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体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静引

    通过检测母血循环中的胎儿细胞产前诊断胎儿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胎儿细胞的富集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胎儿细胞的富集主要利用抗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和抗血红蛋白抗体进行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或磁珠细胞分选.另外,还有基于植物血凝素的方法和自显影分析分选富集胎儿细胞.富集到的胎儿细胞可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原位标记等分析.本文重点讨论胎儿细胞富集方法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及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胜利;朱宝生

    通过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检测获得胎儿信息,成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日趋丰富.就其来源、片段长度分布及清除机制都有进一步发现,其生物学标记物也呈现多样性.从父源性的Y染色体特异序列的检测到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突破,使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男胎也降低了诊断的假阴性率.此外,对其检测技术及方法理论日臻成熟,从传统的PCR实验方法到肽核酸、时间飞行质谱技术、QPCR、数字化PCR、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都为实现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现已利用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开展研究或进行临床诊断的有胎儿性别鉴定、胎儿Rh基因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检测、胎儿染色体片段异常的检测、妊娠相关疾病、单基因病等.本文回顾了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应用研究.

  • 母体外周血中胎儿遗传物质在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滕飞

    母亲外周血血浆中的胎儿核酸为我们进行唐氏综合征的非侵入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母亲血浆中胎儿核酸含量少,而母体背景核酸多,如何区别母体与胎儿的核酸物质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Y 染色体基因是胎儿区别于母体的佳选择,但它只能用于男胎,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非性别依赖方法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寻找母体与胎儿细胞甲基化不同的序列,然后通过甲基化PCR来区别胎儿和母体DNA;寻找一种21号染色体特异的DNA 多态性序列,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然后通过测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 的等位基因的比来诊断唐氏综合征;寻找母体血浆中来源于胎盘的胎儿细胞的21号染色体特异的mRNA,利用这些mRNA 来诊断唐氏综合征.本文对母体外周血中胎儿DNA 和RNA 在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华文;马旭;王琳

    用妊娠妇女外周血中的胎儿DNA进行产前诊断是目前产前诊断研究的热点,从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得到胎儿DNA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富集纯化胎儿细胞,另一种是从孕妇血浆/血清中直接提取游离的胎儿DNA。将对孕妇血浆中的胎儿DNA在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DNA的起源及诊断潜力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娜;吕时铭

    有关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DNA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胎儿核酸以惊人的稳定性存在于母体循环中,可能由于凋亡体中存在某些保护机制,游离胎儿DNA在母体循环中大量产生和快速变化更为妊娠过程提供了动力学依据.综合各学科理论和现有数据,认为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核酸主要来源于胎盘,其次也有部分来自胎儿造血细胞系统.由于母体循环中胎儿DNA的相对容易检测,胎儿非整倍体病、子痫前期、胎儿RhD基因型和一些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与鉴别手段应运而生.有关非性别依赖基因多态性、外遗传标志物以及循环mRNA序列研究的进展终将使此类技术不受胎儿性别限制而推广应用.

  •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成芳;赵云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试图找到安全、可靠、对胎儿无任何损害的产前诊断方法.尽管胎儿细胞有的存在于母体外周血中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但是因数量少、个体差异及不同妊娠周的含量不同,难成为临床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检测方法.

  • 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单基因疾病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作者:陈叙;常颖

    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单基因疾病是较常见的出生缺陷.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发生的疾病,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比结构异常更为常见.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可表现为非整倍体及多倍体.常见的结构异常有缺失、环状染色体、易位、重复、倒位和等臂染色体.

  • 孕产妇对新型非侵入性产前检测技术的认知调查

    作者:翟巾帼;邓馨;郑艳芳;黄丽娟

    目的 探讨推行非侵1性产前检测(NIPT)中,孕产妇的背景、认知水平、应用倾向以及是否愿意在未来推广NIPT技术等认知问题.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产妇3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孕妇对NIPT的应用倾向.结果 35.76%的地中海贫血孕产妇更倾向于行NIPT,27.69%的唐氏综合征孕产妇意愿行NIPT.91.15%的孕产妇很同意或基本同意产前检测技术的结果而决定是否继续妊娠.39.61%的孕产妇对NIPT的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结论 针对性的为孕产妇提供综合的理性的健康引导知识,了解孕妇所关心的信息需求,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NIPT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产前诊断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段涛;边旭明;向阳;孙路明

    产前诊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段涛教授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各种手段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或遗传疾病的诊断.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临床学科,又有基础学科,主要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影像学、免疫学、产科学等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产前诊断具有"高科技","高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等显著特点.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逐渐下降,产前诊断逐渐成了产科重要的工作.我国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对产前诊断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疑惑及误区,现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地讨论和分析.

