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

    作者:赵武斌

    目的 探讨胸腰椎疾患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例胸腰椎疾患行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均无窦道再形成,2例除腰部残留轻微疼痛外,其他病理性疼痛消失,X线片及ESR、CRP均正常.术前及术中脓液取样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延长至7 d以上,其中10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例微球菌、2例粪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结论 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由致病菌弱细菌所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通过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作者:钟沃权;曾岩;齐强;郭昭庆;李危石;孙垂国;陈仲强;姜宇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1个月)病例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自2005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1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17例,单纯切口深部感染9例(组1),单纯椎间隙感染7例(组2),同时合并切口深部及椎间隙感染2例(组3),分析迟发性感染的特点,比较3组迟发性感染在体温、炎症指标(WBC计数、ESR、CRP)、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发生迟发性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术后17个月(1~101个月),三组病例间感染在发病时间、体温、WBC、ESR、CRP中,仅组2与组3间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中8例患者行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其中4例取出内固定,组2中1例合并局部不稳定行手术治疗,组3中1例因明显的深部感染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8个月(12~40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对迟发性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病例,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是有效治疗,对于手术节段融合满意的患者,可积极取出内固定;迟发性单纯椎间隙感染,首选抗生素保守治疗,对于合并明显的切口深部感染或存在不稳定的病例,可行手术清创治疗.

  • 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处理

    作者:王征;王岩;刘郑生;肖嵩华;张永刚;侯克东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术内固定后时间小于9个月、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进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对于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常规细菌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连续3次伤口引流液培养阴性且24h引流液少于50ml者,拔除伤口引流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治愈.12例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其中8例患者获得治愈.9例植骨已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迟发性感染获得治愈;其中4例为清创后3~18个月再次发生迟发性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融合.11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元疆;文新堂;田彭荣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2年~2006年我科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典型感染患者8例,细菌学检查明确感染原因.通过病灶清除、取出内固定物,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细菌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出院,经随访,感染无复发,所有患者均可正常行走.结论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症状不典型,需要选用敏感抗生素在内的综合治疗,重在预防.

  •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作者:薛伫垚

    目的 研究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收治胸腰椎损伤需行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患者278例中选出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依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0,接受常规迟发性感染综合处理+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和对照组(n=30,接受常规迟发性感染综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留置管留置时间等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15.26±3.01)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3.20±2.33)d、留置管留置天数(3.09±0.53)d均低于对照组对应的(17.77±3.81)d、(15.65±3.42)d、(4.22±1.0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7 d,两组患者ESR水平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应水平(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7 d,两组患者CRP水平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应水平(P<0.05).结论 在常规迟发性感染综合处理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更能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原因及处理

    作者:顾定伟;赵红;王峰;张柳;王相利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脊椎骨折、滑脱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迟发性感染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998年至2005年,我们对3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3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 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注入碘海醇及亚甲蓝的作用:与内固定的关系

    作者:薛厚军;潘磊;黄必留;刘青华;李捷;陈伟雄;王诗成

    背景:脊柱后路术后迟发性感染有一定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多见于有内植入物存在,无内植入物者发生率较低.当感染发生时,感染与内固定是否一定有相关性,术前无法有效的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影像学检查亦不能给予完全肯定.术中处理方法常见报道为切开清创,置管冲洗.目的:探讨碘海醇及亚甲蓝在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择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起病时间为初次术后3个月,其中有内固定者21例,无内固定者9例.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常规窦道内注入碘海醇造影拍片,明确窦道的深度及基底部宽度,指导术中麻醉方式及手术范围,消毒铺巾完毕后伤口内注入亚甲蓝2 mL,对窦道壁组织进行染色,术中清除亚甲蓝染色组织,清创后放置引流,Ⅰ期缝合;对照组按常规切开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及再感染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26±7.66) min,出血量为(50.61±11.1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6±9.22) min,(80.48±11.47) 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3,6,12个月,患者均未再出现伤口再感染症状.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碘海醇及亚甲蓝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无论有无内固定,均有利于术前评估选择麻醉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行外科治疗的护理

    作者:侯筱菲;景雪;王姝南;魏琴;高远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时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骨科行脊柱后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27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双套管置管冲洗灌注引流,同时行抗生素治疗,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所有患者在相应的外科处理和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未出现窦道和不愈合.结论 伤口清创、双套管冲洗引流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管道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细致的出院指导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1例报告

    作者:张乐明;杨志远;王学民;吴军

    病人,男,51岁.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先后行左右双侧全髋置换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半年感右侧髋关节隐痛不适,但能行走,无发热、关节肿胀,外院复查拍片,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考虑为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予封闭治疗,患者症状略有缓解,术后2年半,偶然发现右大腿略肿胀,且于大腿外侧中下段处见一直径约10 cm皮肤红肿区,多家医院诊断为右大腿蜂窝织炎,予长期静脉抗感染及局部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转入我院.

