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间质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姜军永;李晓东;刘曙光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表现除有腹部不适、腹痛、便血等一般症状外,无特异性.以往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电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GIST有了新认识,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kit基因突变和kiI蛋白产物(CD117)的表达.现对本院收治的23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耐药性研究及对策

    作者:杨宏;周雷;王文跃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在全消化道,其中以胃和小肠多见,95%的GIST患者KIT基因(CD117)呈阳性表达.对于病变局限、可手术切除的GIST,外科手术是治疗首选,但是许多患者术后仍然面临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伊马替尼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通过阻断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功能来抑制GIS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伊马替尼的出现为GIST的综合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极大地降低了GIST复发转移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预后.

  • Calbindin和Parvalbumin在C57BL/6J kit基因突变小鼠听觉传导通路中的表达

    作者:张峰;沈礼;梁国庆;孙霞

    目的:观察钙结合蛋白(CB)和小清蛋白(Pv)在C57BL/6J野生型小鼠与kit基因突变型小鼠(kit+/kitW-2Bao)听觉传导通路上的表达.方法:取kit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6只,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心脏灌流固定,取大脑进行冠状位冰冻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B和PV两种蛋白在小鼠听觉传导通路上的表达差异.结果:PV在野生型小鼠的腹侧耳蜗前核(AVCN)、腹侧耳蜗后核(PVCN)、下丘(IC)以及听皮层(AC)均有明显表达.CB在野生型小鼠的PVCN和斜方体核(Tz)有明显表达,在AC仅在2~3层有极少量表达.kit基因突变引起PV在PVCN、IC和AC的表达减少(P<0.01),而Tz的表达增加(P<0.01).CB在基因突变小鼠PVCN表达消失,AC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PV和CB在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的听觉传导通路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kit基因突变可引起PVCN、IC、Tz和皮层的PV表达变化,PVCN、AC的CB表达变化,表明kit基因突变对听觉通路高级中枢功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 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特征

    作者:王春萌;师英强;董锐增;傅红;赵广法;杜春燕;周烨;周晓燕

    目的:伊马替尼的应用改变了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前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显著提高.然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耐药的患者人数也逐渐增多.伊马替尼耐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伊马替尼的耐药机制.方法:应用PCR双向DNA测序法,对9例伊马替尼耐药或达到疾病稳定的胃肠间质瘤手术患者,在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前、后,对肿瘤组织进行KIT基因第9、11、13、17外显子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基因第12和18外显子的测序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有7例存在KIT基因激活性突变,其中6例发生KIT基因第11外显子编码的跨膜区突变,1例发生第13外显子突变.4例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患者均发生二次突变,表现为KIT基因第17外显子密码子第2467位点的T为G所替换(T2467G),可导致823密码子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转变为天冬氨酸.结论: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可能与KIT基因第17外显子密码子第2467位点T为G所替换(T2467G)相关.

  • 斑驳病并发多发性咖啡斑1例KIT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李艳红;汪慧君;陈官芝;汤晓婷;林志淼;杨勇;汤占利

    目的:检测1例斑驳病并发多发性咖啡斑患者的KI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KRT5、KRT14、ABCB6、POFUT1、POGLUT1及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Sanger测序发现该例患者KIT基因14号外显子的第2017位碱基发生T→G杂合突变(c.2017T>G),导致其编码第673位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p.C673G).其余上述基因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该例患者终确诊为KIT基因突变导致的斑驳病,基因检测是确诊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色素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 一种新的皮肤黑色素细胞及肥大细胞缺乏的小鼠模型

    作者:俞利平;殷筱舒;金艳玲;杨伟伟;殷黎静;杨蓉;顾美儿;冯永山

    目的 分析Kit基因突变的W-4Bao白斑小鼠的表型特征.方法 遗传试验观察突变小鼠的大体表型,多巴染色法观察黑色素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结果 突变基因杂合子小鼠腹部三角形白斑,肢端、尾端白化;皮肤组织内黑色素细胞及肥大细胞无明显差异.突变纯合子小鼠全身被毛白色,眼周、耳廓、背部局部被毛末端灰黑色,黑眼;皮肤组织内多巴阳性黑色素细胞、肥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几近完全缺失.结论 Kit基因错义突变不仅导致了W-4Bao杂合子及纯合子小鼠黑色素细胞缺乏,同时影响了肥大细胞的发育.

  • 斑驳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常红芹;王培光;张学军;杨森

    斑驳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主要由位于4q12上的KIT基因突变引起,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部分病例由SLUG基因缺失所致.SCF/KIT信号传导途径对黑素细胞的存活、迁移、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小鼠模型为研究人类斑驳病提供重要依据.

  • KIT基因双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作用

    作者:孟琳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KIT/PDGFRA基因是其驱动基因,伊马替尼是GISTs的一线靶向药物.长期靶向药物治疗GISTs常发生复发、耐药和转移,分子测序发现存在KIT基因双突变.GISTs中KIT或PDGFRA双突变率约为61.3%,多数研究提示双突变抑制伊马替尼与ATP区的结合,激活下游增殖通路,引起耐药及肿瘤转移;但也有文献提示KIT/PDGFRA基因双突变对伊马替尼更敏感或阻滞肿瘤的生长,表现出双相作用.

