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像学新技术在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朝霞;彭卫军

    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X线摄片、CT扫描、B超、淋巴管造影、MRI、67Ga闪烁显像、PET等,各种影像学手段在淋巴瘤治疗前准确分期、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发现肿瘤残余或复发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着重讨论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

  • PET/CT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鲍海峰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PET/CT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5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后均行放射治疗,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CT监测的方式来对患者的靶区体积以及放疗剂量进行确定,观察组患者采用PET/CT监测的方式来对患者的靶区体积以及放疗剂量进行确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以及诊断敏感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93.33%,诊断敏感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为77.33%,诊断敏感度为81.33%。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率以及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案进行确定时, PET/CT的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仍处于试用阶段,且对靶区的勾画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它在提高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以及定义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可以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

  • F18-FDG PET/CT显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勇;孟威;孙倩

    目的:探讨F18-FDG PET/CT显像在临床上诊断结肠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4年9月以来160例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瘤的患者,行F18-FDG PET/CT显像,将所得诊断结果与结肠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对照,以探讨F18-FDG PET/CT显像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F18-FDG PET/CT显像发现结肠内肿块、肠壁无增厚改变,PET表现为高代谢灶,诊断为结肠癌的病例共85例中,结肠镜活检后病理结果其中结肠腺癌57例、高功能腺瘤8例、炎性息肉20例;②F18-FDG PET/CT显像发现结肠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PET表现为高代谢灶,诊断为结肠癌的病例12例中,结肠镜活检后病理结果其中结肠腺癌10例、慢性炎性病变2例;③F18-FDG PET/CT显像发现结肠肿块且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PET表现为高代谢灶,诊断为结肠癌的病例44例,结肠镜活检后病理结果均为结肠腺癌;④F18-FDG PET/CT显像为阴性显像的19例病例中,结肠镜检查后活检病理结果其中12例为炎性息肉,4例为高功能腺瘤,2例为粘液腺癌,1例为印戒细胞癌。F18-FDG PET/CT融合显像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79.4%、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34.8%。结论F18-FDG PET/CT显像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但准确率及特异性较低,特别是只发现结肠内肿块而肠壁无增厚、肠腔无狭窄的病例。因此在临床诊断上一定要结合结肠镜活检的检查结果。

    关键词: F18-FDG PET 结肠癌
  • 宫颈癌患者的PET诊断

    作者:王冬梅;刘建萍;沈淑波;王金霞

    目的:讨论宫颈癌PE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PE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 FDG PET扫描在复发性子宫颈癌的应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已经确认有癌症复发(病理切片证实),理学检查、盆腔检查和传统影像认为还是有治愈的机会。此时,FDG PET扫捕的大用处在于协助找到不在规划当中的转移病灶,或是再确认有机会治愈的复发性子宫颈癌,FDG PET扫描对原发期、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的病例帮助大。

    关键词: 宫颈癌 PET 诊断
  • 基于治疗中期PET反应情况的淋巴瘤治疗策略

    作者:张碧波

    随着人口老龄化,淋巴瘤发生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1~13位,病死率为1.56/10万人口[1].传统上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监测经常依赖CT完成,但CT检查只能显示结构异常,而PET所提供的功能成像对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治疗监测,具有CT所没有的优越性[2].目前集成CT和PET优点的PET/CT系统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得到了广泛推广,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一、治疗中期PET扫描在HL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在HL治疗早中期实施的PET能可靠地预测超过90%患者的治疗结果[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在43%至100%和67%至100%[6].Gallamini等研究表明,在ABVD方案治疗的HL中,PET-2是疾病复发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7].长期以来ABVD方案被认为是进展期HL治疗的金标准,然而终仍有将近20%~30%的患者由于难治性疾病的复发导致治疗失败[8].由于至少三个随机研究明确证实强化BEACOPP方案优于ABVD[9-11],某些临床人员将该方案作为进展期HL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取得如此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以明显的早期或者晚期毒副反应为代价的,如严重血细胞减少,感染,闭经,第二肿瘤,而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对低强度化疗便有反应,却处在过度治疗的风险中.