  • 孕妇血浆DYS19位点巢式PCR法检测

    作者:王雅莉;曾昭书;李瓅;葛秀峰

    目的:探讨使用巢式PCR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男性胎儿DNA的可能性并评估其在早期判定胎儿性别方面的准确性.方法:采取2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孕10-38周)各2 mL,枸橼酸钠抗凝后提取血浆,经蛋白酶K及十二烷基磺酸钠消化后直接作为模板,以巢式PCR对其中的胎儿DySl9基凶位点进行检测,并将实验结果与娩出后的新生儿实际性别比较.结果:20例孕妇中有8例经2轮PCR后扩增出DYSl9基因,后均证实为男胎;未扩增出DYSl9基因的12例中有10例证实为女性,2例证实为男性.男胎性别预测符合率为80.0%(8/10).结论:应用巢式PCR能够直接从母体外周血中检测到男性胎儿基因,且预测胎儿性别有较高的准确度.

  • 妇产科医务人员对非侵入性产前诊断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黄丽娟;翟巾帼;陈敏;陈敦金;赖峥菲

    目的 根据产科医务人员对产前诊断的不同方法的理论了解及临床应用经验,对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适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使用由50个实际应用性问题并10个情绪稳定性问题构成的问卷,调查产科医务人员对于不同产前诊断方法,特别是非侵入性方法(NIPD)的应用倾向.结果 91%的医务人员认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可代替部分侵入性产前诊断(IPD),目前大部分医务人员更倾向于选择非侵入性方法诊断早孕期或中孕期筛查异常的病人.17.8%的人确信非侵入性诊断应该作为唐氏综合征的首选确诊方法.结论 只有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可诊断疾病范围逐渐扩大,临床医务人员才会对其广泛应用.

  • 应用表观遗传学标记检测孕妇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

    作者:余红;赵小平;黄燕;颜贞淑;税青林

    [目的]探讨应用非性别依赖的表观遗传学标记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可行性. [方法]随机选择60例孕妇作妊娠组,15例未生育非妊娠女性作对照组1,15例已生育非妊娠女性作对照组2.以甲基化特异性PCR扩增各待检对象血浆DNA中不同甲基化状态的maspin基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aspin(maspin基因的甲基化序列)在妊娠组和两对照组中均被检测出,其检测阳性率在各组间无差异.u-maspin(maspin基因的非甲基化序列)在妊娠组中有53例被检测出,检出率88.3%,而在两对照组中均未被检测出,其检测阳性率在妊娠组和两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u-maspin基因可作为非性别依赖的胎儿DNA特异性标志物应用于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 母血中胎源RASSF1A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健;杨晶;武晓红;穆雅琴;李拴明;崔克;王喜英;赵富玺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早、中期血浆中胎源性RASSF1A基因的水平,探讨其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孕妇325名,分别在其孕7~12周、13~18周及19~24周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酶切消化法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中超甲基化RA SSF1A基因的含量,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值及临床表现,将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孕妇列入子痫前期组,从正常孕妇中随机选取30名列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子痫前期临床分类、分型与该基因浓度的关系.结果 (1)325名孕妇中26例发展为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13~18周子痫前期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平均含量为141.62拷贝数/mL,正常妊娠组为98.90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19~24周子痫前期组RASSF1A基因含量为对照组的2.03倍.(2)在妊娠13~24周,重度子痫前期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浓度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在妊娠19~24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RASSF1A基因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 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妊娠中期,对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利用孕妇外周血作非侵入性产前检查的研究进展

    作者:骆建云;姚珍薇

    近年来人们对利用孕妇外周血作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因其材料简便易获)的研究越来越多.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可用于诊断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检测胎儿性别,甚至诊断单基因遗传病等.对孕妇外周血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的研究及胎儿DNA的研究等.

  • 母血中胎源性RASSF1A基因的检测及其在子痫前期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富玺;王健;刘润花;刘丽华;朱壮彦;李栓明;白光梅

    目的:初步探讨孕妇血浆中胎源性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基因的动力学特点及其在子痫前期中的含量变化.方法:应用2种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HinP1I和HhaI去除孕妇血浆中非甲基化的RASSF1A序列,保留超甲基化RASSF1A序列.通过含目的基因的质粒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结合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测定血浆中酶切后RASSF1A基因的含量,反映游离胎儿DNA水平.同时检测β-actin基因确保酶对非甲基化序列的完全消化.结果:①早可在妊娠7<'+3>周检测出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SF1A基因;②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的含量随妊娠的进程逐渐增加,且在分娩后24 h内消失;③未妊娠组中均未检测到超甲基化的RASSF1A基因;④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含量为正常同期妊娠组的3.52倍.结论: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SF1A基因可以作为胎儿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其水平的异常变化或能提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