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迟强化治疗期应用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对比分析

    作者:吴莎莎;马健娟

    目的 探讨在儿童白血病治疗中应用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该院儿科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0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应用培门冬酶,B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骨髓完全缓解耗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胃肠道不适、凝血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药物性糖尿病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且用药次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但培门冬酶具有用药频次少、患儿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培门冬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 地佐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评价

    作者:徐佩瑶

    目的 了解地佐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某院地佐辛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209例,从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共为84例(40.19%).地佐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用药时,其临床表现以胃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多,为93例(44.50%),其次为神经系统.209例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6例,新的不良反应1例.结论 使用地佐辛注射液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置,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应避免超说明书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某院用药问题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敖栋基

    目的:分析该院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且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用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该院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分为4类,其中药物用量过大10例,占19.6%;重复用药20例,占39.2%;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6例,占11.8%;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15例,占29.4%。结论药物使用剂量过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和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是该院消化内科主要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要求临床医生对所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更好地学习相关药品的知识,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减少今后类似问题的发生。

  • 抗菌药物引起60岁以上老人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作者:叶慧玲;彭元香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起60岁以上老人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抗菌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原始病历,提取基本资料、给药方式、临床表现、用药种类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发生ADR数量多(29.2%,28/96),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次之(21.9%,21/96),静脉给药发生ADR数目多(69.8%,67/96)。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与机体本身状态有关,也与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相关,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重视。

  • 2012年某院2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宋秋萍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231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07例(46.3%),女性患者124 例(53.7%).0~18岁36例,占15.58%;>18~60岁82例,占35.50%;>60岁113例,占48.92%.2012年度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共涉及12大类134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占40.26%(93/231).静脉滴注导致的ADR为162例,占70.13%,其次为口服57例,占24.68%.以变态反应居多,多为皮疹、瘙痒、红肿等;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积极寻找发生原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率及减轻不良反应造成的后果.

  • 某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朱述涛

    目的 分析引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ADR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降低ADR发生率.方法 收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上报的156例ADR报告,分别统计分析其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数据.结果 发生ADR的男女性别比大致相当(80/76),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33.97%)高;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易发生不良反应;在各类药品中,以抗生素类药品引发ADR的品种数和例数多;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各类皮疹、瘙痒、红斑、黏膜水肿等为常见.结论 引发ADR的因素繁多复杂,加强ADR监测,及时了解、掌握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1例分析

    作者:陈浩;张灵珠

    目的 了解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11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岁儿童易引发ADR,占45.05%;抗感染药易引发ADR,占82.9%,其中头孢菌素类多,占58.7%;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多,占94.6%;皮肤、附件损害为常见,占82.0%.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加强对易发生人群、易发生药品、易发生用药方式的监测,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 2012年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任忠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方法 对2012 年80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病原微生物药品不良反应居首位(66.2%,53/80),主要累及皮肤附件(28.8%,23/80)和消化系统(23.8%,19/80),且集中于静脉用药(83.8%,67/80 ).结论 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 某院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谭丽娟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某院2010-2011年20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54.33%,中药制剂占15.3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占76.44%;以皮肤及其附近损害多,占37.50%.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2011年102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作者:刘晓燕

    目的 分析该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1年的102份ADR/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2份ADR/ADE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涉及ADR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涉及的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多见.结论 应进一步宣传ADR监测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ADR的认识程度,逐步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安徽省黄山市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55例综合分析

    作者:胡骅;汤大娟;谢海棠;李静;陈雪;刘珍妮;杨晓蕾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安徽省黄山市多家医院抗微生物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总结其数据特点,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安徽省黄山市2011~2013年抗微生物ADR报告1055例,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系统(ADRCAS),将报告数据按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黄山市抗微生物药品引起ADR发生多的年龄在40~<50岁[22.27%(235/1055)];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为胃肠道系统[36.21%(382/1055)],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3.22%(245/1055)];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ADR发生率高,分别为26.59%(271/1055)、19.53%(206/1055)、16.49%(174/1055)。结论临床在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药物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也要高度警惕该类药物ADR所带来的危害性,注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 案例教学法在药物不良反应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朱晓虹;王霞;王咏梅;田艳平;邱新野

