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个AZFc缺失自然遗传的家系分析

    作者:夏欣一;崔英霞;潘连军;郝丽君;金保方;吴永明;黄宇烽;王修来

    目的:报告1个父子间AZFc缺失自然遗传的罕见家系,探讨该家系相同缺失类型导致不同临床表型的可能机制. 方法: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通过对12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多重PCR扩增,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DAZ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DAZL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结果:先证者及其父亲和弟弟的核型均为46,XY,且Y染色体微缺失位点完全一致,包括无精子症因子C区(AZFc)的sY152, sY157, sY242, sY254, sY255, sY239.但3者的临床表型各异:父亲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先证者及弟弟均不育,精子密度呈年龄依赖性下降,且弟弟伴左侧隐睾.SNP分析显示,3者的外显子2、3的基因型均相同. 结论:该家系中相同缺失类型导致不同临床表型与DAZL基因多态性无关,可能与其他基因或环境因素有关.

  • 改良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

    作者:朱晓斌;郭安亮;曹小蓉;刘勇;孙序序;姚见儿;王毅;王益鑫;李铮

    目的: 对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优化改良,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区域微缺失.方法: 实验组选择160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对照组90例为合格捐精者.按照欧洲男科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检测指南进行多重PCR,对Y染色体序列标签点引物序列和PCR反应条件优化改良,筛查AZFa、b、c区域的微缺失.结果: 采用改良多重PCR,160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14例(8.75%),其中AZFc 12例,AZFa+b+c 1例,AZFb+c 1例;对照组90例未发现微缺失;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所有PCR产物电泳条带清晰,时间缩短至1 h.结论: 对欧洲男科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推荐的多重PCR技术优化改良,用于精子发生障碍患者的Yq AZF区域筛查,结果可靠、快捷、重复性好.

  • 陕西地区不明原因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分析

    作者:崔险峰;邢俊平;孙建华;张洲;王新阳

    目的: 评估陕西地区不明原因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不育男性患者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频率,探讨精子密度与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 以Y染色体特异性无精子症因子区STS- AZFa、AZFb、AZFc和SRY 4个基因5个片段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对64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以及2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微缺失检测,并比较不同精子密度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 结果: 20例精子密度正常的生育男性未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而64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患者AZFc区的缺失率为17.2%(11/64),AZFc和AZFb联合缺失1例,未发现AZFa区缺失,SRY基因均为阳性.其中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21.43%(3/14);精子密度<1×106/ml组,缺失率为20.0%(2/10);精子密度(1~5)×106/ml组缺失率为17.9%(5/28);精子密度(5~10)×106/ml组缺失率为8.3%(1/12).各组缺失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70.144,P<0.005). 结论: 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c缺失率明显较高,PCR扩增AZF基因是诊断Y染色体微缺失的简单方法.

  • 男性不育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夏欣一;杨滨;崔英霞;黄宇烽

    许多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据估计,其中约有30%的患者是由于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学因素引起的.男性不育的遗传学病因有染色体畸变、Y染色体微缺失和基因突变等,其中Klinefeher 综合征和Y染色体微缺失为常见.与男性不育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囊性纤维化跨膜介导的调节子(CFTR)基因、雄激素受体(AR)基因、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基因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8(LGR8)基因.CFTR基因突变可导致囊性纤维化、输精管缺如和梗阻性无精子症.AR基因突变会引起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和生精损伤.INSL3和LGR8基因突变则与睾丸下降异常和隐睾相关.Meta分析显示,仅有3个遗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显著相关,即AZFc区部分缺失、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C)n长度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男性不育常见的遗传学病因以及与男性不育相关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 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实验技术

    作者:王卫萍;崔英霞

    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Yq11.23上含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称为无精子因子(AZF).AZF进一步分为AZFa、AZFb和AZFc 3个区域.由于AZF区域有大量的回文序列,这些序列在减数分裂期不同的重组导致了AZF缺失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区域的微缺失引起不同程度的精子发生障碍.现就其临床意义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 伴及不伴精索静脉曲张的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对比研究

    作者:高佃军;陈韵;高逸文;柳港;祝增军;张红;赵惠

    目的:比较精索静脉曲张(VC)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与不伴VC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探讨他们不育的内在原因. 方法:A组为VC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患者137例,其中无精子症70例(A1组),严重少精子症67例(A2组);B组为不伴有VC的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135例,其中无精子症69例(B1组),严重少精子症66例(B2组).C组(对照组)为30例正常生育男性.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受试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结果:①A组137例中有23例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16.8%.B组135例中有23例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17.0%;C组未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②A1组、A2组、B1组和B2组Y染色体微缺失率分别为为22.9%、10.4%、20.3%和13.6%;③严重少精子症A2组和B2组共133例中16例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为12.0%;④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在伴有及不伴有精索静脉曲张的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无显著差异,Y染色体微缺失是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的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症病因之一.

