高(P<0.05).鼻窦炎窦口鼻道复合体周围骨质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前组筛窦、中鼻甲、钩突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窦内侧壁、前筛眶纸板、额窦后壁伴鼻息肉组厚度较高(P<0.05).前筛眶纸板CT值,上颌窦内侧壁、前筛眶纸板、额窦后壁厚度值与Lund-Mackay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慢性鼻-鼻窦炎可造成窦口鼻道复合体周围骨质密度和厚度的改变,鼻窦粘膜病变对骨质改变有作用,CT扫描可用于评估老年慢性鼻-鼻窦炎骨质改变.

  •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室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袁航;王莺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室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临床补充和强化现有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017年6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326例和同期我院伽马分部脑神经外科手术室16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手术时间、术中体位这2个变量以及Braden评分量表得分与手术室获得性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期内48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室获得性60例压力性损伤,其中27例为1期压力性损伤,15例为2期压力性损伤,18例为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为12.3%.相较于Braden评分量表得分,手术时间和手术体位对手术室获得性发生压力性损伤影响更大.结论 手术室护士更应关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时间>4h,且术中仰卧位和非仰卧位年龄60岁左右的患者发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情况.

  • 高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颖;余曼;伍绍强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治疗高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符合纳排条件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122例,根据是否使用rt-PA及用药剂量的不同,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组(A组)40例,国际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组(B组)39例,非静脉溶栓的对照组(C组)43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第1、7、14天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第90天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第14天总有效率变化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治疗后神经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C组相比,A组和B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但A组和B组在临床疗效和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使用小剂量(0.6 mg/kg)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 自动痔疮套扎内痔套扎联合外痔翼形切除缝合术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范宜堂;丁照亮;曹军;杜少庆;都美杰;胡海华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RPH)内痔套扎联合外痔翼形切除缝合术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03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9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治疗,观察组应用RPH内痔套扎联合外痔翼形切除缝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术后疼痛评分(VAS)、手术治疗情况、肛门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65% vs 7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24 h与首次排便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变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和大收缩压均较对照组高,而长收缩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87% vs 30.43%,P<0.05).结论 RPH内痔套扎联合外痔翼形切除缝合术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可促使肛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并明显减少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晓鹏;胡志雄;周海英;王静;陆徐峰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和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88例老年APE住院患者,检测血清NT-Pro BNP和D-Dimer水平,比较血清学指标和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结果 APE无PH组患者NT-Pro BNP水平低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APE合并中重度PH组患者NT-Pro BNP水平高于轻度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E合并中重度PH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均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水平都呈正相关(r=0.746,r=0.427;P<0.01).结论 NT-Pro BNP和D-二聚体与APE患者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可作为APE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3T MR SWI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灶旁小静脉的研究

    作者:朱震方;林光武;邵勇;叶春涛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在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灶旁静脉分支3T MR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8例临床怀疑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全部行常规MRI+ DWI+ SWI检查.以DWI发现的急性梗死为分组标准,128例老年患者分为急性梗死组(73例)和非急性梗死组(55例).结果 128例中,SWI序列显示病灶周围小静脉增多、增粗和淤滞共24例.急性梗死组中有19例SWI显示病灶周围皮层静脉显示异常增粗和增多,非急性梗死组有5例SWI显示静脉异常;急性梗死组中梗死灶旁小静脉分支异常发生率高于非急性梗死组.结论 SWI序列能敏感地显示脑内梗死灶旁皮层小静脉分支异常,有助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

  • 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老年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景;张明智;刘家开;罗利;周春美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老年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7年8月接受超声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107例的1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度.结果 病理检查显示13 1个病灶诊为恶性肿瘤,51个病灶诊为良性肿瘤.常规超声检查1 16个病灶为恶性肿瘤,66个病灶为良性肿瘤.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共127个病灶诊为恶性肿瘤,55个病灶诊为良性肿瘤.与常规超声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度和AUC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显示肝脏肿瘤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显著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书娟;鲍军强;王志伟;解雄伟;焦俊萍;王雪;高超;魏子斌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序贯丁苯酞软胶囊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连续14 d,之后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9/次,3/d,连用76 d.分别在入院时、治疗14 d、30 d、90 d进行ADAS-Cog及ADL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前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90 d后ADAS-Cog及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长期预后较好.

