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的初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裴汉军;吴永健;杨跃进;陈纪林;乔树宾;李建军;宋光远;赵振燕;王喜梅;高润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经冠状动脉造影初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1358例连续入院并行冠脉造影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各项生化和炎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吸烟、HDL-C、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 1.032; P=0.011)、性别(OR 1.928; P=0.010)、糖尿病病程(OR 1.066; P=0.012)、HbA1c(OR 1.210; P=0.012)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冠心病的形成与进展可能为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HbA1c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帅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压、HbA1c、FPG、Cr、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总患病率为23.9%,其中非增生性DR占20.6%,增生性DR占3.3%; DR患者的病程、HbA1c、Cr、SBP、UACR和FPG均高于单纯DM患者(P<0.05);增生性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非增生性DR患者(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R与糖尿病病程、HbA1c、Cr、SBP、UACR及FPG等的升高有关,病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糖尿病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特点与分析

    作者:李谨;刘博;段金萍;刘冬鑫;李艳红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前庭温度试验结果与特点,探讨糖尿病对外周前庭器官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51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56.1±10.1岁)和对照组43例(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50.4±7.2岁,无耳科疾病史,无糖尿病史者,其中含有高血压病13例、高脂血症8例)。全部受试者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温度试验检查。结果①51例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损害的有36例,占70.6%;相对于对照组(43例中出现前庭功能损害22例,比率为51.2%)有统计学差异(P=0.043);②36例前庭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中双侧损害16例,比率44.4%,相对于对照组(22例前庭功能损害的对照组成员中双侧损害4例,比率22.2%)有统计学意义(P=0.037);③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组对比病程<10年组,前庭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④糖尿病患者中HbA1C≥7组对比HbA1C<7组前庭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损害发生率增高,且糖尿病更容易导致双侧前庭功能损害;2.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水平可能对前庭功能无显著影响。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李杰;肖元元;祝超瑜;王煜非;魏丽;包玉倩;贾伟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2013~2015年就诊数据,以WHO诊断标准确诊的1884例T2DM患者;依据超声检测结果,将IMT<0.90 mm共1083例设为IMT对照组,IMT≥0.90 mm共801例设为IMT增厚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IMT与M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结果显示,IMT增厚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腰围(WC)、臀围(Hip)、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lnCRP)高于IMT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w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糖尿病病程≥10年、BMI≥24 kg/m2、WC ≥88 cm、Hip≥101 cm、LDL-C≥2.91 mmol/L、lnCRP≥1.01 mg/L及高血压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S聚集程度与IMT存在显著关联关系,且存在显著剂量-反应关系(X2=2.64~19.43,P< 0.01).结论 MS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现状分析

    作者:李素芬;田秀标;韩颖;石节丽;徐福娟;高鹏飞;金娜娜;刘艳

    目的 了解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现状,并分析其与慢性并发症、合并症的关系,为加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并行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的24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AC)、血脂等生化指标及感觉震动阈值、眼底照相、骨密度检查结果.以HbA1C<7%为血糖达标标准进行血糖达标率分析.结果 2 459例成人T2DM患者平均HbA1C为7.6%±1.5%,血糖达标率为39.8%.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微血管病变、血脂异常对平均HbA1C及血糖达标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与无家族史及上述合并症者相比较,血糖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病程<10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bA1C未达标患者比较,HbA1C达标的T2DM患者中,微血管病变、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病程、BMI、舒张压(DBP)、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血压、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血糖达标存在明显相关.结论 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但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对糖尿病病程长、HbA1C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其慢性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

  • 糖尿病临床健康教育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峰英;罗江;王燕;李丽群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临床效果的可能因素。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糖尿病专科护士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对3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管理,以健康教育总评分的每33分位为界点﹝评分分别为(18.50±2.10)分、(24.70±1.70)分、(31.10±2.30)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方差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教育管理临床效果的临床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总评分不同,相应的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是否肥胖、体脂分布、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住院天数存在差异(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的因素,其中短病程、肥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评分低。糖尿病患者对基本治疗信息、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均是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的因素。对于短病程、肥胖老年患者应加强教育。健康教育相关糖尿病医学知识亦可影响教育评分。

  • 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及病程与胰岛素释放功能变化的关系

    作者:金文胜;王国华;刘振安;王应立;陈青山;刘坚;廖洪强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功能的变化.方法在住院病人中收集具有不同诊断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不同进行每隔一年的分组直到10年以上组.在本单位年度跟踪体检人群中选择血糖正常(空腹和2 h均正常)、可疑血糖异常、不同的糖调节受损、初诊糖尿病多组人群.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5个时相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结果 (1)在筛查人群,与正常糖耐量相比较,糖尿病前期阶段的空腹、糖刺激大胰岛素释放、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著升高.(2)在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诊断病程1~5年组空腹血糖继续代偿性增高,到病程第6年组,空腹胰岛素下降一半;大胰岛素水平从病程第1年组开始下降到代偿高水平的一半,并维持到病程第5年组,从病程第6年组又下降一半(约30 mIU/L).(3)筛查人群在向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逐渐下降,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明显;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增加逐渐减少.(4)校正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已诊断糖尿病人群病程与OGTT 0、30、60 min胰岛素水平,大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倍增(峰基比值),以及胰岛素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均有显著负相关.(5)在筛查人群当中,多元回归分析发现,0、30、180 min时间点血糖与对应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体重仅与空腹胰岛素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体重与胰岛素水平的正相关仅发生在正常糖耐量和可疑血糖异常组,在糖调节受损和初诊2型糖尿病未发现显著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前期的若干不同代谢状态均可见到整体胰岛素代偿性增加,在已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逐渐减低,病程第1年和第6年空腹和大胰岛素释放发生转折性变化,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逐渐减低.

