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使用计算机致调节不足伴假性近视一例

    作者:王小兵;赵世强;付锦红

    患者男性,10岁,因远近视力均下降2周、看书写字困难而就诊.近2周每天使用计算机约10小时.家族史:母亲近视1.00D.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8,左眼0.7,近视力右眼0.5,左眼0.6(徐广第近视力表).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验光:因患者要继续回学校上课,显然验光:右眼+0.25DS-0.5DC×170=1.0,近视力0.5;左眼+0.5DS-0.75DC×10=1.0,近视力0.6.单眼调节力测量:近视力表置于眼前33厘米处,当近用附加镜度增加至1.5D时,左右眼分别可以辨认0.9的视标,继续增加近附加镜度近视力不提高,即两眼调节幅度均为1.5D.采用Nidek公司ARK-730型调节测量仪(内置软件AA-1)测量调节紧张度(图1),从图1中可见右眼的调节基本放弃,表现同高龄老视患者;左眼虽努力调节(调节紧张),但调节幅度很小.初步诊断:调节性视疲劳.

  • 科学规范的老视近附加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蓝方方;刘先洲;刘洪婷;刘伟民

    目的 探讨老视近附加科学规范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38名老视患者,其中男21人,女17人,年龄40~78岁.应用综合验光仪对其进行远视力矫正,初步近附加,精确近附加,试戴评价后获取终处方.将检测结果与经验近附加值进行比较,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际检测近附加值与经验近附加值有显著差异.实际检测近附加回归公式=0.19+0.026×年龄.结论 临床中实际检测近附加值应根据被测眼的调节参数进行调整和验配,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具处方.

    关键词: 老视 近附加 年龄
  • 综合验光仪对老视近附加判定价值分析

    作者:金亚门

    目的 分析综合验光仪对老视近附加判定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来我院眼科配镜的老视患者168例,根据使用验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验光仪验光科学验光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验光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老视近附加、矫正近视力、舒适持久度、年龄与ADD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ADD平均(2.01±0.67)D,对照组平均(1.87±0.7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矫正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验光仪可更精确的确定老视的近附加值.

  • 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的个性化近附加研究

    作者:吕文汇;保金华;余新平;吕帆

    目的 研究在平衡双眼调节与集合的基础上,适合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的近附加度数.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6~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纳入30例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采用Grand Seiko红外电脑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右眼在不同近附加下的近距调节反应;采用VonGraefe法测量受试者不同近附加下的近距外隐斜量;通过综合验光仪测量受试者不同近附加下的BO值(正融像性聚散).结果 随着近附加度数的增加,调节反应量及外隐斜量逐渐增加,二者在不同近附加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O值无明显变化.不同近附加下的调节反应量与近附加度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15,P<0.01),不同近附加下的近隐斜量与近附加度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36,P<0.01);在适近附加(即个体调节反应与调节刺激相等时的近附加度数)与初始调节反应量之间,未能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调节反应和近距隐斜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近距外隐斜近视儿童验配渐变镜时,更需要在尽量减少患者调节滞后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地双眼视觉及聚散平衡.

  • 四种试验性老视近附加的效果对比

    作者:王莉;伍喜媛;杨扬

    目的 探讨四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老视患者41例(82眼),年龄40 ~ 65岁.首先进行规范的客观和主观的远矫正验光(所有41例患者双眼远视力矫正都达到1.0以上).然后在双眼同时视基础上给予四种不同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规范验配,将检测结果与终的老视处方进行比较,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的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6.307,P=0.003 <0.01);融合性交叉柱镜(FCC)近附加测量值与终的老视处方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其他三方法的测值(P<0.01).结论 FCC法测得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相对比较准确、可靠.

  • 老视渐变镜的近视眼配戴者年龄和近附加的关系

    作者:裘凯凯;杨洋;梅颖;郭世凯;胡荧辉;杨荣周

    目的 研究成功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渐变镜,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PALs)的近视患者的年龄与其近附加(presbyopic add,ADD)的关系.方法 将本中心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15日间成功验配渐变镜、资料完整的近视验配者69例(双眼均为近视眼,等效球镜>-0.50 D),按照每5岁分为一组,共分5组(40~45岁为第1组,46~50岁为第2组,51~55岁为第3组,56~60岁为第4组,61岁及以上为第5组),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与终成功验配的渐变镜近附加的关系.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近附加逐渐增加,年龄和近附加呈线性回归(t=9.662,P<0.01).得出公式:近附加=0.697+0.051×年龄(年龄≥40岁).5组患者的近附加分别为(1.44±0.27)D、(1.73±0.32)D、(2.08±0.28)D、(2.38±0.38)D和(2.52±0.38)D,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1.303.P<0.01).结论 从昆明地区验配近视眼渐变镜的中老年人近视眼的现状可知,该人群每5年增加约0.25 D的近附加是初步成功验配的基础.

