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人群腓骨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分布特点及临床表型

    作者:刘小璇;樊东升;宋书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腓骨肌萎缩症(CMT)致病基因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常见致病基因类型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家系105个,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Sanger一代测序的方法对上述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05个家系中,确定了51个CMT家系6种基因型的基因诊断,确诊比例为48.6%,其中,PMP22重复突变为31个家系(29.5%),GJB1突变8个家系(7.6%),MFN2突变4个家系(3.8%),HSPB1突变4个家系(3.8%),MPZ突变3个家系(2.9%),PMP22点突变1个家系(1.0%).PMP22重复突变的患者为常见,但在CMT疾病中所占比例较欧美国家低,临床表现以经典型CMT为主;轴索型CMT可表现为单纯下肢受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可能是一个被低估的临床类型,应注意与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的鉴别.结论 我国CMT人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布与国外报道不同,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建立基于中国汉族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库.

  • 伴一过性中枢神经障碍的3个X连锁显性夏科-马里-图斯病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海华;高利国;王静敏;高志杰;姜玉武;王爽;熊晖;常杏芝;吴晔

    目的 分析伴有短暂可逆性脑白质病变的X连锁显性夏科-马里-图斯病(CMTX1)患者临床和头颅核磁(MRI)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探讨GJB1基因型与患者脑白质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临床诊断为CMTX1且伴短暂可逆性脑白质病变的3个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GJB1基因检测分析.并收集国际已报道的16例患者,对连同本研究3例共19例进行临床特征及突变类型的总结分析.结果 3例先证者均发现GJB1基因编码区的错义突变.19例伴短暂可逆性脑白质病变的CMXT1患者发作期表现为:四肢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无意识障碍及惊厥;平均发作持续时间13 h(10 min~72 h),发作均可自行完全缓解;9例病程中有多次发作;发作期头颅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后头部显著,常累及胼胝体压部,发作期及发作后1周内脑白质异常为明显,1个月明显好转,4~6个月完全恢复.发生可逆性脑白质病变的CMTX1患者的突变位点在GJB1蛋白上无特定分布区域.结论 少数CMTX1患者可出现短暂可逆性的脑白质病变,推测可能与细胞间通道功能障碍导致胶质细胞一过性水肿有关.GJB1基因型与患者是否出现脑白质病变临床表型无明确相关性.

  • 伴有可逆性脑白质受累的腓骨肌萎缩症X1型二例

    作者:马晓宇;汪春娟;王宝洁;张晓婷;杨洋;郭守刚

    少数腓骨肌萎缩症X1型(CMTX1)患者可伴有一过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可逆性脑白质损害.我们报道2例伴有可逆性脑白质受累的CMTX1病例.例1为15岁男孩,以阵发性言语障碍及肢体无力起病,出院后仍走路不稳.例2为13岁女孩,以一过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言语不清为表现,伴完全好转.2例均有高弓足,但无明显家族史及既往个人史.临床表现均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影像学上在胼胝体及侧脑室周围区域有异常信号.电生理学检查结果例1为感觉与运动纤维均受累,脱髓鞘与轴索损害并存的多发周围神经损伤,而例2无明显异常.遗传学检查2例均示腓骨肌萎缩症相关的GJB1基因突变.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该病的识别能力.即使没有其他典型特征如周围神经受累,儿童及青少年若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也应考虑CMTX1的诊断.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样表现的腓骨肌萎缩症二例

    作者:王毅;乔凯;吕传真

    目的观察亚急性病程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CIDP)样表现的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病理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报道2例亚急性的CIDP样表现的CMT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周围神经活检的病理特点.结果 2例证实为17p12重复突变的CMT1A患者,慢性病程中亚急性加重,临床表现类似于CIDP.肌电图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减慢、阻滞;神经活检见洋葱头样改变,髓鞘脱失,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证明有炎性脱髓鞘的CMT1A存在,且免疫治疗有效.结论慢性病程的CMT1A可有类似于CIDP的病程和临床表现,免疫治疗可改善症状.

