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过敏性休克26例的急救护理

    作者:叶艳巧

    目的:为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认识,探讨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 a来本院急诊科诊治的2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中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6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药物过敏性休克与药物种类及患者过敏体质有关,合理用药,及时准确的诊断、抢救、护理对防治药物过敏性休克至关重要.

  •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调查

    作者:胡广卉;董杰

    目的:了解老年人服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甩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05/2007年所收集的280份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统计的这280份不良反应报表中,男122例,女158例,平均年龄为71.59岁,涉及药物271种,结论:重视和加强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

    作者:施志云

    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0%,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应用药物品种也较多,约有1/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6种,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约占15%,不少药物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引起不良反应[1].我国人口也日趋老龄化,人们随着年龄增长,其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亦发生相应变化,使老年人对药物常用剂量和药物间作用的敏感性增加.据报道,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倍.因此,老年人用药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 双硫仑样药物不良反应79例报表分析

    作者:张强;费改顺;陈敏

    目的 了解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以及其机制与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01-2010-12收集到的79例双硫仑样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共7个品种,其中以头孢哌酮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表现类型为皮肤潮红及头昏、恶心等症状.结论 应重视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的监测.

  • 药物所致双硫醒反应

    作者:翁韵琦;李成建;李梅;徐加会

    1 甲硝唑董树林[1]报道应用甲硝唑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8例,年龄28~40岁,4例阴道滴虫病,2例牙周炎,1例肺部感染,1例慢性胆囊炎.口服甲硝唑0.6~1.2 g/d,静滴0.5 g/d,均为甲硝唑应用期间饮酒,酒后20 min~1 h,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颜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

  • 与药物作用相反的不良反应

    作者:史守慧;田崇会;周洪合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些药物可出现与治疗目的相悖的作用.对此倘若疏忽,有时会导致治疗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 药用制剂/副作用
  • 围产期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旦慧文;王朝荣;李成建

    1氯氮平致死胎女,27岁.入院时妊娠6个月余,因精神分裂症服氯氮平每日量渐增至350mg,1个月后以250mg/d维持治疗,3个月余后顺产一死婴,后改用亚氟利多治疗,2a后足月顺产一女孩,现健在.

  • 药物所致死亡

    作者:杨萍;李成建

    1 环丙沙星男,82岁.因上感自行给予环丙沙星注射液20 ml(内含乳酸环丙沙星)雾气吸入,3次/d,20 min/次,3 d后出现四肢末端散在性紫斑疹,同时伴有血尿、腰痛、心悸、乏力等,门诊化验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并有逐渐加重趋势,出现尿素氮、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随之出现浅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本例为吸入给药,虽剂量较小,但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患者年龄较大,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导致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

  • 牛黄制剂不良反应

    作者:赵红;李成建

    1 牛黄解毒片致药疹例1:女,24岁.因咽喉肿痛自服牛黄解毒片,4片/次,2次/d,当日服药2次后于夜间口唇及面部出现大如绿豆,小如粟米,大小不等的红斑,淡红色小脓胞,边界清楚,在面颊部对称出现,伴轻度瘙痒,稍有发热.即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2 d后瘙痒减轻,皮疹逐渐消失[1].

  • 药物所致死亡

    作者:包海琴;李成建;王秋芳

    1 青霉素女,32岁.因上感给予青霉素640万U/d静滴,连用3 d后症状好转,次日继用本品,输液中诉头晕、胃部不适,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四肢无力,出冷汗,继而昏迷,心跳呼吸停止,抢救80 min后呼吸心跳仍未恢复,心电图呈现直线,患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本例前3 d注射青霉素后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第4天再注射本品则形成过敏源,引发过敏性休克致死[1].

  • 儿科药物不良反应249例分析

    作者:李中;刘雪梅;王松

    目的 对儿童不良反应基本情况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2010年大连市儿童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4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9例报告中男160例,女89例.1~4岁幼儿ADR比率高.常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受损部位是皮肤及附件、高发期为给药后30 min~1 h内.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易诱发ADR.结论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有其特殊性,应持续加强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

  • 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护士的职能探讨

    作者:李春玲;黄瑛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1].笔者认为与护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有:扩大的反应、化学反应、给药反应、撤药反应、过敏反应.笔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护士的职能探讨如下.

