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理护理对初次高压氧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喻胜男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初次高压氧疗患者的作用,证实心理护理的确切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初次使用高压氧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在外伤性脑梗死、哮喘、神经性耳聋、偏头痛及脉管炎等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36<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次高压氧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副作用,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 萧氏双C护理方式在初次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郭巧珍;郑娜;张敏

    目的 将萧氏双C护理应用于初次行电子胃镜检查禁食水患者中,以期提高禁食水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将2400例初次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禁食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00例)和对照组(1200例),试验组在常规情绪安慰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情绪安慰与健康指导,使用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评价测量两组禁食水患者护理前后的舒适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依从性及对内镜中心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舒适度、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行电子胃镜检查禁食水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学习曲线评估

    作者:高兴华;余存泰;陈铭;郑民庆;王新亮;覃健;刘永轶;侯之启

    目的 评估早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为将要开展TKA术或已开展未跨越早期学习曲线的术者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早期手术治疗膝关节骨病53例(60膝),按手术先后分成6组,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72.3±36.2)min,随病例量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r=-0.713).术后24h出血量平均为(219.1±40.8)ml,多组平均(316±108.9)ml,少组平均(164.5±65.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膝出现异常情况,均发生在前30膝(前3组).KSS评分由术前平均(57.7±6.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0.4±5.9)分.Kaplan-Meier假体生存率为96%.术后下肢力线、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及后倾角,前、后3组异常频率比9∶2、4∶0及7∶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者具有普通骨科技能开展TKA完全可行,且术后疗效可,能顺利越过早期学习曲线.约完成30膝TKA后,手术技能趋向稳定形成渐近曲线.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年以上随访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虎;魏威;袁燕林;寇伯龙;林剑浩

    目的 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6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本中心共对北京地区210例225侧髋关节进行初次THA.其中单侧髋关节置换术195例,双髋同时置换术15例.半髋置换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1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18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207例.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基本一致.术后定期随访,新的随访时间平均为6.5年(5.5~8.5年).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干骨折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无肺栓塞病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术后4周内脱位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3例.术后平均6.5年时176例183髋得到随访,34例42髋失访.远期感染病例1例,脱位2例,股骨干骨折4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6分(-12~5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4分(75~94分).其中152例评分> 80分,19例评分位于70~80分之间,5例评分< 70分.影像学检查3例髋臼假体、4例6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小范围的透亮线,2例3髋发现位于髋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其余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结论 THA是治疗各种晚期重度髋关节疾病很好的方法,6年以上的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痰液嗜酸细胞判断初次喘憋患儿预后的价值

    作者:李锦亮;韩文宁;夏蕾;陈小兰;国平

    目的 探讨痰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判断初次出现喘憋症状的下呼吸道疾病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初次出现喘憋症状的下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痰液嗜酸细胞测定,并按嗜酸细胞比例分为两组:≥5%为观察组,<5%为对照组.出院后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随访,分别记录发作人次、次数,比较其再喘发生率.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均未给予预防性治疗.结果62例嗜酸细胞增高者中再次喘息的患儿为43例,发生率为69.35%;38例非增高者中再次喘息的患儿为6例,发生率为15.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痰液嗜酸细胞能较好地预测再喘的发生率,为有哮喘发展倾向的患儿提供了一个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人群选择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 重建外旋肌群对预防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后脱位的评价

    作者:鲁成;王恒;刘磊;杨军;耿天勇;薛天乐;刘永俊;徐晓丹;韩庆

    目的 评价采用后外侧人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外旋肌对预防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后脱位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3月,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75例77髋,在股骨大转子后方贴近原解剖位置处钻孔将外旋肌群用7号线或是薇乔线“8”字缝合重建作为A组.同期常规初次THA未行外旋肌群止点重建的65例66髋作为B组,比较2组THA术后脱位率,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随访8~40个月.A组患者随访出现术后关节后脱位1例(约1.30%);B组患者1例因脑梗塞未能随访,其余术后出现关节后脱位6例(约9.23%).A组患者术后关节后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外旋肌群与股骨大转子之间的完整性及连续性,有助于恢复髋关节外旋肌群肌力及降低初次行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所引起的痛苦,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康复时间,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汤世斌;胡耀华;何小明

    目的 探索一种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控制双下肢不等长的新方法.方法 对2010年1~5月100例正常成年人的髋关节正位DR片进行相关数据测量,依据等长原理,得出股骨颈截骨公式:L=H+M-h.从2010年6月~2015年12月中山市南朗医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中选取符合入选标准需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45例(45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3例23侧,采用量化截骨)和对照组(22例22侧,采用传统方法截骨).术后测量术侧(h+L)值和健侧(H+M)值,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术后12个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双下肢长度差异感.结果 45例中41例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术侧和健侧的下肢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和健侧的下肢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95.30±1.74)、(94.24±1.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20例均无长度差异感,对照组3例有轻微长度差异感;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脱位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能精确控制股骨矩截骨平面,从而确保术后双下肢真正等长.股骨颈截骨公式使截骨得以量化,不因手术者不同而出现较大误差,且影响数据的可变因素少,确保了科学性、可重复性和可行性,是一种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操作简易的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不等长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初产妇的遵医行为对分娩的影响

    作者:马巧莲;申遂科

    首次怀孕的妇女,会因身体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到医院检查时,会受到医护人员对己行为、生活、心理的诸多指导,部分孕妇较为听从,部分孕妇完全不听从,第三类为部分听从.针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及对分娩的影响进行评估,以期说明孕妇的遵医与否,对后期及产程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妊娠 初次 遵医 分娩
  • 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效果观察

    作者:徐珊;黄凤荣;陈理兰

    目的 探讨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2015年门诊收治的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手术之前口服米索前列醇,试验组在手术之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初次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在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以充分的、安全的、大限度的扩张宫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使用.

