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患者血清IL-17、Ig E和EC P的检测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史姗玲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IgE水平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作患者组(进一步分为缓解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另外随机选取8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人群的血清IL‐17、ECP、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17、ECP及免疫球蛋白(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缓解期患者相比,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CP、IgE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E与ECP水平呈正相关(r=0.432,P<0.05),IL‐17与ECP、IgE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在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与ECP、IgE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7、0.349,P<0.05)。结论测定血清IL‐17水平并联合检测IgE和ECP有助于哮喘病情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 CD3分子高表达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金方方

    根据T细胞表面CD3分子的表达水平,可将T细胞分为CD3分子常规表达和CD3分子高表达两类,CD3分子高表达T细胞(CD3bright T细胞)在外周血 、肺 、皮肤 、肝脏 、脾 、淋巴结及女性生殖系统中广泛分布,主要为CD4-CD8-双阴性的 γδT细胞,具有产生白细胞介素-17的 γδT细胞相关表型,是白细胞介素-17的重要来源,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在肿瘤进展中具有促肿瘤作用.本文对以往CD3bright T细胞主要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期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进行初步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 白细胞介素-17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程婉秋

    白细胞介素(IL)-17在炎症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的增加会趋化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发生部位,上调凋亡分子表达,延长病毒感染细胞时间,使机体呈现持续感染状态,促进肝脏损伤发展,加重肝脏炎症反应.外周血血清中IL-17和单个核细胞IL-17 mR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等疾病均密切相关.IL-17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 白细胞介素-17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贵华(综述);孙珍(审校)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其发生发展与环境、个体遗传因素等都有一定关系[1]。结核病仍然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约有880万新发病例,约140万人因结核病导致死亡[2],随着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增加了全球防治结核的难度[3]。有研究发现全世界约有1/3的人曾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发病者却只占感染人群的10%左右;且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胎的结核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4‐5],这些现象揭示了遗传因素在结核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 )‐17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其与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有着紧密联系。IL‐1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炎症中的作用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本文将近年来有关IL‐17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现报道如下。

  • Th17细胞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子雯;申卫红

    目的:探讨T 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60例,选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T h17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IgE的含量。结果哮喘组外周血 Th17细胞比例、血清中Ig E的含量及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0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T h17细胞表达失衡可能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与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黄晓燕;范晴;唐群力

    目的:分析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该院确诊的斑秃患者86例,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IL‐17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局限性斑秃组CD3+T淋巴细胞与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秃、全秃组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秃、全秃组CD3+ T 淋巴细胞与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局限性斑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40例(100.00%)IL‐17百分含量均小于1%,斑秃组仅44例(51.16%)小于1%,IL‐17百分含量为1%~<3%、3%~<5%、≥5%的患者分别占18.60%、12.79%、17.4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斑秃患者反映体内总淋巴水平的CD3+ T 淋巴细胞低于健康人群,局限性斑秃以CD4+ T淋巴细胞为主,全秃、普秃由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共同作用所致。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 T 淋巴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勇军;李龙平;王新华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 r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确诊宫颈癌患者60例(宫颈癌组)和查体的健康女性6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细胞数量及占CD4+细胞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Foxp3+ T r、T r、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Foxp3+ T r/T r、T r/CD4+ T 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IL‐17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17/T r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 T r细胞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 r=0.768,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17与T r细胞比值失衡可能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相关性