  • 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作者:张文川;钟文翔;杨敏;马秋峰;李国伟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及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疗效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 以5年糖尿病病程作为标准,将我科近年收治的1 52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短DM病程组和长DM病程组,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的神经进行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5年进行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检查(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PN患者的NCV、冷感觉阈值较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及神经横断面积(CS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术前和术后备指标均优于长DM病程DPN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71.5%,QST阳性检测率为93.7%;长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90.3%,QST阳性检测率为95.3%.结论 糖尿病病程对DPN患者发病时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对DPN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产生影响.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程度与振动感觉阈值的关系

    作者:沈娟;刘芳;曾辉;于杰;李青;张锋;包玉倩;贾伟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38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UACR和VPT,根据UACR分为无蛋白尿组(NA,n=395)、微量蛋白尿组(MA,n=110)和大量蛋白尿组(OA,n=33).比较3组的基本情况、血糖、肾功能及VPT,分析UAC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lated h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olated serum albumin,GA)、血尿素氮、血肌酐、UACR和VP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MA、OA组中VPT异常者分别占14.18%、25.45%、48.48%(两两比较,P均<0.05).UA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bA1c、GA、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血尿素氮、血肌酐和VPT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r=0.152,P=0.001)、收缩压(r=0.072,P=0.011)是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糖尿病病程的亚组分析显示UACR、V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肾病和VPT异常的比例也逐渐升高.结论 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是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合并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周爱新;张长春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例,糖尿病血脂正常者99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者101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IMT的关系.结果 (1)糖尿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组IMT高于糖尿病血脂正常组.LDL-C与颈动脉IMT有一定关系,HDL-C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2)颈动脉IMT增厚与冠心病密切有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可促进颈动脉重构,伴有糖尿病血脂紊乱者尤其LDL-C偏高者尤重;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糖尿病的进展、预后,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尿VEGF与病程及尿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剑虹;洪郁芝;魏燕;叶迅;傅莉萍;胡卫芬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34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DM3组,3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4组的尿VEGF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尿VEGF在DM1组已开始升高(P<0.05),在DM2组和DM3组进一步升高(均P<0.01);DM2组和DM3组与DM1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DM3组较DM2组为高,但两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VEGF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尿VEGF可能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示指标.

  • 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戴武;曹永红;叶军;章容;刘燕;汪运生

    目的 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后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雷远;潘天荣;胡迪;龚健杨;邓大同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79例T2DM患者的眼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CH)、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体重指数(BMI)、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进行分析.结果 T2DM患者DR总患病率为31.13%,其中非增生性DR(NPDR)占24.01%,增生性DR(PDR)占7.12%.住院患者中,DR总患病率为32.2%,其中NPDR占23.26%,PDR占8.91%,HbA1C与DR无明显相关性,DR患者的病程高于单纯T2DM患者(P<0.05),P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NPDR患者(P<0.05),DR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级高于T2DM患者(P<0.05),PDR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级高于NPDR患者(P<0.05).门诊患者中,DR的总患病率是28.81%,其中NPDR占25.4%,PDR占3.39%,病程、血压与DR无明显相关性,DR患者近一次HbA1C高于T2DM患者(P<0.05),PDR患者近一次HbA1C高于NPDR患者(P<0.05).结论 对于长期依从性较好的门诊患者DR与病程、血压、CH、TG、LDL、HDL、Cr、UA、BUN、ALT、AST及ALP等结果无明显相关性,与HbA1C有相关性;住院患者DR与病程、血压有相关性.因此病程和血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作者:李素芬;石节丽;李瑞霞;徐福娟;金娜娜;高鹏飞;韩颖;田秀标;刘艳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病程将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初发组(90例,<1年)、1~9年组(94例)、10~19年组(86例)及≥20年组(70例);以 HbA1c是否达标(HbA1c<7%为血糖控制达标,HbA1c≥7%为血糖未达标)分为2组,即达标组(112例)和未达标组(215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BMI、SBP、DBP),肾功能[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 HbAlc水平变化,观察不同病程及不同 HbAl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HbAlc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DBP、HbA1c 、UA 、TG 、TC、HDL-C 、LDL-C 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SBP、Cr、BUN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初发组、1~9年组、10~19年组及≥20年组的 DNP 发生率分别为34.4%、45.7%、51.2%及70.0%(χ2=20.539,P<0.01),DR发生率分别为5.6%、7.8%、27.9%及38.6%(χ2=41.319, P<0.01)。达标组DR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χ2=8.655,P<0.05),DNP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DNP及DR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DR的进展,而DNP的发生率无明显下降。

