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应性皮炎患儿的家庭护理指导

    作者:冷瑞雪

    目的:探讨加强家庭护理指导对特应性皮炎患儿预后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火患儿2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重视家庭护理指导工作的开展.结果:本次所收治的20例患儿,预后恢复均较为良好,行平均2年随诊,未见复发现象.结论:依据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家庭护理指导方案,可有效促进恢复进程,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获取理想康复预后打下了良好基础.

  • 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评价

    作者:谢劲松

    目的 分析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对Hanifin&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及康克非标准进行研究.结果 Williams标准在医院人群中应用诊断效率较高,特异性为95.85%,敏感性为96.52%,Kappa值为0.92;且"2岁前发病"这一指标在各年龄阶段都适用.结论 对于临床诊断及小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适合适用Williams等提出的AD诊断标准;对于大样本的普查则适合使用Williams改良之后的标准,也就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而无需进行体检指标.

  •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袁锡华

    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指一种针对病源体的对症治疗方法,对于机体能力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身体可以通过免疫获得性感染(痊愈或无临床症状的感染)或接种疫苗来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调节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类型,发挥抗过敏作用[1].SIT的方法繁多,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例如肿瘤免疫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例如肿瘤免疫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SIT依靠自身免生物来杀死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不像以往手术、靶向治疗和化疗,SIT是针对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2].因此,本文通过在过敏性疾病中采用SIT的作用开展综述如下.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的检测

    作者:赵宏丽;孙晓慧;李孟娟;赵俊芳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D患者外周血中总IgE,放射变应源吸附实验检测AD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gE水平.[结果]122例AD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对5种特异性IgE的检测发现,sIgE(d2)的阳性率(44.26%)高,而且多为中重度过敏,即Ⅲ级以上的达29.51%.另外对食物过敏的患者达到30.33%,但其中多为轻度.[讨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AD患者有总IgE合成增加,同时多有对粉尘螨过敏,也就是说,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发病,环境因素是发病的必要条件.

  •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富民;张晓萍;邵凯;王璐

    目的 评价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水平及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10、IL-13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SCORAD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症状持续缓解,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郭晓光;韩婷梅;王海兰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派瑞松霜(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加派瑞松外用治疗,对照组单用派瑞松霜治疗.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进行观察和记录,用药4 w,判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平均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起效快.

  • 紫草膏应用于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管延美;田涛

    目的 :观察紫草膏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科2015年3月-2016年4月接收的8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加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应用基础治疗加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紫草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疗效改善情况,包括SCORAD评分和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二疗程后比较症状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98.0%vs.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评估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和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紫草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组患者疗效,紫草膏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健脾益肠方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钱佳丽;刘久利;马腾飞;李冠汝;孙丽蕴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方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12月期间本院皮肤科门诊的32例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甘草油外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健脾益肠方口服联合甘草油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泻改善情况以及肠道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类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类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肠方对于控制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腹泻症状效果良好,且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调整作用,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的含量,降低肠道条件致病菌的含量.

  •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

    作者:崔殿学

    目的:讨论对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的特点,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和湿疹中的作用。方法对11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以及207例湿疹患者,分别在患者的非皮损处以及皮损处进行取材,并且进行细菌的培养,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要进行噬菌体分型以及常规的药敏试验。结果11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的细菌呈现阳性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都高于非皮损处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测阳性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和定植都与非皮损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发病和湿疹和细菌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重要的细菌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治疗中,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以及湿疹患者在外用药中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根本,通过相关试验发现,莫匹罗星对这种细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特应性皮炎孟鲁司特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升群

    白三烯是一种较强的生物炎症介质,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有的学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对特应性皮炎进行治疗.而孟鲁司特作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中为代表性的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虽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在临床证实中,却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本论文以孟鲁司特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研究展开综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Meta分析

    作者:王欣;孟丽华;林青梅;顾新建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国内1990~2007年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并以西医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 对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对照组临床有效率进行分析后表明,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西医结合组427例患者中344例临床治疗有效,西医对照组357例患者中207例临床治疗有效.中西医结合组稳定率总优势比(OR)=3.4,95%置信区间(CL)为(2 40~4.7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但需要进一步规范中药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指标.

  • 综合护理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周璇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运用于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临床疗效的促进作用.结果 研究组在综合护理干预的辅助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42±10.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运用于特应性皮炎中,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TH17细胞与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璐;姚慧萍

    TH17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宿主防御反应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患者急性皮损中IL-17表达显著增高,其皮肤树突细胞通过表达大量IL-23诱导TH17细胞功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免疫活性,诱导转化TNF-B1、IL-2、IL-6等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参与特应性皮炎炎症反应和组织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

  • 姚氏薄槟散治疗婴儿湿疹风热夹滞型经验浅析

    作者:谢若琳;刘贯通;黎波

    婴儿湿疹是小儿疾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是肥胖婴儿,属小儿湿疹范畴.婴儿湿疹西医属特异性皮炎的一种,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皮疹

  • 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娅男;方宇辉;金珊;陈香儒;金哲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的,极易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建立理想的AD小鼠模型是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基础,并在研究人类AD方面有重要意义.以下对近年来应用小鼠建立AD模型的情况作一综述.

815 条记录 41/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