  • 腓骨肌萎缩症CMTX1型的间隙连接蛋白32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笪宇威;贾建平;叶静;杨静芳;温玫;董秀敏

    目的检测无基因重复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结合混合样品池法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对1个临床可疑的X连锁显性遗传的腓骨肌萎缩症CMTX1型家系的先证者和15名家庭成员及60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进行Cx32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编码区突变检测,分3个片段扩增其基因编码区全长.结果先证者在片段2的DHPLC中发现杂合双峰,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其Cx32外显子2发生Leu89Pro(266T→C)错义突变;家系内其他4例发病者和5名未发病者Cx32外显子2都有与先证者一致的DHPLC杂合双峰.60名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上述改变.结论 Leu89Pro是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体的致病机制如何,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 伴有炎性改变的腓骨肌萎缩症二例病理报告

    作者:罗巍;张进;唐北沙;张宝荣;丁美萍

    目的报道2例经基因诊断明确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经基因诊断明确为连接蛋白32(connexin 32,Cx32)基因突变所致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进行腓肠神经和腓肠肌活检,肌肉切片采用HE染色,腓肠神经半薄切片采用美蓝染色,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腓肠神经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所用抗体为抗CD68抗体和抗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抗体.结果 2例患者腓肠肌活检均可见肌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增生.腓肠神经半薄切片未见明显洋葱球样结构形成,可见有髓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大量薄髓鞘有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形成.免疫组织化学见2例患者腓肠神经CD68和LCA表达均呈阳性.结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可表现为炎性病理改变,临床上要注意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鉴别.

  • 腓骨肌萎缩症伴神经性耳聋一家系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张如旭;唐北沙;资晓宏;罗巍;许波;冯永;胡正茂;龙志高;吴鼎文;贺定华;李小波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CMTX)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其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对9名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先证者进行了神经肌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和神经活检,3名耳聋患者进行电测听检查.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结合直接测序法进行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的突变分析,直接测序法进行间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的突变分析.结果家系中3名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为X连锁显性遗传,3名神经性耳聋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1名患者同时出现腓骨肌萎缩症和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症状.CMTX由connexin32错义突变C223T(Arg75Trp)引起.耳聋症状与connexin32点突变无共分离现象,对connexin26直接测序亦未发现突变,耳聋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该家系腓骨肌萎缩症和耳聋分别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这种在一个家系中同时出现两种不同遗传方式,不同致病基因的遗传病罕有报道.

  • 突变缝隙连接蛋白32在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1型患者的外周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表达

    作者:栾兴华;洪道俊;乔晓会;吕鹤;王朝霞;袁云

    目的 观察突变缝隙连接蛋白32( Cx32)在X连锁的Charcot-Marie-Tooth病1型(CMTX1)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规律。方法 对3例经Cx32基因检查证实的CMTX1患者(突变位点分别为c.379A>T、c.533A>G和c.590C>T点突变)进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取非CMTXI患者的神经作为对照。以第Ⅷ因子、缝隙连接蛋白40和Cx32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对患者及对照者标本中的神经滋养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同时构建携带上述3个点突变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CX32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并进行Cx32和内质网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Cx32蛋白在HeLa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 Cx32蛋白呈一定间隔规律性点状表达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部位,与Cx40蛋白共表达;3例Cx32基因突变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膜的Cx3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细胞转染显示c.379A>T突变的Cx32蛋白主要以团块状蓄积在HeLa细胞的胞质内,c.533A>G突变的Cx3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于核周,c.590C>T突变的Cx32蛋白在胞膜上和胞质内均有点状分布,较野生型显著减少。3种突变的Cx32蛋白在HeLa细胞内的分布和内质网标记不重叠。结论 不同Cx32基因突变均可导致CMTX1的血管内皮细胞膜Cx32蛋白表达下降,该蛋白主要聚集在细胞的内质网外。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临床特征

    作者:戴昰旭;付俊;王朝霞;左越焕;刘婧;张巍;吕鹤;袁云

    目的 报道2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autosomal recessive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2K, AR-CMT2K)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例1为9岁女童,抬脚费力6年,小腿肌萎缩、跟腱挛缩3年.例2为8岁男童,出现抬脚费力、跟腱挛缩、小腿肌萎缩3年,伴随近端无力2年.例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8.1 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6%;例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7.6 m/s,CMAP下降69%.对2例患儿进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和靶向基因二代测序检查.结果 2例患儿腓肠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 407个/mm2和7 714个/mm2,直径大于8 μm的有髓神经纤维比例分别为2.6%和0.2例患儿均可见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结构,例1可见薄髓鞘有髓神经纤维,例2可见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局部折叠以及不典型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可见轴索内线粒体聚集.2例患儿均存在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其中例1为c.466G>A(p.A156T)和c.767A>G(p.H256R)复合杂合突变,例2为c.767A>G和c.845G>A(p.R282H)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AR-CMT2K可以在儿童早期伴发跟腱挛缩,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以大直径有髓神经纤维丢失为主,伴轴索内线粒体分布异常以及髓鞘损害.

