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的疗效评估

    作者:郭林林;杨琦;徐卓明

    目的 探讨体肺分流术在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CHD)中的应用,评估体肺分流术后早期、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4-2008年在本院行体肺分流术患儿的客观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搜集患儿围术期以及远期随访资料的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五年间73例紫绀性CHD患儿实施体肺分流术,术后死亡14例,早期死亡(术后<30 d)率15.07%(11/73).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3.52±7.53)%上升至术后(83.84±3.68)%,有明显改善(P<0.01).远期随访,患儿McGoon指数、Na-kata指数较术前显著上升(P均<0.01).25例已经行二期手术.结论 体肺分流术能有效改善紫绀性CHD患儿氧合情况,促进肺动脉发育,为二期施行双心室矫治及双向腔肺分流术(Glenn术)或全腔肺吻合术Fontan术)赢得时机.

  • 肺血管发育不良性法洛四联症的分期治疗

    作者:李晓锋;范祥明;李志强;曹跃丰;朱耀斌;刘爱军;张辉;程沛;刘迎龙

    目的:探讨肺血管发育不良性法洛四联症的治疗策略.方法:2007年11月至2013年12月,29例TOF因肺血管发育不良行分期手术,男性12例,女性17例.一期手术中位年龄15个月;体质量(10.7±5.0)kg;二期手术中位年龄36个月,平均体质量(14.7±5.1)kg.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根治病例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平均间隔(21.8±9.4)个月.一期手术共计29例,结扎侧枝2例共5支,侧枝融合1例,McGoon比值由(0.78±0.13)增至(1.50±0.20).两次手术间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5例.根治术后发生胸腔积液6例,灌注肺3例,肺不张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与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肺血管发育不良性TOF分期手术安全有效,一期术后应根据肺血管发育情况适时行二期手术.

  • 10例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术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金梅;霍玉峰;王霄芳;郭保静;梁永梅;肖燕燕;顾燕;吕震宇;孙楚凡

    目的:探讨对重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体肺分流术(Blalock-Taussig shunts;B-T)后患者通过肺动脉瓣或肺动脉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增加前向肺血流,促进肺血管发育,改善双心室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10例TOF B-T分流术后1年仍未达根治适应证的10例患者,于我科行肺动脉球囊扩张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8(1.0~ 13.0)岁,体质量20.3(11.0~48.0)kg,身高100.2(74.0 ~ 173.0)cm.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心导管等检查评估肺血管床及心室发育情况.并于术后相同时间段随访了解肺动脉和心室发育改善程度、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变化等相关参数,评价内科介入治疗在促进TOF姑息术后患者心肺发育情况,利于进一步根治的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介入治疗.住院时间平均3.2(2.0~7.0)d.其中7例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3例行肺动脉分支球囊扩张术,SaO2:由术前平均[(80±7.0)%上升至术后(91 3士5.6)%,P<0.001],跨肺动脉瓣及狭窄近、远端压差由术前[(96.3±23.3)mmHg(1mmHg =0.133kPa)下降至术后(62.2±21.2) mmHg,P<0.01],右心室收缩压由术前的[(115.6±23.9) mmHg下降至(95.9±11.3) mmHg,P<0.01];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并发症,3例于球囊扩张后40d、7个月和1年,因肺动脉发育达根治标准而行根治手术.结论:内科介入治疗TOFB-T术后患儿能有效促进肺血管发育而利于进一步根治治疗.

  • 不同姑息性手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肺血管发育促进作用的比较

    作者:张永辉;花中东;王旭;闫军;王强;李守军;马凯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分期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至2012-08连续在我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92例合并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以比较行体肺分流术(n=47)和姑息性RV-PA连接术(n=45)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肺血管发育情况以及终根治率等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2.01±1.02)年时,两组肺血管发育指标Nakata指数、McGoon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01),但两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终获得解剖学根治的比例明显高于体肺分流术组(62.2% vs 31.9%,P<0.01).根治手术时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紫绀情况较体肺分流术组改善明显,手术时间也明显减少(P均<0.001);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虽有缩短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体肺分流术,姑息性RV-PA连接术作为促进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分期手术的姑息手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根治率,可能有利于二次根治手术时患者恢复.

