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黄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林晓;典灵辉;于恩江;张振声

    目的:制备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5.54±2.57)nm,平均包封率为(87.73±2.94)%,平均载药量(7.96±2.13)%;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 PEG-I-dC16酸敏释药胶束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伍小娟;黄榕彬;刘映;曹轩;李兰芳;唐国涛

    目的:构建酸敏释药胶束并考查其酸敏释药特性.方法:用亚胺键连接PEG和苯棕榈酸脂肪链,用透析法制备载阿霉素胶束,对其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考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结果:载药胶束粒径为60~70 nm,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 Da的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7±1.1)%和(49.8±2.2)%,PEG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 Da的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0.7±0.3)%和(39.9±2.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酸敏释药胶束在pH6.5时的累积释放率比pH 7.4时大,但在pH 5.0条件下其累积释放较pH 7.4时还要小,可能原因是胶束解聚太快致药物与材料形成复合物沉淀所致.结论:以酸敏感亚胺键连接的两亲材料载药胶束具有一定的酸敏释药特性.

  • pH敏感型紫杉醇胶束的工艺优化

    作者:刘佳;许建国;张灿

    目的:优化pH敏感型紫杉醇胶束的处方及工艺.方法:用制备的pH敏感型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N(2羧基环己甲酰基)壳聚糖(OCCC),通过透析法包载紫杉醇(PTX),并采用单因素考察-中心面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优化了载药胶束杉醇的制备工艺.选择胶束的载药量(drug loading rate),包封产率(entrapment efficiency),粒径(particle size)以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I)为考察指标,考察药载比(PTX/OCCC),药物浓度,载体浓度,透析时间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选取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优选的佳条件为药载比为0.98,载体质量浓度为3.0 mg·mL-1,模型预测载药量为35.52%,包封产率71.91%.冻干胶束配伍稳定性研究表明与0.9%生理盐水溶液配伍稳定.结论:中心面复合设计适用于pH敏感型紫杉醇胶束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 环孢素-两亲性壳聚糖胶束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张勇;高敏姣;张来芳;霍美蓉;周建平

    目的:以N-辛基-O,N-羟乙基壳聚糖(OGC)为载体材料,制备环孢素-壳聚糖胶束(CsA-OGC),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其大鼠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方法: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CsA-OGC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考察其稳定性.将市售制剂Neoral及CsA-OGC按7 mg·kg-1大鼠口服,HPLC法测定全血药物浓度,WinNonlin 5.1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透析法工艺为佳制备工艺,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9.5%和75.3%,粒径为185.2 nm,透射电镜照片表明载药胶束为规整球形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与市售制剂Ne-oral相比,CsA-OGC胶束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均显著提高(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7.0%.结论:OGC胶束具优越的载药性能,且对药物具有良好的促吸收效果,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

  • 甲氨蝶呤/聚天冬氨酸衍生物-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胶束制备及其体内外释药考察

    作者:郎轶咏;姜同英;郑力;莫凤奎

    目的:制备甲氨蝶呤/聚天冬氨酸衍生物-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胶束,考察该胶束的体内外释药情况.方法:以溶剂蒸发法制备甲氨蝶呤/共聚物胶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甲氨蝶呤;以动态透析法研究药物体外释放;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体内药物分布研究.结果:共聚物胶束粒径为50 nm左右,分布较窄;Zeta电位接近-30 mV;甲氨蝶呤/共聚物胶束在pH7.4和pH 5.5的介质中释药近似Weibull释药模型,但在pH 5.5介质中释药较pH 7.4介质中慢.胶束组甲氨蝶呤的血浆半衰期(t_(1/2))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溶液组的2.50和2.17倍.结论:甲氨蝾呤/聚天冬氨酸衍生物-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胶束能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

  •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张永;张媛媛;徐康康

    目的:研究自制紫杉醇聚合物胶柬(FTX-PM)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与紫杉醇注射液(PTX-INJ)的组织分布情况比较.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前肢腋皮下接种H_(22)肝癌细胞,待瘤体长到1 g.分别经尾静脉注射PTX-PM(给药剂量为50mg·kg~(-1))和PTX-INJ(给药剂量为20 mg·kg~(-1)).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组织中紫杉醇的药物浓度,评价2种制剂的组织分布特征和靶向性.结果:PTX-PM组明显减少血液中紫杉醇浓度,提高各组织的相对摄取率;各组织中药物浓度随剂量相应增大;紫杉醇的组织分布特征未发生改变,即肺、肝和肿瘤中分布比较多.结论:PTX-PM和PTX-INJ相比,极大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使药物更多分布在组织中,且不改变药物对于各组织间的选择性.