  • 胃肠间质瘤分子分型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潘志忠;伍小军;姜武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胃肠间质瘤(GIST)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GIST中的分子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GIST患者的药效反应和预后与其本身的基因改变,即分子分型密切相关。借助分子分型,将肿瘤生物学行为相似的患者归为同一组别,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能会成为今后GIST临床实践的重要模式。

  • 斑驳病患者KIT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程艳艳;陈少锋;黄燕君

    目的:研究斑驳病患者中KIT基因突变,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调查2个斑驳病家系,其中家系1共有10名成员,4人为斑驳病患者;家系2共有8名成员,3人为斑驳病患者。对患者及其家系中健康人的KIT基因进行测序,并选择同时期100例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现为先天性白斑和白色额发,且白斑数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白斑形状从开始时的三角形或棱形逐渐融合成大片,分布从开始时的前额逐渐分布至四肢、关节、躯干,白斑面积达体表总面积60%以上。测序结果表明,两个家系中7例患者存在同样的突变,即KIT基因的第12位外显子中的第1861位碱基发生改变,从鸟嘌呤( G)突变成腺嘌呤( A),导致621位氨基酸残基从缬氨酸变成了苏氨酸,而家系中健康人及对照组在此位点不存在该基因突变。扩增21个外显子,全部扩增成功,其他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情况。结论:斑驳病患者中存在KIT基因突变。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突变
  • 一例重型斑驳病患者的KIT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邓伟平;彭琛;陈敏华;戴少霞

    [目的]对1例斑驳病小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KIT和SLUG(SNAI2)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应用PCR扩增KIT和SLUG基因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新突变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结果]家系先证者SLUG基因检测未发现异常,KIT基因检测到1个国际数据库中尚未报道的点突变c.860T>A(p.V287E),患者父母均未检测到此突变.该突变位于KIT基因编码蛋白的细胞外配体结合区域,第287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可能导致了与249位谷氨酸相排斥,破坏了D3结构域中βD和βD/βE稳定性,终影响SCF(stem cell factor)的结合功能.[结论]KIT基因的新生突变可能是引起本重型斑驳病患者发病的原因.

  • 两个汉族家系的五例斑驳病患者的KIT基因突变筛查

    作者:赖永贤;赵子君;周倩;朱路得;张玲琳;张国龙;汤依晨;王秀丽

    目的 探讨来自两个家系的5例斑驳病患者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两个斑驳病家系内所有患者及健康个体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所有样本以及12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KIT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结果 在两个家系患者中分别检测到KIT基因的错义突变c.1861G>A(p.Ala621Thr)和c.1872G>A(p.Met624Ile).在家系内的健康个体以及120名健康对照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其中c.1872G>A未见文献报道.结论 斑驳病患者存在KIT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KIT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导致斑驳病的发生.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突变
  • 两个斑驳病家系KIT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何文斌;胡晓;汤卫琳;李麓芸;卢光琇;李汶

    目的 对2个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为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 分别采集家系1两例患者(先证者及其父亲)、家系2先证者及3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和RNA.应用PCR、逆转录PCR及测序等技术,从基因组水平和表达水平对此两家系先证者和患者进行KIT基因诊断,并初步探讨检测到的突变对KIT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 家系l中两例患者KIT基因均存在IVS12+ 2_+7delinsACATCTTT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在cDNA水平导致KIT基因c.1765-1779del突变,在氨基酸水平导致p.Gly592Ala/del:E12突变,使得KIT基因剪切位点发生改变,即其中一条cDNA第12外显子被跨越、未转录.家系2中先证者KIT基因存在c.2401A>C突变,3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未见该突变.结论 确诊了两个斑驳病家系的致病原因.家系1患者KIT基因均存在IVS12+ 2_+ 7delinsACATCTTT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为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未记载的、新的剪切突变;家系2先证者KIT基因存在c.2401A>C突变,结合3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KIT基因未见c.2401A>C突变,推测该突变为先证者患斑驳病的致病突变可能性大.为此两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中国南方斑驳病一家系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

    作者:邓伟平;黄跃深;陆春;赖维;朱国兴;林群娣;冯佩英

    目的研究1个斑驳病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2528位G→A(或C→T),使密码子AGT>AAT,导致S850N.100名健康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S850N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 一个斑驳病家系的KIT基因新突变鉴定

    作者:王蓉蓉;舒适;张益;罗卫;张学

    目的:对一个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收集一个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斑驳病家系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 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 Sanger 测序法筛查所有家系成员的 K IT 和 SNAI2基因。结果先证者 K IT 基因第18外显子存在 c.2585T>C突变,与 c.2586G>C 多态性共同导致肥大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第862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脯氨酸(p.Leu862Pro)。c.2585T>C 突变在家系中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在 dbSNP142数据库等公共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在 SNAI2基因上未发现突变。结论 K IT 基因 c.2585T>C 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斑驳病表型的原因。

  • 斑驳病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

    作者:邓伟平;陆春;朱国兴;林群娣;冯佩英

    目的研究1个斑驳病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个斑驳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1833位G>A,导致V604I.100名健康对照者及其它家庭成员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V604I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 斑驳病c-kit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邓伟平;陆春;朱国兴;林群娣;冯佩英

    目的研究一斑驳病家系先证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2565位G→C,使密码子TGT→TCT,导致Ser862Cys突变.100例健康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结论Ser862Cys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