  •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作者:陈娜;邓倩;谭秋荣;李莉明;喻南慧

    【目的】探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194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例 ADR 报告中,男66例(34.02%),女128例(65.98%),男女比例为1∶1.94;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小者仅3 d ,大者82岁,18~45岁ADR发生率高,其次为28 d至1岁,194例 ADR共涉及9类85种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 ADR多,占69.47%(157/226),中成药引起的ADR位居第二,占10.18%(23/22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常见,占70.62%(137/194);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居多,占36.86%(87/236)。【结论】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严格操作规程,加强ADR监测和预警可减少ADR的发生。

  • 17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吴雅莉;文晓柯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7年门诊、病房收集的175例ADR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7类4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82.86%(145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80.O%(140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多,占45.71%(80例).绝大多数的ADR出现在2 h以内(97例),对症治疗15例.未进行特殊处理而有好转的160例.药品ADR报告者,护士63例(36%),药师112例(64%).[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ADR的认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用制剂/副作用
  • 176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张惠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176 例ADR患者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总结护理经验.[结果]①成年人与老年人出现ADR的构成比较高.②患者造成损伤为明显的是皮肤损害.③发生ADR构成比高的科室为神经内外科、普外科及循环系统的科室.④所涉及药物的种类22种,其中出现ADR构成比高的为抗生素.⑤176例ADR患者中,154例处理后,治愈54 例,好转95例,未治愈4 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安全用药的意识,护理人员在减少ADR的发生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药用制剂/副作用
  • 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欧松;邓晓军;蒋华宝;凌雪梅;杨炼;吉婧

    目的 探讨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自愿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8例,其中老年艾滋病组(老年组)54例,非老年艾滋病组(非老年组)54例,对所有入组患者实施1年的抗病毒临床疗效监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抑制率、CD4+T淋巴细胞、血常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老年组CD4+T淋巴细胞较老年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老年组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非老年组高,其中老年组贫血与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其病毒抑制率与非老年组比较无差异,但其免疫重建功能较非老年组高,不良反应相对多.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阮寒光;王红;董俊林;汪华

    目的 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mGC)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mG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为28.6%,疾病控制率(DCR)为5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95%可信区间(95%CI):3.956~6.444].中位总生存期为7.9个月(95%CI:5.506~10.294).肿瘤转移部位、数目单个组患者OCR[40.0%(8/20)]优于多个组[13.3%(2/15)],一线治疗后疗效评价有效性组患者ORR及DCR[分别为40.9%(9/22)、77.3%(17/22)]均优于进展组[分别为7.7%(1/13)、15.4%(2/13)],出现继发性高血压组患者ORR及DCR[分别为54.5%(6/11)、81.8%(9/11)]均优于未出现组[分别为16.7%(4/24)、41.7%(10/24)],出现手足综合征组患者ORR及DCR[分别为53.8%(7/13)、38.5%(5/13)]均优于未出现组[分别为13.6%(3/22)、9.09%(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65岁患者ORR及DCR与大于或等于65岁患者比较、男性患者ORR及DCR与女性患者比较、体力状态评分(PS)0~1分患者ORR及DCR与PS 2分患者比较、二线化疗患者ORR及DCR与三线化疗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后疗效,肿瘤转移部位、数目为PF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1、0.007).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恶心、继发性高血压、呕吐等.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治疗mGC过程中为有效药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控,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及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疗效更好.

  • 某院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钟鹏;李丹;钟远

    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发生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155例病例资料.结果 60岁以上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27.10%(42/155);以左氧氟沙星发生的不良反应居多,占38.71%(60/155);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90.97%(141/155);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32.90% (51/155),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占20.65%(32/155).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医生应合理选择应用.

  •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药学监护

    作者:刘秀珍;陈进;刘建军

    老年人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长时间用药等原因,使老年人药源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猝死、精神障碍、肾功能不全二重感染等.根据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药学监护十分必要.临床药师应从监护前准备、药源性疾病的预防、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药源性疾病的对症治疗及监护后记录等方面做好老年人药学监护.

  • 药源性疾病的应对策略

    作者:朱永洙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是人类应用药物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过程中,由于药物而致的疾病[1].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由于超量、误服、错误地应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DID可以引起不可逆性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地预防和治疗DID.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