  •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马璐璐;苏绍娟;谭明珠;马少瑾;栾守婧;刘长山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1组(病程<1年)、2组(病程1~5年)、3组(病程6~10年)和4组(病程>10年),各50例。患者血糖相对控制平稳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空腹血糖( FBS)、基础C肽( CP0)、基础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 FBS)。然后进行C肽释放试验,分别于服糖后1 h( CP1)、2 h( CP2)、3 h( CP3)取血,测定血清C肽水平。测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胰岛素敏感指数( HOMA-IS )、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β)及C 肽曲线下面积(C-PAUC)。结果2、3、4组CP0、CP1、CP2、CP3及C-PAUC均下降,与1组相比,P均<0.01;2、3组CP0、CP1、CP2、CP3及C-PAUC高于4组(P均<0.01)。2、3、4组FBS升高,FINS、HOMA-β下降,与1组相比,P均<0.01。2、3组FBS下降,FINS、HOMA-β升高,与4组相比,P均<0.01。结论随着病程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呈降低趋势。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丽涛;柳力敏;张媛媛;刘磊;胡悦东;陈蕾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以探索DR的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8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确诊为糖尿病且每年能够进行健康体检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栓查,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结合免散瞳眼底照相,筛选出患有DR的患者,分析其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3例糖尿病患者中,DR者131例,患病率38.19%.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糖尿病痛程是DR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t=3.98,P<0.01).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肌酐、尿素氮等因素未成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DR的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近况

    作者:靳秋分;丁淑华

    目的:概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近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阐述DR与糖尿病(DM)病程、血脂、血压及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两个方面论述DR的治疗近况.结果:DR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上,主要是在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黏度等全身治疗的基础上,按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激光和手术.结论:在临床上应该重视DR的预防,定期复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DR的患病率和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 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动脉硬化疾病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田海晔;宋明强;蛭田啓之;白井厚治

    目的 比较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不同动脉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 在849例同时行心-踝血管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出年龄55~70岁之间的351例作为终研究对象.按临床动脉硬化疾病的有无与程度分为三个层面:A层:无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组;B层: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和高脂血症组;C层:经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和已有临床心脑动脉硬化终末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组.从不同层面比较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与动脉硬化性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849例中,未做年龄范围限制时,共有糖尿病患者112例,对其病程与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作比较分析.结果 除单纯高脂血症组之外,心-踝血管指数测定值在A、B、C三个不同层面能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呈现出“阶梯效应”;而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值相对于心踝血管指数在三个不同层面表现出的差别明显减弱,甚至糖尿病组的测定值远远高于已有明确动脉硬化终末事件组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在已有明确糖尿病病程的患者中,心-踝血管指数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 =0.499,P<0.001),而内膜中膜厚度与病程的相关性(r=0.195,P<0.038)明显弱于心-踝血管指数.结论 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与大动脉硬化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心-踝血管指数在评价整体而非局部的动脉硬化程度上相对于内膜中膜厚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与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更大的吻合性,而内膜中膜厚度则更多地偏重于对局部动脉壁硬化的判断.

  • 结直肠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聂泓宇;朱代华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10年400例结直肠癌(CRC)患者(病例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400例未合并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DM)发病率及病程、体质量指数、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区别及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男性比例升高;(2)病例组中合并DM 发病率为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C家族史、超重和肥胖、DM 是CR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CRC发生风险与DM 病程呈正相关(P<0.05),DM 病程<4年、4~8年及>8年患者CRC发生风险分别为1.79(95% CI:1.05~3.06)、2.52(95% CI:1.52~4.20)、5.54(95% C I:3.52~8.73);(5)CRC合并DM 患者为中晚期64.6%,明显高于CRC不合并DM 患者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CRC家族史、超重及肥胖的男性DM 患者应警惕CRC发生;CRC发生风险与DM 病程呈正相关;DM 会增加CRC发生风险,且其可使CRC患者病情恶化及淋巴结或血行转移风险增加.

  • 2型糖尿病患者C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李茂青;徐国海;严晓青

    目的 研究血清C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以病程10年为界分为2组;按WHO对亚太地区的肥胖分级标准以体重指数24为界分为2组.所有患者入院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l),BMI=体重(kg)/身高(cm)2,取空腹静脉血进行C肽释放试验:进食标准馒头餐(含糖量为75g),分别于餐后1h、2h、3h采血,分离后血清置20℃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 不同病程间C肽比较:以病程10年为界,两组间除1hC肽水平接近外,其他时点短病程组均高于长病程组;不同年龄组间C肽比较:<60岁组各时点C肽值均高于>60岁组,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肥胖程度间C肽释放水平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BMI间C肽值均存在差异,C肽不同时点间有差别,各时间点C肽含量依次升高,至2h高,3hC肽含量下降.BMI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肽的测量对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评价更具有临床意义,并可间接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