  • 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37例

    作者:梅举;丁芳宝;鲍春荣;郝家骅;王宜青;谢晓

    目的 探讨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治疗37例法洛四联症病儿男26例,女11例.年龄5个月~17岁,平均3.6岁;体重4.6~38.0 kg.均明确诊断为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发育不良.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SatO2)平均为0.68±0.07;McGoon比值0.81~1.17,平均0.95±0.26;Nakata指数为71.6~97.5 mm3/m2,平均(82.7±21.6)mm3/m2.一期手术行升主动脉-主肺动脉中央分流术17例,左侧改良Blalock-Taussig术13例,右侧7例.结果 37例一期分流术无早、晚期死亡,5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分流术后,SatO2提高至0.91±0.10(P<0.01),血红蛋白由术前的(15.6±2.7)g/L降至(12.5±2.2)g/L(P<0.05).全组均于分流术后6~31个月(平均10.7个月)行二期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其时McGoon比1.82±0.43,较一期术前显著升高(P<0.01),Nakata指数176.8±46.8,显著高于一期术前(P<0.01).二期根治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2.7%),无晚期死亡.结论 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发育不良病儿,分期手术可改善缺氧状况,促进肺动脉发育,提高二期根治手术的成功率.

  • 快速二期大动脉转位手术前等待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卓明;徐志伟;刘锦纷;苏肇伉;陈玲;史珍美;朱丽敏;宋云海

    目的 探讨超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病婴经历了肺动脉环缩(PAB)和体肺分流(BTS)的左心室准备术后,如何安全度过快速二期大动脉转位术(ASO)前的等待期.方法 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21例D-TGA病婴实施了快速二期ASO前的准备(PAB和BTS).结果 等待期中,2例行BTS再通,2例行PAB松解,1例行再次PAB;12例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7例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行心肺复苏,死亡率14.3%(3/21例).18例度过准备期接受二期手术,等待期9(1~150)d,平均(22.4±36.7)d,死亡率16.7%(3/18例).结论 快速二期ASO前的等待期中,平衡左、右心室的压力和容量负荷,及时逆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判断左心室准备完成、适时行二期ASO,是安全渡过准备期的关键.

  • 重症法洛四联征外科治疗探讨

    作者:韩玉龙

    目的 总结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8-47岁,平均(25.3±6.6)岁.血红蛋白102~235(136±4.7)g/L,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结果 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7例(直径3~7mm),RVOT残余梗阻3例.10例伴重度低心排.死亡6例,死亡率7.5%.结论 根据成人法乐四联症的特点,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法乐氏四联症根治可取得良好效果.严重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可改善缺氧状况,促进肺动脉发育,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 重症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的研究

    作者:谌启辉;王平凡;彭帮田;白希玲;李永武;刘志永

    目的 总结2002年至2007年我院18例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487例,其中采取分期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18例(3.7%),男11例,女7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3.5±4.3)岁,体重4.2-19kg,平均(9.1±3.09)Kg,术前末梢氧饱和度为54%-72%,平均(64.2±6.5)%,血红蛋白102-235g/L,平均(136±4.7)g/L,Nakata指数(PAI)82.1-103.4mm3/m2,平均(93.5±9.3)mm3/m2,MaGoon比值0.91-1.14,平均(0.99±0.63).一期手术行B-T分流术2例,改良B-T分流术3例,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分流术(Waterston术)9例,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流术1例,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术3例.结果 本组无死亡,一期手术后末梢氧饱和度提高到85%-94%,平均(89±4.5)%,2例出现胸腔积液.全组均于分流术后8-27个月,平均(17.2±6.5)个月行二期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其时MaGoon比值1.52-1.91,平均(1.73±0.19),Nakata指数152.3-193.5mm3/m2,平均(171.9±18.3)mm3/m2.随访1-6年,二期手术没有晚期死亡.结论 严重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分期手术可改善缺氧状况,促进肺动脉发育,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 体肺分流术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淼;徐宏耀;王平凡;高廷朝;李友金;高飞

    目的 总结体肺分流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43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体肺动脉分流术,年龄6个月至25岁,平均(3.2±0.8)岁.法洛四联症16例,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6例,法四型右室双出口12例,单心室伴肺动脉严重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5例.术前血氧饱和度45%~72%,平均(63.2±1.6)%.经典B-T分流术8例,改良B-T分流术12例,主动脉主肺动脉分流术13例,主动脉右肺动脉分流术10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行二次手术人工血管环缩2例,术后血氧饱和度83%~92%,平均(88.2±0.7)%.随访3个月至4年,18例行二期根治手术,18例行二期根治手术,术后无死亡.结论 对于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或一期行根治性手术风险过大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体肺分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吕瑛;孙丽颖;闫芳;王军;张会军

