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研究

    作者:何伟锋;甘爱华;张晓慧;邹锦秀;林占洲

    目的 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后其与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对照组为230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与其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观察两组患者生育前HBV定量水平及两组所生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 HBV父婴传播高风险阈值为≥1.0×106 copies/mL.干扰素治疗后,父婴传播风险下降31.87%,而对于高病毒载量患者,父婴传播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HBV水平高者,其子代感染HBV可能性大;干扰素治疗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明显下降.但对于过高病毒载量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

  • 3110例孕前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及分析

    作者:张伟;邢里苗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有资料显示,乙肝病毒(HBV)感染人群高达10%.目前,已知HBV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但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母婴及父婴的传播途径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通过对3110例孕前检查的夫妇双方进行乙肝病毒两对半的检测,了解适龄生育人群的HBV感染状况,并进行分析.

  • 新生儿脐血检测乙肝五项探讨父婴垂直传播及指导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研究

    作者:何海燕;丁华;王云中

    目的经脐血检测新生儿乙肝病毒DNA(HBV-DNA),减少基层医院乙肝父婴垂直传播的漏诊,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接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4月入院待娩的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HBsAg阴性孕妇600例,所娩新生儿抽脐血用荧光定量PCR法作化验检查,对HBsAg阳性者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新生儿父亲的乙肝五项.结果600例HBsAg阴性孕妇所娩新生儿共有3例HBV-DNA阳性,检查新生儿父亲均为大三阳(HBsAg HBeAg和anti-HBc均阳性),此三例新生儿予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联合注射以阻断乙肝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颖;赵雪;牟海霞;管立学

    通常免疫失败是指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0、1、6月方案接种HB疫苗全程免疫或联合应用HBIG后,婴儿的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滴度(抗-HBs<10IU/I)或同时出现HBsAg、抗-HBs阳性.造成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很多,本文重点从父婴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感染机制方面加以综述.

  • 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研究现状

    作者:王俊明;牟振云

    概括地讲,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以往在垂直传播中只提到母婴传播,甚至直接称为母婴垂直传播.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乙型肝炎还存在父婴垂直传播,只是长期被母婴的垂直传播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传播而掩盖.也有人将父婴传播理解为两种:一种是父亲通过生殖细胞直接将乙肝病毒(HBV)传播给子代,另一种是父亲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母亲而间接地传播给子代.实际上前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父婴传播,后一种本质上是夫妻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连续的结果,本文中所说的父婴传播均指前一种.

  • 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方法探讨

    作者:程功林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P-PT)的免疫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行婚前检查筛查出丈夫为血清HVB-DNA阳性、妻子无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60例夫妇,其中有38例妻子在孕前注射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并在妊娠20周后,每隔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至分娩,将其作为观察组,另22例未做各种预防性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两组病例生产时取新生儿脐带血,检测HBV-DNA及抗体-HBs抗体,比较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及抗-HBV抗体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抗-HBs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父婴垂直传播,可在妊娠前注射乙肝疫苗,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珊珊;李文玲;彭桂福;李珉珉;金惠玲;曾年华;王志斌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中父亲与婴儿所携HBV基因型别的一致性,从而证明HBV父婴传播途径的存在.方法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比较父亲与子代所携HBV S基因451~660段序列同源性并作基因分型.结果 16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同属adw亚型,HBV S基因同源性在98%~100%之间,检出488,491,494,530,531,546,581,62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156位氨基酸替代.以HBV S基因的分型方法,10对父婴所携HBV基因型别同属B型;4对同属A型;2对婴儿为A型,父亲介于A型与B型之间.结论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且两代所携HBV基因型别基本一致.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感染父婴传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马燕妮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对乙肝感染父婴传播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及其配偶68对为研究对象,产妇均未感染乙肝病毒,配偶均为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对。对照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 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 评分以及 A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 HBsAg 阳性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 HBsAb 阳性率为32.35%(11/34),高于对照组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够对感染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进行有效阻断,明显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 乙肝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起燕;张荣莲;黄欣欣;修晓燕;任坤海;王梅颖

    目的:探讨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对子代的影响.方法:对父亲HBsAg阳性,母亲血清HBVM及HBVDNA均为阴性的306个家庭进行父亲血清HBeAg阳性状态、父亲血清HBV-DNA病毒载量、父亲精液HBV-DNA载量及新生儿脐带血HBV-DNA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父亲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5%;新生儿HBV感染率为21.6% (66/306);病例组中父亲为HBeAg阳性者达81.8%、血液HBV DNA阳性者达100%、精液HBV DNA阳性者达54.2%,分别是阴性者中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8.7倍、2.1倍和34.3倍.结论: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孕前保健中务必将准父亲的血清HBeAg、HBVDNA、精液HBV DNA列入男性HBsAg阳性者的检测常规,对阳性者进行必要的系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将对防范乙肝父婴垂直传播起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 66例乙肝父婴垂直传播新生儿的随访观察

    作者:陈起燕;张荣莲;任坤海;修晓燕;黄欣欣

    目的:探讨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所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经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阻断效果.方法:对66例脐带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由父亲HBsAg阳性,母亲血清HBVM及HBVDNA均为阴性的306个家庭)随访其经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与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阻断效果,随访时间为出生后7、9、12个月跟踪检测乙肝表面标志物的情况.结果: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新生儿HBV阳性率为21.6%;随访到12个月时,其新生儿HBV阳性者中HBsAg阳性率为9.1%;父亲HBVM不同结果与不同免疫干预的子代产生保护抗体的起始时间基本上均在婴儿出生后9个月,仅父亲为小三阳的这一组有27.3%在生后12个月产生保护性抗体.结论:母亲HBV标志物及HBV-DNA均为阴性,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所生的新生儿要按母亲HBV感染一样提供24 h内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免费接种;对生后9个月内的婴儿应加强防护,避免在保护性抗体未出现前过多地接触各种可能的血液体液暴露.

