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治疗大于5 cm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荣;徐勇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肿瘤>5 cm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20例.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x-±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5年生存率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34);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肿瘤>5 cm的胃肠间质瘤在手术时间上略长于开腹手术,但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对胃肠间质瘤预后判断的意义

    作者:姜晶;金美善;马洪喜;所剑;王银萍;何亮;曹雪源

    目的 观察Ki-67、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化物酶2(COX-2)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GIST中Ki-67、p53、EGFR和COX-2的表达,多因素分析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IH风险分级和GIST预后的关系.结果 GIST中Ki-67 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核分裂、NIH风险分级显著相关 (χ2=13.34,P<0.001;χ2=20.31,P<0.001;χ2=18.81,P<0.001).p53 表达和核分裂、NIH风险分级明显关联(χ2=4.91,P=0.03;χ2=5.80;P=0.02).Ki-67 的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χ2=10.44,P=0.006),而p53、EGFR、COX-2表达与生存无关(χ2=4.744,χ2=1.271,χ2=1.679;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 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RR=15.78,95%CI:4.25~59.37).同时,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中高危GIST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52 vs.37 个月,χ2=7.618,P=0.006).结论 Ki-67 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独立因素判断GIST患者的预后.

  • 复发转移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策略

    作者:叶颖江;高志冬;王杉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大多数GIST可行手术切除,单纯手术后约70%~84%会出现复发转移,术后中位复发转移时间约为2年.中位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可延长至5年.然而,约一半以上的复发转移GIST患者应用药物半年以上后终出现耐药,故如何合理安排此类患者治疗模式成为当前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评估、合理用药、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失败后补救措施、患者依从性管理等方面介绍治疗策略.

  •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王锡山

    直肠间质瘤约占胃肠道间质瘤的5%~15%.本文将着重介绍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通过对直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恶性度分级,明确诊断标准.本文着重介绍直肠间质瘤的外科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协作(MDT)治疗.建设性的提出治疗可切除直肠间质瘤的完整原则和功能原则.以及直肠间质瘤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标准.

  • 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李乐平;靖昌庆

    小肠间质瘤是由于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和诊断技术和手段的进步,各种影像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和基因检测方法使得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较以往大大提高.外科手术切除技术同以往相比没有太大的进步和变化,间质瘤的手术无需淋巴结清扫、切除范围也不需过大,腹腔镜手术较以往适应证略有扩大.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的出现使得外科医生又多了一种有效的武器,可以用于小肠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 胃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蔡建辉

    胃间质瘤(GST)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常见的肿瘤,近年来临床诊断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因为该肿瘤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性,临床应给予充分的了解和重视.本文就GST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要点、外科治疗原则、外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原则、预后判断、以及临床注意事项等进行简要论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儿童胃肠道外间质瘤一例报告

    作者:陈志

    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EGIST)是指来源于网膜、肠系膜或腹膜后的软组织,且与肠壁及消化道浆膜面无关的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肿瘤.EGIST在临床较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原发部位以肠系膜和大网膜多见,我院近收治1例年仅4岁的发生于腹壁的EGIST患儿,现报告如下.

  • 恶性胃间质瘤三例报告

    作者:黄重光;龚小军

    我院2009至2010年收治3例恶性胃间质瘤(gastricstromaltumor, GST)患者,女2例,男1例,平均年龄48~52岁.临床特点:左上腹疼痛,呕血,黑便.体检:左上腹触及大小不等包块,可移动.超声或CT检查:左上腹包块,瘤体较大,占据胃脾胰之间间隙,和胃、脾和胰腺有粘连,胃壁光滑,考虑为恶性胃间质瘤.

  • 食管恶性间质瘤一例报告

    作者:王昊;张培龙;王雪峰;高建林

    患者男,58岁.2009年8月主因"吞咽梗阻感2个月"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贲门上方食管可见有结节状隆起,黏膜光整,阻塞食管腔,食管变形狭窄,胃镜尚能通过,考虑为食管黏膜下肿物,平滑肌瘤可能性大.

  • 胃肠道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杉;周静;叶颖江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手术切除率约为85%,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50%,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50%.术后应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原发肿瘤的部位以及术中情况(肿瘤破裂、出血、坏死、浸润、淋巴结转移征象)来仔细评估GIST的复发风险.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GIST术后中高复发风险的无复发生存率,基因检测指导辅助治疗已得到初步结果,但辅助治疗适疗程尚无定论.在GIST的辅助治疗领域,仍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胃肠间质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哲鹏;朱宏艳;单冠男;段利平

    经过近20年的研究,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手术是局限型无转移GIST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进展期GIST患者来说,伊马替尼为一线靶向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尚未完全结合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指导.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结果的公布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 胃间质瘤肝转移局部切除治疗12年后合并胃癌一例报告

    作者:吴维敏;陈凛;卫勃

    2010年2月至2010年7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1例胃间质瘤肝转移局部切除12年后合并胃癌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治疗

    作者:刘雨桃;冯奉仪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60%).