    目的 观察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诊治的54例重度肺血管发育不良的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5例,月龄4~72(19.7±11.3)月,体质量5~20(9.4±3.5)kg.根据自身的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体肺分流姑息手术治疗,其中改良B-T分流术4例,主动脉一主肺动脉分流术18例,主动脉一右肺动脉分流术32例.术后根据年龄、体质量及肺血管发育选择人工分流管道,其中采用4 mm管道20例,采用5 mm管道32例,采用6 mm管道2例.结果 54例患者术中无死亡,术后死亡3例(5.6%).术后主要并发症:低氧血症5例(9.3%),其中4例为人工分流管道失效(7.4%)、1例灌注肺(1.9%);肺部感染2例(3.7%);低心排综合征2例(3.7%);心律失常3例(5.6%);肢体活动障碍1例(1.9%).结论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后监护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2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肺分流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张丽芬;丁志兰

    总结2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肺分流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认为严密的术后监护、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体肺分流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琦;徐卓明

    体肺分流术作为一种增加患儿肺血流量、改善氧合的姑息手术,发明至今无论是手术方法还是手术适应证都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该文回顾了体肺分流术的发展,综述了其近、远期手术效果及术后随访等问题,以期促进对体肺分流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

  • 常温下复杂先心病体肺分流手术的麻醉探讨

    作者:钟巍

    目的:探讨常温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全体37例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行体肺分流手术,术中监测有创动脉压,心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控。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行二次手术人工血管环缩2例,氧饱和度改善,症状缓解。结论:完善的监测、准确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维护内环境稳定、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 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卓明;杨琦;郭林林;苏肇伉

    目的 分析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行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接受体肺分流术的73倒青紫型CHD患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搜集患儿围术期的客观指标,分别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事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14例患儿发生早期失败.x2检验结果 显示: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年龄≤60 d、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同期行肺动脉扩大术和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大值(ISmax)>20是影响患儿早期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同期行肺动脉扩大术及术后ISmax>20是早期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存在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危险因素的青紫型CHD患儿,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应加强监护,以减少术后早期失败的发生.

  • 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姑息术后血气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作者:樊星;张宏家;刘迎龙;范祥明;贺彦;朱耀斌

    目的 比较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复合姑息手术(体肺分流术即改良BT+双向腔肺吻合术即双向Glenn)或单一姑息手术(双向腔肺吻合术)术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探讨2种术式在改善患儿发绀方面的影响.方法 45例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复合姑息手术组(改良BT术—双向Glenn术)20例和单一姑息手术组(双向Glenn术)25例;比较2组术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单一姑息组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29.6±10.8)、(8.7±1.5)h)明显低于复合姑息组((86.3±24.1)、(29.5±9.4)h)(P<0.05);复合姑息组术后出现乳糜胸1例,单一姑息组出现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2~24个月,2组各完成根治手术1例,单一姑息组1例远期死亡;2组患儿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姑息组拔除气管插管前连续5次血气分析中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均高于单一姑息组(P<0.05),pa(CO2)、pH值、乳酸、中心静脉压与单一姑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连续5次血气分析中,pa(CO2)、pH值、乳酸、中心静脉压、pa(O2)、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姑息手术与单一姑息手术均可明显改善患儿发绀及血流动力学,可根据患儿自身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手术方案,在拔除气管插管后恢复过程中2种手术方案均可达到同等较理想效果.

  • 动脉导管内支架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忠建;李芳;翟波;陈振良;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于文波

    目的:比较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与传统的体肺分流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26例,年龄3~23(8.20±4.80)d,体质量2.80~3.88(3.41±0.27)kg。患儿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均伴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术前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维持61%~75%,平均67%。其中行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12例,行体肺分流术(包括改良 B-T 分流和中央分流)+动脉导管结扎术14例。观察患儿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正侧位胸片,评估支架和管道的血流情况,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12例患儿均顺利置入支架。传统体肺分流术组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为(82.73±5.59)%,与动脉导管内支架组[(86.18±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71,P <0.05)。体肺分流术组死亡2例,1例术后心力衰竭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动脉导管内支架组术后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干预后恢复。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体肺分流术组行改良 B-T 分流的1例由于管道血流缓慢,分流量较少,血氧饱和度为69%,再次行中央分流。动脉导管内支架组1例患儿因术后2个月末梢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再次行支架球囊扩张术,术后经皮氧饱和度改善。动脉导管内支架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一期手术首选治疗方法,减少了传统开胸体肺分流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 体肺分流术在治疗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卫向阳;孙英民;张军;郭小峰;常超

    目的 分析体肺分流术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09年2月我院20例肺血减少型心脏病患者行体肺分流手术,其中Waterston术(升主动脉吻合至右肺动脉)12例,中心分流术8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半年心功能衰竭1例,余病例无远期死亡.结论 对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体肺分流术可减轻患者的缺氧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肺血管的发育,并为进一步的手术创造条件.

