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림상아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影响因子: 1.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06
  • 国内刊号: 31-137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吴圣楣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

    作者:朱利华;倪敏君;骆彩霞;杜建明;陈亚萍;骆纯才;崔英波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缺氧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方法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窒息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 IgM、 IgA及补体 C3、 C4的检测.结果新生儿窒息后 IgM、 C3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 IgM差异有显著意义;窒息后第 10天与窒息后第 5天比较, IgM、 C3、 C4有显著上升,而 IgG、 IgA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缺氧后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和补体 C3、 C4可降低,且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窒息程度的好转, IgM及补体 C3、 C4可逐渐恢复正常.

  • 癫癎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旭来;胡鸿文;李光乾;陈翔;叶秀云;林忠东

    目的探讨癫癎(EP)和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EP和 FC患儿惊厥发作后 24 h内血清和脑脊液 NSE的水平.结果 EP组和 FC组惊厥发作后 24 h内血清和脑脊液 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惊厥严重组( 24 h内发作≥ 3次和 /或单次发作时间≥ 15 min) EP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NSE水平也明显高于较轻组( 24 h内发作 <3次及单次发作时间 <15 min), P<0.05; FC严重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NSE水平也明显高于较轻组 (P<0.05).结论 EP和 FC发作可引起血清和脑脊液 NSE水平的升高, NSE水平与惊厥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 EP和 FC发作可导致神经元损伤,频繁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神经元损伤更严重.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敏;曹兰芳;陆伟蓉;夏敏;徐凌云;王瑾;卢燕鸣

    目的了解 CD40L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26例 MP肺炎患儿、 2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 MP感染患儿、 23例支气管哮喘非 MP感染患儿和 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40L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所有 MP肺炎组和支气管哮喘组患儿 CD40L表达在 PMA和离子霉素( ionomycin)刺激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 CD40L的表达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重要关系, MP感染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高表达 CD40L可能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 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鑫;高大胜;史晓俊;包宗明;张恒

    目的观察应用导管法射频消融 (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儿,分别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15例患儿均诱发出 SVT,其中右侧旁路 (RAP)6例,左侧旁路 (LAP)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4例,房性心动过速 (AT)1例.消融成功 13例(成功率 86.7%), 1例 RAP患儿失败, 1例 AT患儿未行消融.术后 2个月 1例希氏束 (HIS)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 6~ 36个月,消融成功患儿均无 SVT发作,未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 新生儿撤药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学群;刘鸿丽;乌宗银;丁媛;马敏姗

    孕母应用麻醉或镇静药过量或成瘾,可使新生儿产生一系列神经、呼吸和消化道症状,称新生儿撤药综合征 [1].我们收集自 1999年 10月至 2002年 5月收治的因母亲吸毒,新生儿发生撤药综合征 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3种病原菌检出率及耐药性观察

    作者:盛朝凯;刘岚;刘昌林;朱军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氏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 2002年 6~ 12月 504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用低压吸引器接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患儿咽喉部痰液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纸片 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 3种病原菌 224株,检出率 44.4%,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 19.2%、 13.5%、 11.7%,占所有检出菌的前 3位;嗜血杆菌属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敏感,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为头孢曲松 7.2%、头孢呋辛 5.2%、头孢噻肟 6.2%、头孢克洛 12.4%,磺胺类药物高度耐药( 64.9%);卡他莫拉氏菌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亚胺培南等敏感,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为头孢曲松 20.6%、头孢呋辛 5.9%、头孢噻肟 5.9%、头孢克洛 8.8%,磺胺类药物耐药 29.4%;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 100.0%敏感,对氧氟沙星敏感率为 85.4%,对四环素、磺胺类、红霉素等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 76.7%、 89.9%、 96.6%.结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氏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全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幼兔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江;徐远飞;蔡威;傅爱芬;殷敏智;张凤英

    目的为探讨全肠外营养对婴幼儿造成胆汁淤积等肝脏损伤的病因机制,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 1周龄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制成正常对照组和全肠外营养组( STD-PN),对 STD-PN组通过颈静脉置管连续输注静脉营养液 10 d后,比较两组肝功能和病理变化.结果 STD-PN组的血胆汁酸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 STD-PN组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胆汁淤积.结论 STD-PN组与婴幼儿的病变相似,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定量研究

    作者:崔英波;杜立中;蒋颖颖;罗巧儿;石菊红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CD11b表达水平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 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分为 3组:自然分娩脐血 25例( VD)、择期剖宫产脐血 20例( ECS)和外周静脉血 15例( nPV).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 CD11b平均荧光强度( MFI)和阳性细胞百分比( CD11b+%). 10例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作为对照( aPV).结果 VD、 ECS、 nPV和 aPV 4组的中性粒细胞 CD11b+%分别为 0.95± 0.07、 0.96± 0.03、 0.93± 0.04和 0.96± 0.02, 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F=1.44,P>0.05). 4组的 CD11b MFI分别为 701.4± 601.6、 556.6± 273.9、 1090.4± 338.1和 447.7± 249.9,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19.03,P<0.001),其中, nPV高于 VD、 ECS和 aPV( P均 <0.05),后 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05).结论静息状态下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CD11b膜表达正常或增高;分娩方式不影响足月儿中性粒细胞 CD11b膜表达.