  • 细胞凋亡显像剂18F-ML-8的合成及显像研究

    作者:要少波;唐刚华;蔡炯;霍力;姜申德;李方

    目的:通过减少已报道凋亡显像剂ML-10侧链的长度提高分子的脂溶性,探索其放化标记的自动化合成过程及对显像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国产PET-MF-2V-IT-I合成模块,通过亲核、碱水解两步简单的反应,即可得到18F-ML-8,产物可以依次通过ICH-A12O3-C18柱的达到纯化的目的,对氟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做了正交实验以确定佳反应条件,并且还进行了相应的生物学实验初步评价.结果:从18F离子计算合成18F-ML-8需要25min,放化收率为55%±4%(n=10),结果未经衰变矫正,18F-ML-8注射液的放化纯度不小于99%,比活度为38.5±11.2GBq/μmol(n=10).结论:使用多功能合成模块完成“一锅法”自动化合成18F-ML-8,操作简便,质控符合相关放药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可以满足临床显像的要求.

  • 18F-FDG PET/CT评估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及诊断效能

    作者:李天然;田嘉禾;赵春雷;陈自谦;王卉;李铭山;王楷堂

    目的 对18F-FDG PET/CT扫描的鼻咽痛病人远处间隔转移情况及医生利用PET/CT诊断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的效能进行分析.方法 75例鼻咽癌分为3组,原发未经治疗组、治疗中组和经治疗组.分析鼻咽癌远各组别远处间隔转移部位、发生率及比较不同组别远处间隔转移发生机会是否有差异.采用5级分类诊断法,选取不同的分级点作为截止点绘制ROC曲线,并寻找佳截止点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75例鼻咽癌中,原发未经任何治疗的22例,经放射性治疗51例,2例正在治疗中.原发未经治疗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为59.1%,治疗后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为68.6%,治疗后组与原发未经治疗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几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远处间隔转移常见的部位依次是远处间隔淋巴结(38.67%)、骨骼(36%)及肝脏(25.33%).ROC曲线分析表明3为佳截止点,18F-FDG PET/CT诊断效能较高(敏感性86.36%,特异性88.24%,准确性76.8%).结论 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较高,常见的部位是远处间隔淋巴结.医生利用PET/CT诊断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的效能较高.

    关键词: 鼻咽癌 PET 转移 FDG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转归与PET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涛;刘思佳;常淑娟;王茜;牛纪元

    目的 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技术(PET), 对大脑中动脉脑卒中初起发病5~18 h患者,评价局部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与发病2月神经功能转归关系.方法 依据18例患者脑卒中后脑血流灌注和氧代谢的PET成像结果显示,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7例患者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损伤并伴有神经功能持续恶化.类型Ⅱ,5例患者一直处于脑组织缺血状态,神经功能恢复不稳定.类型Ⅲ,6例患者脑血流呈现高灌注状态,氧代谢变化不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结果 脑卒中发作早期脑血流的再灌注非常重要,通过急性期脑卒中的PET成像可以分析神经功能预后(P<0.005).结论 PET大脑中动脉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应用PET对患者的病情管理和治疗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减少分装正电子药物过程中的辐射危害简易的分装装置

    作者:谢强;汪世存;谢吉奎

    随着全国范围内PET或PET-CT中心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PET-CT中心(PET中心)配备了医用回旋加速器以及一种或者多种正电子药物自动合成模块,有的中心负责自身和周边医院正电子药物的供应,分装正电子药物成为这些配有医用回旋加速器每日必须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的分装正电子药物的一种装置,目的用来尽可能的减少操作者在分装过程中放射性辐射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 PET 正电子药物 分装
  • 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的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江云松;何莉;朱莉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rgraphy)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并查找病灶的临床研究应用。方法:对本院使用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48例已发现肿瘤患者寻找原发病灶进行分析。结果:48例通过病理发现的肿瘤患者中,检测原发病灶和是否转移的诊断中,磁共振扫描仅20例对原发病灶进行准确评估,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基础上加以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则可以对46例肿瘤患者进行准确评估,检测准确评估率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PET成像技术对检测全身类肿瘤并且寻找原发病灶有着精确、无辐射及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等优势,并且对人体完全无副作用伤害,适合健康体检人群和肿瘤分期治疗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 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江云松;何莉;朱莉