  • 右室减压术伴改良体肺分流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

    作者:宋海龙;陶曙光;杨仕海;韩剑刚;温林林;王建明;姚洁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流出道切开后跨肺动脉瓣补片术加改良体肺分流术(术式a)与经右室表面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加改良体肺分流术(术式b)两种术式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57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从中随机选出22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患儿,其中11例患儿行术式a(a组),另外11例行术式b(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监测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肺动脉瓣反流率(肺动脉反流束宽度与肺动脉瓣环内径的比值),比较两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患儿共死亡4例,b组患儿共死亡2例.a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时间为(127.09±46.81)h、CCU平均住院时间为(7.91±2.5)d.b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时间为(81.55±26.25)h、平均CCU住院时间为(4.82±1.08)d.两组比较,b组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院当日,a组的肺动脉瓣反流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b两组患儿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瓣反流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肺动脉跨瓣压差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儿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b组,a组患儿肺动脉跨瓣压差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肺动脉瓣反流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组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随访,a组患儿右心室及肺血管发育优于b组患儿.

  • 儿童重症法洛四联症行分期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睿;姜兆磊;刘浩;张俊文;鲍春荣;丁芳宝;梅举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儿童TOF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华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TOF 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长发育程度、缺氧程度、肺动脉发育程度(McGoon比值)、左心室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将患儿分为重症TOF组(A组)和轻症TOF组(B组).A组共23例,均行分期手术,一期行改良肺动脉-锁骨下动脉连接术(modified Blalock-Taussig,MBTs),二期行TOF根治术;B组共87例,均行一期TOF根治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McGoon比值、LVEDVI、手术情况及随访情况,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 A组一期MBTs术后无死亡,两次手术间隔为9(6.3~25.3)个月;与一期MBTs术时相比,二期根治术时的McGoon比值、LVEDVI均有所提高,肺动脉发育和左心室发育均达到了根治手术的标准(P<0.01);二期根治术后早期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结果良好.B组一期根治术后早期死亡3例,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根治手术时,两组患儿的住院病死率、住院总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使用跨瓣环补片、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渗出总量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满足行一期根治手术标准的重症TOF患儿,行分期手术治疗效果可靠.儿童TOF行分期根治手术,可以达到与轻症TOF行一期根治术相似的早、中期疗效,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改良B-T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连勇;丁芳宝;张俊文;黄健兵;刘浩;吴淑彬;梅举

    目的 分析改良B-T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对14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150例次改良B-T分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0例次、女50例次,手术年龄2 ~ 756(20.17±80.37)个月;体重4~63 (8.86±9.69) kg.结果 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3.50%),3例患者因异常出血行开胸止血术(2.10%),5例(3.50%)因人造血管闭塞再次开胸行改良B-T分流术.该组患者129例(88.99%)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14.38±10.05)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因人造血管闭塞再次行改良B-T分流术7例次(5.43%),随访过程中死亡3例(死亡率2.33%),生存患者中88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或二期姑息性手术(68.22%).行改良B-T分流术后,主肺动脉直径显著增大(t=-15.18,P=0.00),左肺动脉直径较术前有明显增大(t=-13.27,P=0.00),右肺动脉直径较术前明显增大(t=-15.94,P=0.00).改良B-T分流术后,手术侧肺血管较对侧肺血管发育好(t=2.44,P=0.02),McGoon比值较术前有明显上升(t=10.10,P=0.00),射血分数值较术前稍有降低(t=2.77,P=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较术前明显上升(t=-9.26,P=0.00).结论 改良B-T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能显著促进双侧肺动脉发育,手术侧肺血管较对侧发育更好.术前McGoon比值小、肺动脉闭锁是限制肺动脉进一步发育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术前肺动脉发育情况及体重选择合适的分流血管是保证手术成功及良好预后的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