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书萍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0-07~2003-07在我院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巨大儿妊高征、双胎妊娠、瘢痕子宫、羊水过多等)的产妇280例,近期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无前列腺素禁忌证,产前血常规凝血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140例,平均年龄(28.2±1.5)岁.平均孕周(38.4±0.7)周,高危因素分为妊高征28例,巨大儿21例,前置胎盘6例,双胎妊娠16例,羊水过多11例,剖宫产58例,占41.4%.对照组140例,平均年龄(27.8±1.3)岁,平均孕周(38.2±1.1)周,高危因素分为:妊高征29例,巨大儿24例,前置胎盘12例,双胎妊娠13例,羊水过多10例,剖宫产52例,占40.8%.

  • 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作者:牛慧青;王彦玲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重视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妇女的产后康复,降低围产妇死亡率,仍是产科临床需要研究的课题.为寻找一种简易高效防治出血的方法,我们对米索前列醇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对其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进行了随机对照分析研究,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舌下先天性异位支气管囊肿1例

    作者:夏丽莹;孟帆;富聪聪;李飞;王子文;潘诗农

    患者男,60岁,自出生始即舌下即出现一包块,因无症状,一直未予处理;3天前包块骤然增大,影响呼吸及进食.查体:包块占据整个口腔,致舌体不能伸出.CT:舌下方见一包块,边界清晰,CT值约36 HU(图1A).MRI:舌下部见类椭圆形短T1、稍长T2包块,大小约2.72 cm×3.69 cm×4.28 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图1B、1C).超声:舌骨和下颌骨之间舌下部见包块,边界清,内部呈液性伴点状回声(图1D).行口底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物包膜完整,界限清,内含褐色液体,壁厚约0.2 cm;诊断:(口底)支气管源性囊肿(图1E).

  • 舌下脱敏治疗对哮喘患儿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秦巧稚;陶月红

    目的 研究舌下脱敏治疗(SLIT)对尘螨致敏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介素(IL)-13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哮喘患者40例,所有患儿入组时(基线)均已接受抗哮喘药物治疗3个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SLIT组20例,采用抗哮喘药物联合SLIT;药物组20例,仅采用抗哮喘药物治疗.统计2组患者在基线、半年、1年后的哮喘症状评分(TASS)、用药评分(TMS)外周血ILC2表达量及ILC2表达的细胞因子IL-13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TASS、TMS及外周血ILC2组间及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比较外周血IL-13组间及基线和治疗半年后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外周血IL-13治疗1年后的组间差异.结果 (1)SLIT组TASS评分在基线、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分别为(1.95±0.69)分、(1.10±0.60)分及(0.70±0.66)分,治疗后TASS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药物组TASS评分在基线、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分别为(2.25±0.76)分、(1.75±0.52)分及(1.10±0.64)分,治疗后TASS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1),治疗后SLIT组TASS低于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1.79,P=0.08;t=2.32,P=0.03).(2)SLIT组在基线、治疗半年、治疗1年后TMS分别为(2.10±0.72)分、(1.50±0.51)分及(0.70±0.57)分,治疗后TMS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药物组在基线、治疗半年、治疗1年后TMS分别为(2.20±0.83)分、(1.55±0.61)分及(1.20±0.62)分,治疗后TMS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12);治疗1年后SLIT组TMS低于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3)SLIT组ILC2表达量在基线、治疗半年后、1年后分别为(2.96±0.30)%、(2.47±0.20)%和(2.05±0.19)%,治疗后ILC2表达量低于基线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药物组ILC2表达量在基线、治疗半年后、1年后分别为(2.94±0.26)%、(2.87±0.27)%和(2.28±0.21)%;治疗1年后ILC2表达量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SLIT组ILC2表达量低于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01;t=3.73,P<0.001)(4)SLIT组IL-13水平在基线、治疗半年后、1年后分别为(21.67±1.13)%、(20.34±1.03)%和(18.17±1.33)%,治疗后IL-13水平低于基线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药物组IL-13水平在基线、治疗半年后、1年后分别为(21.99±0.83)%,(21.83±0.81)%和(19.08±0.63)%;治疗1年后IL-13水平低于基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SLIT组IL-13水平低于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P<0.01;Z=2.76,P=0.01).结论 抗哮喘药物治疗联合SLIT可减少哮喘药物使用.SLIT可抑制哮喘患儿外周血ILC2表达并下调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3水平.