  •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结果分析

    作者:刘春玲;吴晓云;邱惠麒;邵生声;朱玉蓉;李晓荣

    目的:研究男性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无精子症患者63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49例和精液参数正常生育男性60例,抽取外周血分别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水平. 结果:63例无精子症患者中,7例Y染色体微缺失,微缺失的发生率为11.11% (7/63);4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4例Y染色体微缺失,微缺失的发生率为8.16% (4/49),与正常精液组(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9.52%(6/63),而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组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均未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与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组[FSH(3.88±2.21) IU/L;LH (4.63±1.51) IU/L]比较,无精子症[FSH (20.41±19.34) IU/L;LH(11.44±9.48) IU/L]和严重少精子症[FSH (8.88±7.04) IU/L;LH(6.78±3.85)IU/L]不育患者FSH和L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患者有必要进行遗传学和性激素检查,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法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庞敏;赵琼珍;加娜古丽·霍加别克;黄卫东

    据报道大约15%的夫妇为不育症患者,导致不育的因素众多,其中男性因素占50%[1],而在严重男性不育中遗传因素占20%~25%[2].染色体病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遗传性因素.染色体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单体,染色体三体等)[3].Y染色体微缺失主要是指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 factor,AZF)的缺失,AZF存在于Y染色体长臂远端的3个独立区域(AZFa 、AZFb 、AZFc).

  • 新疆本地和来自四川地区汉族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分析

    作者:蒲春林;阿曼古丽·牙生

    男性不育是一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对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均有很大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15%的夫妇存在生育问题,50%与男性因素有关,其中30%以上的患者是由于遗传学异常引起的[1].

  • 1例罕见的AZFb部分缺失的少精子症

    作者:郝丽君;崔英霞

    Y染色体上AZF区域的微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遗传学改变,因此对其检测已成为生殖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到目前为止,基因型-表型虽说不是特别清楚,但基本的轮廓已经勾画出来:AZFa缺失的患者表现为唯支持细胞综合症(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SCOS);AZFb缺失的患者表现为精子成熟障碍,主要停滞在精母细胞阶段;这两个区域缺失的患者睾丸中都没有精子发现;AZFc的缺失从精子数目正常到精子数目减少直至SCOS.AZFb部分缺失的病人十分罕见.我们报告1例AZFb部分缺失的少精子症的患者.

  • 男性不育160例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分析

    作者:王洪华;蔡立义;俞红英;熊芳;杨炜敏;宋晓庆;邹廉;周萍;胡玲卿

    目的 探索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针对124例严重少精子症(A组)、36例无精子症(B组)与41例已正常生育的男性(C组)进行AZFa、AZFb、AZFe 3个区域共12个序列标签位点的微缺失分析.结果 A组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24例,B组发现12例,而C组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此研究中发现微缺失形式有两种,分别是AZFa+ AZFb+ AZFc区的全缺失和AZFc区的单独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的不育有一定的联系.

  • 无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诊断

    作者:崔英霞;王咏梅;姚兵;张丽;强宏娟;黄宇烽

    目的: 了解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原因. 方法: 对10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3例(12.1%),均涉及性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其中10例为47,XXY,1例为47,XXY, t(4;12), 1例为46X,del(Y), 1例为46 ,XX.46X,del(Y) 和46 ,XX除检出SRY外,未检出 Y染色体上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其他DNA片段.检出8例患者有Y染色体微缺失,AZFb+AZFc缺失2例,AZFc缺失6例,共占7.5%(8/107).1例AZFb+AZFc缺失患者,睾丸活检病理显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1例生精阻滞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6例AZFc缺失患者精液细胞学检测,1例见初级精母细胞,5例见各级生精细胞. 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遗传学病因诊断.

