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何方方

    目的 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 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 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 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 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 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 人类低质量卵裂期胚胎体外发育至囊胚能力的研究

    作者:甄璟然;王雪;孙正怡;郁琦;邓成艳;周远征;何方方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D3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的培养和冷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6~12月进行IVF治疗的患者 398例,D3移植后剩余的总胚胎数2,180枚.其中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1,546枚,采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6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细胞数、碎片含量不同的胚胎囊胚形成的比例.结果 1,546枚低质量胚胎,于D5~D6形成426枚囊胚,囊胚形成率为27.56%.其中6 Ⅲ、Ⅳ级为40.9%(318/778);5Ⅰ、Ⅱ级为28.8%(30/104);4Ⅰ、Ⅱ级为8.9%(16/180),4Ⅲ、Ⅳ级为19.7%(56 /284);2~3Ⅰ、Ⅱ级为3.0%(6/200).经统计学分析,碎片较多的胚胎中,卵裂球数目较多的胚胎,囊胚形成率较高.结论 D3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仍有部分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因此在D3时对这些胚胎继续进行培养至D6,可能减少胚胎的浪费并得到更好临床结局.

  • 授精方式对不同原核数目及D3评级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士儒;李观贵;熊风;万才云;陈培林;曾勇;孙青

    目的 评估授精方式对不同原核数目及D3评级胚胎体外发育形成囊胚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610个新鲜取卵周期的囊胚培养结局.根据授精方式将行囊胚培养的胚胎分为IVF组和ICSI组,每组再根据原核数目(0PN、1PN和2PN)以及受精后第3天(D3)卵裂期胚胎评级(优质和非优质,分别简称为H及L)将胚胎分为6个亚组,即2 PN-H、2 PN-L、1 PN-H、1 PN-L、0 PN-H以及0 PN-L亚组,比较分析各组的囊胚形成率(BR)、优质囊胚形成率(HBR)、可利用囊胚形成率(ABR)、D5 BR、D5 HBR、D5 ABR等指标.结果 ICSI组的总BR、HBR以及ABR与IVF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1PN-H亚组、ICSI-1PN-L亚组的BR、HBR、ABR以及ICSI-0PN-L亚组的BR、ABR均显著性地低于IVF相应亚组(P<0.05),而ICSI-2PN-H亚组、ICSI-2PN-L亚组以及ICSI-0PN-H亚组的BR、HBR以及ABR与IVF相应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ICSI-2PN-L亚组的ABR外).另外,ICSI组的总D5 BR、D5 HBR以及D5 ABR均显著低于IVF组(P<0.01),但是ICSI-0PN-H亚组的D5 BR、D5 HBR、D5 ABR却显著高于IVF-0PN-H亚组(P<0.01).结论 通过ICSI获得的1PN胚胎(无论D3胚胎评级)以及0PN-L胚胎的继续发育能力较低,并且ICSI会降低大部分胚胎的发育速度.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着床前小鼠胚胎中的表达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雪;甄璟然;孙正怡;郁琦

    目的 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在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DNF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小鼠受精后1~4 d的胚胎,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NF及其受体TrkB在各阶段胚胎中的表达情况.将2细胞阶段的胚胎放入添加不同浓度的BDNF的培养基中,添加或不添加TrkB受体阻断剂k252a/k252b,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形成的囊胚进行细胞计数.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72 h、76 h、84 h和88 h分别腹腔注射10 μg K252a/k252b,收集胚胎,计算扩张期囊胚数和囊胚细胞数. 结果 BD-NF及TrkB均表达于小鼠植入前各阶段的胚胎中,在培养基中添加BDNF后能够促进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够提高囊胚形成率和囊胚孵化率,并能够提高滋养层细胞数,此作用能够通过TrkB受体阻断剂k252a而阻断.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k252a处理后能够抑制囊胚细胞数而明显抑制早期胚胎发育. 结论 BDNF/TrkB信号系统可能通过某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作用方式促进植入前胚胎的发育,同时也可能参与胚胎的着床过程.