  •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吴媛媛;谢新明;韩冬;李少军;刘璐;李满祥

    目的 评价舌下免疫治疗(SLIT)变应性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为SLIT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国内外公开发表的SLIT变应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法评估各项研究的质量;Meta分析用Stata 11.0软件完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研究结果;无法进行合并的效应量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6项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SLIT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标准化均数差(SMD)=-0.89,95% CI-1.36~-0.43,P=0.000],哮喘药物使用评分降低(SMD=-4.53,95%CI-6.97~-2.08,P=0.00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SMD =0.19,95% CI-0.02~0.41,P=0.078)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SMD=0.05,95% CI-0.58 ~0.69,P=0.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T无明显不良反应;Egger's和Begg's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SLIT可以明显降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药物使用评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但需要开展更高质量的RCT研究,为SLIT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

    作者:陈实;王灵;廖锋;曾霞;邢琼波;陈冰;林小珍

    目的 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122例3~ 14岁粉尘螨过敏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按就诊年龄分为学龄前期组(≤6岁,59例)和学龄期组(>6岁,63例),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SLIT至少2年,并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研究.评估学龄前与学龄期组患儿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半年、1年和2年的哮喘日间、夜间症状、鼻部症状评分以及用药评分变化.同时收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SLIT半年、1年、2年后,学龄前期组患儿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0.3±0.5、0.0±0.1、0.0±0.0)与学龄期组患儿(0.3±0.4、0.0±0.1、0.0 ±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0.613、0.000,P均>0.05);学龄前期组患儿的哮喘夜间症状评分(0.2±0.5、0.1±0.3、0.0±0.0)与学龄期组患儿(0.2±0.4、0.1 ±0.3、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6、-0.486、0.000,P均>0.05);学龄前期组患儿的鼻炎症状评分(1.4±0.9、0.4±0.5、0.1±0.3)与学龄期组患儿(1.3 ±0.9、0.5±0.6、0.2±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4、-1.166、-1.075,P均>0.05);学龄前期组患儿的鼻炎用药评分(1.6±0.8、0.0±0.0、0.0±0.0)与学龄期组患儿(1.7±0.7、0.0±0.0、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5、0.000、0.000,P均>0.05).2年SLIT后,学龄前与学龄期组患儿大部分不再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 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学龄前与学龄期患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P>0.05);主要表现为轻度肠胃不适和皮疹,学龄前期组患儿以腹泻居多,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学龄前与学龄期组粉尘螨过敏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2年SLIT均能获得显著疗效;提示对年幼儿开展SLIT安全有效,并为SLIT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评价

    作者:曹兰芳;陆权;顾洪亮;陈燕萍;张源;陆敏;钱耀琴;李岚;许以平

    目的 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78例年龄4~18 岁粉尘螨过敏的哮喘和(或)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39例)和安慰剂组(139例),分别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或安慰剂,在治疗第2,3,4,6,10,14,18,22周进行随访,治疗第25周结束临床观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哮喘和鼻炎症状与体征评分、用药计分、肺功能及各项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并在试验结束前让患儿进行疾病转归的自我评价.结果 (1)278例研究对象中,共251例完成试验;(2)治疗组过敏性哮喘患者PEF日内变异率改变量-1.38,而安慰剂组仅为-0.90(P<0.05);(3)治疗结束后,过敏性哮喘治疗组应急用药改变量较基线有所下降(-x=-0.08),而安慰剂组用药则有所增加(-x=0.52),两组用药剂量较基线改变量的差异有显著性(W=-2.45,P<0.05);(4)治疗组鼻炎患者每日症状积分改变量为-1.96,而安慰剂组为-1.03(W=3.90,P<0.01);(5)鼻炎患者安慰剂组应急用药量较基线改变量为0.01,治疗组为-0.2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1.40,P>0.05);(6)用药25周以后,两组血清特异性IgE(sIgE)水平较用药前无显著改变,而治疗组的血清特异性IgG4平均水平显著增高(P<0.05);(7)试验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哮喘轻度发作和局部皮疹.结论 "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

