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7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涂彩霞;刘之力;任凤;赵宝昌;林熙然

    目的:研究47种治疗白癜风常用中药对酪氨酸酶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及对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9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其中鸡血藤、夏枯草、女贞子、薄荷、潼蒺藜、申姜、旱莲草、黄芩、泽兰、甘草和山(毛)慈姑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均明显高于补骨脂素;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表现为竞争性、非竞争性和混合性激活作用.结论:部分中药治疗白癜风有效与其激活酪氨酸酶有关,具有混合性激活作用的中药对酶活性影响较大.

  • 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对培养人黑素细胞生长及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菊萍;冉玉平;魏大鹏;代亚玲;周光平

    目的:观察不同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对培养人黑素细胞生长及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花斑癣的色素改变是否与马拉色菌的不同菌种有关.方法:将球形、钝形、糠秕、合轴马拉色菌分别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24h后收集上清液,按一定比例加入黑素细胞培养体系中继续培养24h:①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观察对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结果:各共同培养液对黑素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但除球形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液可上调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0.05)外,未见其它种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有影响.结论:球形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同培养液刺激黑素细胞后,能提高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该菌可能与花斑癣的色素沉着有关.

  • 茶多酚、葛根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刘林刚;阎永建;吴学忠

    目的:探讨茶多酚及葛根黄酮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药物干预前后酪氨酸酶活性,求出酪氨酸酶抑制率.结果:茶多酚对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在浓度为2 mmol/L时表现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较0.5 mmol/L氢醌强(P<0.05).葛根黄酮在浓度为2 mmol/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较弱,低于0.5 mumol/L氢醌(P<0.05).结论:茶多酚可以下调酪氨酸酶活性.

  • 黄褐斑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李娟;颜敏;张媛;冯超;孙莉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对称性黄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青年女性好发,黄褐斑病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对近年来黄褐斑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酪氨酸酶等黑素小体相关蛋白胞内分选及投送的分子基础

    作者:谭城;朱文元

    内质网内新生酪氨酸酶肽链在钙连蛋白的作用下正确折叠并获得主要为N键寡糖的糖基化修饰.高尔基体外侧网络(TGN)上网格蛋白包被囊泡形成转运囊泡.其中AP3在特异性识别TYR等黑素小体相关蛋白中的双亮氨酸分选基序同时与网格蛋白结合.正确分选后的蛋白质在胞浆尾内含双亮氨酸基序,它能够指引被膜囊泡将TYR等分子投送到后期内涵体(Ⅰ期黑素小体).当囊泡接触到靶膜后,v-SNARE和t-SNARE相结合,Rab蛋白水解GTP释能,将囊泡锁定在靶膜区域并发生融合.

  • 丹皮复方提取液美白功效研究

    作者:邓观杰;刘有停;凌沛学

    目的:探究丹皮复方提取液的美白功效。方法超声提取制备丹皮复方提取液,通过抑制酪氨酸酶试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试验、抑制透明质酸酶试验及人体试验评估丹皮复方提取液的美白功效。结果制备的丹皮复方提取液生药质量浓度为0.025 g·mL-1,具有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抗炎活性;在1.0%的受试浓度下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86.3%±4.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9.4%±3.9%;在5.0%的受试浓度下,透明质酸酶抑制率为40.1%±2.3%,说明丹皮复方提取液在生化水平上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另外,将所制备的丹皮复方提取液添加至化妆品膏霜基质中评估其临床功效,结果显示,丹皮复方提取液具有显著美白亮肤功效。结论丹皮复方提取液在生化水平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及抑制酪氨酸酶功效,同时具有显著的人体美白功效,在美白类化妆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桑白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刘兆明;李超;王萌;张方可;孙珊珊;张春燕;王慧云