  • 不同受精方式的囊胚发育速度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韦立红;牟联俊;徐丽湘;秦祖兴;唐妮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对囊胚发育速度的影响及不同发育速度的囊胚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囊胚培养和移植的患者资料,按受精方式不同分常规体外受精(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观察2组新鲜培养周期的囊胚形成率、移植囊胚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冻融囊胚不同胚龄的移植结局,比较不同发育速度的囊胚在新鲜周期和冻融周期的移植结局。结果具有相同D3优胚率时,IVF组囊胚形成率和D5形成率明显高于ICSI组,新鲜囊胚和冻融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D5形成的囊胚比D6形成的囊胚优胚率、囊胚种植率及妊娠率高(P均<0.05)。结论受精方式影响囊胚发育速度,IVF受精可以提高囊胚形成率和D5囊胚形成率;囊胚发育速度影响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移植D5囊胚比移植D6囊胚的妊娠率及种植率高。

  • 女方梅毒抗体阳性对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影响

    作者:林运鸿;杜生荣;陈清汾;陈素珠

    目的 探讨女方梅毒感染对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独女方梅毒抗体阳性35例作为观察组,男女双方梅毒抗体阴性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3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7.3%vs 53.1%,53.3%vs 42.1%,36.7%vs 27.6%,P>0.05);观察组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5%vs 63.7%,33.7%vs 45.6%,P<0.05).结论 单独女方梅毒抗体阳性会影响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潜能,导致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降低,但不会影响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 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小鼠受精卵发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娜;陈文琦;符小春;相文佩

    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对昆明小鼠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探讨其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昆明小鼠Mfn2基因反义序列进行沉默有效性的筛选,将所筛选的序列转染入小鼠2细胞受精卵中,观察并统计囊胚形成速率及质量.结果:成功筛选得到有效Mfn2基因反义序列,Mfn2基因沉默后囊胚形成速度减慢,且正常囊胚形成率明显减低.结论:Mfn2基因沉默组中的囊胚形成速率和数量明显降低,提示Mfr2参与小鼠受精卵的发育,推测Mfn2的正常表达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 不同时期和不同来源鼠胚玻璃化冷冻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云;胡杰;陈小芳;殷朝晖;糜戊煊;胡嘉波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鼠胚玻璃化冷冻的存活率以及发育为囊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方式得到小鼠的2、4、8细胞期胚胎,对其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观察胚胎的存活与囊胚形成,以未冷冻的胚胎作为对照组.结果:由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获得的2细胞期胚胎在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7%、72.06%,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33%、67.62%;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89.71%,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1.33%、83.82%;8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3.33%、94.12%,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2%、94.12%.和对照组相比,2细胞和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细胞期的胚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方式对处于同一时期的胚胎在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玻璃化冷冻可以作为小鼠胚胎保存的有效方法,相对2、4细胞期胚胎,冷冻效果好的是8细胞期胚胎.

  • 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胚胎囊胚培养的研究

    作者:郁敏燕;孙华;郭丰

    目的:探讨影响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中剩余胚胎体外培养囊胚形成潜力的相关因素,为单囊胚移植打下基础.方法:将IVF/ICSI治疗周期中第3天(D3)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冷冻后剩余的优质/非优质胚胎行囊胚培养,观察囊胚形成率.比较患者的年龄、病因、受精方式、D3胚胎质量、卵裂球数和碎片量与囊胚形成率的关系,并比较囊胚形成情况与体外受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1)70个治疗周期中303枚剩余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形成囊胚127枚(41.91%),其中优质囊胚56枚(44.09%);(2)不同年龄、病因、受精方式对囊胚形成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3胚胎碎片>25%、卵裂球数<7个的胚胎囊胚形成率明显降低;(4)剩余胚胎有囊胚形成周期与无囊胚形成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移植、冷冻后剩余胚胎进行体外囊胚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高治疗周期胚胎的利用率.

  • 同周期同胞卵研究较早期实施补救ICSI价值的探讨

    作者:管群;张琪瑶;孔风云;杨伟娜;闻姬;孙伟

    目的:比较同周期同胞卵不同时间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结果.方法:选取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失败的26个周期312枚卵子(每周期未受精卵≥8枚,受精率<25%),分为两组:观察组受精后8h实施补救ICSI,对照组20h实施补救ICSI,对比两组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精率分别为81.4%、74.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82%、38.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2%,22.4l%(P<0.01).结论:对常规IVF受精失败及受精率较低的周期受精后8h实施补救ICSI得到的结果优于受精后20h的结果.

