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特点

    作者:李洪远;胡为民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及诊疗、转归情况.结果 均有不同基础疾病,急性起病,常见症状为视觉障碍、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病灶呈对称性,累及后部脑白质,DWI多呈低信号,ADC呈高信号,治疗后病灶可逆.结论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组病灶以累及后部脑白质为主、积极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可逆的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但延误诊治可导致不可逆性损害.

  • 子痫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3例报告)

    作者:吴华;方玲;郭祈福;王柠

    目的 探讨子痫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子痫所致RPLS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头痛、高血压、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提示血管源性水肿,符合RPLS.经针对性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周后复查颅脑MRV,病灶基本消失.结论 对于子痫所致RPLS,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降压安全有效,及时诊治可使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逆转.积极控制血压,可降低妊高征患者出现RPLS的危险.

  • 高血压脑病CT和MRI特征

    作者:徐小辉;徐浩;陈慧;徐玉琴;程文君

    目的 探讨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高血压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0例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头部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其头颅CT表现及MRI中FLAIR、DWI、ADC值变化.结果 3例患者头颅CT发现异常,10例患者头颅MRI发现异常,病变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FLAIR较高信号,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升高,病变主要以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及脑干多见.结论 本病的头部影像学改变为血管性水肿所致,常累及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等后循环系统皮质下白质,特别是MRI中FLAIR、DWI、ADC等有助于高血压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子痫性脑病的CT和MRI特征

    作者:徐玉琴;徐小辉;徐浩;陈慧;王恩;程文君

    目的 探讨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子痫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为子痫性脑病患者的头部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其头颅CT表现及MRI中FLAIR、DWI、ADC值变化.结果 5例患者头颅CT发现异常,以顶枕叶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内基本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为主;8例患者头颅MRI发现异常,病变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FLAIR较高信号,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升高,病变主要以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及脑干多见,且为可逆性改变.结论 本病头部可逆性的影像学改变为血管性水肿所致,常累及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等后循环系统皮质下白质,特别是CT显示后循环对称性低密度灶,MRI中FLAIR、DWI、ADC等有助于子痫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后循环可恢复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

    作者:邹颖;张敬;王旭;徐凤斌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后循环可恢复性脑病综合征(PR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PRES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4例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6例经积极治疗后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病灶均累及双侧顶枕叶交界区,其中6例同时合并双侧额叶对称性受累,4例同时合并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性受累.MRI扫描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24例患者受累皮质均表现为高信号,但其中21例受累皮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正常皮质[(0.87±0.11)×10-3mm2/s比(1.10±0.83)×10-3mm2/s](P<0.01),另外3例受累皮质的ADC值与正常皮质无明显差别,出现ADC值"假正常化".随访16例患者积极治疗后复查MRI,所有病灶于各个序列均消失.结论 PRES好发于顶枕叶,MRI T2加权成像、DWI和ADC显示病灶较佳.PRES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则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玉霞;宋旭霞;李冬梅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临床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1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痛、癫痫、视觉障碍、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变;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子痫及先兆子痫13例,高血压脑病5例,尿毒症2例,肺动静脉瘘术后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以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血管源性水肿,而额叶、基底节、脑干、小脑等部位受累的变异型并不少见.除血管源性水肿外,可伴缺血及出血病灶.结论 PRES病因相对特殊、多样,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以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血管源性水肿.早期识别及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可在一定时间内改善及恢复,预后相对较好.

  •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焦方舟(综述);龚作炯(审校)

    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内主要的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脑实质与脑液体成分(脑脊液、血液)的交界处细胞膜上,AQP4的分布特点表明其可能参与调节脑组织的水分进出。近些年研究发现AQP4在脑水肿的形成与消除方面起重要作用,AQP4调节剂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新思路。该文将AQP4的结构、分布、功能和调控以及AQP4与脑水肿(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水肿)、AQP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血压脑病CT表现及临床价值

    作者:余迅;蹇明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HE)是指血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全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起病急、进展快,查体血压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血压脑病CT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及时诊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确诊为高血压脑病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18~58岁.7例为妊高症患者,2例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4例,肾动脉狭窄1例,狼疮性肾炎1例.15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1例行磁共振检查.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作者:敬佩凤;陈秋惠;张医芝;张颖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RPLS )是一组多病因、多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影像学上以大脑后部白质改变为主,预后一般较好,绝大多数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能够完全恢复,但治疗不及时,也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本文就RPLS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作者:吕佳宁;范薇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癎)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神经影像学上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一般不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突出显示了血管源性水肿的特点,有助于RPLS的正确诊断.

