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记忆扫视分析

    作者:周红;白静;黄一宁;赵桂萍

    目的 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记忆扫视特点,为其辅助诊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指标.方法 选取43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79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利用视频眼震电图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扫视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记忆扫视速度、潜伏期、准确度,共6个角度±15 °、±20°、±25 °.对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记忆扫视速度无显著变化(各角度P>0.05),记忆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 15°P=0.002,-15° P=0.001,+20° P=0.058,-20° P=0.001,+25° P=0.001,-25°P=0.001).记忆扫视准确度显著降低(+15° P=0.005,-15° P=0.060,+20°P=0.001,-20° P=0.030,+25° P=0.001,-25° P=0.011).结论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扫视异常,其特点为:记忆扫视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记忆扫视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的临床观察

    作者:应黎;刘振国;陈伟;干静;王文安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能力,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做可预测性眼球扫视运动,比较两组的扫视潜伏期.结果 在随机性扫视方案中,PD组和对照组扫视潜伏期分别为284ms±58 ms和236 ms±37 m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可预测性扫视方案中,PD组和对照组的扫视潜伏期分别为150 ms±138 ms和59 ms±102 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可预测扫视方案中,PD组出现预见性扫视的次数占21%,对照组则占3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PD患者存在眼球运动预见性机制缺陷,表明PD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现部分认知功能障碍.

  •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张萍淑;侯秀香;周立富;朱旭红;钱琳琳;元小冬;王京

    目的 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52.13±12.20)岁.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和静态平衡姿势仪完成自发眼震试验、凝视试验、位置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视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睁-闭眼坚硬平板直立试验、睁-闭眼海绵软底直立试验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眼震和病理性凝视眼震检出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5.674、16.458,P均<0.05);而位置性眼震出现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48.896,P<0.001).扫视试验异常率、平稳视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异常率、静态平衡姿态试验异常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137.169、166.972、150.877、150.877、27.273,P均<0.001);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异常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51.000,P<0.001).异常结果类型两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主要为扫视欠冲、慢扫视(χ2值分别为103.846、4.296,P均<0.05),Ⅲ、Ⅳ型平稳视跟踪曲线(χ2值分别为147.389、4.296,P均<0.05),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双侧减弱(χ2值分别为47.531、44.477、52.529、53.255,P均<0.001),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反向和垂直眼震以及静态平衡姿势的本体觉异常(χ2值分别为11.847、23.778,P均<0.001);而周围性眩晕组则以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眼震增益单侧减弱为主要表现(χ2=79.771,P<0.001).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具有明显的体位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而中枢性眩晕患者主要为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并可伴有前庭眼动系统和前庭骨髓反射功能异常.

  • 镇眩通络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120例: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观察

    作者:王凌;李玲;王静怡;李静;张选国;陈伟铭

    目的 观察镇眩通络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PCI患者.入选条件:年龄40~75岁,性别不限;具有西医体征、中医证候、视频眼震电图(VEG)、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至少1种血管病史或危险因素.将同意参与本研究的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镇眩通络胶囊,每粒0.33 g,每次5粒,每日3次,连用14 d)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14 d时,根据西医体征、中医证候和VEG进行疗效判定,采用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安全数据集(SS)方法分析数据,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际入组120例PCI患者,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除年龄、心率低于对照组外,两组病例来源、性别、身高、体质量、药物过敏史、入院时合并症及用药情况、针对本次PCI的治疗药物、体温、呼吸、血压、西医体征量表总积分及单项评分、病灶类型、中医证候量表总积分及单项评分、VEG总积分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PPS方法分析数据(治疗组75例,安慰剂对照组31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升高(57.3% 比16.1%,82.7% 比41.9%,均P<0.01),中医证候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升高(41.3% 比6.5%,88.0% 比25.8%,均P<0.01),VEG痊愈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24.0% 比3.2%,33.3% 比6.5%,88.0% 比32.3%,均P<0.01).对于不同类型病灶(陈旧性病灶、DWI正常)的患者,镇眩通络胶囊具有同样的疗效.试验期间,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一致〔2.5%(2/80)比2.5%(1/40)〕,均因感冒而停止用药;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镇眩通络胶囊对不同类型病灶PCI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临床使用安全.

  • 眼震视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关庆捷;曲慧;郭燕

    眼震视图是一种记录、分析眼震结果的方法,通过检测前庭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对前庭系疾病的诊断、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眼震视图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并对眼震视图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 124例突聋伴眩晕患者的视频眼震电图分析

    作者:张楠;付誉;孙秀珍

    通过视频眼震电图(VNG)对突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对病因定位、定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根据听力曲线类型,对124例单耳发病的突聋伴眩晕患者,VNG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视眼动检查、温度试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位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障碍引发的突聋伴眩晕,影像学无阳性指征时,VNG可为其病因提供早期的客观依据.有眩晕症状者应尽早行变位试验检查,以确诊BPPV.U型、全聋型听力曲线患者同侧前庭功能急性损害发生率较高.