  • 国产尼古丁舌下含片终止吸烟效果的随机双盲研究

    作者:郭松;姜佐宁;孙洪强;牛光胜;高俊玉;杨晓辉;周东丰

    目的评价国产尼古丁舌下含片戒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230例符合入组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吸烟者分为尼古丁舌下含片组(治疗组;2 mg/片)和安慰剂组,每组各115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点戒烟成功率(吸烟量≤1支/d)、吸烟减少有效率(治疗期间吸烟量较治疗前减少≥50%的比例),并评定可视性渴求强度测评表;以尿可替宁和呼气一氧化碳浓度验证吸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戒烟成功率分别为52.2%和19.1%,吸烟减少有效率分别为42.6%和14.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2~12周末治疗组渴求强度的得分、CO呼出量均小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组尿可替宁含量在第8周和第12周低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尼古丁舌下含片在12周内的戒烟疗效优于安慰剂,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适用于戒烟治疗.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结膜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肖华;郭丽君;张海峰

    目的 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变应性鼻结膜炎(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ls,ARC)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AR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54例,抗过敏药物治疗;观察组54例,抗过敏药物+SLIT.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年及停止治疗1年后的鼻炎症状评分、结膜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 在治疗1、2年及停药1年后,观察组鼻炎症状评分、结膜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停止治疗1年后,其各评分与治疗2年时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SLIT可以明显改善ARC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并在停止SLIT后1年仍能保持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田媛;刘慧峰;王效军;王宇;王向东;陈薪羽;单园园;刘景芳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药物评分、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IL-17表达、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与药物评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临床症状,而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 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特异性舌下含服免疫治疗1年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宋薇薇;林小平;高军;仲欢欢

    目的 评估变应原特异性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变应性鼻炎(AR)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SLIT组(n=30),对症治疗基础上加SLIT;对照组(n=30),仅对症治疗.结果 SLIT组患者的鼻炎症状评分、对症用药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分别为2.79和2.91,P均<0.01).SLIT组总体疗效、发作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改善分别为96.7%、93.3%、93.3%,对照组分别为50.0%、40.0%、43.3%,自我疗效评估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X<'2>分别为16.7、19.2、17.3,P均<0.01),治疗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SLIT螨诱导的AR安全有效.

  • 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

    作者:韩亮;张悦;李志;尤权杰;叶凡;尹倩;刘继丽

    目的:评估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在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29例对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完成2年或2年以上的SLIT,按年龄分为青春期前组107例,青春期组53例,成人期组69例,组间和组内比较治疗满3个月、1年、2年时疗效评估指标(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变化量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SLIT治疗3个月、1年、2年时,22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均显著降低。3个年龄组间,在治疗满3个月、1年、2年时的鼻炎症状评分(H=0.844、4.153、2.669,P 均>0.05)、VAS评分(H=1.356、3.720、0.313,P均>0.05)、用药评分(H=1.044、5.841、3.399,P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满2年与1年的疗效比较,仅在VAS评分上有显著差异(Z=1.635,P=0.01)。结论标准化粉尘螨滴剂SLI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SLIT疗效无年龄差异。

  • 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蓬鹏;唐力行;杨小健;葛文彤

    目的: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应用于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比较44例3~13岁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评价SLIT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SLIT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SLIT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相比,患者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鼻痒症状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Z =-4.185,P<0.05);SLIT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液Eos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44,P<0.05)。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治疗3个月左右观察到疗效,SLIT治疗6个月后患者Eos百分比显著降低。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同年龄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崔珑;王智楠;徐忠强;夏忠芳