  • 老视近附加的科学检测和验配的初步分析

    作者:涂昌森

    目的:探讨老视近附加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老视患者57例,年龄40~74岁,进行客观和规范主观验光(所有57例114只眼矫正视力均在4.9以上并且双眼矫正视力不超过一行).然后在双眼基础上用规范方法检测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范围等老视眼调节参数,结合患者实际阅读需要,经充分时间试戴后再确定近附加屈光度.将检测结果与根据年龄计算出来的经验近附加值,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检测ADD结果与经验值差异有显著性.初步得出一条回归公式:ADD=-1.21+0.0501*年龄.结论: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实际被测眼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调整和验配,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关键词: 老视 近附加 年龄
  • 1CU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疗效观察

    作者:徐明;赵云娥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德国Human Optics公司的1CU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例6眼,于手术后3~5个月进行1CU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功能检查和手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①平均近附加为+2.00 D,拟调节幅度在+1.50 D至2.25D之间.②2例双眼手术患者近矫近距离立体视分别为30和25孤秒.③测量前房深度,看远和看近时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植入1CU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提供一定的拟调节幅度.

  • 近附加对近视眼调节反应及其微波动的影响

    作者:保金华;吴道雷;陈浩

    目的:研究近距阅读状态下,近附加对近视眼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位近视受试者,等效球镜范围为-0.50 ~6.00 D.在试镜架全矫基础上随机添置近附加(范围为0 ~+3.00 D,间隔0.50 D),采用红外线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右眼近距阅读状态下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并用Von Graefe法测量不同近附加下的近距离水平隐斜.结果:受试者在不同近附加状态下的调节反应主要表现为调节滞后,随着近附加的增加,调节滞后逐渐减小(F=39.07,P<0.001),调节微波动亦逐渐减小(F=16.05,P<0.001),近距隐斜向外隐斜方向变化(F=7.11,P<0.001).结论:近附加镜可以有效降低高调节滞后者的调节误差;不同近附加对调节异常的调控程度不同.

  • 老视的规范验配与老视的经验验配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平;庄朝荣

    目的探讨老视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老视患者48例,年龄40~65岁,进行规范验配与经验验配.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检测老视应规范科学的验配,而不能以简单的经验验配.

  • 正负相对调节精确老视近附加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伟民;沈降;钟德东;王英

    目的 通过正、负相对调节精确老视患者的阅读近附加,探讨老视的科学验配方法.方法 对72例114眼老视患者,首先进行规范的主客观验光(72例患者双眼远视力矫正都达到1.0以上),以"保留一半调节储备"为原则,获得的试验性近附加,正/负相对调节精确调整老视近附加,后结合患者的实际阅读距离,经过30 min试戴后确定终的近附加.结果 (1)经NRA/PRA精确平衡后,本组患者所测的试验性近附加平均变化(0.21±0.16)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8,P<0.01);(2)72例114眼老视患者终的老视近附加值为+(1.57±0.41)D,与年龄呈正相关(r=0.813,P<0.01),回归方程为:Add=-1.420+0.061·age(F=276.584,P<0.01).结论 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调节参数进行精确调整和规范验配,而不能简单机械的根据年龄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 老视近附加的科学验配临床分析

    作者:钟德东;刘伟民;沈降;黄建忠;李志超;林红;黄帆

    目的 探讨三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差异.方法 抽取36例72眼老视患者,年龄39~65岁,首先进行规范的客观和主观验光(所有36例患者双眼远视力矫正都达到1.0以上),然后在双眼同时视基础上用规范的方法检查调节幅度、调节反应(FCC法)和正、负相对调节等老视的基本参数;后结合患者的实际阅读距离,经过30 min试戴后确定终的近附加.三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方法分别为:(1)1/2调节储备原则;(2)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状态(查表法);(3)FCC终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36例72眼老视患者终的老视近附加值为+(1.57±0.41)D,与年龄呈正相关(r=0.813,P<0.01),回归方程为:Add=-1.420+0.061*age(F=136.344,P<0.01).根据1/2调节储备原则、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状态(查表法)和FCC终点法三种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测得的试验性近附加分别为:+(1.55±0.77)D、+(0.99±0.59)D和+(1.55±0.48)D,他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87,P<0.01).结论 根据1/2调节储备原则和FCC终点法测得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相对比较准确、可靠.因此,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患者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调整和验配.

  • 人工晶状体眼老视验光配镜分析

    作者:周莉莉;段国平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老视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年龄在40-75岁之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老视患者80例(118眼)从术后1wk开始随访6mo以上,检测角膜散光度数变化,并根据患者的阅读需要和距离进行客观和主观验光.结果: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1wk~1mo的平均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mo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眼的老视近附加3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近附加验配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应待角膜散光稳定后根据被测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验配,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老视验光配镜的初步探讨

    作者:吴峥峥;钟守国;罗谦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老视患者与一般老视患者老视验光配镜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mo以上的老视患者50例,一般老视患者47例,年龄40~88岁.根据患者的阅读需要和距离,进行客观和主观验光.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内障术后老视的验配与一般老视患者的验配存在差异,差异有显著性.白内障术后老视患者不同年龄组间没有差异.一般老视患者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近附加验配与一般老视患者不同,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应该根据被测眼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验配.

  • 正负相对调节测试法在老视近附加验配中的应用

    作者:高进东;杨晓梅

    0 引言在老视验配镜实践中发现传统经验配值(试验性近附加)和运用正负相对调节(NRA/PRA)测量方法所得精确近附加,其结果有时有较大差异,其后的处方选择也截然不同,后的视觉效果也不一样,现选择介绍病例3例进行验配分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