  • 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春莲;吴文婷;关志宇;陈丽华;朱卫丰;刘婧

    聚合物胶束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递药系统研究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递药载体,可显著提高药物抗肿瘤效果,尤其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现象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现象的过程和机制,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蒋刚彪;黄志坚;徐晓鹏;林雅铃;方羽生

    目的:介绍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栽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作为疏水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载体制备聚合物纳米粒的材料与方法具有多样性.结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粒载药系统具有可控释、靶向、保护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活性等优势,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

  • 胶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靓;李娟

    缓释胶束的研究是目前药剂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对延缓药物释放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胶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 Pluronic载体在抗肿瘤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倩;尹东锋

    多药耐药性是近年来癌症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药物传递系统为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以Pluronic为载体的聚合物胶束由于其自身具有可以逆转MDR的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Pluronic的生物特性、逆转MDR的机制及药物载体功能进行综述.

  • 琥珀酸甲泼尼龙聚合物胶束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高岚;金丽娜;叶虹;靳翔;熊素彬

    目的 建立琥珀酸甲泼尼龙(MPS)聚合物胶束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速离心法分离MPS聚合物胶束和游离MPS;碱溶液法破坏聚合物胶束,提取MPS;RP-HPLC法测定MPS的包封率,以甲醇-10 mmol·L-1pH 3.0的KH2PO4(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5 ℃,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当NaOH溶液浓度为5.0 mmol·L-1、聚合物胶束与NaOH质量比为10∶1时,NaOH可破坏聚合物胶束,并溶解MPS,得到pH为7.50的澄清溶液.按建立的包封率测定方法,MPS主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10.12~91.08 μg·mL-1(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1.47%,日内、日间精密度及样品稳定性均良好.采用该法测定3批MPS聚合物胶束的平均包封率为(85.35±1.02)%.结论 所建立的琥珀酸甲泼尼龙(MPS)聚合物胶束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 姜黄素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作者:姜羽凤;王晓明;胡巧红;黎燕君

    目的 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制备工艺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方法 以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GHC)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应用正交试验考察药物∶载体质量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对载药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以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药物∶载体质量比对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大,其次为油相∶水相体积比和超声时间.佳条件为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15,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7,超声时间为30min.制备的载药胶束的形状为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9.7 nm,Zeta电位约为76.46 mV,包封率为96.3%,载药量为9.1%.结论 所采用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工艺适于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

  • 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颜淑蓉;辛建娟;黄隽韬;黄颖琦;蔡泽府;李洁珍;朱亮

    目的 将化学键合在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EG-PE)的氟尿嘧啶(5-FU),与物理包裹于聚合物纳米胶束(PEG-PE)疏水核中的阿霉素(DOX)制备形成联合给药系统,并进行评价.方法 以5-FU-PEG-PE聚合物胶束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DOX)胶束;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测定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阿霉素(DOX)高聚物胶束载药量为1.08%,平均粒径为161.5 nm,聚合物胶束化学键合的5-FU释药速度稳定,无突释现象;物理包裹的DOX释放过程包括突释和缓释,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 PEG-PE载药胶束是一种缓释性能良好、有应用前景的药物载体.