    目的: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rgraphy)成像又称为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e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在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确诊肿瘤48例患者资料,将同时进行磁共振全身类PET检测记为试验组和普通磁共振检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48例肿瘤患者的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都达到确诊条件,试验组发现32例恶性肿瘤,他们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在DWI图像上都呈现高信号,ADC图则显示为低信号,检测准确率为94.11%(32/34)。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磁共振局部或病灶部位扫描检测后,发现恶性肿瘤24例,检测准确率为70.59%(24/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全身类PET相较于普通的磁共振、CT等检测来说具有无辐射损伤、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方便等优点,检测恶性肿瘤来说成像更加清晰,诊断结果更明确,适合病情更复杂、普通磁共振与CT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的T2WI或T1WI图像融合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恶良性功能等多重信息,其诊断结果更具有意义。

  • 影像学检查对食管肿瘤的价值

    作者:张焱

    食管肿瘤中大部分为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较少,其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是食管平滑肌瘤,占良性肿瘤发生率的45%-73%,症状多不明显,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作者:初君盛;刘婷红;臧贻征;王开亮;马惠姿;韩春雷;赵晓斌;刘云鹏;夏小童;孟凡刚

    目的 研究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PD-MCI)的18 F脱氧葡萄糖酸(18 F-FDG)代谢特点,以寻求PD-MCI的诊断及评估的影像学指标.方法 纳入2016年3至11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帕金森病患者47例,其中15例伴有轻度认知障碍,32例认知评估正常.正常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20名健康被试.对所有被试进行FDG-PET扫描以及临床量表的评估,并使用统计参数图(SPM)对PET图像进行分析以及三组间的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PD-MCI患者代谢减低区域为双侧前额叶、双侧顶叶、左侧枕叶、左侧颞叶,代谢升高区域为双侧海马、双侧小脑以及小脑蚓部、辅助运动区.无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代谢减低区域为双侧额叶、双侧尾状核及壳核、双侧颞叶.PD-MCI患者与无认知障碍的患者相比脑代谢减低区主要为双侧枕叶;双侧小脑,双侧岛叶代谢升高.结论 FDG PET的SPM统计分析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帕金森病患者脑代谢分析方法,小脑、岛叶代谢升高、枕叶代谢减低或可作为诊断PD-MCI的影像学标志物,为PDD提供风险预警.

  • 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的活组织检查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旭;郭毅;程欣;钟定荣;王裕;王任直;马文斌

    目的 观察正电子扫描(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的活组织检查和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 1年4月术前怀疑为胶质瘤的患者,共18例.术前行头颅MRI及PET扫描,将三维数据在图形工作站融合,分别在MRI、脱氧葡萄糖(FDG)PET及乙基胆碱(FECH)PET图像上勾画肿瘤轮廓,根据3种轮廓及术中所见综合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或活组织检查靶点.结果 在PET 上,胶质母细胞瘤中示踪剂的SUV均值大于Ⅱ~Ⅲ级胶质瘤.在先行活组织检查后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根据PET选取的活组织检查靶点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相符.在接受肿瘤切除术的11例患者中,FDG及FECH PET的贡献比例分别6/11和3/11,二者结合的贡献比例9/11.结论 PET-MRI融合技术能够准确勾画肿瘤边界并显示瘤内代谢增殖活性较高的区域,对提高胶质瘤疗效有很高的价值.