  • 大气颗粒物急性暴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研究

    作者:朱梦婵;王坚;潘珏;宋元林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急性暴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cells,HBECs)的损伤作用.方法 建立PM体外暴露模型,以不同浓度PM刺激HBECs 24 h后,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根据细胞活性测定结果,选用较低浓度50 μg/cm3 PM进行后续实验,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迁移能力,用β-半乳糖苷酶法检测衰老水平,用RT-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l、ZO1、ZO2和ZO3的mRNA表达.结果 PM刺激后,HBECs活性降低,迁移能力下降,衰老水平增加,并且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l、ZO1、ZO2和ZO3的mRNA表达均降低.结论 PM急性暴露可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抑制,衰老的上皮细胞增加,修复能力下降以及屏障功能损伤.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研究

    作者:桂凌;陈亚军;高玲娟;曾玉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D]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 (CA153)、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 (CA125)联合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乳腺恶性肿瘤33例,乳腺良性肿瘤58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25 (OH)D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A153、CEA和CA125含量.结果 老年组乳腺癌患者血清25 (OH)D水平(19.34+6.34)显著低于非老年组(41.42±11.3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5 (OH)D高水平组,其肿瘤标志物CA153 (57.24+6.12)、CEA (4.32±1.85)、CA125(98.12±12.25)水平显著低于25 (OH)D低水平组(分别为71.34±13.31、5.13±1.13、102.13±14.2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乳腺肿瘤大体为≥5 cm乳腺肿块、低分化乳腺肿块、临床分期m-Ⅳ期的乳腺肿块、存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肿块,其血清25 (OH)D水平明显低于对应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CEA浓度显著高于其对应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血清25 (OH)D与肿瘤标志物CA153、CEA、CA125联合诊断对早期乳腺癌及病情进展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

    作者:方华;张高峰;王娜;程伟杰;姚强;单知农;夏庆雯;崔婷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对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从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数据库中筛选符合相关条件的高危及极高危老年高血压患者1 222例,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安定组和非安定组.安定组为121例,其中男性66例,年龄为65 ~ 80岁(72.0+4.5岁).非安定组为1 101例,其中男性600例,年龄为50~97岁(71.1±4.4)岁.安定组与非安定组其它指标比较,LDL-C:(3.02+0.82) mmol/L比(2.90+0.75) mmol/L,基线收缩压:(129.2+8.6)mmHg比(129.6±7.4) mmHg,基线值舒张压:(77.2+6.0)mmHg比(77.4±5.2)mmHg,糖尿病:31例比306例.(以上指标均P>0.05).基线心血管事件:19例比109例,(P=0.049).所有患者均根据目前指南严格控制血压.随访并记录患者第6、12、18个月的血压及相关临床事件.结果 3个时点的随访结果:(1)安定组比非安定组,第6个月的收缩压:(131.1+8.7) mmHg比(130.6+8.2) mmHg(P>0.05),舒张压(78.0+5.9)mmHg比(78.2±5.5) mmHg(P>0.05);第12个月的收缩压(131.0±8.4) mmHg比(130.5+9.3)mmHg (P>0.05),舒张压(78.2 +6.0) mmHg比(78.7±7.4)mmHg(P>0.05);第18个月的收缩压:(129.5±7.9)mmHg比(129.6+8.8) mmHg (P>0.05);舒张压(77.3+5.8)mmHg比(77.4+6.4) mmHg(P>0.05).(2)临床事件随访结果:第6个月总体重要临床事件,安定组比非安定组:1例比10例(P>0.05).第12个月总体重要临床事件,安定组比非安定组:2例比18例(P>0.05).第18个月总体重要临床事件,安定组比非安定组:6例比31例(P>0.05).结论 在高血压高危及极高危老年患者中,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未发现增加18个月内的总死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珠;柳莹;李晓宇;王晓峰;夏庆;吕迁洲;邵云潮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通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减轻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近年来,ERAS在我国关节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重视与推广,许多传统的管理理念被颠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也有更多的经典措施有待循证评价与提高,围术期睡眠障碍(peri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PSD)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 药物影响细胞衰老及抗肿瘤疗效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娜;何琪杨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肿瘤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靶向药物的普遍应用,免疫疗法的成功实施,明显地提高了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多数肿瘤有可能转变为慢性病[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资料,我国老年肿瘤占总肿瘤患者数量的60%以上[2],显然衰老因素在肿瘤发生及其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利用药物诱导肿瘤细胞衰老或清除衰老细胞,治疗疾病、改善健康,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成果.下面就药物与衰老及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肥胖与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孙怡婕;冯强;李红;张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成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18.5 ~ 24.9 kg/m2为正常体重、BMI ≥25 kg/m2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我国的专家共识对成人肥胖的界定标准略有不同,18.5 kg/m2≤BMI< 24 kg/m2为正常体重、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老年肥胖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超重率为41.6%、肥胖率为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8%和0.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是老年多种慢性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显著危险因素[2],超重或肥胖者增加共病患病风险[3].本文就肥胖与老年人群多种慢性疾病的相关性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 我国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崇崇;李非

