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包敬玺;于新华;李华建;李宝山;王晓野

    目的 研究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具备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应从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骨瓣开颅后,经颞部皮层或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脑内血肿;试验组26例,常规骨瓣开颅后,采用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随访0.5~1.5年,采用ADL分级法将所有患者预后分级,Ⅰ~Ⅲ级视为恢复良好,Ⅳ~Ⅴ级视为恢复差.对两个治疗组预后情况进行独立样本2×2列联表χ2检验.结果 对照组:恢复良好者(Ⅰ~Ⅲ级)17例,恢复差者(Ⅳ~Ⅴ级)13例;试验组:恢复良好者(Ⅰ~Ⅲ级)22例,恢复差者4例.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损伤小、预后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作者:刘宗明;贾继明;林贵军;饶芝国;李成义;闫昕;伊志强;贺峰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20例术后立即复查CT,7例48 h复查CT,血肿清除率95%以上26例,1例术后再出血40ml,并再次开颅手术,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14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 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

    作者: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韦素春

    目的 探讨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 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路组(79例)和颞部入路组(75例).额部入路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路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①术后7 d复查头部CT,示额部入路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入路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x2=4.53,均P<0.05);术后14及30 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入路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人路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部人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入路手术方式.

  • 初发急性基底核出血与梗死患者的认知改变

    作者:

    目的 探讨初次发病的急性基底核出血和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变化的特点和差异.方法 观察组共91例患者,其中基底核出血48例,基底核梗死43例.观察组卒中患者均在发病3周内,入组当日就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验.健康对照组77名,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 基底核出血组和梗死组在各个认知域的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除数字符号、Stroop测验A部分和积木测验外,基底核出血组的认知域评分均低于基底核梗死组(P<0.05).左侧半球基底核出血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和视空间结构能力的认知域评分均低于同侧基底核梗死组(P<0.05).右侧半球基底核出血组的MMSE、记忆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低于同侧基底核梗死组(P<0.05).左侧基底核出血组的MMSE、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评分均低于右侧出血组,左侧基底核梗死组记忆力和执行功能评分也低于右侧半球(P<0.05).结论 基底核卒中急性期可以出现多个认知领域的损害,基底核出血较梗死受损严重,左侧较右侧受损严重.应早期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以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 左侧半球损伤致无语言障碍的右侧视觉空间忽略一例

    作者:萧演清;汪洁;刘霖;宋为群

    患者男,53岁.左利手,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5个月,加重4个月",于2010年7月26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患者170 d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意识丧失,急送当地医院,头部CT检查,示左侧基底核出血破入脑室,约80 ml.考虑为脑血管畸形.紧急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术后意识恢复,但右侧偏瘫.

  • 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时机探讨

    作者:王雪原;杨树源;黄楹;孙梅;卓杰;高满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113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 h)31例、早期组(6~24h)42例和延期组(>24~72 h)40例.比较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肿清除率、脑水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残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和初始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7d脑水肿体积超早期组[(6.6±4.8)mL]和早期组[(8.2±5.9)mL]明显小于延期组[(15.8±1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手术后NIHSS改善超早期组[(11.3±6.0)分]和早期组[(12.5±6.3)分]明显高于延期组[(6.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优于延期组(均P<0.01),但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早期手术能够减轻术后灶周水肿的程度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再出血概率可能更小.

  • 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贾颖;田野;王景华;王毅;江荣才;张建宁

    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优化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5例,比较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前高血压控制情况、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血肿量及治疗方法的预后情况。结果55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预后不良28例(50.9%),死亡12例(21.8%),多见于男性(83.6%)、基底节区血肿(80.0%)、超重肥胖(61.8%)、发病前高血压控制不良者(89.1%)。BMI正常较超重肥胖者(66.67%vs 38.24%),发病前高血压控制良好较控制不良者(100.00%vs 42.86%),发病后6 h内就诊较6 h后就诊者(61.76%vs 28.57%),GCS为9~12分、13~15分较3~8分者(75.00%vs 78.95%vs 12.50%),单纯基底节区血肿较基底节区血肿破入脑室者(60.61%vs 18.18%),基底节区血肿量≤40 mL者较>40 mL者(73.68%vs 32.00%)的预后良好率高(均P<0.05)。基底节区血肿量20~40 mL者中,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者的预后好(100.00%vs 28.57%,P<0.05)。结论控制体质量与血压、早期就诊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等是改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 后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作者:韦素春;张生;张国欣;刘春宏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尤其出血量>40 ml时,保守治疗效果极差,致残率及病死率很高.传统的外科开颅及以往经颞部微创虽使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但致残率仍较高.本研究经后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与同期外科开颅术的46例对比,前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表现及治疗措施