  • 小儿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及疗效报告基本原则

    作者:汤静燕

    儿童恶性肿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治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而对疗效分析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改善.

  • 右胸壁肌间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蔡静怡;张晓凡;路遥

    患儿,男, 6月,汉族. 1个月前家长发现该患儿右胸壁出现一无痛性、生长较快的肿物,伴有不规则发热及呼吸困难.

  • 儿童胃镜检查69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昌斌;游洁玉;张爱莲

    胃镜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得到了准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我院近 3年来对 691例患儿进行了胃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 利多卡因对儿童哮喘发作期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作者:戴颖

    儿童哮喘病的发病机制较多,细胞因子( cytok-ine,CK)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参与了哮喘发作的过程.为探讨利多卡因对儿童哮喘发作期及血清 CK变化的影响,寻求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新途径,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 厦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陈桂霞;王小林;张谦

    目的了解厦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该市不同区的 5所幼儿园 478名 2~ 7岁儿童以及 5家卫生院所辖的 538名 1~ 36个月婴幼儿,进行纸片法血铅水平抽样检查,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铅几何均数为 72.90 μ g/L,标准差为 1.47 μ g/L,血铅水平≥ 100 μ g/L者占 20.5%;市区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偏僻乡区,差异显著( P<0.01);拥有较多乡镇企业的乡村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新市区,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汽车尾气及某些生活行为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儿童 血铅 高危因素
  • 肠神经系统遗传缺陷与先天性巨结肠

    作者:刘丽;施诚仁

    肠神经系统( 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一个复杂的胃肠道动力和感觉系统,其异常所引起的胃肠道动力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其类缘病(主要为 IND, 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胃食管返流、消化不良综合征、便秘、慢性复发性腹痛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1].这些疾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使控制哺乳动物 ENS发育的许多分子和几个信号途径的重要性被认识,它们代表了目前所了解的 ENS的主要遗传缺陷(表 1).其中有 7种基因突变可引起小鼠发生 HD, 6种基因突变对小鼠远端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 Aganglionosis,AG)有意义,且被证实在人类也引起 HD[2].

  • 树突状细胞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孙立锋;杨锡强

    支气管哮喘的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 AHR)、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肺部炎症和 IgE分泌过高.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一类职业性抗原递呈细胞,其大特点是能刺激初始型 T细胞( naive T cells)增殖和分化,故 DC是体内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哮喘 Th2型反应的发生、发展及持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胡桃夹现象

    作者:李晓红

    胡桃夹现象( nutcracker phenomenon, NCP)[1] 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2],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 AO)和肠系膜上动脉( SMA)之间的左肾静脉( LRV)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常引起肉眼血尿,而为放射科、超声科、泌尿科及小儿科医师所重视.

  • 放射诊断新技术在儿童中应用(下)

    作者:朱铭

    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自 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CT)问世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高,电子束 CT技术、螺旋 CT的滑环技术、机架驱动设计以及 CT探测器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 CT的性能有了多项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使 CT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神经、五官、呼吸、循环、消化、骨骼和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均可应用.

  • 小儿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作者:薛海虹;王荣发;张定芳;方佩芬;陈树宝

    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儿童中少见,我科于 2000年收治 1例,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报告

    作者:李茂军;陈昌辉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是以出生时或生后 3个月内出现水肿、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院 2000年 4月收治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例,报道如下.

  • 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例报告

    作者:邵越霞;唐晋清;刘兴元;谢晓恬

    川崎病( Kasawaki Disease,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变累及全身,除心脏外,神经系统、肝脏及肺脏等均可受累.我科 1995~ 2001年共收治 KD患者 11例,其中 2例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现报告如下.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静;顾龙君;应大明;潘慈;姚慧玉;薛惠良;卞锦国;赵学军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 TRAP Elisa PCR方法对照研究 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并比较肿瘤负荷、年龄、治疗措施及缓解时间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同龄者相比,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具有明显增高的端粒酶活性;经治疗缓解后,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几乎恢复正常; 1例缓解后端粒酶活性仍较明显升高者,疾病很快复发;单纯维甲酸治疗与维甲酸结合化疗者达到缓解时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时间达到诱导缓解者端粒酶活性也无明显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普遍标记,酶活性强度与肿瘤负荷明显相关,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监测残留肿瘤细胞、评价治疗效果、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 早产儿贫血治疗中的铁支持疗法

    作者:陈红武;黄铮;姚英民

    目的了解早产儿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评价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过程中补充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应用 EPO治疗的贫血早产儿 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1例)和对照组( 20例),两组均予以 EPO 2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 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亚铁 20~ 25 mg/( kg· d).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8周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积、治疗有效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早产儿生后血清铁及铁蛋白明显低于足月儿; 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过程中,补充琥珀酸亚铁能提高 EPO治疗效果,避免治疗中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下降; EPO与琥珀酸亚铁联合应用安全有效.