    恶性肿瘤作为人类目前主要的死因,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增加了老年人疾病负担并严重影响其寿命和生活质量[1-2].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老龄化是肿瘤大的单一危险因素,在美国约60%的肿瘤患者发生于65岁及以上人群,初次诊断的中位年龄为68岁,70%的肿瘤患者死亡发生在老年人群,死亡的中位年龄接近70岁[3-4].

    关键词:
  • 胰腺衰老与临床

    作者:王璐;郑松柏

    胰腺是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糖代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增龄,胰腺从结构到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退化(degeneration),又称之为衰老或老化(aging),了解其老化的特点和规律对临床医师正确认识老年人胰腺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胰腺衰老的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 microRNA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以及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保志军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大小为21~23 nt(nucleotide),通过与靶基因mRNA 3’端非翻译区(3'UTR)完全或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mRNA进行转录抑制或促使降解,诱导基因沉默,从而达到调控靶基因表达的目的[1,2],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细胞代谢、衰老等病理生理过程[2,3].

    关键词:
  • 基于ICF框架下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瞿强;万文洁;余波

    跌倒的发生并不常是一种意外,与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跌倒造成严重损害的机率明显增加[1-2].《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一系统评估工具,综合分析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实现了运用标准化、统一化与国际化的语言在个体及社会水平上描述健康状况,已被应用于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等各个领域.本文拟基于ICF框架(包括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与参与及环境因素等主要成份[3]),综合老年人跌倒的众多临床研究,重新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后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相关损伤的产生.

    关键词:
  • 老年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炜洋;王小钦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相应的,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各种老年疾病中,老年贫血因起病缓慢、症状隐匿及易受原发疾病掩盖等原因,常受忽视.然而,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贫血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1].但目前关于老年贫血的诊断及治疗,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有明确证据支持的规范化标准,从而使老年贫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以期对目前较为主流的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相关人员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及启发.

    关键词:
  • 低氧诱导衰老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静;张佳丽;夏世金;王凌

    衰老,通常指人类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形态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现象.衰老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DNA损伤累积、端粒酶丢失、细胞程序性凋亡、干细胞耗竭、表观遗传学变化、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稳态受扰等因素均参与衰老过程[1].衰老是众多老年性疾病的根源,因此了解衰老的机制、寻找防治老年性疾病的方法一直是医学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尽管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逐年增加,但因其机制复杂、受多因素调控,目前尚无一种理论能够完全解释所有的衰老现象.

    关键词:
  • 免疫衰老及其影响老年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玉燕萍;郑松柏

    衰老(aging)是指机体发育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和组织内环境稳定能力进行性下降、结构退行性变的现象.机体衰老的本质是细胞衰老的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免疫系统作为研究衰老的细胞变化的基础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免疫衰老(immuneaging)也称免疫老化,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随增龄而发生的一系列退化、代偿与重建.免疫衰老是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冠心病、阿尔兹海默症、恶性肿瘤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直是老年医学和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仅对免疫衰老的表现及其进展作简要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
  •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作者:舒俊;魏文石;任漪清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致死和致残率高的,脑出血发生1个月的死亡率高达40% ~5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1].研究表明1/3的脑出血患者在脑出血症状出现的24h内可发生血肿扩大现象,而早期血肿扩大与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因而总结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有效预测指标变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早期临床识别,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 二甲双胍在炎性衰老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荔;张汝;侯凯文

    衰老是人类一直面临的重大问题,关于衰老相关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炎性衰老是指衰老过程中伴随的低度炎症反应状态,主要归纳为炎性细胞因子学说、自噬学说、DNA损伤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四大主流学说.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可通过AMPK依赖/非依赖途径,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调节细胞代谢、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生成,影响炎性衰老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
  • 衰老导致中老年期肿瘤高度异质性的机制

    作者:何琪杨

    肿瘤异质性(tumor heterogeneity)是指同一种肿瘤中存在不同基因型的细胞,导致出现不同表型的现象.肿瘤异质性与临床肿瘤疗效及耐药性的发生密切相关[1].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对肿瘤异质性的发生机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肿瘤的发病年龄分析,大部分肿瘤从40岁后开始明显增加,到70岁达到高峰121,说明衰老(aging)与肿瘤的高发直接相关.下面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衰老导致肿瘤异质性的机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肿瘤发生及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行;王真