  • 接受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者囊胚培养及妊娠结局对比观察

    作者:刘文婷;杨菁

    目的 比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者的囊胚培养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 将1230例女性受者按受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ICSI组,ICSI组按照精液参数的不同分为ICSI正常精液组、ICSI少弱精组.体外受精后,进行囊胚培养及移植.计算三组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观察冻融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230个取卵周期,IVF组994个,ICSI组236个,其中ICSI正常精液组90个、ICSI少弱精组146个.IVF组囊胚形成率高于ICSI正常精液组和ICSI少弱精组(P均<0.01),ICSI正常精液组和ICSI少弱精组比较,P>0.05.三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接受IVF者囊胚形成率高于ICSI,接受IVF、ICSI者妊娠结局相似.

  • 玻璃化冷冻对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的影响

    作者:梁琳琳;李杭生;张翠莲;何巧花;呼琳;殷宝莉

    目的 观察新鲜8-细胞胚胎和玻璃化冷冻复苏8-细胞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及胚胎种植率、小鼠出生率的差异,探讨玻璃化冷冻对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性成熟期雌鼠(>6~7周龄)106只,取2-细胞胚胎,培养至6~8细胞胚胎时分为新鲜胚胎进行移植(新鲜移植组)和玻璃化冷冻(玻璃化冷冻组),2周后复苏移植.2组各取50枚移植前胚胎,体外培养48~72 h,观察2组胚胎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及囊胚孵出情况.新鲜胚胎及复苏后的8-细胞胚胎经1~3 h培养,选择外形正常胚胎移植于假孕63~67 h的受体母鼠的两侧子宫中,妊娠17~20 d自然分娩后记录产仔数,比较2组妊娠率、小鼠出生率.结果 新鲜移植组囊胚形成率、孵出率、妊娠率、出生率分别为92%,84%,48.93%,13.16%,玻璃化冷冻组囊胚形成率、孵出率、妊娠率、出生率分别为90%,86%,47.06%,12.6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复苏对小鼠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无明显影响.

  • 拮抗剂方案中不同剂量GnRH-ant抑制黄体生成素峰效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云;廖花;岳林林;帅妹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中不同剂量GnRH-ant 抑制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 峰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辅助生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因不孕症接受GnRH-ant 固定方案进行IVF-ET助孕的患者330例.分为观察组90例,加尼瑞克0.125 mg /d,对照1 组80例,加尼瑞克0.250 mg /d,对照2 组160例,加尼瑞克0.250 mg /d.分别比较3 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囊胚形成率(55.07% vs 38.54%) 高于对照1 组(P<0.05);对照1 组的正常受精率稍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2 组比较,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囊胚个数、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胚胎种植率、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组临床妊娠率(50.00% vs 55.26% vs 57.69%) 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血清LH<1.5 mIU/mL 的患者,使用半量加尼瑞克(0.125 mg /d) 不但可以有效抑制早发LH 峰,且促排卵过程中LH 水平平稳;亦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质量及发育潜能较好的胚胎.

  • 不同受精方式对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牟联俊;徐丽湘;秦祖兴;唐妮

    目的:探讨不同的受精方式对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接受囊胚培养和移植的患者,按受精方式不同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和早期补救ICSI,比较三组的囊胚在新鲜培养1399个周期、冻融培养169个周期中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的差异以及在冻融囊胚717个周期移植结局中的差异。结果:(1)新鲜培养周期IVF组的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49.85% vs 44.36%、37.09%),而早期补救ICSI组的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囊胚优质率明显低于常规IVF和ICSI组,周期取消率明显增高,但囊胚移植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冻融培养周期IVF组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率、种植率亦明显优势于ICSI组,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早期补救ICSI组D3优胚率低,囊胚形成率亦低。(3)不同受精方式的冻融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相似。(4)新鲜培养、冻融培养和冻融囊胚三种来源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相似。结论:不同受精方式可影响囊胚的形成率和优质率,但不同受精方式和不同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相似。

