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O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苏艳军;刘其雨;刁畅;张建明;李立;段体德;程若川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68只大鼠,72只雄性作为供体,96只雌性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作为受体,采用双套管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对照组(对照组n=24)、L-Arg组(n=24)和L-NAME组(n=24),再分为1h、3h、6h亚组(n=8),检测血清NO和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和胰腺组织中iNOS表达检测、胰腺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1h、3h、6h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和NO、胰腺病理损害评分逐渐升高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L-Arg组1h、3h、6h各时间点血清NO均高于对照组(P<0.01),L-Arg组1h、3h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而6h则血清淀粉酶高于对照组(P<0.01);L-NAME组1h、3h、6h各时间点血清NO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后1h、3h、6h各时间点胰腺活细胞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早期凋亡细胞高于假手术组(P<0.01),L-Arg组1h、3h、6h各时间点活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而L-NAME组则低于对照组(P<0.01);早期凋亡细胞L-Arg组6h、L-NAME组1h、3 h高于对照组(P<0.01).L-Arg组1h、3h、6h各时间点坏死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NAME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NO参与了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胰腺细胞凋亡,扮演着保护与损伤的双重角色.

  • 大鼠门脉回流、内引流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顾永平;黎介寿

    建立大鼠门脉回流、内引流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使该模型符合正常生理特点.采用供体门静脉同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在低位相吻合,形成门静脉回流;供体十二指肠同受体近端空肠相吻合.结果显示67例药物诱导糖尿病大鼠行胰十二指肠移植,46例成活超过7天,42例非禁食情况下,血糖正常,所有46例成功大鼠血胰岛素浓度正常.提示该模型符合正常生理特点,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胰十二指肠移植的免疫和生理特点.

  • 肠造瘘式异基因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力;赵雪云;刘胜春

    背景: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是进行胰腺移植病理生理及移植免疫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但大鼠胰腺模型存在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等缺点,而采用肠造瘘的大鼠胰腺移植能简化操作过程、提高造模成功率.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将供、受体腹腔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以自制导管行袖套吻合,移植十二指肠近端结扎,远端行腹壁造瘘,建立SD→Wistar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共完成大鼠胰腺移植手术40例,其中34只大鼠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3 d,移植成功率为85%.受体大鼠平均存活(8.97±2.05)d,移植后7~10 d为死亡高峰期,移植物呈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该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能够用于胰腺移植中诸如免疫排斥等方面的研究.

  • 门静脉回流、肠造瘘式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虞俊波;徐泽宽

    目的:建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为胰腺移植的基础实验提供研究工具.方法:近交系SD大鼠胰腺移植.链尿佐菌素按50 mg/kg的剂量一次性尾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供胰血液回流重建采用门静脉回流方式,即将附带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供胰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胰的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近端结扎,远端腹壁造瘘.结果:共进行38次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实验,其中33例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7天,移植成功率为86.8%.术后1、3、5天血糖平均为(4.91±0.84)mmol/L、(5.19±1.06)mmol/L以及(5.67±1.47)mmol/L.结论:本胰腺移植模型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并能较好地模拟临床胰腺移植过程,适用于胰腺移植的基础实验研究.

  •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技巧

    作者:朱兴国;田青水;陈彦;张子祥;李德春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对供体于进腹后采用连续滴注法经腹主动脉灌注4℃复方乳酸林格液7~8 ml,同时整块切取带全胃、部分结肠在内的供体后再修剪.对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对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对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62只经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术后存活超过24 h者56只,其中54只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熟练、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建立大鼠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基础;该模型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好,是临床、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 三磷酸腺苷对大鼠移植胰腺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

