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与MIF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蕾;常连刚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总IgE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AD患者按SCORAD指数分三个亚组,轻度AD组31例、中度AD组58例、重度AD组37例)及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IgE和MIF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D患者组血清总IgE和MIF水平分别为(1 596.04±1 064.61)U/ml和(28.28±11.95)μ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1.60±64.67)U/ml和(7.29±1.83)μg/L(F值分别为70.20,1 297.15,P均<0.05).轻、中、重度AD血清总IgE水平及中、重度AD血清MIF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SCORAD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26,0.569,0.426和0.447,P均<0.05).将血清总IgE与MIF水平用于AD的临床诊断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和0.958,佳cutoff值分别为163.81U/ml和8.87 μg/L.结论 不同病程的AD患者血清总IgE和MIF表达增高,血清中总IgE与MIF水平可作为判断AD病情活动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验指标,但MIF对区分轻度AD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低.

  • 特应性皮炎患者结膜囊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侯光华;冯斌;王俊妨;马文江

    目的 分析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结膜囊细菌分布特征,并进行药敏分析,为AD患者行内眼手术围手术期眼内炎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采集30例AD患者结膜囊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另外采集30例正常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结膜囊菌培养,对照组结膜囊细菌阳性检出率为56.67%,AD组为86.67%(x2 =6.538,P=0.110);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00%,AD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125,P<0.001);对照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检出率为3.33%,AD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84,P=0.001).药敏分析中,除两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都为100%外,AD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的敏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367,6.440,4.063;P=0.037,0.011,0.044).结论 AD组结膜囊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查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AD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一些抗菌素敏感率降低,此类患者进行内眼手术时围手术期眼内炎防控措施应加强.

  • 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作者:林茂;李晓英;柯菲;涂彩霞

    目的:探讨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外用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于治疗后的第1周、2周、3周进行随诊观察。治疗前及每次随诊时对患者AD严重程度评分SCORAD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结果:治疗后第1周、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SCORA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第3周,试验组SCORA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疗效优于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 特应性皮炎皮损酸/碱缓冲能力改变在修复皮肤屏障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郑跃;陈海燕;刘惠娴;许庆芳;叶聪秀;易金玲;赖维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正常及皮损部位酸/碱缓冲能力差异,及修复皮肤屏障后对正常皮肤及皮损部位皮肤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方法:招募30名AD患者,在皮损部位皮肤及正常部位皮肤检测pH值、皮肤屏障指标(TEWL值及皮肤含水量),并用0.1mol/L酸/碱刺激+wash法检测皮损及正常皮肤的酸/碱缓冲能力.随后用在AD皮损表面使用5%的L-乳酸凝胶4周调节皮损部位pH值,检测皮损屏障修复情况及皮损酸/碱缓冲能力恢复情况.结果:30名AD患者严重度SCARD评分为(8.75±3.5)分,平均年龄(1 8±5.2)岁.pH值检测结果发现,AD患者的正常皮肤pH值为(4.7±0.61),皮损部位pH值为(6.5±0.37)(P=0.03).皮肤屏障检测结果发现,AD皮损处含水量降低、TEWL值升高.酸/碱缓冲能力检测发现,AD皮损对酸/碱缓冲能力下降.在AD皮损表面使用5%的L-乳酸凝胶调节皮肤pH值后,发现AD患者皮损pH值恢复能力上调,同时TEWL值较未使用部位降低、含水量升高.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酸碱缓冲能力下降、皮肤屏障受损.修复AD皮损缓冲能力、调节皮损部位pH值,可修复特应性皮炎皮损部位皮肤的皮肤屏障.

  • 空气污染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及防治进展

    作者:王小燕;Juliandri;马仁燕;周炳荣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而空气污染物中各种颗粒物及其他物质对多种疾病患病率、致死率均有影响,其中对于皮肤的影响亦日趋受重视.本文就空气污染物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及防治方法的基础、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 雷公藤多苷与复方甘草酸苷配合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对比

    作者:张丽霞;王倩;赵蓓;卢葳;段西凌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与甘草酸制剂分别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方法:将8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公藤组及甘草酸苷组.其中甘草酸苷组给予甘草酸制剂+枸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治疗;雷公藤组除给予雷公藤多苷代替甘草酸制剂外,其余治疗同甘草酸苷组,治疗期间每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SCORAD评分及VAS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相关指标下降百分比,共观察8周.结果:在2周后观察到雷公藤组及甘草酸苷组患者病情均有缓解,雷公藤组症状有效改善率为40%,明显高于甘草酸苷组的22.5%;追踪病情至8周,雷公藤组症状有效改善率为94.7%,明显高于甘草酸苷组的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2周检测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各个时间点雷公藤组各相关指标下降(上升)百分比较甘草酸苷组下降(上升)速度更快,且在2周左右各指标下降(上升)快,之后各百分比下降(上升)速度减慢.两组药物疗效均与药物在体内积累有直接关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雷公藤多苷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较甘草酸苷组增多,多发生在治疗2~4周,停止用药后给予升白片对症治疗,可恢复正常.甘草酸制剂引起面部水肿2例,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结论:雷公藤多苷配合抗组胺药较甘草酸制剂配合抗组胺药治疗AD具有治疗起效快,疗效更持久特点.

