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研究ret基因活化与人类甲状腺癌的关系

    作者:郑敏;刘春波;王峻峰;高晓虹

    目的研究ret基因的活化与人类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对50例高度怀疑甲状腺癌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与RT-PCR技术相结合,研究活检组织中ret基因的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乳头状癌26例,其中有7例(27%)PTC基因表达阳性;另24例中滤泡状癌10例,未分化癌2例,腺瘤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均未见PTC基因表达.结论 ret基因的活化仅出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因此对PTC基因的检测可作为人类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和判断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 ret基因 甲状腺癌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合并类马方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董德鑫;李汉忠

    目的 报告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B,MEN2B)合并类马方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14日我院收治的1例MEN 2B合并类马方综合征患者的资料,男,21岁.因唇舌粗厚13年,发现右肾上腺占位3个月余入院.2011年4月因甲状腺肿瘤于外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T2N1bM0).查体:监测血压正常,无发作性血压升高.患者四肢纤瘦,手指和脚趾细长.腕征阳性,指征阳性.嘴唇、舌尖、眼睑内眦处可见多发瘤样结节.喉镜检查提示双侧声带后端及双侧劈裂多发结节样新生物.腹盆腔增强CT检查示右肾上腺肿瘤,大小约2.9 cm×3.4 cm×3.8 cm,平扫CT值约46 HU,增强约77 HU.内分泌检查提示24 h尿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159.6 nmol,肾上腺素13.3 nmol,多巴胺918.2 nmol.肾上腺髓质显像(131I-MIBG)检查示右肾上腺区放射性增高区,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右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为静止型.术前诊断:MEN 2B,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T2N1bM0)术后,唇、舌、眼睑、声带黏膜神经纤维瘤,类马方综合征.结果 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RET基因检测发现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MEN 2B合并类马方综合征诊断明确.随访28个月,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MEN 2B合并类马方综合征临床罕见.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前要考虑到合并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类马方综合征患者需要与马方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期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作者:戚晓平;王靖宇;金杭阳;杜振方;陈振光;李峰;王金泉;吕文艳;张咸宁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A,MEN2A)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PHEO)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一期切除双侧PHEO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8例MEN2A双侧PHEO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35~56岁,平均44岁.4例伴有高血压症状,4例血压无明显异常.首发症状以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就诊4例,以高血压就诊1例,家系调查后发现3例,所有患者均先后罹患MTC.血儿茶酚胺定性诊断阳性4例.B超和CT检查均提示双侧肾上腺占位病变:6例为双侧多发,2例为一侧单发、一侧多发;增强CT检查可见肿瘤强化,其中3例肿瘤中央有液化区;可见肾、脾血管受压、变形;未发现局部淋巴结肿大.肿瘤大径2.7~7.0 cm,平均4.4 cm.RET基因检测:8例均为RET基因的第11外显子C634Y突变.全麻腹腔镜下2例行双侧肾上腺全切术,4例行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或肿瘤切除术;2例行开放手术双侧PHEO剜除术.结果 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共切除肿瘤43枚,手术时间150 ~ 240 min,平均181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71 ml.2例术中发生血压波动,高180~210/1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低70~90/40~45 mm Hg.病理诊断均为双侧肾上腺PHEO.术后1~3个月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随访3~90个月,平均35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或转移,但3例患者需用皮质醇替代治疗.结论 MEN2A的双侧PHEO行一期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优先选择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基因重排及类型的分析研究

    作者:铁轶;宋光;董燕;李荣;毛建平;孙志贤

    目的建立ret基因重排的分析方法,提示中国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是否存在原癌基因ret重排及重排类型.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切片标本进行ret基因重排检测,并对扩增结果进行测序鉴定.结果在提取RNA成功的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标本中,有71%发生ret重排,其中10.5%表达PTC1;5.3%表达PTC3;5.3%表达PTC4,以PTC1发生的频率较高.仅1例表达PIC2与PIC3/PTCA混合型重排,中国人PTC可能与ret和H4及ELE1重排激活相关.结论中国人PTC组织中存在4种重排,且以PTC1较为常见.单一标本中有多种重排形式并存,PIC1+3重排形式10例、3例PIC1+4、1例PIC2+3+4、1例PTC3+4、4例PIC1+3+4,单一标本中多种重排形式并存的比例高达50%,但与癌症的恶性程度、转移等无必然联系.