  • 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重复突变致夏科-马里-图斯病1A亚型的临床变异性

    作者:段晓慧;顾卫红;王国相;郝莹;王康;汪仁斌;孙少杰;杨斯柳

    目的 探讨夏科-马里-图斯病(CMT)患者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重复突变特征及临床变异性.方法 联合应用改良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和基于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对45例临床拟诊CMT患者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详细分析其中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在45例拟诊CMT患者中共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病例21例,包括10例临床特征符合四肢远端萎缩无力的典型CMT1型患者和11例不典型的CMT患者,后者具有特殊表型:1例仅以轻度头晕就诊;1例合并听力障碍;2例以反复发作性肢体无力起病;2例伴有上肢姿势性震颤;4例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伴有癫(癎)发作.结论 PMP22基因重复突变为CMT病常见的病因,改良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并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同时,通过综合分析PMP22重复突变阳性的CMT1A患者临床表现、电生理及病理特征,提示该组疾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变异性.

  • 夏科-马里-图斯病2A2型一家系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乔晓会;李越星;洪道俊;袁云

    目的 报道一个早发型夏科-马里-图斯病(CMT)2A2家系,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该家系共有5例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为36岁女性,6岁开始出现下肢进行性无力,8岁出现双足内翻.家族中另有2例男性和2例女性发病,发病年龄3~7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无力、萎缩,伴随四肢远端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及关节挛缩.先证者和其儿子的上肢感觉神经、下肢感觉和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不能引出.对先证者左侧腓肠神经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对先证者和其他4例家系患者、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行MFN2基因测序.结果 病理检查可见腓肠神经有髓纤维数目重度减少,以大有髓神经纤维减少为主,伴随个别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结构以及不典型的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可见轴索中线粒体聚集,未发现线粒体结构异常.5例患者存在MFN2基因R94W突变,无症状家系成员无此突变.结论 我国存在早发型CMT2A2家系,患者周围神经缺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改变,提示MFN2基因突变对神经元的损害更大.

  • 神经超声在Chacot-Marie-Tooth1型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明生;牛婧雯;李亦;吴双;管宇宙;崔丽英

    目的 明确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和Chacot-Marie-Tooth 1型(CMT1)神经超声改变的特点,确定神经超声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临床诊断为CIDP的患者18例、CMT1患者13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组16名.分别对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进行神经超声测定,测定时沿着神经走行,由远端向近端移动高频超声探头,分别选择10个部位测定神经横截面积.结果 CMT1患者正中神经各个测定部位的横截面积(mm2) (10.5±5.3、10.9±3.6、11.5±5.0、13.5±4.4、16.0±4.5、17.1±5.1、21.0±4.5、24.3±6.9、23.9±6.0、22.4±6.7)均明显大于CIDP组(7.8±2.4、6.8±1.9、7.3±1.8、7.2±2.5、7.2±2.1、7.0±2.8、9.5±4.8、9.5±4.3、10.2±4.3、9.8±2.1)(两组各个测定部位之间比较的t值分别为2.141、4.766、2.935、4.858、6.715、6.602、7.148、7.100、8.078、6.498,均P<0.05).CMT1患者尺神经各个测定部位的横截面积(rnm2) (7.9±1.8、8.9±2.0、13.5±1.9、15.0±4.3、15.8±4.4、11.6±2.3、10.2±3.2、14.0±3.0、19.2 ±3.7、18.1±3.6)也均明显大于CIDP组(4.0±1.3、4.9±1.3、6.5±2.4、6.5±1.5、6.8±3.3、6.9±3.1、7.6±2.8、6.6±2.1、7.6±4.4、6.3±2.5)(两组各个测定部位之间比较的t值分别为7.652、7.414、9.194、6.893、6.443、4.766、2.561、7.897、8.113、11.554,均P<0.05).CIDP组正中神经有8个部位、尺神经有8个部位的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采用神经超声横截面积来鉴别CIDP和CMT1时,正中神经8个部位、尺神经9个部位的曲线下面积大于0.9.结论 在CMT1患者进行神经超声测定,可见各个部位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与CIDP有显著不同.神经超声横截面积测定可以作为辅助鉴别CIDP和CMT1的方法之一.