  •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美肤效果观察

    作者:许素霞;王燕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及观察组(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每组5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美观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美观优良率为94.23%,对照组美观优良率为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ORAD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派瑞松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满意且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美观效果,可临床推广使用.

  • 薇诺娜保湿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之中;刘朝红

    目的:观察薇诺娜保湿霜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观察组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薇诺娜保湿霜,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表皮组织的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兜甲蛋白(loricrin,Lor)、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 14,K14)、细胞角蛋白17(eytokeratin 17,K17)、客观体征(红斑、表皮剥脱、苔癣样变)评分、皮肤美观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表皮组织中Flg、Lor、K14、K1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皮组织中Flg、Lor表达均上调,K14、K17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表皮组织中Flg、Lor表达高于同期对照组,K14、K17表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红斑评分、表皮剥脱评分、苔癣样变评分、美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斑评分、表皮剥脱评分、苔癣样变评分、美观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应用薇诺娜保湿霜治疗特应性皮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促进客观体征消退,提高皮肤美观度,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 Kaposi水痘样疹合并心肌受损1例

    作者:吴丽萍;王玥;周飞红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3岁.全身出现皮疹伴疼痛和瘙痒5天.当地予“中药煎剂”口服及外洗后,皮疹增多并出现群集性水疱,伴皮肤刺痛、全身倦怠和乏力.既往患唐氏综合征和特应性皮炎.体检:T 38.5℃,P 141次/min,R24次/min,BP 100/70mmHg.神志清,营养差,呈急性痛苦面容,用车推入病房,强迫卧位,双侧耳前、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扁桃体无肿大.颈软.

  • 308nm单频准分子光与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闫毅;蔡莉;陈婷;卢建华;曾晓霞

    目的 观察308nm单频准分子光与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入选的9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子308nm单频准分子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9例予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进行照射治疗.两组患者均2次/周,连续治疗24次 治疗前、后采用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对AD的临床严重度进行评分,用视觉模拟尺度(VAS)评分法对瘙痒程度进行评分.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71.43%,治疗组SCORAD积分和VAS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308nm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好,起效快,而且不良反应少.

  • 特应性皮炎的皮疹及并发症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

    作者:刘启亮;吴红缨;孙婷婷;邱媛媛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的皮疹及并发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方法 分析242例AD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比较和分析,<3岁为婴儿期、3 ~10岁为儿童期、>10岁为青少年期.结果 婴儿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皮疹,好发于头面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及慢性湿疹样皮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常累及肘窝和腘窝;青少年期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苔藓样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和腘窝尤其显著.并发症中寻常型鱼鳞病、毛周角化症和白色糠疹的发病率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明显高于婴儿期,而弥漫性头皮屑和耳下裂纹的发病率则婴儿期明显高于儿童期及青少年期.结论 AD皮疹的类型、好发部位及其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变化.

  • 特应性皮炎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王兰;李东宁;孙健;闫铁夫;王莉丽;杜红阳

    目的 评价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食物过敏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不同蛋白浓度过敏原对AP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门诊的10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5种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鸡蛋清、牛奶、黄豆、海虾、小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同时进行这5种过敏原的血清特异性IgE测定及皮肤点刺试验(SPT),以sIgE作为金标准,比较APT与SPT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比较3组不同浓度过敏原(1∶5,1∶10,1∶20) APT的结果.结果 APT/SPT检测鸡蛋清、牛奶、黄豆、海虾和小麦的敏感度分别为62.50%/89.58%,71.11%/93.33%,68.42%/84.21%,69.39%/87.76%和85.71%/90.48%;特异度分别为90.74%/96.30%,92.98%/92.98%,95.31%/95.31%,90.57%/92.45%和92.59%/96.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6.36%,88.87%/90.30%,89.66%/91.43%,87.18%/91.49%和75.00%/86.36%.另外,其3种不同浓度的阳性率分别为42.16%/34.31%/25.49%,44.12%/35.29%/26.47%,36.27%/28.43%/18.63%,46.08%/38.24%/28.43%和28.43%/23.53%/12.75%,各浓度组间APT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T诊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增加过敏原蛋白浓度可提高APT阳性率,反之会降低APT阳性率.

  • 特应性皮炎102例食物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兰;李东宁;孙健;闫铁夫;王莉丽;杜红阳

    目的 分析食物过敏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APT)结果与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SCORAD评分、临床分型、血清特异性IgE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门诊确诊的102例AD患者进行食入性过敏原(鸡蛋清、牛奶、黄豆、海虾、小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同时进行这5种过敏原的血清sIgE测定,分析APT结果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5种食物过敏原的APT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源型AD和外源型AD患者的APT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血清sIgE水平与APT结果有相关性(P<0.05).结论 食物过敏原APT检测结果与AD患者的SCORAD评分及临床分型均无相关性,但与AD患者血清sIgE水平有相关性.