  •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调查分析

    作者:钟志强;周东日

    目的:了解和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年1月~2004年7月对3 042例在园儿童进行HBV免疫状况调查,并对HBsAg(+)儿童父母的家庭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接产医院、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结果:查出HBsAg(+)儿童58例,按其感染机制、传播途径等相关因素,将58例阳性儿童分成4种类型,第1类型为母亲HBV(+)的阳性儿童,占44.83%;第2类型为父亲HBV(+)的阳性儿童,占32.76%;第3类型为父母亲均为HBV(+)的阳性儿童,占12.07%;第4类型为家族旁系HBV(+)和父母及家族中都无HBV(+)的阳性儿童,占10.34%.调查资料显示,父亲HBV(+)的阳性儿童位居第2,明显高于第4类,从相关因素中看出父亲HBV(+)与子代HB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HBV可引起父婴传播,应重视父婴传播的研究,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阻断HBV的流行.

  •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阻断方法的临床探讨

    作者:张学武;杨丽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方法.将126例父亲HBsAg、HBeAg均阳性的婴儿根据母亲抗-Hbs情况分为三个观察组,并以母亲HBsAg、HBeAg均阳性而父亲均阴性且无HBV感染史的婴儿60例做对照,分别在出生后给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接种,并于1年后分析其免疫保护率和HBV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免疫保护率(IPR)为93.33%,HBV感染率为5.0%,而观察组IPR为66.67%,HBV感染率为15.87%,二者差异显著.但孕前母亲已主动免疫成功者,IPR可达94.74%.出生后的联合免疫对父婴传播的婴儿IPR不够理想,而母亲在获得乙肝主动免疫后再怀孕可有效地阻断HBV的父要传播.

  • 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代会敏;刘春晓(综述);马洪波(审校)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母婴传播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已被广大学者所公认,但是关于HBV父婴传播进展较慢,尤其是机制研究。探讨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机制、传播几率及其易感因素,对于指导临床追踪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BV父婴传播存在的证据、其传播的可能机制以及父亲HBV DNA的载量与HBV父婴传播的相关性。

  • 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情况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观察

    作者:太永日;吴春华

    [背景]调查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情况,观察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病例报告]采用随机化方法选择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sAg阴性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给予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常规接种,观察2组婴幼儿HbsAg阳性率.父亲HbsAg阳性及母亲HbsAg阴性组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率(8.2%)明显高于父亲及母亲HbsAg阴性组(0.8%,P<0.01);观察组HbsAg阳性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7.0%,P<0.05).[讨论]HBsAg阳性父亲是乙型肝炎家族传播的传染源.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是阻断乙型肝炎蔓延的有效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控制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穗湘

    目的探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控制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孕妇共60例分为4组,分别予以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用乙肝疫苗及空白对照组.所有孕妇及新生儿出生时均行乙肝三对检测.结果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33%(2/15),重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67%(1/15),单用重组乙肝疫苗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33%(2/15),不做治疗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20.00%(3/15).结论应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对阻断HBV父婴传播有效.

  • 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俊明;李国敏;洪宝林;冬梅;周春平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年~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俊明;李国敏;洪宝林;丁冬梅;周春平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效果观察

    作者:葛晓英;徐云萍;蔡东飞;蒋俊

    目的研究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P-FT)的价值. 方法筛选孕妇丈夫血清HBV DNA(+)、孕妇无HBV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61例,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U.B组6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A1、B1、B2组,A1、B1组新生儿注射HBVac 10μg和HBIG 100U,B2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 结果 A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9.84%(6/61),而B组感染率为26.67%(16/60);A1、B2组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52%(54/61)和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孕前注射乙肝HBVac,获得免疫后,可显著降低新生儿HBV阳性率;孕期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

  • 乙型病毒性肝炎父婴垂直传播研究进展

    作者:谢婧娴;张荣莲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且感染途径多样,近年来随着献血管理的加强和乙肝疫苗的逐步推广,HBV感染的水平传播已经逐步得到控制,但仍有10%~20%的婴儿经主、被动联合免疫后阻断失败,研究者指出垂直传播是导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垂直传播指患者的生殖细胞受病毒感染,在受精时由精子或卵细胞作为载体,将病毒基因带到胚胎进而使子代患病的一种传播方式,可分为母婴传播(M-FT)和父婴传播(P-FT).本文就P-FT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前景.

  • 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研究进展的探讨

    作者:陈顺萍;张荣莲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率至少8%,其中约有半数是通过垂直传播形成的.垂直传播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母婴传播(M-FT)以外,还有一种日益受关注的父婴传播(P-FT)方式.有关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国内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P-FT途径、阻断方法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不多,且结论各异.现将近年来P-FT阻断方法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此领城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剖析.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