  • 夏科-马里-图斯病1X型患者59例临床特征与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

    作者:李旭宁;李小波;黄顺祥;资晓宏;刘蕾;占雅静;姜明明;郭纪峰;唐北沙;张如旭

    目的 探讨夏科-马里-图斯病1X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1X,CMT1X)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和残疾进展与其神经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已明确连接蛋白32(CX32)基因突变的59例CMT1X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功能障碍评分[采用腓骨肌萎缩症神经病变评分(CMTNS)、总体神经功能限制评分(ONLS)和功能残疾评分(FDS)]和周围神经电生理结果分析,采用简单回归分析对发病年龄、病程和残疾进展与神经电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MT1X男性患者临床症状较女性患者重,男性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34.5±6.3)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36.2±5.5) m/s]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CMAP)波幅[(2.7±1.9) mV]明显低于女性患者[(43.5±7.2)、(44.3±7.4) m/s,t=-5.002、-4.022,均P<0.01;(4.2±2.9) mV,t=-2.177,P<0.05],而感觉神经运动电位(SNAP)波幅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r=-0.451,P<0.01)和女性(r=-0.427,P<0.05)患者年龄与其正中神经CMAP波幅明显相关,而与男性和女性MNCV无关.男性患者的临床残疾进展与年龄、病程和CMAP波幅明显相关,与MNCV、SNCV、SNAP及发病年龄无相关性.男性和女性患者CMTNS评分分别以约0.29分/年(r=0.600,小P<0.01)和0.18分/年(r=0.420,P<0.05)的速度增长,并与FDS(r=0.901,P<0.01)、ONLS(r=0.904,P<0.01)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CMT1X患者临床残疾进展与年龄、病程和CMAP波幅明显相关.CMTNS适用于中国CMT1X患者临床残疾的长程动态评估与预测,并与FDS、ONLS有很好的相关性.

  •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突变致夏科-马里-图斯病2A2亚型的表型分析

    作者:段晓慧;顾卫红;Christopher J.Klein;郝莹;王国相;汪仁斌;樊东升

    目的 探讨夏科-马里-图斯病2型(CMT2)患者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基因突变特征及临床变异性.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的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2家系和24个散发CMT2病例,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方法进行MFN2基因突变检测,详细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表型.结果 在32例拟诊CMT2病例中共检测出4种MFN2基因的错义突变,检出率为12.5%.其中c.281G>A(R94Q)和c.2240 T>C(M747T)分别见于2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同一家系内部存在表型差异;c.1090 C>T(R364W)和c.2198 T>C(L733P)分别见于2例散发病例,后者为首次报道的新突变,除四肢远端萎缩无力外,前者伴视神经萎缩,后者伴皮肤过度角化.结论 MFN2基因突变为中国人群CMT2型常见病因,通过分析CMT2A2患者的临床表型,提示该组疾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变异性.

  • 常见腓骨肌萎缩症亚型的临床和神经病理改变差异分析

    作者:刘菁菁;吕鹤;王朝霞;刘靖;左越焕;贺茂林;袁云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常见亚型的临床表现和周围神经病理改变.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并经基因检查证实的81例CMT患者,其中CMT1A型31例(38.3%),CMTX1型19例(23.5%),CMT2A2型16例(19.8%),其他9种少见CMT亚型患者合计15例(1.2%~4.9%).比较其中48例3种常见类型患者在平均发病年龄、病程、下肢远端肌力、高弓足出现率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其腓肠神经病理改变的差异.结果 CMT1A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2.00 ±6.77)岁,CMTX1型(11.81±4.65)岁,CMT2A2型(5.00±2.68)岁(Brown-Forsythe检验,P=0.001).CMT1A型病程为(12.00±6.75)年,CMTX1型为(8.50±4.75)年,CMT2A2型为(5.00±2.73)年(Brown-Forsythe检验,P=0.001).下肢足背伸肌力在CMT1A为Ⅳ(0,Ⅴ)级,CMTX1为Ⅲ+(0,Ⅳ)级,CMT2A2为0(0,Ⅳ)级(H=11.359,P=0.020).高弓足出现在15/23的CMT1A型、10/16的CMTX1型和1/9的CMT2A2型患者(Fisher检验,P=0.017).3例出现脑部症状患者均为CMTX1型.3例伴随有视力下降的患者均为CMT2A2型.腓肠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洋葱球样结构出现在23/23的CMT1A、5/16的CMTX1和2/9的CMT2A2患者(Fisher检验,P=0.000);再生簇出现在16/23的CMT1A、16/16的CMTX1和9/9的CMT2A2患者(x2=7.666,P=0.016).上述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MT1A型、CMTX1型和CMT2A2型是本组患者常见的CMT亚型,关注发病年龄、病程、肌力下降程度、高弓足出现率、脑部以及视神经损害的出现有助于三者的临床区分,注意有髓神经纤维洋葱球样结构和再生簇出现程度也有助于其病理分型.