    目的 以左旋多巴为底物考察桑白皮乙醇提取液对马铃薯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桑白皮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比较各种提取液对马铃薯酷氨酸酶的抑制效果;将提取液稀释后考察提取液浓度与抑制作用间的关系,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高效液色谱法分析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并对具有不同保留时间成分的抑制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甲醇和乙醇两种溶剂提取液的抑制效果好;桑白皮提取物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相关性,IC50为0.6225 mg/ml;高效液相色谱实验中抑制活性较强成分保留时间主要集中在10~15 min.结论 本研究对从桑白皮中分离纯化一些具有潜在实际应用价值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 自制莱服子胶囊治疗黄褐斑1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梁乃龙;田汝意;齐杰玉;张海霞;杨爱华;崔桂华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通过抵制酪氨酸酶治疗本病是目前主要研究思路.近3年来,我们采用自制莱服子胶囊治疗160例黄褐斑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眼皮肤白化病患者TYR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分型

    作者:王犁明;韩瑞芳;应铭;郝朋;李宁东

    背景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缺乏导致的眼、皮肤、毛发部分或全部色素缺失的一组遗传性疾病,可分为OCA1~7型,其中TYR基因(TYR)突变可引起OCA1型.OCA具有明显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突变基因的分子诊断有助于对OCA患者进行分型并进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对OCA患者进行TYR基因突变筛查,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纳入10例OCA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采集所有患者及1例患者直系亲属的外周静脉血各3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进行扩增,然后行TYR全基因序列分析,包括TYR基因的全部5个外显子编码序列及外显子5'端和3'端与内含子拼接部非编码区序列.结果 10例OCA患者的毛发呈白色或红棕色,皮肤呈白色,虹膜不同程度的色素缺少.患者佳矫正视力为0.05~0.2,部分患者合并眼球震颤.直接检眼镜下眼底呈晚霞样改变,黄斑结构缺失.全TYR基因测序发现,例1患者携带复合性杂合突变体c.832C>T(p.R278X)和c.1217C>T(p.P406L),其父母分别为第4外显子P406L杂合突变和第2外显子R278X杂合突变,患者为OCA1A亚型,其表型为白发和白色虹膜;例3患者携带c.1265G>A(p.R422Q)和c.1217C>T(p.P406L)复合杂合性突变,表现为OCA1B亚型,表型为头发红棕色,虹膜为灰黄色.其他8例患者未携带TYR基因突变体. 结论 TYR基因突变是导致OCA1型的主要诱因,OCA1A亚型表型的患者毛发和眼部全部色素丧失,OCA1B亚型为部分色素缺失.OCA的突变基因不同,可能是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的原因.

  • 益母草鲜汁对皮肤黑色素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理鸣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力可控制黑素生成量[1-2].它不仅决定黑索合成的速率,还是黑素细胞成熟的特征性标志[3-4].益母草虽为妇科良药,但在美容方面的功效也早有记载.笔者选择益母草鲜汁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其对皮肤黑色素的抑制作用.1 材料

  • 加味七白膏对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密思;陈军

    目的 研究加味七白膏的美白作用机理及对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90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 中药水煎液对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加味七白膏美白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为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达到减少黑素合成的目的 而起到美白作用.

  • 三叶青脂溶性提取物对A375细胞增殖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

    作者:丁丽;纪其雄

    目的 探讨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对A375细胞体外抑制作用;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法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在6 - 5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A375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小于50μ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抑制有增加趋势;在100~500μg/ml时,对A375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 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对A375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 马尾松树皮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冬茹;杨水军;谢衡;李若达;郑光耀;王金发;王宏斌

    目的 探讨马尾松树皮提取物( 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PMBE)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效果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10 ~ 50 μg/ml的PMBE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共培养后进行各项细胞学研究:MTT法检测PMBE对细胞的毒性;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PMBE对酪氨酸酶(TYR)活性的抑制作用;DCM法检测PMBE对细胞ROS的清除能力;比色法测定PMBE对细胞内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以及对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H/GSSG的影响;RT-PCR检测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1(TRP-1)和2(TRP-2)在mRNA水平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PMBE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并可显著减少细胞内的黑色素含量.另外,PMBE对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同时可上调细胞内GSH/GSSG比率,从而增强细胞的还原力.PMBE还对酪氨酸酶活性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效果,但这种抑制却并不发生在mRNA水平.结论 PMBE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黑色素生成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并主要通过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和清除活性氧来实现.