  • 5-氟尿嘧啶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的胶束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庞国棉;朱亮;李远达

    目的 通过化学结合法将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相连接,制备mPEG-PLA-5-FUA含药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在5-FU的N-1位引入乙酸基,通过DCC缩合法,使5-氟尿嘧啶-1-基乙酸(5-FUA)与mPEG-PLA反应,制得含药聚合物mPEG-PLA-5-FUA,用红外吸收光谱(IR)、差热分析法(DTA)验证其结构;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分别用透射电镜观察聚合物胶束的形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聚合物胶束的粒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胶束载药量,芘探针荧光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值,转篮法测定胶束释放度.结果 经IR、DTA鉴定,成功合成了mPEG-PLA-5-FUA聚合物;其胶束平均粒径为42.1nm,能明显看到胶柬的球形核-壳结构;载药量为1.83%,CMC为2.68μm·mL-1,24 h释药量达28.7%.结论 mPEG-PLA-5-FUA载药聚合物胶束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有利于5-FU的抗肿瘤作用.

  • 还原响应型高载药量普朗尼克F127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作者:串星星;印亚双;王学清

    目的:制备还原响应型高载药量普朗尼克F127聚合物胶束。方法:对普朗尼克F127的疏水段引入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和半胱胺,合成强疏水性的巯基化衍生物F127-SH。利用薄膜水化法和巯基的氧化反应,制备载紫杉醇(PTX)的还原响应型高载药量普朗尼克F127聚合物胶束(F127-SS/PTX),检测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考察其在还原和非还原环境下的粒径变化和释药行为。结果:该胶束的平均粒径为(77.87±1.79)nm,包封率为(92.73±2.35)%,载药量为(16.25±0.99)%;在10 mmol/L二硫苏糖醇作用下,其粒径迅速增大,PTX释药速度显著增加。结论:成功制得还原响应型高载药量普朗尼克F127聚合物胶束。

  • 姜黄素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风秀;于锋英

    姜黄素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药效稳定,安全有效,尤其是抗肿瘤活性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必要开发适当的姜黄素给药系统。该文对姜黄素国内外研究的新剂型进行了综述。

  • 装载阿霉素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燕

    以阿霉素为代表,根据近年文献,从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通过化学键合与物理包埋两种方式被包裹进入胶束内进行综述,介绍了包载疏水性药物的几种新型的多功能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及其载药行为,为研究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提供依据.

  • pH敏感的肿瘤靶向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性质

    作者:刘妍曦;黄园;周洲

    目的 制备肿瘤微环境敏感、具有肿瘤细胞靶向能力和穿膜能力的融合肽FQSIYPpIKRRRRRRRRHHHHC (FRH)修饰的聚合物胶束,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考察.方法 采用FRH修饰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聚合物-β-谷甾醇(β-SITO),形成HPMA聚合物胶束(FRH-M),考察其理化性质、肿瘤细胞的摄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胶束为均匀的类球形.FRH-M胶束粒径约为55 nm,阿霉素载药量8.3%.该胶束在pH7.4条件下,Zeta电位为-3.01±0.05 mV,在pH6.4条件下,电荷翻转为5.27-0.32 mV.FRH-M的药物释放速度随释放介质的pH降低而加快.FRH-M的细胞摄取较未经修饰胶束的P-M提升了1.9倍;且在pH6.4条件下的细胞摄取明显高于pH7.4的,FRH-M的IC50值为1.40 ±0.41 μg·mL-1,明显低于未经配体修饰的胶束(5.08±0.33 μg· mL-1).结论 经FRH多肽修饰的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肿瘤微环境响应能力,且有更好的细胞摄取能力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极具发展前景.

  • 多柔比星聚合物胶束制备、表征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典灵辉;郭向华;程纪伦;林晓;严雄;于恩江;毛志慧

    目的 制各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pH诱导法相结合制备多柔比星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7.57±2.9)nm,平均包封率为(77.81±4.03)%,平均载药量(10.15±1.56)%;XRD和DSC结果表明多柔比星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FTIR结果表明多柔比星分子中羟基和聚合物的羰基之间形成了氢键;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 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 聚合物胶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邓字宇;刘先昊;张蒙夏;唐圣松

    聚合物胶束因其粒径小、毒性小、可控释等特性,是目前国内外生物学及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几种聚合物胶束在生物、医药领城中的应用,分别阐述了pH敏感性胶束、温度敏感性胶束、反肢束等的应用和研究新进展.

122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