    案例教学法用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教学中,通过教师对临床真实案例的有效提取,设置涵盖授课重点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ADR的定义、涵盖的内容及对ADR的判断及结果的评价.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有助于学生未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 头孢呋辛钠两种方案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陈柱;黄向民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钠两种方案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常规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头孢呋辛钠序贯疗法,判定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呋辛钠序贯疗法与静脉滴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序贯疗法药品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 预防性护理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探究

    作者:王位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消化系统和肾病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体征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病房及环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肾病和消化系统并发症),以及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肾病、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童过敏性紫癜采取预防性护理治疗能有效预防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儿肾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作者:牟萍

    阿托伐他汀钙为新型他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刺激细胞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使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TG)的作用,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和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因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已成为全球销量大的处方药之一,但大部分患者伴多种基础疾病,需要多药合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不良反应增加,其中横纹肌溶解症(RML)为他汀类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若不及时停药及诊治可导致患者肾衰竭,终死于严重尿毒症或心律失常,因此,为了解阿托伐他汀钙致RML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就本院诊治的阿托伐他汀钙致RML 1例的过程及转归报道如下。

  • 某院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探讨

    作者:常惠礼

    目的 分析该院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的药物种类,为临床用药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该院电子病案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发生DILI的住院和门诊病例,以及期间出现"肝功能损伤"或"转氨酶升高"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共70例.结果 7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3:1,平均年龄(54.52±14.02)岁,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32例(45.71%),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黄、尿黄(68.09%),消化道症状(17.02%),乏力(17.02%),发热(8.51%).引起DILI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降脂药物、中药;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钙、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丙硫氧嘧啶等;在DILI的转归中,应用保肝药物治疗的患者好转的构成比更高.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 某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方辉;张振财;刘梅生

    目的: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度门、急诊及病区上报的119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比例高,共83例,占69.75%;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共117例,占98.32%;119例ADR共累及7个系统及器官,其中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89例,占74.79%。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发生ADR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相关临床应用指南及专家共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另外,妇幼保健专科医院临床医生还应熟悉儿童的生理特征,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

  • 替比夫定引起多发性肌炎1例

    作者:黄彬青;李晋芳;龚胜兰;虢周科

    替比夫定是被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类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药物,其于2006年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现已在我国上市近9年,该药在治疗乙肝方面与其他药物比较,显示出了疗效优势,拥有高病毒反应率,对降低转氨酶也较优秀,还有较高的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化率[1],所以,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好评.但其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其中肌病更是少见的不良反应.现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17年1月诊治的1例替比夫定所致多发性肌炎病例报道如下.

  • 某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

    作者:罗丹;胡帮芹;刘永;段永生;王芬;陈霞云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出现不良反应时间、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转归及报告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2例ADR报告中7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大(44.44%,72/162);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23.76%,48/20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12.38%,25/202);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0.86%,131/1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9.67%,73/246);多数患者发生ADR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治愈,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51.23%,83/162);ADR上报人员以医生和护士为主,分别为29.01%(47/162)、69.75%(113/162)。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0.5 h内的反应;除静脉给药外,还应考虑其他给药方式;更加关注用药后患者皮肤及其附件的变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加强管理;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得当,可继续保持;应增加药师的ADR上报率。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4例分析

    作者:王筠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方法 参照<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8 年),并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对174 例ADR 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174 例ADR 报告中,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 居首位(54.60%,95/174),其次为中药制剂(18.97%,33/174);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80.46%,140/174)和口服给药(14.94%,26/174)为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34.48%,60/174),临床表现一般为过敏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停药或换用别的药物后,治愈104 例(59.77%),好转70 例(40.23%),无死亡病例.结论 医院临床用药中,应加强对ADR 的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ADR 的发生.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