  •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

    作者:秦迎春;徐丽萍;徐玉华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CHARTR VNG)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眼震的观察.方法:通过39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及滚转试验中在VNG上眼震变化的临床观察.结果:单侧后半规管病变为20例(51.28%);单侧水平半规管病变6例(15.38%);单侧上半规管病变3例(7.7%);出现多发性位置性眼震10例 (25.64%),其中后半规管双侧受累4例,水平半规管双侧受累3例,1例双侧上半规管受累,出现混合半规管受累2例.结论:视频眼震电图可以直观地记录眼震的变化,提高了非典型BPPV患者的阳性出现率,为BPPV患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使BPPV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 慢性中耳炎变温试验眼震电图结果的分析和校正

    作者:王璟;迟放鲁;卢华曾;吴琍雯

    目的 探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的变温试验在慢性中耳炎患者外周前庭功能诊断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统计分析6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变温性眼震电图表现,并将患耳冷热气诱发的眼震方向和强度以及计算机内置公式(用眼震相对数值计算)和校正公式(用眼震绝对数值计算)计算出的半规管兴奋性不对称比和优势偏向比的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患耳或病变较重侧耳热气可诱发出正常方向眼震18例,反向眼震30例,未诱发出眼震12例;冷气可诱发出正常方向眼震57例,未诱发出眼震3例,无反向眼震者.患耳(有鼓膜穿孔)冷热气诱发眼震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耳冷热气诱发眼震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热气诱发出患耳反向眼震的患者中,应用眼震的绝对数值计算半规管兴奋性不对称比,而只将方向带入优势偏向比的计算,会得出基本符合患者双耳眼震强度和方向性的结果 .结论变温性眼震电图在慢性中耳炎前庭功能的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和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有反向眼震出现时要对计算公式进行校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分析

    作者:应黎;王文安;沈飒

    目的 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进行眼球扫视功能测试并观察眨眼动作,记录治疗前后的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以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PD组和对照组,扫视潜伏期分别为(292.18 ±50.51)ms和(237.40±32.78) ms,扫视精确度分别为89.51±10.59和96.69±11.00,眨眼频率分别为(13.21±7.55)次/min和(20.04±6.56)次/min;在PD组接受治疗的患者(n=19),用药前后扫视精确度分别为90.36±11.09和92.98±10.18,眨眼频率分别为(12.58±7.91)次/min和(16.63±6.98)次/min.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D组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显著下降(P<0.05,P<0.01);服药后PD组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较服药前显著提高(P <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和眨眼功能明显异常,可作为P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抗PD药物治疗可改善PD患者的眼部症状.

  •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应黎;刘振国;王文安

    见性扫视精确度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00).PD组患者预见性扫视精确度与MoCA评分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85,P=0.016),与UPDRS运动部分评分和Hoehn-Yahr分级无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87和0.007,P=0.686和P=0.974).结论 PD患者预见性扫视功能较正常人明显下降,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是反映PD患者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视频眼震电图结果分析

    作者:邓晓玲;张琼;姚凤春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进行视频眼震电图(VNG)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梗死组中88.9%的患者前庭功能异常,其中74.1%为中枢性前庭功能异常,5.5%为周围性前庭功能异常,5.5%周围和中枢均异常.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患者的前庭功能,VNG检测可客观反映前庭功能变化,对临床脑梗死并发头昏、眩晕等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 视频眼震电图在小舞蹈病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宝;张琼;王晓燕

    采用视频眼震电图( VNG)检查对小舞蹈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小舞蹈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2例小舞蹈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知情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VNG检查,内容包括扫视跟踪(ST)、平稳跟踪(SPT)、视动性眼震(OKN)及凝视(GT),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T中扫视速度降低,扫视潜伏期延长(P<0.05);左右向扫视时准确度的异常率明显升高(16.3%、18.1%与9.3%、10.7%,P<0.01);SPT速度增益明显降低(P<0.05);OKN及GT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舞蹈病患者眼球运动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ST和SPT运动中,VNG检查结果可以为小舞蹈病诊断、病情评定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Dix-Hallpike试验中眼震特点分析