    作者:陈党英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探讨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移植组和ATP保护组,后2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各分为0、1、6、12 h亚组,单纯移植组供体胰腺单纯用肝素平衡盐液进行低温(0~4 ℃)灌注并保存60 min后行移植手术,ATP保护组供体胰腺用添加了ATP的肝素平衡盐液进行低温(0~4 ℃)灌注并保存60 min后行移植手术.观察ATP对血糖、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含量和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研究胰腺组织ATP含量与凋亡、胀亡细胞百分比的关系.结果 ATP保护组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轻于单纯移植组,再灌注6、12 hATP保护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单纯移植组(血糖、脂肪酶,P<0.05;淀粉酶,P<0.01),再灌注0、1 h ATP保护组胰腺组织ATP含量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单纯移植组(P<0.01),ATP保护组胀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小于同时间点单纯移植组(0、1、6 h,P<0.01;12 h,P<0.05),ATP保护组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是凋亡,ATP含量与胀亡细胞百分比明显负相关(r=-0.956,P<0.01),与凋亡细胞百分比无明显相关.结论 ATP促进移植胰腺的不可逆损伤细胞以凋亡方式死亡,减少细胞胀亡的发生.

  • 丹参保护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作者:牛万成;李玺;李德本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同种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供体胰腺分别用肝素平衡盐液或肝素平衡盐液添加丹参进行低温(0℃~4℃)灌注保存60 min.光镜、电镜观察术后再灌注12 h胰腺腺泡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清中脂肪酶、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丹参组胰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血清中脂肪酶、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凋亡指数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丹参组凋亡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丹参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

    作者:李为苏;罗开;李宁;石群立;黎介寿

    目的 研究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术后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头猪作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平均分为未用药组和治疗组,术后定期取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作普通病理检查.结果 胰腺急性排斥反应时首先并持续损伤腺泡,以后累及胰腺导管,后为胰岛和血管.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急性排斥反应大多同时存在;间质性排斥反应评分相同者占73%,评分不同者中,胰腺评分较高,占58.3%.结论 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先累及胰腺外分泌系统;终累及内分泌组织.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有助于确定有无胰腺急性排斥反应,但不能确定其严重程度.

  • 供体特异性输血对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峰;万赤丹;熊炯炘;王春友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血(DST)对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施行胰十二指肠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大鼠进行DST,观察大鼠胰腺移植过程中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血糖、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胰腺移植术后24 h,糖尿病大鼠血糖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DST组的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程度较轻,MDA含量基本正常.DST组的移植胰腺,白细胞介素(IL)-4、IL-5、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增强不同程度受到抑制,而IL-6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反而增强.结论 DST对移植胰腺具有保护作用,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与此作用关系密切.

  • 一氧化氮与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中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苏艳军;刘其雨;刁畅;张建明;李立;程若川

    器官移植研究中发现,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远位多脏器的损害[1-3].胰腺移植中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是否会造成急性肺损伤(ALI),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中探讨是否发生ALI,并以L-精氨酸( L-Arg)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作为实验干预,探讨一氧化氮(N0)在ALI中的作用及机制.

  • 糖尿病大鼠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和疗效观察

    作者:润晓勤;王春友

    目的:观察胰腺移植对大鼠糖尿病的疗效,为胰腺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可行、稳定的模型.方法:将正常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右髂窝,建立胰腺移植模型,观察移植物的功能和形态以及受体大鼠的生存状况.结果:胰腺移植术后24小时,糖尿病大鼠血糖恢复正常.受体大鼠存活均超过一周.结论: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疗效肯定.糖尿病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

  • 改进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赵雪云;张力;刘胜春

    目的:提高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Pancreaticoduodenal transplantation,PDT)的制作效率,为胰腺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奠定模型基础.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共行40例大鼠胰腺移植.采用自制套管吻合供体门静脉和受体左肾静脉、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左肾动脉,术中不需阻断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结果:40例手术中,供体平均手术时间为(68±4)min,受体平均手术时间(55±4)min,静脉袖套吻合时间(6±1)min,动脉套管吻合时间(5±1)min,术后24h移植物恢复功能,有轻度组织病理学改变,移植成功率达90%.结论:该方法简化了血管吻合的步骤,减少了术后大出血的并发症,大大提高了造模效率.

