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药子水煎液体外抗细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胡俊峰;马永德;宋跃

    目的:考察黄药子水煎液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了滤纸扩散片法进行定性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定量试验研究.结果:黄药子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好,黄药子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优于水煎液.结论:黄药子水煎液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 警惕中药引发肝损害

    作者:谢斯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吃西药的副作用要大于中药,其实,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而中药引起的肝损害所占比例在20%以上.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中成药.单味药包括黄药子、雷公藤、何首乌、苍耳子,以及疏肝理气的川楝子、用来治疗肝炎的柴胡,其他的还有番泻叶、五倍子、千里光、土三七,这些都有可能引起肝损害.

  • 黄药子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综述

    作者:杨辉;苑景春

    黄药子,又称黄药(<本草原始>)、大苦(<开宝本草>)、黄药根(<本草图经>)、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雷公薯等.其性寒凉,味苦,入心、肝经,是出产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常用药物.<滇南本草>记载本品:"味苦涩,性寒,攻诸疮毒,止咽喉痛,利小便,走经络,治筋骨痛、痰火、手足麻木、五淋浊白、妇人赤白带下,治痔瘘亦效."黄药子凉血、消瘿、降火、解毒的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对黄药子临床药理和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它的一些毒副作用逐渐显现,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出现,使很多医家不敢使用,大大局限了黄药子特有疗效的发挥.

  • 黄药子对小鼠肝脏毒性的表达及其机理研究

    作者:李玉洁;刘树民;罗明媚;刘红凤

    目的:探讨黄药子肝毒作用的指标和肝脏毒性产生的机理.方法:黄药子2g/kg·d、10g/kg·d、50g/kg·d给予小鼠,连续给药21d,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药物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理变化.结果:黄药子可引起小鼠GPT、GOT、ALP、TBIL值增高,GST、GSH-PX、SOD活力降低,且呈一定剂量、时间相关性.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疏松、肿胀、胞核溶解、融合、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小胆管水肿、增生等.其毒性产生与抑制GST、GSH-PX、SOD等酶的活性有关.结论:黄药子的肝毒作用客观化指标为GPT、GOT、ATP、TBIL及组织学变化.其毒性产生的机理与抑制肝微粒体中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关.

  • 黄药子及其制剂致肝损害78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智锋;华碧春;陈小峰;史道华;程心玲;王英豪;廖华军

    目的:探讨黄药子及其制剂引起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药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现代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有关黄药子及其相关制剂致肝损害的临床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73.8%的患者在服用黄药子剂量达300 ~1 200 g后发病,且具有日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累积剂量越大、病情越重等特点.结论:黄药子作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疾患常用药,临床医师/药师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加强合理用药,尽量避免黄药子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 基于以抗肿瘤为主要活性的黄药子毒性研究进展及对策

    作者:王君明;雷军锋;季莉莉;刘海;王峥涛;崔瑛

    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介绍了以抗肿瘤为主要活性的黄药子的毒性研究进展及对策.黄药子可诱导毒性(尤其是肝毒性),但毒性成分、毒性成分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关系、毒性/肝毒性机制均尚不清楚.建议开展黄药子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毒性成分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毒性/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终为其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为其他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 黄药子不良反应及配伍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杜立娟;孟祥;倪青

    黄药子具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癌症、炎症,以及增生性疾病,因其疗效确切,备受青睐,但其不良反应制约其临床应用.截至目前,对于黄药子的毒性机制、毒性成分、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黄药子不良反应(毒性)的文献记载、不良反应临床病例报道、不良反应实验研究、配伍减毒4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本文所记载的临床不良反应病例的特点,对黄药子的质量控制、毒理学研究、黄药子煎剂以及含黄药子制剂的临床安全用药和基础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建议.

  • 王新陆教授运用黄药子经验举要

    作者:王兴臣;王栋先;王斌胜

    黄药子味苦、平,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以往临床医家常用此药治疗甲状腺疾病且每收奇效,王新陆教授临证灵活配伍,用于治疗肿瘤、颈腰椎病、扁平苔癣等,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黄药子的肝脏毒性研究

    作者:谭兴起;阮金兰;陈海生;王菊英

    目的:考察黄药子总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肝脏毒性.方法:灌胃给药10 d后测定大鼠的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称量肝重量并计算肝指数;观察大鼠外观、行为及饮食的变化;对肝脏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甲醇总提取物及其氯仿部位对大鼠的GPT、肝指数、外观、行为、饮食及肝脏的组织形态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氯仿部位是黄药子甲醇总提取物的肝脏毒性部位.