  • 宫术宁棒在初次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欣欣

    目的 观察宫术宁棒在初次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初次人工流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应用宫宁棒,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宫颈扩张情况.结果 治疗组宫颈内口扩张大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术宁棒在初次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扩张软化作用可行有效.

  • 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顺杰;米宁;叶永杰;银毅;王志强

    目的:探讨使用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Legacy constrained condyar knee,LCCK)对初次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24膝)膝关节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LCCK进行膝关节置换术.这些患者均为初次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观察这些患者膝关节的位置和固定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价其膝关节功能.结果:这些患者均按术前计划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发生副损伤及并发症,其膝关节的位置和固定情况良好.这些患者术后的KSS评分高于其术前的KSS评分(P<0.05).结论:对膝关节畸形患者使用LCCK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可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其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好.

  • 对年轻女性初次人流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姜福义;白江涛;张小红;龚理

    目的:了解年轻女性初次人流时的心理状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随机不记名调查孕5~9周的年轻女性(≤25岁)1 00名,调查内容包括:本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父母文化程度、职业,与父母的关系及本人心理等.结果:本人职业以服务业居多,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大专为多;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与其沟通少.本人的心理状况主要是紧张害怕和伤心难受.结论:应加强女性在学校期间的性教育工作,增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心,从而进一步维护年轻女性的身心健康.

  • 不同方案初次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米尔扎提·海维尔;孟广雨;程秋婷;季雪红;赵冬梅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初次治疗川崎病(KD)的疗效.方法 12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情分别给予4种治疗方案.A组给予IVIG 2 g/kg治疗;B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乌司他丁治疗;C组给予IVIG+乌司他丁治疗;D组给予IVIG+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初次治疗后各组患儿体温及冠状动脉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52例患儿(81.25%)治疗后体温在48 h内正常,3例(4.76%)出现冠脉瘤(CAA).B组所有患儿体温均在48 h内正常,7例(15.56%)治疗后出现CAA.随访3月,A组与B组治疗方案对患儿发生CAA的风险无显著差异(P>0.05).C组7例患儿治疗后48 h内体温均正常.D组6例(75%)患儿在治疗后48 h内体温正常,未发生冠脉扩张.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川崎病能更好地控制体温,且治疗后发生冠脉损害的风险与IVIG方案相比无显著差异.

  • 伴有骨缺损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手术选择

    作者:杜明昌;柳椰;邬波;翟良全;马旭;祖启明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存在骨缺损患者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总结骨缺损修复及假体选择的经验.[方法]从2007年10月~ 2011年6月,在467例需要实施初次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有13例(13膝)存在膝关节周围胫骨、股骨缺损.分别采用自体骨块移植、楔形垫片修复骨缺损,或直接采用限制性假体.术后随访观察置换术后的膝关节KSS评分.[结果]本组13例,铰链膝置换1例;膝关节表面置换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翻或反屈畸形,术后畸形均得到矫正,疼痛消失.术后随访18 ~48个月,平均28.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8.4°提高到术后107.9°.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37±8.90)分提高到术后(88.3±3.64)分.[结论]骨缺损患者初次行膝关节置换可以应用自体骨植骨及楔形垫片修复骨缺损,重建胫骨假体的力学支撑,并能大限度减少截骨量.

  • 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作者:卢桂英;李淑珍

    目的 了解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给临床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08例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在手术前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方式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率为64.8%~100.0%,对教育方法需求以医务人员个别指导(93.5%)和健康教育处方(90.7%)为主,方式则为集中返院咨询(98.1%)和电话咨询(90.7%).结论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较强烈,接受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妊娠率.

  • 一例初次住院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春梅;鞠晓霞

    目的: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初次非自愿入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结果: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安心住院,配合治疗.

  • 整体护理在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杨桂芳

    目的 探讨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初次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 献血反应率由2007~2008年 3.147%降至2009~2010年 1.075%;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率由47.902%上升至72.043%.结论 加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整体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献血者,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无偿机采献血队伍.

  •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

    作者:钱新红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成效. 方法 统计分析2012年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首次献血者和2013年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首次献血者献血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对于首次献血者而言,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献血人员首次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首次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让他们心理处于佳状态,能有效减少、防止其献血反应发生,这对提升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赖建芬

    目的:探讨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方法,确保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对初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顺利进行.结果:我站在2010-2011年中986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只有13例发生献血反应,反应率为1.3%,其中10例是轻微低钙反应,3例发生中度反应,经精心护理后,只有3例中止献血,其余983人都顺利完成机采过程.结论:加强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心理及各方面的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 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需求的探索及护理

    作者:卢桂英;李锦红;冯丽英;何日尚

    目的 通过了解初次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在治疗各阶段的心理状态,为制定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1月我生殖中心初次接受试管婴儿手术的患者,共10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A、B两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对A组通过观察、解释、鼓励、安慰、个案等方法对患者全程进行心理干预,B组则不进行干预.结果 A组提高了初次治疗妊娠率、降低了流产率、降低了医疗费用.结论 对初次接受试管婴儿患者及家属制定详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干扰到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影响到成功率.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