  • 初探山慈姑及其伪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小容;王慧娟;贺定祥;周英

    目的 初探山慈姑及其伪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巴色素法,底物为L-多巴,测定山慈姑及其伪品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酪氨酸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山慈姑的激活作用高,丽江山慈姑和金果榄作用不明显,白及呈抑制作用;薄层检测显示山慈姑、丽江山慈姑和金果榄中含有酪氨酸.结论 初步认为酪氨酸为山慈姑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 妇科再造丸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晴;罗俊;黄能慧

    目的 研究妇科再造丸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妇科再造丸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 妇科再造丸各剂量组均能抑制体外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妇科再造丸高剂量组抑制率达到41%.结论 妇科再造丸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提示妇科再造丸对皮肤色素沉着可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鲜白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作者:徐广;任星宇;罗敏;杨永东;罗川;邓才富

    目的 研究鲜白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以及其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其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正交试验法得优化条件为:白芷粒度3mm,液料比7:5 (ml/g),提取液pH值5,在该条件下白芷(500g)挥发油提取量为0.4ml.挥发油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中39种为非萜类化合物,25种为萜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二碳醇(30.62%)、1-十五烯醇(16.15%)、罗勒烯(2.9%)、萜品烯(2.83%).鲜白芷挥发油体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高达(43.21±1.96)%.结论 白芷挥发油主要由双键类化合物组成,具有较好的体外美白护肤功效.

  • 回药“青白散痰搽剂”对白癜风模型豚鼠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细胞的影响

    作者:徐静;何佳丽;杨森;高如宏

    目的 探讨回药“青白散痰搽剂”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为研发治疗白癜风新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观察“青白散痰搽剂”对白癜风模型豚鼠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HE染色和Dopa-氧化酶染色,观察基底层黑素细胞的变化.结果 “青白散痰搽剂”对酪氨酸酶有显著激活作用(P<0.05),并使白癜风模型豚鼠表皮基底层中的黑素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 回药“青白散痰搽剂”对白癜风皮损可显著增加黑素细胞数量,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使模型豚鼠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 无患子总皂苷抗炎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作者:赵志敏;南艳平;唐青涛;赵宏伟;郭未艳;杨得坡

    目的 研究无患子总皂苷抗炎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活性.方法 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运用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鼠足趾肿胀的两种急性炎症模型对无患子总皂苷体内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并以L-酪氨酸为底物,以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 无患子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患子总皂苷各剂量组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h、5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4h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0.3125 mg/ml时,无患子总皂苷与熊果苷的抑制作用相当,但随着浓度增大,无患子总皂苷对酶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提高.结论 无患子总皂苷有显著的体内抗炎作用,也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人参甘草药对有效组分配伍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作者:雷岱虹;孙佳明;宗颖;张林林;李航;唐强;张辉;刘文丛

    目的 人参甘草药对有效组分配伍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比较.方法 运用单因素考察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人参甘草药对有效组分配伍样品,应用酪氨酸酶-抑制剂-96微孔板筛选模型,对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IC50进行评价,考察它们对酪氨酸酶的影响.结果 各组样品均具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其中有效组分人参总皂苷、甘草总黄酮配伍比例为1∶2时作用佳(IC50 =0.052 1 mg/ml).结论 人参甘草药对有效组分配伍时对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具有协同作用,为人参甘草药对在美白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甘草废渣中有效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范玉涵;马全武;王建国;张立成

    目的 研究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废渣中的有效成分一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影响.方法 以L-酪氨酸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异甘草素、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绘制酶动力学曲线,推断抑制类型.结果 异甘草素、光甘草定都不同程度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异甘草素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的IC50值为1.66 mmol·L-1,对二酚酶无抑制效果;光甘草定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31.16μmol·L-1、20.38 μmol·L-1;且光甘草定对酪氨酸酶的效应表现为竞争型抑制.结论 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废弃甘草渣中有效成分作为植物源美白添加剂提供依据.

311 条记录 10/16 页 « 12...78910111213...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