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崔俊玉

    根据心电图与临床特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分型,以便于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
      1缓-慢型
      包括经典型、普通型、单纯型或基本型。
      1.1病变部位病变局限于窦房结本身,表现为窦房结起搏或(及)传导功能障碍所致窦性节律紊乱。

  • 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及窦房结功能的变化

    作者: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赵立朝;杨庭树

    目的 观察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心率的变化,探讨心房颤动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以及心房颤动治愈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16例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终止后伴有窦性停搏[长间歇(MRRI) >3 s]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电隔离消融,术后1周及3个月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MRRI>2 s的次数(NP>2 s)、慢心率(MIHR)、快心率(MAHR)、平均心率(MEHR)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行左心房肺静脉前庭+左心房后壁+二尖瓣峡部消融后治愈,2例行左心房消融后仍可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上腔静脉补充电隔离后治愈.与术前MRRI(5.6±1.6)s、NP>2 s( 152.5±67.3)次、MIHR( 36.4±8.6)次/min、MAHR(91.4±18.7)次/min和MEHR(57.2±10.4)次/min相比,术后1周及3个月的MRRI[ (2.4±1.3)s,(1.7±0.5)s]和NP>2s[(32.7±11.5)次,(2.2±1.3)次]明显降低(均为P <0.05),MIHR[( 45.3±11.3)次/min,(53.6±9.5)次/min]、MAHR[(103.2±14.5)次/min,( 122.5±15.8)次/min]和MEHR[(66.5±8.6)次/min,(75.3±12.7)次/min]明显增加(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1周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1例患者伴有头晕、黑矇等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这些症状.结论 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在心房颤动终止后而非发作前出现窦性停搏.心房颤动经射频消融治愈后,窦房结功能在术后3个月可完全恢复正常.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继鸿;许原;张海澄;李学斌;张萍

    目的通过对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的分析,提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束时伴发的晕厥可能是窦房结功能一过性受抑的结果,探讨和证实这一发生机制设想的合理性.方法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2.5岁(19~49岁).均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晕厥住院.经各种电生理检查评价窦房结功能,冠脉造影排除冠脉的异常,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和(或)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随访2~5年.结果12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结束时有晕厥发生,年龄多属青年、中年,经各种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心电图均证实为较长时间的窦性停搏.4例经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3例经射频消融术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5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经2~5年的随访,全组12例患者无一例再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晕厥.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发的晕厥均由功能性病态窦房结功能障碍机制引起,尽管因果关系明确,但与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经过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这些符合快慢综合征患者晕厥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是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预防晕厥似乎必要性不大.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作者:马善学;刘仁光;翟桂兰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导致起搏和(或)传出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并伴有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和心电图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动态心电图分析快慢综合征11例

    作者:王春梅

    快慢综合征是在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种常见表现.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心肌缺血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检查.

  • 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晓烨;周晓茜;贡时雨;高杨;赵小红;张旭敏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共入选150例阵发性房颤伴发作终止时长间歇≥3.0s的患者,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1、3、6、9、12个月随访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结果:127例患者接受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平均RR长间歇为(4.3±1.0)s,9例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14 d至31.5个月接受了永久起搏器置入术;与未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相比,行永久起搏器置入的患者的长RR间歇明显延长[(6.7±1.1)s对(4.2±0.7)s,P<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病程、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等因素后,射频消融失败(OR =49.21,95%CI:7.28~332.51,P<0.001)、长RR间歇≥6.5 s(OR=7.32,95%CI.1.13~47.39,P=0.037)增加术后置入起搏器风险. 结论:房颤发作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RR长间歇,射频消融治疗使窦房结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较长的RR间歇提示患者需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

  • 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柴婵娟;杨志明

    快慢综合征患者一般窦房结功能正常,在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转复时,因窦房结功能的一过性抑制而发生缓慢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有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合并有快速心律失常.快慢综合征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消失后伴随的长间期随之消失,窦房结功能一般可恢复;而慢快综合征患者首选植入起搏器,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控制不佳时也可选择导管消融.

  • 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发现快慢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娟;王雪;刘卉;伊永亮

    心脏远程监护是一种基于GPRS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心电信息的技术,在传统动态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报警、实时发送心电图的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心电异常、及时预警,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从而挽救患者生命.本文介绍一例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发现的快慢综合征.

  • 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发快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赵慧强;吴立荣;王海昌;郭文怡;贾国良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发快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电生理资料的分析,探讨快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阐明其发生机制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8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因反复头昏、晕厥入院,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窦房结功能正常,经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均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手术成功患者术后心动过速未再发,症状消失.结论经各种检查确诊的快慢综合征患者应首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 心房颤动与快慢综合征

    作者:杨延宗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Ferrer MI和Kaplan BM等在描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时,就命名了两个亚型,一种是"慢快综合征(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另一种为"快慢综合征(tachycardia-bradycardia syndrome)".而国内的教科书和心电图学在病态窦房结病的章节中只描述了"慢快综合征"这一亚型.

  • 预激综合征合并病窦综合征心电图分析

    作者:刘仁光

    预激综合征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原因,严重者可伴室颤、快慢综合征引起晕厥和猝死,如同时存在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将能增加患者心律失常的复杂性,现将二者并存的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 快慢综合征的消融治疗:一箭双雕?

    作者:张舒珊;陈菲菲;常栋;杨延宗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快慢综合征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导管消融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导管消融在消除心房颤动(房颤)的同时,避免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但此法颇具争议.本文总结导管消融术治疗快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以期为该技术未来的走向提供参考.

  • 射频消融房性心动过速治疗房性心动过速伴快慢综合征一例

    作者:董玉梅;姜峰;李学奇

    患者男性,19岁,于2003年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胸闷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以及交界性逸搏现象,诊断为"慢快综合征",医生建议其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于2008年5月就诊于本院后首选了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速,术后进行窦房结恢复时间及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分别为990 ms及445 ms,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后诊断为房速伴快慢综合征.

  • 心脏起搏术后阵发性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运来;张常莹;郑杰;李库林;郁志明;王如兴

    目的 分析心脏起搏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109例慢快综合征和30例快慢综合征患者,分别植入VVI(R)或DDD(R)起搏器.根据房颤进展情况分为持续性房颤组(进展组)和非持续性房颤组(非进展组).分析心脏永久起搏术后房颤进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5.1±2.2)年,51例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单因素分析显示预测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左房内径、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VVI起搏、高房颤负荷及慢快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HR=1.103,95%CI 1.085~1.124,P<0.05)、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HR=1.975,95%CI 1.336~2.813,P<0.001)、VVI起搏(HR=2.156,95%CI 1.458~3.157,P<0.001)及慢快综合征(HR=1.875,95%CI 1.326~3.025,P<0.001)是房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分析示慢快综合征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快于快慢综合征(P=0.034).结论 慢快综合征、左房内径、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VVI起搏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胡宏德;傅华;崔凯军;杨庆;姜建

    目的 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41~73岁,均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窭性停搏.窦性停搏RR长间歇主要发生于心房纤颤终止时.全部病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基础术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2例患者加上碎裂电位CFAE消融.结果 6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消融.随访6月至3年,1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现象明显好转,无RR长间歇出现.1例无心房颤动发作,但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现象加重,后安置了永久起搏器.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大部分病例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必植入永久起搏器.但仍然需要长期随访,部分病例后期可能仍需要永久起搏器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