  • 脊柱侧弯矫形融合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护理

    作者:陈琳;陈正香

    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现代节段性脊柱内固定系统比早先的哈氏棒系统坚固,且能达到脊柱侧凸三维空间的纠正效果.然而这些系统植入体内的构件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以致于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病例时有报道.有学者认为这是机体组织因金属腐蚀而发生的炎性反应[1],也有学者认为是术中种植的低毒力细菌引起的脓性炎症,植人物数量多且体积大是诱因之一[2].我院自1997年8月~2003年12月,共有909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植人物矫形融合术,使用的植入物为中华长城、CD、TSRH、CDH、ISOIA、Moss-Miami.本组共发生8例迟发性感染.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均一期愈合伤口,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11例治疗体会

    作者:郑旭欣;赵瑞平

    目的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经验. 方法对1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行抗感染、内固定拆除及扩创、持续冲洗引流.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6~24个月)无1例感染复发,骨折愈合. 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污染引起的低毒性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作者:顾定伟;赵红;张柳;王相利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深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根据发生感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感染12例,迟发性感染24例.[结果]早期感染一般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力强的细菌,迟发性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升高,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力较弱的皮肤正常菌群.早期感染患者予以清创、持续冲洗引流.除3例反复清创无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其余内固定均予保留.迟发性感染者予以内固定取出、清创、持续冲洗引流.经上述治疗后仅1例患者早期深部感染迁延不愈致椎体骨髓炎,术后3个月伤口再次出现流脓,其余均愈合.[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早期感染及迟发性感染的发生机理可能存在差异.早期感染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累及范围广.而迟发性感染由致病力弱的细菌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对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多次清创无效,感染控制不佳则需要早日将内固定取出,以免炎症扩散.而迟发性感染则需取出内固定,否则难以消除炎症.

  • 骨折内固定后迟发性感染

    作者:张希彦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的发生、诊断和治疗.方法:临床治疗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平均随访时间4年.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随访,感染控制,骨折痊愈.结论:骨折内固定迟发性感染一部分为院内感染,要注意预防.治疗上可以保守治疗、密切观察,严重者可行扩创、持续冲洗等待骨折愈合后再取内固定.

  • 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后并发迟发性深部感染

    作者:俞杨;邱勇;朱丽华;王斌;吕锦瑜;朱泽章;李彻

    目的:评估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深部迟发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8月~2002年1月共509例行后路矫形的脊柱侧凸患者,其中有5例病人发生了深部迟发性感染.对深部迟发性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影像学资料,血沉,假关节的发生情况,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结果,伤口闭合类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5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感染(0.98%).距初次手术平均时间为19.2个月,病人都有窦道的形成,2例患者背部疼痛,仅有1例患者在窦道形成前有发热史.平均血沉55.5mm/h,无患者发生假关节,培养结果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均行内置物去除,一期闭合伤口并终愈合.结论:皮下脓肿和窦道形成是迟发性感染的明确的诊断依据.人体皮肤上低毒性细菌的术中种植和金属腐蚀可能是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发生机理,一期闭合能使伤口早期愈合,短期内静脉使用抗生素(7d),然后口服抗生素(10d)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作者:吕国华;王冰;马泽民;康意军;李启贤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2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中窦道分泌物取样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为7d以上.3例先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均未见效而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另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仔细观察软组织和骨质的变化,术后抗炎.结果:7例细菌培养阳性.3例为微球菌,4例为粪链球菌.另5例为阴性.术前和术中2次取样培养结果一致.3例先行保守治疗者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平均住院时间40d.另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4d.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为12~14d.随访3~12个月感染无复发.术中发现9例窦道与椎弓根螺钉尾部相通,原发病灶仅为在该处的局限性肉芽病灶、有少许脓块,该钉尾的固定螺帽有松动.病灶不向深处累及椎弓根和椎板,椎弓根钉本身无松动;另3例窦道与横向连接杆的一端相通,原发病灶亦为一小的局限肉芽组织团块.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的迟发性感染通常是由低毒性细菌引起的局部软组织感染,骨质未受侵蚀,对这一感染引起的窦道、流脓采取抗炎、局部处理效果差,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是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手段.

  •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格尔补片迟发性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于金芳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格尔补片(膨化聚四氟乙烯)迟发感染的发病率、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4月1556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11例采用李金坦氏手术,补片尾端未平整固定,迟发性感染10例,感染率0.98%,545例采用李金坦氏手术,精索上补片尾端周边平整固定,均无迟发性感染.结论:补片迟发性感染较多,内环上补片游离、扭曲、重叠是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因素.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感染后补片必须取出,术中见格尔补片呈三明治样愈合,取出后疝不复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