  • 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雍磊;程相铎;李珂;董学文;张彩霞;何静;李红文

    目的 探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对屋尘螨过敏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1%糠酸莫米松乳膏(Mometasone furoate cream)、1.2%维生素B6软膏(Vitamin B6 ointment)、氯雷他定片(Loratadine tablets)、富马酸酮替芬片(Ketotifen fumarate tablets)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超声引导下分剐于0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行腹股沟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过敏原制剂,除0周用药剂量为100SQ-U外,其余5次剂量均为1 000SQ-U.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行血清屋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用药评分,并记录患者疗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12,16,20周SCORAD分剐为(31.70±3.31)、(28.97±2.93)、(24.37±2.71)、(22.07±2.56)、(18.60±2.18),低于治疗前(0)周(33.03±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16,20周SCORAD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SCORAD[(27.40±3.77)、(26.50±3.15)、(23.6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药物评分(1.61±0.98)和血清屋尘螨sIgE浓度(4.44±3.68)kU/L明显低于治疗前[(4.63±1.54)、(8.94±5.86) kU/L],且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60)、(7.88±4.50) 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淋巴免疫治疗患者进行了180次浅表淋巴结注射,无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过敏原剂量、注射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 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作者:徐香淑;金哲虎;金春玉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 sIgE)和IgE,并对朝鲜族和汉族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组59例(朝鲜族26例,汉族33例)和小儿组55例(朝鲜族28例,汉族27例)血清总IgE升高,婴幼儿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53例(朝鲜族24例,汉族29例),小儿组有58例(朝鲜族30例,汉族28例),两年龄组间及两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牛奶、牛肉和羊肉.结论 延边地区婴幼儿组和小儿组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朝鲜族和汉族患儿也无差异,特异性过敏原主要为牛奶、牛肉和羊肉.

  • 特应性皮炎患者过敏原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

    作者:邵依;李红文;张江安;金永梅;吴景兰

    目的 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相美性.方法 同时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德国MEDIwlss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6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过敏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分别为3.89% (140/3600)和7.42% (89/12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这两种检测方法不相关(P=0.207).结论 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特应性皮炎过敏原不相关,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并结合病史判断病情.

  • 特应性皮炎167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张艳红;薛慧;张杏莲;杨小英;苏振兴;刘强

    目的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的分析,了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在不同年龄组、不同人群及伴有不同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分布及种类.方法 将167例患儿分为≤2岁组和>2岁组,采用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公司的皮肤点刺液,选择标准化变应原:鸡蛋白、蛋黄、虾等,在前臂屈侧做点刺试验.结果 167例患者中,SPT阳性65例,阴性102例,阳性率38.9%.2岁以下和2岁以上变应原种类明显不同,即2岁以下以食物过敏为主,如鸡蛋白、蛋黄、牛奶等.2岁以上逐渐过渡为以吸入物过敏为主,如艾蒿、粉尘螨、藜草等.合并哮喘的AD病人SPT阳性率较高.结论 AD从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逐渐演变为儿童期及青春期以吸入性过敏为主.SPT易于操作,灵敏度高,对于儿童AD患者较为适用.

  • 润燥止痒胶囊在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朱小华;杨永生;徐金华

    目的 探讨润燥止痒胶囊在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凡士林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联合治疗;对照组21 例,采用凡士林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均连续用药4周,采用SCORAD积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CORAD积分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的SCORAD积分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的瘙痒积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的瘙痒积分无明显下降,治疗组有效率(62.50%)大于对照组(33.33%).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凡士林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联合治疗成人轻中度AD可以改善病情,且润燥止痒胶囊可减轻瘙痒症状,并提高有效率.

  • 复方松馏油糊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禁;姜功平;范平

    目的 观察复方松馏油糊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予复方松馏油糊局部封包患处,对照组予益康唑曲安奈德霜外用治疗,疗程3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有效率为74.4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松馏油糊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

  •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分析

    作者:陈巧彬;陈琅;王瑜;赵京

    目的 了解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方法 对95例患儿进行婴幼儿过敏原筛查(phadiatop infant),并同8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患儿血清进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多价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并从95例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几种常见食物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 95例患儿组婴幼儿过敏原筛查阳性55例(57.89%),85例正常儿童中阳性16例(18.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多价食物过敏原阳性54例(56.8%),吸入过敏原阳性19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中血清浓度在3级以上的,鸡蛋白为23.3%,牛奶为11.7%,小麦为10%,蛋黄为6.7%,花生为6.7%,黄豆为1.67%.结论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食物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815 条记录 34/41 页 « 12...31323334353637...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