  • 胃巨大间质瘤侵及脾脏二例报道

    作者:王杰;汤东;王伟;黄玉琴;熊清泉;王道荣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GIST )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1]. 多发生于胃、小肠等部位,GIST主要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瘤体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 其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有关.巨大GIST早期可无症状,仅在中晚期因肿瘤较大出现相关压迫症状或肿瘤破裂出血等才被发现.

  • 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分析

    作者:王滔;陈梅鹃;黄伟;毛玉;陈蓉

    目的 探讨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裸区高危间质瘤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和方式、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及肿瘤周围淋巴结进行评估.结果 3例胃裸区高危间质瘤均表现为巨大的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坏死;1例呈跨壁式生长,2例为腔外型.术前1例跨壁型诊断正确,2例腔外型均误诊,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肿块始终紧贴胃裸区.结论 MSCT成像能够明确显示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MSCT影像特点,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信息.

  • 胃肠道间质瘤55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杨健;于健春;马志强;康维明;田树波;叶欣

    目的 探讨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5月至2013年12月所有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共收集558例GIST患者,其中男性284例,女性274例,多见于50 ~ 70岁年龄段;肿瘤原发部位常见于胃(303例),其次为小肠(118例).R0切除517例,R1切除4例,R2或姑息切除37例.复发风险极低度102例,低度156例,中度67例,高度233例.全组病例中,495例成功随访,随访率88.7%.5年生存率为87.4%,中高度复发风险的患者中,术后服用靶向药物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未服用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径、核分裂象、部位及肿瘤是否破裂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P =0.01,RR=1.562,95% CI:1.452~15.664)、肿瘤部位(P=0.01,RR=1.552,95% CI:1.324~ 12.225)、肿瘤核分裂象(P<0.01,RR=1.415,95% CI:2.126~7.968)及肿瘤破裂(P =0.01,RR=1.578,95% CI:1.543 ~ 15.89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R0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是GIST的佳治疗模式,肿瘤大径、部位、核分裂象及肿瘤破裂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c-kit基因突变对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赵文毅;曹晖;张云;沈志勇;吴志勇

    目的 探讨c-kit基因突变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对1999年1月至2008年8月有关c-kit基因突变对GIST预后影响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用RevMan 5.0.1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共计患者1751例.其中与细胞病理学相关统计显示c-kit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在有丝分裂计数>5/50 HPF(高倍视野)的病例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与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相关统计显示,c-kit基因突变型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者(P=0.010);与伊马替尼疗效相关统计显示,c-kit基因突变型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缓解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09),而伊马替尼耐药率较低(P=0.000).亚组分析发现,外显子11突变型的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缓解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外显子9突变型者(P均<0.05),而伊马替尼耐药率较低(P均<0.05).c-kit基因二次突变与伊马替尼获得性耐药相关研究发现,二次突变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3、14和17,部分为混合型突变.结论 c-kit基因突变与GIST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kit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伊马替尼的疗效,而二次突变的发生可能是GIST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郑玉军;唐文茜;梁彬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 tumor,GIST)病理发生学的重要因素是KIT受体酪氨酸的活性表达.伊马替尼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前期及基础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了抑制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活性.

  • 7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作者:刘自民;梁军;于壮;张立建;李青芳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壁卡哈尔间质细胞的肿瘤.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的进步纠正了以往对该病的错误认识,使我们对GIST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本研究中,我们对79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胃肠间质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分析

    作者:李若彤;张国敬;付蔚华;李卫东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间质瘤( GIST)消化道出血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消化道出血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00例GIST患者根据消化道出血情况分为消化道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143组)。在消化道出血组中,肿瘤直径为1.8~22.0 cm,平均为6.5 cm;肿瘤位于胃31例,小肠25例,结直肠1例;核分裂象≤5个/50 HPF者50例,6~10个/50 HPF者6例,>10个/50 HPF者1例;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肿瘤破裂。在消化道未出血组中,肿瘤直径0.4~18 cm,平均为2.5 cm;肿瘤位于胃125例,小肠8例,结直肠1例,其他(食管及未知来源)9例;核分裂象≤5个/50 HPF者141例,6~10个/50 HPF者1例,>10个/50 HPF者1例;有1例患者合并肿瘤破裂。 GIST消化道出血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部位、肿瘤危险分级、肿瘤破裂和肿瘤复发情况有关(均P<0.05)。200例GIST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86.8%,有16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死亡11例。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和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并消化道出血的GIST患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374 条记录 5/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