    目的 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不同年龄组(4~5岁组和11 ~12岁组)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能坚持治疗并定期随访的62例4~5岁年龄组(低龄组)和71例11~12岁年龄组(高龄组)患儿的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组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得分、药物评分.治疗2年后综合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情况.停药2年后再次综合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用药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SLIT+药物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其2年后症状得分[分别为(1.13±1.05)、(4.68 ±3.09)分],药物评分[分别为(0.07±0.04)、(0.36±0.25)分]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t值分别为-8.43、-8.87,P值均<0.01);患者主观症状评价,用药及治疗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低龄组主观症状评价,用药及治疗满意度与高龄组相同,停药2年后,高龄组主观症状评价,用药及治疗满意度优于低龄组.结论 尘螨过敏的不同年龄患儿采用SLIT进行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停药2年后,高龄组在症状得分、药物评分、主观满意度方面优于低龄组.

  •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满2年终止1年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亮;尤权杰;李志;杨焕焕;方红;张悦

    目的 评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经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满2年终止1年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以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24例对粉尘螨过敏的AR患者,这些患者完成了2年的舌下免疫治疗且终止免疫治疗1年以上.比较治疗满2年时、终止免疫治疗后1年时的疗效评估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SLIT治疗2年时,所有AR患者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均显著降低[(9.40±5.96)分比(24.78 ±6.36)分,(4.53±2.06)分比(9.51 ±2.02)分,(0.42 ±0.87)分比(3.02±0.41)分,t值分别为17.627、24.600、5.331,P值均<0.01];终止SLIT 1年后与治疗2年时相比,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均增高[(12.52±6.92)分比(9.40 ±5.96)分,(5.30±2.36)分比(4.53 ±2.06)分,t值分别为5.199、3.744,P值均<0.01],药物评分未见明显差异[(0.34 ±0.84)分比(0.42±0.87)分,t=-1.043,P>0.05).结论 AR患者经过2年的SLIT后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终止治疗1年后AR症状存在一定的反复趋势,即2年可能不是SLIT的理想治疗周期.

  •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作者:朱亮;陆纪红;谢青;吴宇霖;朱鲁平;程雷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 16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CIT和SLIT的治疗方案.其中,SCIT组81例,年龄7~62岁,平均((x)±s,以下同)年龄为(21.5 ±14.6)岁;SLIT组79例,年龄6~53岁,平均年龄(15.1±10.3)岁.所有患者均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局部不良反应:SCIT组所有患者在免疫治疗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过局部反应,占注射总次数的62.9%,表现为注射部位周围皮肤肿胀;SLIT组有4例(5.1%)出现局部反应,表现为口腔局部瘙痒不适.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可耐受并自行缓解.全身不良反应:SCIT组有11例患者(13.6%)发生全身反应,共18例次(占注射总次数0.9%),多为速发性反应,多见于维持治疗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和荨麻疹.SLIT组有11例患者(13.9%)发生全身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荨麻疹和鼻炎症状加重等,主要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两组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05).SCIT组有1例为非致命性严重全身反应(严重哮喘),两组患者其余的全身反应均属于轻到中度,未发生过敏性休克.依从性:160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总体依从性为83.1%,其中SCIT组和SLIT组的依从性分别为86.4%和79.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P>0.05).患者不依从(提前退出治疗)的首要原因均为自觉疗效不满意,SCIT组和SLIT组分别占6.2%和10.1%.结论 尘螨AR患者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途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两种治疗方式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牛率和患者依从性无明显差异.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单一和多重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陈伯亚;龙自铭;黄燕君;曾坚明