  • 抗凋亡因子Bcl-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陶艳玲;邹典定;赵东赤

    目的探讨抗凋亡因子 Bcl-2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 Bcl-2及 VEGF的表达.结果 Bcl-2及 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两者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中存在 Bcl-2及 VEGF高表达,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发展及疾病的预后有关.

  • 伴有纵隔淋巴结巨大病变的霍奇金病诊治分析

    作者:陆凤娟;马伴吟

    目的加强对伴有纵隔淋巴结巨大病变霍奇金病( HD)的认识,改进治疗方法,提高缓解率( CR)和长期无病生存率( EFS).方法将 43例 HD分为伴纵隔淋巴结巨块病变组(巨块组)、伴纵隔淋巴结非巨块病变组(非巨块组)、无纵隔淋巴结病变组(无块组),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巨块组Ⅲ、Ⅳ期占 85.7%,与非巨块组、无块组比较 P<0.05; B组(有全身症状者)占 64.3%,较非巨块组高( P<0.05)、与无块组比 P<0.01;诊断时巨块组 (64.3% )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SVCS)或上纵隔压迫综合征( SMCS)高于非巨块组( 9.1%), P<0.01.均给予 MOPP, COMP或与 ABVD交替治疗,部分加放疗,巨块组的 CR率( 62.5% )低于非巨块组( 88.9%), P>0.05,与无块组( 91.7%)比较 P<0.05.结论巨块组 CR率较其他两组低,复发率高;在 COMP/ABVD交替正规化疗后,加用放疗可能会提高疗效;出现 SVCS和 /或 SMCS患儿应按急症处理.

  • 小儿慢性病贫血铁代谢与TNFα、IL-6的关系

    作者:翟晓文;吴玥;陆凤娟

    慢性病贫血( ACD)是在慢性炎症、肿瘤、感染和创伤等基础上伴发的一组轻到中度的贫血,是成人住院病人中常见的贫血.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但国内外小儿 ACD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就小儿 ACD时铁代谢状况,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IL) -6水平,探讨它们在 ACD发病中的作用.

  • 嗜血细胞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甫月;李晖

    嗜血细胞综合征( HPS)是一种组织细胞系列异常增生性疾病.现对我院 1999年 3月至 2002年 3月收治的 18例患儿之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 多学科协作在儿童实体瘤诊断治疗整体方案中作用探讨

    作者:汤静燕;潘慈;徐敏;李玉华;张忠德;吴国华;薛惠良;陈静;顾龙君;王耀平

    目的有效实施儿童实体瘤的诊断治疗计划,提高儿童实体瘤的疗效.方法建立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学科为基本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小组,前瞻性设计诊断治疗方案,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充分合作,对 65例儿童实体瘤病人按方案及时实施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步骤.结果肾母细胞瘤 26例,神经母细胞瘤 21例,Ⅲ~Ⅳ期其他实体瘤 18例,共 65 例病儿均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并得到明确的分期或临床分组. 65例中 63例按时按期进入相应的治疗方案. 26例肾母细胞瘤中获完全缓解 24例( 92.30%),其中延迟手术肿瘤完全切除 1例;缓解 24月复发获再次缓解 1例;平均无病生存 30个月( 10~ 53个月) 24例,占 92.30%.神经母细胞瘤 21例,获完全缓解 15例,缓解率为 71.42%,其中 10例为化疗后延迟手术肿瘤完全切除;获随访 18例,无病生存 11~ 52个月 11例( 61.11%),平均 32个月.其他Ⅲ~Ⅳ期实体瘤(横纹肌肉瘤、尤文氏肉瘤和生殖细胞性恶性肿瘤)共 18例,获完全缓解 15例( 83.33% );无病生存 13~ 53个月 11例,占 61.11% ,平均 29个月.结论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方式及所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案对儿童实体瘤有效,值得推广.

  • 大剂量甲氨喋呤预防标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作者:李原;钱江潮;王菊香;周海霞;阮积晨;章佳珠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是影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无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甲氨喋呤预防 CNSL的作用已得到认可,但每次剂量多少、疗程多长,尚无明确定论 [1].我院对标危 ALL患儿获得诱导完全缓解( CR)后,连续 3次用大剂量甲氨喋呤( HDMTX),早期强化后,每间隔 3个月 1次,共 8次以预防 CNSL,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脐血中造血细胞CD34+CD29+细胞含量对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

    作者:辜少玲;廖灿;吴韶清;陈劲松;许遵鹏;刘斌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是白血病、再障、免疫缺陷病等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一个有效措施,而且提高造血干祖细胞( HSPC)在造血组织中的植入率是加快 HSCT后造血重建的关键之一.目前已证实,在外周血移植中, CD29+细胞与粒细胞、血小板的恢复相关 [1].我们通过对脐血 CD29+细胞的检测,试图寻找其对脐血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如下.

  •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

    作者:张进华;李崇巍

    为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r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贫血的疗效,对 28例极低出生低体重儿予以 rEPO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燕萍;蒋慧;吕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婴幼儿 ITP有其特殊性.我院血液科自 2000年 8月~ 2002年 1月期间共收治 2岁以下 ITP 69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临床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