    作者:田鹏飞;杨勇卫;陈锡莲;李彩东;段正军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 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根据血清 HBV DNA载量结果又分为高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比较各组MIF、IL‐17、IL‐10水平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IL‐17、IL‐10水平与血清HBV DNA、ALT及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 IF、IL‐17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不同 HBV DNA水平患者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高病毒载量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M IF、IL‐17和IL‐10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中病毒载量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低;与中病毒载量组相比,高病毒载量组患者MIF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08,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水平与 ALT 水平呈正相关( r=0.26,P=0.046),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 M IF、IL‐17和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 ACCP 抗体、MMP-3、IL-17、IL-1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郑锡铭;鱼云霞;张爱君;陈建;贾伟;徐广贤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0例 RA 患者、32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 ACCP 抗体、MMP-3、IL-17、IL-18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显著高于 OA 组和健康对照组;RA 低、中、高活动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高于稳定组,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疾病活动评价分数(DAS2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都升高;ACCP 抗体阳性组 MMP-3、IL-17、IL-18、DAS28高于阴性组;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之间正相关;ACCP 抗体、MMP-3、IL-17、IL18与 RA低、中、高活动组监测指标 CRP、DAS28呈正相关。结论MMP-3、IL-17、IL-18参与 RA 的发生、发展过程;ACCP 抗体、MMP-3、IL-17、IL-18的检测对 RA 患者病情活动的判断和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价值。

  •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与疾病状态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富饶;姜欢;戴微微;何德英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疾病病理状态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甲状腺癌患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比较不同病理条件下的水平差异.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探讨患者TNF-α和IL-17水平与其生活质量及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TNF-α和IL-17水平均显著增高,二者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高或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亦均显著升高;患者QOL数值与其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TNM分期、TNF-α和IL-17血清水平是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和IL-17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该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白细胞介素-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李敏;李雪锋;郭毅飞;龚丽;郑雪娜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为早期预防A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选择十堰市太和医院内分泌风湿病科64例SLE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测定,以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作为评价亚临床AS的指标,将SLE患者分为亚临床AS组(AS组,34例)和非亚临床AS组(non-AS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和MCP-1浓度,并记录病程 、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空腹血糖 、血脂 、血尿酸 、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补体C3及C4等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研究分析SLE患者血清IL-17和MCP-1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IL-17和MCP-1水平对SLE合并亚临床AS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LE合并亚临床AS的危险因素.结果 AS组和non-AS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9.34±11.17)、(36.21±18.3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4±2.12)ng/L],但AS组与non-AS组血清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为(57.34±20.56)ng/L,显著高于non-AS组[(19.28±8.22)ng/L],non-AS组血清MCP-1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19)ng/L],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1,P<0.01).SLE患者IL-17与MCP-1呈正相关性(r=0.321,P<0.05);IL-17预测SLE合并亚临床AS的AUC为0.654,敏感度为65.67%,特异度为66.67%;MCP-1预测SLE合并亚临床AS的AUC为0.670,敏感度为74.63%,特异度为59.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 、MCP-1和HOMA-IR是影响SLE患者亚临床A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SLE患者血清IL-17、MCP-1的表达水平增高与发生亚临床AS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作者:韩玉明;阿孜古丽·阿布都热合曼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0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560)和对照组(未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4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分别为(77.4±4.4)ng/L、(20.5±2.6)pg/mL、(819.2±165.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2.8)ng/L、(9.1±1.7)pg/mL、(600.3±12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随病变级别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rson相关分析分析显示,RA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28、0.308、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是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NF-α、IL-1β、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发病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 、IL-10 、IL-17和IFN-γ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华;屠强