  • 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作者:仝莹;袁丽品;张钱林;张元杏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特征:本组女11例,男1例.子痫10例,合并血小板减少7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10例出现癫痫发作,7例出现头痛,6例视物障碍.影像学特点:病灶大多为对称性,主要位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少数位于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及其他部位.在CT呈低密度影,MRI呈长T1、长T2,FLAIR呈高信号,DWI大部分呈低信号,ADC大部分呈高信号.4例复查后病灶完全恢复,呈完全可逆性.实验室检查:LDH升高11例,其中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升高、肌酸激酶升高7例.结论 RPLS是一种女性好发,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的神经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可能为其病因之一,经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与血脑屏障开放相关性的MRI评价

    作者:邓军;程敬亮;张勇;张敏;孙晓劼;陈伟;任翠萍;张焱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开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6 h模型,应用T2WI和增强T1WI分别对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放进行动态监测.分别测量再灌注前(0 h)和再灌注后1 h、2 h、3 h、4 h、5 h及6 h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计算其在T2WI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率(Rc)和在T1WI上的强化率(Re),并分析Rc、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e比Re先升高,在Re开始出现升高前Rc、Re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e升高后Rc、Re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T2WI和增强T1WI上高信号出现的部位及范围相互吻合.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放之间具有相关性,利用增强MRI评价早期BBB轻度开放的敏感性有限.综合运用T2WI和增强T1WI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 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

    作者:孙志华;李威;张云亭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搜集8例经临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行MR T1WI和T2WI检查,其中4例加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血压变化、MRI表现及ADC值变化. 结果发病时平均血压199.63/123.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升高25.73%/28.71%.MRI上病变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以顶枕叶、小脑半球多见.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较正常平均升高58%.仅1个病灶DWI出现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 结论 MRI有助于高血压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DWI是将其与急性脑梗死区分开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作者:徐文;周妍;武亚男;汤其强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女8例,男4例.子痫/先兆子痫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肾病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例.12例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2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11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病灶多以双侧枕、顶叶白质为主,部分可累及额颞叶;11例患者病灶均为等或长T1WI信号,长T2WI信号;5例行Flair检查均为高信号;4例DWI为低信号、ADC高信号,增强未见强化.经降压/对症支持治疗后,6例患者头颅MRI随访病灶明显改善或消失.10例患者症状改善或明显缓解.1例失访,1例随访死亡.结论 RPLS的原发病复杂多样,早期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多数可逆,预后良好.

  • 急性高血压脑水肿的7.0T MR实验研究

    作者:曾瑜;卢春强;Chi S.Zee;沈桂权;高波

    目的 验证急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模型的可行性并利用7.0T MR观察此模型脑水肿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实验组大鼠在进行7.0T MR扫描过程中持续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升高血压以达到急性高血压状态,并通过股动脉置管连接压力换能器监测血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组大鼠进行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T1 mapping扫描,并对后处理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T1参数图进行逐体素分析和感兴趣区(ROI)分析.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伊文氏蓝(EB)染色观察急性高血压状态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T2WI及DWI图像上肉眼未见明显信号改变,但ROI分析显示ADC值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增高(皮层,t=3.291, P<0.01;皮层下,t=2.186,P<0.05).大鼠全脑ADC图逐体素的分析发现血管源性水肿主要分布在大鼠大脑顶枕区皮层、皮层下核团(尾状核等)、丘脑、脑干及小脑,主要是在大鼠大脑后部.实验组及对照组T1参数图分析在2组间未见差异(P>0.05).EB染色中仅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存在蓝染区域,且HE染色符合血管源性水肿的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论 持续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能稳定地建立急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可以在模型鼠中观察到血管源性水肿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同时MRI可以探测到此模型脑水肿的影像学分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