    人类基因组包含上千种重复单元核小体,单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序列和4种组蛋白(H1、H2、H3和H4)组成.这些组蛋白经常发生各种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进而调控基因表达,其中甲基化修饰占据重要地位[1].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主要通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HMTs)来催化进行.HMTs是一个巨大的酶家族,它能够将1~3个S-腺苷甲硫胺酸(SAM)转移到组蛋白特殊位点的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催化其甲基化,从而控制转录、染色质形成及细胞分化[2].HMTs分为两大类: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s,HKMTs)和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s).目前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的HMTs有43种,其中HKMTs占据大多数.

    关键词:
  • 肿瘤的免疫治疗与衰老

    作者:郭婷;李斌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长,老年肿瘤患者的健康问题越发显现并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根据国家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约50%的肿瘤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在发病率方面,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以后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肿瘤死亡率也同样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2].

    关键词:
  •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肿瘤和老年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俞文华;毛泽斌

    1 细胞衰老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正常二倍体细胞在体外连续培养在经历一段快速增殖期,经过一定次数的群体倍增后,进入增殖活力下降期,后停止有丝分裂,直到培养细胞衰老死亡.将这种正常人体细胞在体外分裂潜能受限制的现象称为细胞衰老,或者更准确地说,细胞复制性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1],因为复制性衰老发生时的细胞群体倍增次数取决于细胞供者的种属、年龄和遗体背景,所以对于体外细胞衰老过程的研究有助于阐述体内衰老的基本过程.细胞在外界应急(stress)条件下(癌基因的活化、H2O2以及射线照射等)也可发生早衰(premature senescence)现象[2-3].早衰与复制性衰老的区别在于复制性衰老伴有端区的缩短,而早衰没有端区缩短.

    关键词:
  • Sirtuins家族与肿瘤发生

    作者:韩丽敏;童坦君

    人类一直渴望长寿,从中国的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仙丹到国外的“青春之泉”,无不展现人类对生的渴望、对世间的留恋.但衰老又是不可避免的,衰老顾名思义就是衰退而变老,是生理性进行性丢失并导致功能损伤和逐渐死亡的过程,它是从我们诞生那一刻就开始的.衰老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包括肿瘤的大危险因素,如果能减慢衰老,就能推迟这些疾病发生的几率.人类寿命存在极限,如果突破人类寿命的极限,利用肿瘤的永生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探索细胞衰老的机制非常重要的就是从衰老相关基因人手,研究与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发生的关系,通过调控衰老相关基因,长寿干预,有效预防肿瘤,使人类在生命的后几年更健康、舒适,减少受到疾病和不适的损害是目前衰老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张志慧;殷晓菁

    重症心力衰竭(severe heart failure,SHF)是由于老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身体细胞代谢日益降低,体内的血液循环速率减小,导致心脏回流血液的功能大不如前,心脏排血量减少而产生[1].因此老人会因此而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达1.3%~2.1%[2],且死亡率很高,临床对SHF疾病高度重视.老年人和健康人相比,其自身免疫力降低,心理承受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差,常规的护理方法无从适应.所以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老年患者的效果较差,达不到患者想要的效果,做好老年SHF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护理模式,充分考虑了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实际需求,在提升其护理服务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为明确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 微信群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管理

    作者:梁兵;夏庆;王晓峰;邵云潮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关节外科常见手术方式,而术后患者有效的康复锻炼、药物管理、疼痛管理、睡眠管理以及症状切口管理等是保证其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系统的院外延续管理可以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1];但由于患者年龄构成比中高龄比重较大,自我恢复能力差,术后行动不便或交通不便或就诊不便,缺乏相关知识及文化程度低等原因,术后不能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导致术后延续管理得不到有效指导,院后随访困难,致使患者病程中产生消极、负面情绪,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2].

    关键词:
  • 老年干燥综合征合并伪膜性肠炎1例——附文献复习

    作者:邹峻;管剑龙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PM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或艰难梭菌性结肠炎(C.difficile colitis),为急性结肠黏膜炎,病理上表现为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也可累及小肠黏膜.内镜下可见肠黏膜表面呈现黄白或黄绿色伪膜的典型表现[1].患者多为老年,往往同时有免疫功能低下,常有抗生素应用史,导致正常肠道菌群丢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并发生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2].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顽固腹泻,以水泻为主.

    关键词:
老年医学与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