    作者:黄东振

    目的 分析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通过CT检测扫描获取患者的CT表现;同时把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检测扫描清晰地将患者的出血量大小、脑室受压状况、中线移位程度以及水肿程度呈现出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测扫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是选择治疗前应急措施的重要依据;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对于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疗效确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感染和再出血概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右侧基底核区出血致幻视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慧民

    幻视是指精神行为错乱,惊厥、谵妄时出现幻觉、幻听。目前,基底核区出血致幻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回顾了2014—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例右侧基底核区出血致幻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 超早期及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乔潜林;张举英;李文

    目的:比较超早期与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0例,依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和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48 h),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分,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超早期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 NIHSS 评分、CS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患者术后3个月 NIHSS 评分、CSS 评分均高于超早期组,Barthel 指数评分低于超早期组(P <0.05)。早期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低于超早期组(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早期与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各具优势,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手术时机。

  • 软通道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黎开宇;钟晖东;李其杰;张海冰

    目的:比较软通道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核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48例与开颅组52例。微创组患者予以软通道手术,开颅组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 MoCA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患者 MoCA 量表评分高于开颅组( P <0.05)。术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患者Fugl-Meyer评分高于开颅组(P <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开颅组(P <0.05)。两组患者再出血、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继发性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软通道手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荃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丰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成微创组和保守组,每组55例。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微创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优良率(81.82%)高于保守组(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治疗3d、7d、14d、28d的血肿及水肿体积均小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血肿及脑水肿体积。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谢志国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I)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28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残余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并发症少,且致残率与病死率低。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刘斌;喻军华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不同手术入路对优势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孙夕峰;唐勇;樊永忠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优势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优势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侧裂-岛叶入路,对照组采用颞中回入路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预后.术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汉语失语症成套检测(ABC)评价患者语言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评价患者失语症严重程度与恢复情况,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92.50%VS 75.00%,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7.50% VS 55.00%,P<0.05).汉语失语症成套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月均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3月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观察组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 VS62.50%,P<0.05). 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治疗优势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与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立宇;钱东翔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院2011年9月~ 2013年9月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观察组),与同期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对照组). 结果 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 (4/50),3例死亡,死亡率6% (3/50).对照组1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12/50),死亡4例,死亡率为8% (4/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109例

    作者:罗德群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既能避开重要功能区及重要血管分布区,又能达到与其他穿刺术式引流效果相仿.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行新术式穿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分别采用局麻或全麻下额部钻颅软通道引流血肿78例,额部钻颅血肿引流配合脑室外引流20例,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11例. 结果 术后2~5d复查头颅CT示:血肿完全清除19例;血肿清除90%以上37例,血肿清除80%以上43例,清除50%以上8例,血肿清除小于50%2例;未发生切口及颅内感染;术后死亡6例. 结论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避免对重要脑组织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血肿清除率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精准定位下内镜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凯;岳长波;韩珊;崔敏;岳英杰;陈萍萍;刘世勤

    目的 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 分为内镜组 (n=39) 和开颅组 (n=50) .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 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 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与开颅组比较,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 血肿清除率升高, 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 住院时间缩短, 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 肺部感染率低 (P<0.05) .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导航辅助早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

    作者:夏寒松;刘向阳;赵明珠;刘卫东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导航组)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经额部单孔穿刺血肿,吸除大部分血肿后留置引流.并与同期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开颅组)进行比较.结果 导航组: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0±21)min;平均住院时间(14±6)d;出院时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7例,无变化2例,死亡1例.开颅组:手术时间110~270 min,平均(161±42)min;平均住院时间(38±31)d;出院时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1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死亡6例.导航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颅组(P<0.01);导航组术后病人病死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1),而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1).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情况.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