    作者:吕恬;姚青秀;王会;罗琼;于栋祯;时海波;殷善开

    目的:回顾分析100例Dix-Hallpike试验结果阳性眼震特点特别是伴垂直成分向下的眼震特点.方法:选取100例2017-12-2018-01期间行位置试验检查且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对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所诱发的眼震,记录其眼震大慢相速度(SPV)、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等基本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双侧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眼震方向和持续时间的不同,100例患者眼震可分为9种类型.以位置性眼震垂直成分分类,双侧或单侧只有垂直向上成分者56例,其中单侧逆(顺)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52例,双侧逆(顺)时针伴垂直向上成分4例;一侧垂直向上另一侧垂直向下者7例;双侧或单侧仅为垂直向下成分者47例.Dix-Hallpike试验悬头位出现伴垂直向上成分者为63%,出现伴垂直向下成分者为54%.此外,8例患侧出现反转向眼震,100例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中有20例滚转试验呈阳性,5例出现水平眼震,15例出现扭转性伴垂直成分的眼震.结论: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有多种类型,伴垂直成分向下的眼震较为常见,应综合分析,并需要进一步研究.

  • 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分析

    作者:许教远;区永康;郑亿庆;杨海弟;陈玲;蔡跃新;李湘辉;邱泽恒;钟俊伟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方法436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伴眩晕和不伴眩晕组,伴眩晕组147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75例,其中上升型听阈曲线28例,平坦型26例,下降型2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289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157例,其中听阈曲线上升型36例,平坦型57例,下降型64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13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视频眼震电图检测前庭功能。结果伴眩晕组同侧前庭功能下降123例(83.67%,123/147),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5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同侧前庭功能下降165例(57.09%,165/289),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45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120例。35例伴眩晕患者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中28例(80%,28/35)前庭功能下降。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前庭功能明显下降,不伴眩晕者同样可存在前庭功能损伤,且听力损失越严重,前庭功能下降的可能性越大。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

    作者:邓晓玲;张琼;汪健;张林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早于1987年由Hachinski VC等[1]提出,以影像学上半卵圆中心区及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斑点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研究表明,脑动脉硬化和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是LA改变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2].临床上多数患者合并有前庭方面的症状,例如头晕、头昏沉感、不稳感,有些患者甚至以此为唯一表现.本研究通过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检查的方法,评价LA患者前庭功能的特征,分析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病因.

  • 视频眼震电图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庆煜;黎祥喷;肖颂华;叶剑虹;唐亚梅;彭英;区永康

    目的 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在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VNG技术检查6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并以4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结果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中有自发性眼震18例(26.5%),位置性眼震31例(45.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眼动系统检查共56例(82.3%)出现1项或多项异常,表现为扫视试验32例(47.1%)异常,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24例、Ⅳ型改变5例共29例(42.6%)异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视动试验有8例(11.8%)出现视动性眼震或视动眼震减弱.温度试验单侧减弱异常28例(41.2%),优势偏向异常16例(23.5%),总慢相角速度降低7例(1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NG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结果 分析

    作者:陈玉宝;张琼;王晓燕

    目的 采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对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眼球运动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3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自扫视检查、平稳跟踪检查、视动性眼震检查及凝视检查.对检查结果 分别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扫视速度降低,扫视潜伏期延长(P<0.05);左向扫视时,病例组、对照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4.44%和8.67%,右向扫视时,病例组、对照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6.11%和9.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平稳跟踪试验速度增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动性眼震、凝视眼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眼球运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在扫视和平稳跟踪运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可作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无损伤性检查技术之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

  • 眼震电图对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研究

    作者:訾定京;惠晶

    目的:探讨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收治的65例中枢性眩晕和6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对症处理,病情较轻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病情较重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视频眼震视图检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频眼震电图异常情况.结果:中枢性眩晕组视频眼震电图异常率为89.23% 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组的75.38%(χ2=4.279,P=0.039);中枢性眩晕组视测距障碍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异常率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组,而变位性眼震、冷热试验则低于周围性眩晕组(均P<0.05).中枢性眩晕组有效率为92.31% 明显低于周围性眩晕组93.85%(Z=-3.125,P=0.002).结论:眩晕症诊疗方案的确定应建立在充分考虑患者临床特征、眩晕类型的基础上,以便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

  • 视频眼震电图对诊断小脑共济失调中的意义

    作者:张涛

    目的:视频眼震电图是检查鉴别前庭功能周围性病变,与前庭功能中枢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方法:2016年1-10月对我院收治的30例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前庭功能中枢性病变阳性患者25例,前庭功能周围性病变阳性5例.结论:可疑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早做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帮助确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 基于视频眼震电图的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呈祥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眼震电图的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BPPV患者64例,对患者在视频眼震电图监视下行手法复位,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后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半规管BPPV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100.0%、100.0%、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4%.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9.4%.结论:基于视频眼震电图的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