  • 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1型六个家系的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

    作者:栾兴华;乔晓会;吕鹤;王朝霞;李越星;袁云

    目的 报道6个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1型(CMTX1)家系的神经病理和基因型改变特点.方法 6个CMTX1家系的先证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1 ~24岁,出现下肢远端为主的肌无力、腱反射减低和轻度感觉减退.先证者1伴随发作性白质脑病,先证者5伴随小脑性共济失调.12名家系成员也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另7名存在高弓足或腱反射减低.对6例先证者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并对6例先证者、8名受累家庭成员和10名无症状家系成员及50名健康女性进行缝隙连接蛋白32( Cx32)基因测序.结果 6例先证者有髓神经纤维出现轻-中度减少伴轴索再生变性,5例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其中3例伴洋葱球样结构,2例伴炎细胞浸润.6个家系的Cx32基因存在5种新突变和1种同义突变,即L20T、I127F、D178G、A197V错义突变,403_404T insT插入突变和L10L沉默突变,10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中有4名女性为携带者,6名男性和健康对照均没有这些基因突变.结论 该组CMTX1患者的周围神经病理改变以慢性轴索损害为主,Cx32基因较多新突变的出现提示我国CMTX1患者具有个体突变特点.

  • 在散发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中未检测出LMNA基因突变

    作者:宋书娟;章远志;陈彪;王曼捷;王越英;张远锦;闫明;Nanbert ZHONG

    Objective: To intensively investigate sporadic CMT patients, we have analyzed the LMNA gene in this study in a series of 32 unrelated CMT patients. Methods: Twelve exons of the LMNA gene were amplified from genetomic DNA. PCR products of each exon were analyzed by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 Results: No abnormal SSCP pattern, suggesting no mutation in our CMT patients, was detected. Conclusion: The CMT diseases resulted from the mutations of LMNA gene were rare.

  • 用高度多态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腓骨肌萎缩征1A型基因重复

    作者:笪宇威;沈定国;邢建立;张春弛;王苏;刘红;王红彬

    目的:应用位于17p11.2-p12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4A、9A和9B检测腓骨肌萎缩征1A型的基因重复.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检测 100 例正常人4A、9A和9B的多态性与杂合率;随后应用4A、9A和9B检测 30 例无亲缘关系的CMT1患者的基因重复.结果:4A、9A和9B三种标记物的多态性分别为8、12和11,杂合率分别为0.75、0.84和0.81.联合应用 3 种标记物基因重复检出率为60%(18/30),高于本实验室原有标记物的检测率52.9%.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4A、9A和9B在正常人群和CMT1A患者中多态性和杂合率均较高,尤其9A和9B是目前报道的多态性高的STR,是临床上检测Charcot-Marie-Tooth 1A(CMT1A)基因重复理想的标记物.

  • GJB1基因F141fs和R142Q2家系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特点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彬;牛松涛;王新高;陈娜;张在强

    目的 报道2个X-连锁夏科-马里-图斯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家系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和基因改变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2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为21岁男性和26岁男性,均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家系1先证者母亲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家系2的先证者外祖父30岁出现下肢无力,先证者母亲仅可见腱反射减弱.先证者电生理均提示多发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其中家系1先证者存在感音性耳聋,家系2先证者头颅MRI显示胼胝体异常信号.分别对2例先证者进行目标基因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2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存在缝隙连接蛋白β1(gap junction protein β1,GJB1)基因F141fs和R142Q突变,sanger测序证实先证者母亲及外祖父均携带突变基因.结论 R142Q患者可以出现无症状性脑白质病变,F141fs患者可以出现感音性耳聋,GJB1移码突变患者可能较相邻位点的某些错义突变临床表型严重.

  • K141N突变型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2轴突转运障碍及其在CMT2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付峰;卢晓琴;周亚芳;沈璐;江泓;严新翔;唐北沙

    目的 比较野生型和K141N突变型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2( HSP22)在原代培养小鼠皮质神经元轴突中的转运情况.方法 将构建好的含有人类野生型和K141N突变型HSP22基因的质粒(pCAGGS-HA-wtHSP22和pCAGGS-HA-K141N HSP22)分别与pEGFP-N1共转染小鼠皮质神经元,转染后观察野生型和K141N突变型HSP22蛋白在小鼠皮质神经元轴突内的转运情况,分析野生型和K141N突变型HSP22蛋白在轴突内的转运距离.结果 野生型HSP22蛋白在皮质神经元内被转运到轴突的远端[转运距离(637±117)μm],K141N突变型HSP22蛋白仅被转运到轴突的近端[转运距离(29±12)μm],野生型和K141N突变型HSP22蛋白在轴突中被转运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141N突变型HSP22蛋白在轴突内的转运障碍可能在CMT2L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