  • 先天性巨结肠与RET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姜茜

    RET原癌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是由于肠神经嵴细胞(enteric neural crest cells,ENCCs)在肠道内的移行、种植过程中发生异常,致使远端肠道缺乏神经节细胞,是常见的先天性小儿消化道畸形.研究证实RET原癌基因为主要易感基因.本文就近年来RET基因与HSCR发生、发展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 天津地区肠无神经节细胞症RET基因13号外显子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孟庆娅;詹江华

    目的:探讨RET基因13号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改变与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SCR)的发生关系.方法:提取74例HSCR患者和53例与胃肠道疾病无关的对照组病人的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ET基因13号外显子,纯化,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分析13号外显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HSCR组与对照组中,RET基因13号外显子存在T769G基因多态性改变,其基因型频率在HSCR组中为GG78.27%,GT18.93%,TT2.8%;在对照组中为GG58.5%,GT15.1%,TT26.4%.等位基因频率在HSCR组中为G:87.84%,T:12.16%;在对照组中为G:66.0%,T:34.0%.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83,P<0.001;x2=19.834,P<0.001).结论:RET基因13号外显子的T769G基因多态性改变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可能相关.

  • RET原癌基因突变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临床诊治

    作者:黄培颖;陈宁;宋海曲;王彩虹;张惠杰;李小英;李学军;林明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 2b型是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临床表型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和类马凡体型,各表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易漏诊.本文分析了1例MEN2b型患者病史、诊断、治疗及随访资料.本例患者1995年无诱因出现颈部增粗,诊断为“右甲状腺腺瘤”;1999年发现“左侧甲状腺占位”;2000年发现舌、唇黏膜增厚并突起小肿物,肿物渐增大;2009年及2010年分别行左、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示:嗜铬细胞瘤.本次入院行下唇内侧局部小突起切除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舌黏膜神经瘤、MTC.患者基因测序发现RET基因第16号外显子918密码子突变(M918T),患者父母、兄均未出现MEN2b表型特征,基因检测无异常发现.患者MTC术后1年降钙素水平仍高于参考值,结合肺部CT检查结果,考虑MTC肺部转移可能性较大.

  • RET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王崇;刘晓莉;史杰萍;吴燕华;王诗镔;于雅琴;孙辉

    目的:探讨RET基因第11外显子上rs179993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为PTC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00例PT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ELP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甲状腺癌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1799939位点上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rs179993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该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T基因rs179993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TC的发生无关联.

  • RET原癌基因与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敏;李春艳;成小松

    RET原癌基因的突变会引起MEN2A、MEN2B和FMTC。甲状腺髓样癌(MTC)是这三种遗传性综合征共同的临床特征。在MEN2A、MEN2B和FMTC中,遗传性的RET突变仅通过点突变即可导致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目前,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MTC的新进展已使我们提高了诊断MTC的能力,促进了家族检测计划的发展。本文将主要就RET基因突变在遗传性和散发性MTC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患有遗传性MTC家族中确认RET突变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多内分泌腺瘤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小英

    多内分泌腺瘤病分为1型(MEN1)和2型(MEN2),其中MEN2又可分为MEN2A和MEN2B.MEN1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肿瘤(以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常见)和垂体前叶瘤(以泌乳素瘤常见).MEN2A主要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增生;MEN2B为MTC、黏膜神经纤维瘤和嗜铬细胞瘤.

