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临床应用的穴位药物疗法及作用机制

    作者:刘本松;王志生

    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探入,穴位药物疗法有了新的发展.不仅仅是采用中药粉末在穴位上的贴敷了,而且还有了更新的发展.采用不同的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胃痉挛、顽固性呃逆等,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疗法的特殊作用,可称之为"药物的穴位效应".由此可见药物通过穴位经络传入刺激信息,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使之重建正常的动态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针刺动物实验研究中穴位与效应的关系网络分析

    作者:黄满婷;雷蕾;李海燕;杨策;聂莹;亢力

    目的 探索针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中隐含的穴位与效应的关系.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刺疗法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针刺穴位和相应的效应数据即功能评分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功能评分和针刺穴位的频次及二者的共现频次,并对其共现情况进行网络图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文献1635篇,涉及针刺穴位223个,相关功能评分指标164项.出现频次前5位的功能评分指标分别为记忆障碍(417)、学习障碍(399)、疼痛(332)、神经病学表现(263)、神经行为学表现(183),出现频次前5位的针刺穴位分别为百会(580)、足三里(495)、大椎(236)、三阴交(166)、肾俞(153).对针刺穴位和功能评分进行列间统计,获得两者的相互共现频次,构建二者共现关系网络图,其中功能评分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记忆障碍(84)、学习障碍(81)、神经病学表现(79),针刺穴位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足三里(81)、百会(51)、三阴交(48). 结论 穴位的实验效应与其理论上的基本功效有相通之处,且同一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基本一致,不同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差异较大.

  • 氨茶碱透皮制剂的穴位效应研究

    作者:刘建平;杨彬;冯泽君

    目的研究氨茶碱透皮制剂穴位给药后的穴位效应,为穴位给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皮肤结构的形态学观察;I125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结果与非穴位皮肤结构相比,穴位皮肤角质层细胞脱屑增加,脂质双分子层致密性改变,产生褶皱;各组给药后,血浆cAMP升高, cGMP降低,二者比值下降.其中,肺俞穴与膻中穴给药组可在2 h内使cAMP值趋于正常,在7 h内使cGMP和cAMP/cGMP比值趋于正常,小于非穴位给药组需要的时间(均为8 h以上).与哮喘对照组相比,肺俞组、非穴位组均可降低血清IL-5水平(P<0.05), 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透皮制剂穴位给药可产生显著的免疫调整作用.

  • 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不同器官SOD MDA的调配规律研究

    作者:解秸萍;农艳;贾君君;李蔚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高脂血症大鼠不同脏器(脾、肺、肝脏)中SOD、MDA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以验证--穴位效应的本质是对机体生命物质在相关组织器官间进行重新调配,其通道是经络.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丰隆、内关、关元),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周后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5周.治疗结束后,所有大鼠无菌摘取肝脏、脾脏、肺脏,制成10%的组织液,检测各脏器组织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脾、肺脏的SOD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丰隆单穴组肺脏MDA含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丰隆单穴组在脾、肺脏的SOD活性显著高于丰隆配穴组(P<0.01),肺脏MDA含量显著低于配穴组(P<0.01).在肝脏,模型组、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3组间比较,SOD活性、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效应的本质是对机体生命物质在相关组织器官间进行重新调配,其调配规律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网络关系及其生克乘侮运行规律对相关脏器间物质能量流向的影响有关.

  •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邹玮庚;骆小娟;张晓明

    目的 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并比较针刺不同穴位的效应差异.方法 将雌性成年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关元穴)和电针对照组(电针水道穴),每组20只.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SCI后尿潴留大鼠模型,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造模成功后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其它组仅常规饲养,5组大鼠均于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治疗10 d后同时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并分别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5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通过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发现经电针干预后,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的逼尿肌电镜表现与模型组相比,粗面内质网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水肿线粒体的数量有所减少.在细胞凋亡的观察中,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细胞凋亡呈低表达,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AI)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组AI较电针对照组减低(P<0.05).电针治疗组bax蛋白表达较电针对照组及模型组减少(P<0.05).电针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较电针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穴位电针能抑制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穴位电针改善了逼尿肌超微结构,降低bax的表达,使bcl-2/bax的比例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细胞凋亡程度,且电针关元穴所产生的效果优于电针水道穴.

  • 穴位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陈虹;段碧锋;杨金生;闫平慧;王莹莹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穴位效应的影响因素.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效应与穴位组织形态、穴位所受刺激量和刺激时间、刺激方法以及穴位配伍密切相关.目前对于穴位效应的研究多以现代通用技术为主,停留在单个刺激方法、单个穴位的效应研究上,缺乏完整的横向相关性和比较性研究.探讨穴位效应影响因素,可为不同体表刺激方式穴位效应的比较研究,临床“得气”前提下不同刺激量、刺激方法、穴位配伍对穴位效应影响的研究以及同一穴位在不同疾病状态的效应差异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穴位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宋佶芳;夏蕾;杨镇洲

    癌性疼痛是肿瘤中晚期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疼痛是治疗晚期肿瘤的主要目标之一[2]。穴位敷贴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医学、生物工程学、现代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进展,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及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能发射出8~14μm的生物波,该波是当今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对人体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它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当这种“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止痛的效果。为能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本中心对癌痛患者采用穴位敷贴法治疗并与药物止痛组进行比较,穴位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具有减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中药贴敷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铺助治疗及护理

    作者:陈延梅

    中药贴敷法就是采用清代张璐所著《张氏医通》中的四味中药按一定比例用姜汁调和成膏[1],并以麝香芳香走窜之力携药透肤入里,贴在选定的穴位上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现代研究指出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药物经皮吸收及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点.尤其是不打针不吃药就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中药穴位贴敷对于患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较为显著.我院2012.09-2012.12采用中药(肺炎散)贴敷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0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