  • 地中海贫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27个活检周期分析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徐丽湘;韦立红;曾艳红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胚胎来源及卵裂球活检方法对囊胚形成及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行地中海贫血PGD的21例共27个周期胚胎活检后的胚胎发育情况、PGD诊断效率以及临床结局。共分冻融胚胎组和新鲜胚胎组;机械法活检组和激光活检组,比较两组活检后囊胚形成率及囊胚种植率的差异。结果:27个活检周期共活检胚胎数293个,胚胎活检后形成囊胚153个(52.2%),活检后移植23个周期,8个周期获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34.8%。机械法活检后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种植率较激光法的高(分别为56.6%、42.0%和31.3%、0),新鲜胚胎活检后的囊胚形成率较解冻胚胎的高(分别为51.9%和3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机械法活检可获得较激光法更好的囊胚形成率和妊娠结局。新鲜胚胎活检后的囊胚形成率较解冻后的高。玻璃化冷冻活检后形成的囊胚复苏后移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为33.3%)。

  • 超排卵对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作者:李培旭;李尚为;彭芝兰;李蕾;黄仲英;马黔红;靳松

    目的 比较超排卵对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超排卵妊娠小鼠模型,获取孕4 d胚胎,观察获取卵母细胞的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并与自然周期排卵小鼠的比较.结果 超排周期组获取的卵母细胞的数目高于自然周期组;超排周期组的受精率(88.57%)和卵裂率(92.17%)与自然周期组的受精率(92.86%)和卵裂率(96.70%)相似,但超排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76.50%)和囊胚形成率(22.50%)低于自然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88.64%)和囊胚形成率(43.18%).结论 超排卵能增加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数量,不影响受精和卵裂,但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影响卵裂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的潜能.

  • Bax/Bak siRNA对抑制小鼠早期胚胎凋亡的效应

    作者:李红;曾位森;罗琛;朱伟杰;邢福祺

    目的:探讨Bax-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Bak-siRNA对小鼠胚胎发育及凋亡的效应.方法:通过对体外培养小鼠早期胚胎激光打孔,完成Bax-siRNA(Bax-siRNA组)、Bak-siRNA(Bak-siRNA组)和Bax-Bak-siRNA(Bax-Bak-siRNA联合组)的转染,并以阴性siRNA和纯水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确定转染效果的胚胎观察形态变化、生长发育状况及囊胚形成率,应用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的方法分析各转染组小鼠早期胚胎细胞凋亡和增殖程度以及凋亡颗粒率.结果:鼠胚激光打孔后可成功转染Bax-siRNA、Bak-siRNA和Bax-Bak-siRNA.Bak-siRNA组和Bax-Bak-siRNA联合组鼠胚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且凋亡颗粒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Bax-siRNA组的囊胚形成率和凋亡颗粒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k-siRNA和Bax-Bak-siRNA可以改善小鼠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减少胚胎细胞的凋亡.

  • 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对小鼠母体卵巢组织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作者:梁琳琳;朱桂金

    目的:比较多周期连续促排卵对小鼠卵巢组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模型(A组),观察其卵巢组织内各级卵泡数形态并计数.统计获取的卵母细胞及受精卵数,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并与单次促排卵周期小鼠(B组)、自然周期排卵小鼠(C组)比较.结果:B组获取的卵母细胞数及受精卵数显著增多(41.6±11.0).而A组获取的卵母细胞及受精卵数显著降低(5.5±2.9),但初级卵泡形态异常率(33.34%)和次级卵泡形态异常率(27.14%)显著高于C组(8.33%、5.62%)与B组(10.34%、8.97%)(P<0.01);卵裂率(44.83%)、优质胚胎率(0)和囊胚形成率(0)均显著低于C组(88.07%、75.09%、74.74%)和B组(81.05%、69.02%、66.94%)(P<0.01).结论:单次促排卵能增加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数量.但多次连续促排卵会增加卵巢内异常的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数,降低卵母细胞质量.同时,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影响卵裂后胚胎进一步发育的潜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