  • 两种外引流方式的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对比研究

    作者:黄蔓;刘胜春;杨渊;李鹍鹏;李志路;汪诚;王瑞珏;杨亭;淳林

    目的:建立经空肠外引流及经胃外引流的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探索一种并发症少、外引流方式更符合生理要求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30 kg的封闭群白猪共24只,随机分为空肠引流(enteric drainage,ED)组、胃引流(stomachic drainage,SD)组,每组12只,组间再随机分为供、受体2组,每组6只,进行经腔静脉内外流经空肠外引流及经腔静脉内引流经胃外引流胰十二指肠移植.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受体猪术前24 h、麻醉开始前、胰腺切除后30 min、移植成功后动静脉开放时、动静脉开放后30 min、术后12 h、术后每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淀粉酶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SD组手术时间比ED组手术时间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ED组术后发生移植物静脉血栓形成、胰瘘各1例,SD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l例.2组间各时段血糖、胰岛素、血清淀粉酶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81、P=0.831、P=0.983);组间胰高血糖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4),但结果可能为假阳性.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ED、SD 2种外引流术式的同种异体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操作可行,成功地建立了经空肠外引流及经胃外引流的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SD有便于术后取病理活检来判断免疫排斥反应的优势,但2种术式在并发症、免疫排斥、病人生存率、移植物存活率等方面仍需要大量临床研究.

  • 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技巧

    作者:魏晓平;刁畅;李立;田大广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WPDT)模型手术过程的操作要点.方法 将供、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小肠端侧吻合,成功建立Lewis→Wistar糖尿病大鼠异基因WPDT模型.结果 50只糖尿病大鼠行WPDT术式,44只移植成功.其中8只于术后3 d内死亡,其余36只受体大鼠存活时间为6~16 d,平均为(10.45±3.30) d,术后7~10 d为死亡高峰,移植物病理改变呈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 结论 熟练的显微技术和重视操作细节是成功建立WPDT模型的关键因素.

  • Ad-CTLA-4Ig基因导入对胰十二指肠移植大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令祥;胡伟明;张肇达;韩方海;周祥;贾巍;陆慧敏

    目的 研究基因转导法导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基因(CTLA-4Ig)对诱导大鼠胰腺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霉素60 mg/kg尾静脉一次性注射法诱导建立Wistar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以SD大鼠为供体,糖尿病Wistar大鼠为受体,用体外低温保存状态下对供器官行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导制作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术后监测血糖,记录大鼠功能性存活期.术后3、10、17、28d经大鼠眶后静脉取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人CTLA-4Ig的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功能性存活期为(11±1)d,转导组功能性存活期为(33±4)d(P<0.01);对照组大鼠术后血清中未检测到人CTLA-4Ig蛋白表达,所有转导组存活病例,第10d血清中均有人CTLA-4Ig表达;转导组术后第3d、第10d血清IL-2分别为(33.710±7.803) pg/mL、(47.846±14.050) pg/mL,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外低温保存状态下对供器官行腺病毒介导人CTLA-4Ig基因转导,可以延长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后功能性存活期,诱导免疫耐受.

  • 外源性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牛万成;李玺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移植胰腺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建立SD大鼠同种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供体胰腺分别用肝素平衡盐液或肝素平衡盐添加ATP液进行低温(0~4℃)灌注并保存60 min后行移植手术,检测再灌注0, 1, 6, 12 h时血糖、脂肪酶、淀粉酶含量,同时检查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ATP含量及凋亡、胀亡细胞百分数. 结果: ATP组胰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ATP 6, 12 h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 (血糖,脂肪酶,P<0.05;淀粉酶,P<0.01),ATP 0, 1 h组胰腺组织ATP含量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ATP组各时间点胀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小于同时间点对照组(0, 1, 6 h, P<0.01;12 h, P<0.05), ATP含量与胀亡细胞百分数明显负相关(r=-0.756, P<0.01),与凋亡细胞百分数无明显相关. 结论: 外源性ATP对移植胰腺有保护作用,减少胰腺组织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是其重要的保护机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