    关键词: 黄药子 肝脏毒性
  • 黄药子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

    目的:研究黄药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正二十酸单甘油酯(2),1,7-bis-(4-hydroxyplaenyl)-1E,4E,6E-heptatrien-3-one(3),山萮酸(4),去甲基山药素Ⅳ(5),2,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6),黄药子素B(7),黄药子素D(8),阿魏酸二十二酯(9),7-bis-(4-hydroxyphenyl)-4E,6E-heptadien-3-one(10),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1),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12),原儿茶酸(13),腺苷(14).结论:化合物2~4,6,9,10,12,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黄药子抗肿瘤活性组分筛选及作用分析

    作者:喻泽兰;刘欣荣;Michael McCulloch;高锦

    目的:分析中药薯蓣科植物黄药子可能的抗肿瘤组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黄药子依次用石油醚、乙醇、水系统地提取,采用HepA肿瘤细胞株在小鼠进行体内筛选和研究,观察不同组分对肿瘤腹水生长及肿瘤细胞的各种变化,分析各组分抗肿瘤作用及特征.结果:石油醚提取物抑制肿瘤腹水生长作用强于乙醇提取物,而水提取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石油醚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期,低降肿瘤腹水生成量和肿瘤细胞存活率,用药后肿瘤细胞再次传代,肿瘤腹水的形成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黄药子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作用与直接的细胞作用有关.

  • 黄独素B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及其机制

    作者:牛成伟;陆宾;季莉莉;王峥涛

    目的:观察黄药子中的二萜内酯类成分diosbulbin B (DB)诱导的急性肝毒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肝脏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DB(0,113,150,200 mg·kg-1),通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来观察DB诱导的急性肝损伤,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HO-1的表达.结果:血清ALT,AST,ALP结果显示,DB 113 mg·kg-1灌胃后24 h,DB没有引起肝毒性;在150 mg·kg-1时,DB引起微弱的肝损伤;到200 mg·kg-1时,DB诱导明显的肝损伤.ELISA结果显示,DB能够剂量依赖性的增加血清中TNF-α的含量(P <0.05,P<0.01,P<0.001),DB(200 mg·kg-1)能够降低IL-4的含量(P<0.01),而不同剂量的DB对IL-1β的含量均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B (200 mg·kg-1)能够明显诱导肝组织中HO-1的表达(P<0.01).结论:由TNF-α介导的炎性肝损伤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DB所诱导的急性肝毒性的主要原因.

  • 黄芩与黄柏协同保护黄药子致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秋红;杨欣;王蒙;杨炳友;匡海学

    黄药子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临床作用广泛,但是黄药子有毒,容易引起药源性肝损伤.观察黄芩、黄柏及其配伍与黄药子合用时,对黄药子所致肝毒性的缓解作用.该实验采用SD雌性大鼠,黄药子9 g·kg-1连续灌胃28 d造成肝毒性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评估转氨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形态学和生化指标评估表明,黄药子致大鼠肝毒性模型成功,肝细胞溶解、肿胀、脂肪变性,间隙有炎性细胞,肝组织可见局部点状、片状水肿变性,部分坏死.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显著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黄芩、黄柏及其配伍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黄芩配伍黄柏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产生强大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01),肝组织细胞的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黄芩和黄柏及其配伍是通过提高肝脏的GSH和抗氧化水平,降低血清ALT,ALP和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细胞的损伤,达到保肝的效果.

  • 黄药子复方导致药物性肝炎一例

    作者:葛汝青;李卫星

    黄药子是治疗瘿瘤的常用中药,如超量或久服会造成肝细胞破坏、肝功能异常.临证时应严格掌握其用药剂量及疗程,并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药物中毒的发生.

  • 五味子影响黄药子肝肾毒性的实验观察

    作者:杨辉;李多娇;王彦云;牟稷征;崔向青;李冀湘;杨承;李连颖;杨洋;苑景春

    目的 观察五味子与黄药子合用时,对黄药子所致生化及肝肾病理改变的缓解作用.方法 对比黄药子组、拮抗组小鼠在给药60d后观察肝脏生化指标、病理.结果 拮抗各剂量组对相应剂量黄药子所致的ALT升高及病理改变有明显的缓解和抑制作用.