  • 口腔脱落细胞检测无精子因子微缺失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钰龙;徐花女;洪红华;崔顺安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口腔脱落细胞和血液检测无精子因子(AZF)缺失的相关性,研究口腔脱落细胞检测AZF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87例研究对象,其中严重少弱精症120例,无精症80例,正常男性87例.同一受试对象的血液和口腔脱落细胞样本统一编号.应用多重PCR技术,分别检测口腔脱落细胞、血液基因组中AZF区域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结果 血液和口腔脱落细胞检出AZF缺失的样本编号一一对应,并且缺失类型一致.在200例患者中,29例检出基因组AZF基因微缺失,余171例患者和87例正常对照者未检出AZF基因微缺失.结论 在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中,口腔脱落细胞检测AZF简便、无创,可以替代血液AZF检测.

  • 安徽地区1163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基因微缺失分析

    作者:刘文;何国平;宋雅娴;胡月;郭通航;张娱;张贤生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地区1163例不育男性的 Y 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情况及特点,探讨其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扩增1163例精子数目、活力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 AZF 基因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别分析。结果1163例不育患者中130例(11.18%)患者 AZF 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在 AZF 微缺失组合类型中,AZFc +AZFd 位点微缺失多,共97例(8.34%,97/1163);其次为 AZFb +AZFc +AZFd 的组合缺失,共21例(1.81%,21/1163);AZFa +AZFb +AZFc +AZFd 四个 AZF 区域均发生缺失的患者,以及仅仅在 AZFa 区域发生微缺失的患者分别为6例,各占总不育患者的0.52%(6/1163)。结论Y 染色体AZF 区域微缺失是部分男性不育症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有必要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 AZF 基因微缺失检测,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 男性不育患者322例克氏综合征和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晶晶;罗湘闽

    目的 探讨克氏综合征及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在男性不育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322例无精子症和重度少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50例正常生育男性为对照组,应用细胞遗传学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和PCR扩增Y染色体长臂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位点,检测患者克氏综合征和AZF位点缺失情况.结果 在322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染色体核型47,XXY发生率为3.1%(10/322);Y染色体长臂AZF微缺失发生率为3.73%(12/322),其中AZFc微缺失占主导地位,有8例,占66.67%,其次是AZFb+c两位点同时缺失,有4例,占33.33%.在正常生育男性的对照组中均未发现克氏综合征或AZF微缺失标本.结论 在助孕门诊中,克氏综合征和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有必要对无精子症和重度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

  • 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作者:黄学明;王共先;胡红林;冯亮;李冬水;汪泱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重PCR法检测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结果 52例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4例,缺失率为7.69%.精液正常者(对照组)12例末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4例Y染色体微缺失的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精子.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造成男性精子发生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

  • 多重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

    作者:林美珊;郑宇琼;张伶俐;陈林兴;林广玲

    目的 探讨多重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PCR法检测男性不育患者和正常男性Y染色体AZF座位的缺失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28例,缺失率26.4%,30例正常男性Y基因均未发现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不明原因性无精予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病因之一,多重PCR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等特点.

  • 40例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宋涛;杨军;吕军华;刘菲予;李凡;郑胤强;陈俊坤;王立国;郭起财;邹晓峰

    目的:探讨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其遗传效应及其对生殖的影响,为男性不育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开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C显带技术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4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及AZF基因的8个位点进行分析.结果:40例不育患者发现6例染色体异常,16例AZF基因有微缺失;1例临床诊断Kallman's综合征.结论: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与遗传密切相关,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及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检查是必要的.

  • 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

    目前估计在育龄夫妇中的15%患有不育,而男性因素在不育病例中所占比例接近50%.精子发生障碍可由多因素引起,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等.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估计占男性不育因素的30%[1].近年来研究表明,男性原发性少精、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总缺失率约为8.2%[2].

  • 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生殖遗传分析

    作者:杨欢利;诸溢扬;阮琰;陈辉波;吴为玲

    目的 分析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生殖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及诊疗要点.方法 分别对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性别决定基因(SRY)及无精子因子(AZF)进行检测,获取遗传信息;同时进行精液、精浆生化分析、生殖激素及性腺发育检测获取相关的临床表型信息,并综合分析患者的遗传类型和临床表型.结果 2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男性,患者1第二性征明显,患者2第二性征模糊.精液检查均为无精子症,FSH、LH均上升,T及E2均下降.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型,AZF区检测显示AZF a、b、c区基因位点全部缺失,其中病例1 SRY基因存在,病例2 SRY基因缺失.结论 SRY基因检测可为性反转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Y染色体AZF区检测可明确不育的原因,为不育的治疗提供依据.

122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