    目的 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 、IL-10 、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并根据病情分为缓解期组和急性发作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4 、IL-10 、IL-17和IFN-γ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组IL-4 、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7.03 ± 8.42)pg/mL vs.(15.82 ± 3.30)pg/mL ,(102.40 ± 26.20)ng/L vs.(43.20 ± 7.40) ng/L] ,IL-10 、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4.20 ± 4.38)ng/L v s.(98.83 ± 5.23)ng/L ,(94.36 ± 23.67)ng/L v s.(110.70 ± 30.02) ng/L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缓解期组血清IL-4 、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组[(19.16 ± 3.92)pg/mL vs.(38.82 ± 5.14)pg/mL ,(51.32 ± 8.31)ng/L vs.(82.08 ± 9.20)ng/L] ,IL-10 、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71.46 ± 4.28)ng/L v s.(48.07 ± 4.12)ng/L ,(63.27 ± 6.26)ng/L v s.(31.98 ± 4.13) n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4 、IL-10 、IL-17水平和IFN-γ浓度与支气管哮喘存在密切的联系,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可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瘦素、IL-6、IL-17、IL-2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征;常显;朱宁;许鸣华;魏凤菊;尚丽娜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瘦素(L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S患者40例(观察组) ,根据Bath AS 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将患者分为BASDAI≤4分组(稳定期组) ,BASDAI>4分组(活动期组) ;根据不同骶髂关节CT 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 Ⅲ级组;根据HLA-B27结果将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HLA-B27阴性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各组血清LP、IL-6、IL-17、IL-23与AS疾病活动性BASDAI、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活动期LP、IL-6、IL-17、IL-23水平与稳定期比较亦增高(P<0 .05) ;骶髂关节CT Ⅰ、Ⅱ级组患者血清L 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 ,≥ Ⅲ级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Ⅰ、Ⅱ级组患者与≥ Ⅲ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清LP、IL-6、IL-17、IL-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与ESR、CRP、BAS-DAI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显著上升,且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

  • Th17免疫细胞受细菌生物膜影响后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景阳;王宇娟;刘晖;张文;杨晓蓉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细胞介素 (IL)-17受细菌生物膜影响引起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肺泡灌洗液标本261例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分别检测健康人群、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及非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的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生物膜感染人群肺泡灌洗液中Th17细胞表达率及IL-17细胞因子水平与非生物膜感染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2组外周血与健康人群外周血的Th17细胞表达率及IL-17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生物膜可以刺激机体感染局部Th17细胞表达水平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而并未引起全身免疫反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白细胞介素-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和生存状况的影响

    作者:李小波

    目的 探究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病情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吸烟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70%将患者分为不吸烟非慢阻肺组21例、吸烟非慢阻肺组23例、吸烟慢阻肺患组24例,比较3组患者IL-17相对表达量,并对IL-17在气管和肺实质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与吸烟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体质量指数(BMI)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吸烟慢阻肺组和吸烟非慢阻肺组患者的气管与肺实质中IL-1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4±2.4)、(7.5±2.2)pg/mL,(5.4±3.2)、(6.5±2.4)pg/mL,吸烟慢阻肺组高于吸烟非慢阻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与气管和肺实质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肺实质IL-17的表达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BMI呈负相关,与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可使IL-17在患者气管和肺实质中表达增加,IL-17表达增加进一步导致患者的慢阻肺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生存状况.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23/IL-17炎症轴的影响

    作者:梁金仙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IL-23、IL-17)表达、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3、IL-17水平分别为(407.2±93.4)、(256.3±32.4)pg/mL,对照组分别为(589.3±86.2)、(341.6±45.3)pg/m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47/50)、80.0%(40/50),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2%(1/24)、26.3%(5/1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调节IL-23/IL-17炎症轴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作者:钱超;余建华;吴文静;谷费菲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IL-6、IL-17和IL-18在肝硬化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参数.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RBC、Hb和H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CV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Hb水平与血清IL-6、IL-17及IL-18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6、IL-17及IL-18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部分促炎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苗莉;杨宝中

    目的 探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RA患者的TNF-α、IL-6及IL-17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类风湿因子(RF),用血球计数仪测定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RA患者的TNF-α、IL-6及IL-17的表达水平以及RF、PLT和ESR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及IL-17与RA免疫炎症有关,ELISA可有效检测上述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对RA有辅助诊断作用.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月红;孙海玲;钱雷

    目的 探讨Th17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视磺醛酸相关的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和22例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刺激培养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PBMCs刺激后产生IL-17的量明显增高(P<0.01),RORγt mRNA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发病及病情发展.

598 条记录 26/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