  • 黄药子中二萜内酯类成分对大鼠肝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加志;刘树民;赵艳;汤青

    目的:观察黄药子中二萜内酯成分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黄药子饮片3 kg,用75%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得萃取物22 g,取萃取物18 g与40 ml吐温80(聚山梨酯80)研均,加蒸馏水配成0.044 g/ml的混悬液.20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萃取物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萃取物组给予萃取物混悬液2.5~3 ml(按体重计算,1.19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含同浓度吐温80的等体积蒸馏水,均2次/d,连续灌胃7 d.观察大鼠外观、活动、饮食,于7 d后称体重,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肝脏指数,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萃取物组大鼠皮毛明显枯槁无光泽、脱毛,少动蜷卧,食量减少;萃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率分别为(0.929±0.032)%与(1.171±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肝脏指数分别为14.541±2.154与8.602±0.17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GSH-PX、CAT及SOD分另q为(157.63±57.44)U/L、(0.92±0.61)U/L和(131.12±27.54)U/L与(375.41±46.92)U/L、(6.44±2.25)U/L和(253.05±34.8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萃取物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内脂滴和滑面内质网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髓样改变,肝细胞表面微绒毛融合,肝血窦周围间隙结构不清.结论:黄药子萃取物中二萜内酯类成分具有肝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有关.

  • 黄药子引起中毒性肝炎2例

    作者:刘继荣

    例1女,36岁,1995年5月在某省级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他巴唑10mg,tid;心得安10mg,tid;维生素B410mg,tid口服治疗.1个月后改为当地医生的中药治疗.

  • 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对大鼠肝组织grp78和bad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汤青;刘树民;王加志;周琦;刘天宇

    目的: 研究单用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对大鼠肝组织grp78和bad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药子引起肝损伤以及配伍当归后其损伤减轻的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黄药子组、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上述3组大鼠分别给予黄药子提取物混悬液(1 mL相当于黄药子0.067g)、黄药子和当归提取物混悬液(1 mL相当于黄药子0.067 g,当归0.133 g)及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各2 mL,灌胃,2次/d,持续14 d.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表达通过看家基因gapdh校正后的结果如下:黄药子组grp78和 bad基因的2-△△Ct分别为339.9和256.2,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分别为17.0和9.9,对照组均为1.0.与对照组比较,黄药子组grp78和ba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黄药子组比较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基因表达有显著的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药子可上调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黄药子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当归对黄药子致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表达上调的拮抗作用可能是其减轻黄药子所致肝损害的机制之一.

  • 半枝莲对黄药子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牛成伟;季莉莉;王峥涛

    本文观察半枝莲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SE)对黄药子诱导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SE的同时给予黄药子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Rhizoma Dioscoreao Bulbiferae L.,EF),给药11天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谷草转氨酶(alanin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T/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检测.检测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含量.采用蛋白电泳检测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kappa B抑制剂(inhibitor of kappa B,IκB)及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κB,NF-κB) p65的表达.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SE对EF连续给药诱导的肝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SE降低EF增加的肝脏MPO活性及血清TNF-a、IL-6和IFN-γ的含量,抑制EF诱导的IκB蛋白减少和NF-κB p65的磷酸化及入核.EF显著增加肝脏中GSH含量,SE能进一步升高GSH含量;同时EF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给予SE后HO-1蛋白表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SE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炎性损伤,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抵御EF连续给药诱导的肝损伤.

  • 蜈蚣藻多糖拮抗黄药子诱导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袆博;季莉莉;王顺春;施松善;王峥涛

    本文主要观察蜈蚣藻多糖(GFP)对黄药子所引起肝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GFP,6天后给予黄药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F),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谷草转氨酶(alanin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T/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汁酸(total bilirubin,TB),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检测肝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GSH合成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GCL)活性.采用蛋白电泳(Western-blot)检测GCL催化(GCL-e)和调节(GCL-m)亚单位,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结果发现:GFP (600 mg·kg-1)降低了EF诱导的ALT、AST和TB水平升高,GFP (400,600 mg·kg-1)均能降低EF增加的ALP水平.病理切片显示GFP能缓解EF诱导的肝损伤.GFP进一步升高GSH活性,逆转了EF降低的GCL活性.Western-blot结果表明:GFP逆转了EF降低的GCL-c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增加HO-1的表达.研究表明GFP能拮抗黄药子诱导的氧应激性肝损伤.

105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