  • PE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荣福

    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以解剖结构改变为基础的显像方法如B超、CT及MR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以分子代谢功能改变为基础的显像方法成为临床肿瘤学研究的新趋势.

  • Infinia+Hawkeye的维护和保养经验

    作者:刘金华;胡瑞;冯会娟;孙云钢;冼嘉朗;欧阳伟

    1 引言Infinia+Hawkeye是一种带有符合线路的SPECT/CT,不仅具有所有的SPECT功能,而且还具有PET的功能,另外兼有CT定位功能.因此,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其价格便宜,更加适合我国基层医院的推广和使用.本机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处理.现将我们在维护Infinia+Hawkeye正常运转方面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 一种小波域上运用变分模型的PET/CT图像融合方法

    作者:倪倩;陈超敏;周凌宏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算法用于PET/CT图像的异机融合.方法:在小波域上运用变分的方法,结合小波和变分的优点,首先对PET和CT图像进行小波分解,然后运用提出的两个假设分别对分解后的近似和细节分量进行融合,后进行小渡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结果:根据具体的融合算法实例,并与MATLAB的小渡融合工具箱的融合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新算法对图像中病变区域的解剖定位更加的准确.结论:实验证明在小波域上运用变分法进行图像的融合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 PET信号的二维多分辨率小波分析

    作者:史贵连;叶福丽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二维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增强信号,从而加速PET图像重建过程和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

  • 基于分光窗口法的高能光子反应深度计算

    作者:杨明明;谢思维;应高阳;黄秋;赵指向;颜琼;苏志宏;许剑锋;彭旗宇

    目的:提出一种实现PET前端探测器高能光子三维解码的方法,解码反应晶体位置,计算γ射线在闪烁晶体的深度.方法:在晶体阵列间开设透光窗口,引导单次事件中的可见光子群在光电传感器阵列的分布,利用传感器的信号强弱实现高能光子的位置解码和深度解码.通过蒙特卡罗方法仿真对比不同透光窗口的设计,研究晶体表面处理方式对结果的影响,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结果: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1)反应晶体耦合的传感器接收的能量信号大于相邻窗口晶体,可实现晶体位置解码;(2)随着反应深度的变化,传感器阵列接收的能量信号分布是单调变化的,可用于深度解码;(3)对于开设单窗口,反应深度与能量信号的拟合曲线包含2段曲线,不利于深度解码;(4)晶体的表面粗糙,反应深度与能量信号的拟合曲线的线性度更好,有利于深度解码;(5)开设双窗口的方法具有佳的反应深度和光电传感器接收的能量信号的拟合曲线的单调性.结论:该方法可实现离散晶体阵列的三维解码,提高前端探测器模块的能量分辨力.

  • 呼吸门控技术在PET采集中的应用优势及技师所受辐射剂量分析

    作者:陆皓;程祝忠;青浩渺;江骁;陈世容;肖定琼;赵檬

    目的:通过对比呼吸门控采集技术与常规采集技术所得的图像,找出呼吸门控技术的优势;监测技师在使用该技术时所受的辐射剂量,从辐射防护角度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3月1日至8月30日间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中选择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条件为患者肺部孤立性结节.在常规PET采集之后加做呼吸门控技术采集,请1位主治医师(博士)、1位主任医师进行盲测,对比2次采集病灶的形态大小、长径、体积以及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出具详细的核医学报告;利用个人辐射检测仪监测技师使用该技术时所受的辐射剂量,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呼吸门控技术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呼吸运动带来的伪影,病灶显示更清晰、边缘更易于区分,使测量病灶的长度、体积、SUV等结果更加准确.参照放射人员辐射安全标准,分析技师安装和拆卸呼吸压敏元件所受的辐射剂量符合安全规范.结论:在符合技师辐射剂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患者采用呼吸门控技术采集,是PET采集抵消呼吸运动伪影的一个可行性高、效果好的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365 条记录 6/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