    目的 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单一过敏和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接受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1.5 ~2.0年且随访资料完整的AR患者资料.根据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单一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在治疗前、治疗半年、1.0年和1.5 ~2.0年后,评估两组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和药物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TMS)的变化.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SLIT半年和1.0年时,单一过敏组患者的TNSS(2.00[1.00;3.00]、0.00[0.00;1.00]分)低于多重过敏组(3.00[2.00;4.00]、2.00[0.00;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851、-2.590,P均<0.05);SLIT治疗1.5 ~2.0年后,单一过敏组患者(0.00[0.00;1.00]分)与多重过敏组患者(0.00[0.00;2.00]分)的TN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61,P>0.05).SLIT治疗半年、1.0年、1.5~2.0年后,单一过敏组和多重过敏组的T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777、-0.944、-0.907,P均>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单一过敏和多重过敏(含尘螨)的AR患者均有疗效.经过1.5 ~2.0年的SLIT治疗后,多重过敏患者也可以达到单一尘螨过敏AR患者的治疗效果.

  •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亮;朱鲁平;陈若希;陶绮蕾;陆纪红;程雷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纳入本项开放性对照研究,分别采用SCIT和SLIT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完成2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SCIT组40例,年龄7~57岁,平均(x-±s,以下同)年龄为(19.0±2.7)岁;SLIT组58例,年龄6~ 50岁,平均年龄(17.7±3.2)岁.应用记分法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鼻部症状评分.采用治疗前后对照,分别比较SCIT和SLIT两组患者治疗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的变化,并对两种治疗方法作一疗效比较.应用SAS 9.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治疗2年后,SCIT组和SLIT组患者的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症状评分以及鼻部症状总评分(包括记分法和VAS)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4、-3.76、-3.09、-3.48、-4.13;-3.63、-3.21、-2.48、-3.56、-3.98,P值均<0.05).对两组患者治疗2年后的鼻部4个症状评分以及总评分(记分法)与治疗前相应各项评分(基线值)的差值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97、-0.67、-0.36、-0.04、-0.67,P值均>0.05).然而,对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2年后SCIT组患者鼻塞VAS评分的下降更为显著,与SLI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2);但两组其余鼻部症状以及症状整体改善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7、-1.93、-1.73、-0.99,P值均>0.05).结论 尘螨过敏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采用SCIT或SLIT进行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SCIT可能对鼻塞症状的改善尤为显著,但两种治疗方式的总体疗效未见明显差别.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添应;陈德华;林志斌;徐睿

    目的 评价以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疫苗对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s,AR)患者进行舌下免疫治疗(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长期疗效.方法 206例年龄4~60岁AR患者,123例患者完成1年以上治疗,其中完成1、1.5、2年疗程的患者分别为61、41、21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和用药评分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用药1年和2年组患者停药1年后的症状进行比较分析,以SAS 6.1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IT治疗1、1.5、2年后患者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症状改善,症状总分平均((x)±s,下同)由治疗前的(6.00±2.27)、(7.39±1.99)、(6.29±2.14)分降低为(2.95±1.82)、(3.28±2.58)、(2.48 ±1.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9、10.29、5.97,P值均<0.01).治疗后1、1.5、2年3个组无需用药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8.9%、73.2%、80.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391、43.619、27.776,P值均<0.01).SLIT治疗1、1.5、2年3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症状改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00、1.276、2.333,P值均>0.05).2年组在SLIT结束后的1年观察中,无需用药患者百分比(76.2%)高于SLIT 1年组(6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3,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1年即可较好地缓解AR症状,2年的疗程对于巩固疗效特别是降低对症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意义.

  • 利用彩色空间分析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的变化

    作者:周俊琴;黄东华;王海莲;王蕊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变化的规律,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从而进一步验证中医舌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集了423例肺癌等患者的舌下络脉图像,并对其颜色的RGB值、HIS值进行了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舌下络脉颜色的R、G、B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H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S值明显低于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Ⅰ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 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的R、G、B、S、I分量值均较低,而H值较高.临床观察分析舌下络脉颜色的变化,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肺肿瘤 舌下 颜色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