  • 甲状腺髓样癌的临诊应对

    作者:姜晓华;蔡洁;叶蕾;王曙;赵咏桔;王卫庆;宁光

    甲状腺髓样癌是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来源的肿瘤,以分泌降钙素为特征,其中20% ~ 25%为家族遗传性,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较轻,易复发、易转移、预后较差的特点.RET基因突变在临床表型和基因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本文详细介绍1例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和术后随访情况以及患者及家系成员RET基因筛查结果,以使临床医生重视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

  • 沉默RET基因表达对甲状腺髓样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贾慧英;姜晓华;赵咏桔;李小英;宁光

    目的 研究沉默RET基因表达对人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细胞系T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含RET的双链DNA克隆入pSileneerTM 3.1-H1 neo真核载体,构建pSilencer-ret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高表达RET的TT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质粒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后能明显抑制TT细胞R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ERK磷酸化水平降低62.4%.结论 构建的pSilencer-ret重组质粒能有效地降低人MTC细胞RET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与其降低ERK通路的信号转导有关,为MTC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策略.

  • 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作者:马维昌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其中25%~30%属遗传性.遗传性MTC(HMTC)分为多发内分泌肿瘤2A型(MEN-2A)、多发内分泌肿瘤2B型(MEN-2B)和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MTC)3种类型.MTC是MEN-2的主要病变,也是早出现的病变,是MEN-2病人的主要死因.HMTC常表现为双侧、多发病灶,病程早期即发生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因此及时、彻底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鉴于MEN-2的RET基因突变类型与疾病临床表现型有很强的相关性[1],应用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对MEN-2先证者家族成员基因突变的筛查及分析,推测其可能的临床表现型并评估风险,进而在肿瘤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手术,提前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使病人获得大的临床效益.

  • 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突变及相关疾病分析

    作者:杜勇;单振潮;吕怀盛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D)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病因尚未明了.近研究表明原癌基因RET的突变在H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方法:采集30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和30例正常儿童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分析RET基因的第6、10、16外显子.结果:2例患儿存在第10外显子的突变,其中1例家庭中有MEN2A患者;1例患儿存在第16外显子的突变.结论:RET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MEN2A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可能有一定联系.

  •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苏颋为;王卫庆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细胞瘤中大约有10%属于遗传性疾病.遗传性嗜铬细胞瘤主要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 2)、von Hippel-Lindau病(VHL)、纤维神经瘤病Ⅰ型(NFⅠ)、遗传性副神经节瘤以及遗传性嗜铬细胞瘤.迄今为止,已了解的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基因为RET基因、VHL基因和SDHx基因.本文对上述基因以及散发的嗜铬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做一综述.

  • 多内分泌腺瘤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英

    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发生的重要原因是MEN1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细胞11号染色体不同程度的杂合缺失,menin蛋白消失,临床主要表现有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和垂体前叶瘤.多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主要由原癌基因RET突变所致,又分为MEN2A和MEN2B,临床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增生和黏膜神经纤维瘤.RET基因突变类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本文将主要介绍MEN1和MEN2发生机制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遗传筛查

    作者:齐研;王卫庆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2型相关的RET基因、与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的VHL基因、与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综合征相关的SDHx基因、与纤维神经瘤病1型相关的NF1基因.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中,约有27.4%属于遗传性肿瘤;在无家族史的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上述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占7.5% ~27%.因此,基因筛查已经成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诊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对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基因筛查现状及选择作一综述.

  • 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家系分析及突变位点检测

    作者:左亚刚;刘跃华;王宏伟;朱铁山;方凯;王宝玺

    目的:分析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遗传特点,并探讨RE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摩擦性黑变病家系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提取患者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RE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并进行测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鉴定.结果: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在此家系中未见RET634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与RET634基因突变无关.

  • 乳腺癌细胞ret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

    作者:杨满;崔军威;程苒;韦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ret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 mRNA表达量,构建合成ret 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再次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 mRNA表达量.比较转染前后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 mRNA表达量,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细胞中RET mRNA表达量与其PI3K、mTOR和AKT mRNA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转染前细胞中RET、PI3K、mTOR和AKT mRNA表达量分别为0.851±0.126、0.872±0.126、0.845±0.087和0.769±0.355,均分别高于转染后的0.108±0.023、0.113±0.022、0.098±0.022和0.072±0.013(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中RET mRNA表达量与其PI3K、mTOR和AKT mRNA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77、0.852、0.863,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ret基因转录水平较高且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基因之一.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