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激性溃疡修复时大鼠胃壁细胞泌酸功能及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李玉梅;邹晓平;李兆申;彭贵勇;房殿春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SU)修复时大鼠胃壁细胞泌酸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及应激后24、48、72 h五组,检测胃液pH值、胃黏膜溃疡指数(UI)和H+,K+-ATP酶活性,观察胃黏膜组织学变化及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应激后各组胃液pH值较应激组显著升高(P<0.01),而UI和H+,K+-ATP酶活性下降(P<0.01和0.05),溃疡逐渐修复,电镜下壁细胞呈静息状态.结论SU修复时壁细胞泌酸功能的恢复与超微结构的改变相一致,提示胃酸在SU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楹树提取物对大鼠胃溃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张雨;周晓伟;徐瑞明;庾石山;马双刚;张建军

    目的 评价楹树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胃溃疡的影响并研究其与H+,K+-ATP酶(质子泵)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浸拘束和腹腔注射吲哚美辛建立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前30 min灌胃给予楹树提取物,以溃疡数和溃疡抑制率评价楹树提取物对急性胃溃疡的药效;HE染色观察楹树提取物对胃溃疡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生化法检测楹树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法观察楹树提取物对离体胃壁细胞H+,K+-ATP酶转位的影响.结果 楹树提取物300 mg/kg灌胃对水浸拘束和吲哚美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抑制率分别为70.0%和75.4%.楹树提取物(15、30、60、120、240和480 mg/L)对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21.5%、29.4%、44.1%、51.9%、57.7%和62.9%,较空白对照组均具显著差异(均P<0.01),ID50为130 mg/L.但楹树提取物对H+,K+-ATP酶的转位无明显影响.结论 楹树提取物300 mg/kg对急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抑制H+,K+-ATP酶的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L-精氨酸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黏膜损伤及壁细胞泌酸的影响

    作者:陆国明;李玉梅;章明;王启志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黏膜损伤及壁细胞泌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浸-束缚(WRS)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性溃疡(SU)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WRS组、WRS+L-Arg组和WRS+L-Arg+L-NAME组,检测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黏膜一氧化氮(NO)含量、胃液pH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结果与WRS组相比,WRS+L-Arg组胃液pH值升高,壁细胞H+,K+-ATP酶活性下降,胃黏膜NO含量增加,UI明显下降,光镜下胃黏膜的损伤轻于WRS组;与WRS+L-Arg(300 mg·kg-1)组相比,WRS+L-Arg+L-NAME组pH值下降,H+,K+-ATP酶活性升高,胃黏膜NO含量下降,UI升高,胃黏膜损伤加重.结论L-Arg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N0抑制壁细胞泌酸有关.

  • 应激状态下NO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及其与壁细胞泌酸的关系

    作者:陆国明;李玉梅;郭连军;章明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一氧化氮(NO)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及其与壁细胞泌酸的关系.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方法制备应激性溃疡(SU)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NO含量和壁细胞H+,K+-ATPase活性,观察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和L-精氨酸(L-Arg)对应激后大鼠壁细胞H+,K+-ATPase活性及胃粘膜损伤的影响.结果:L-NAME(20 mg·kg-1)可使胃粘膜NO含量减少(P<0.01),壁细胞H+,K+-AT-Pase活性增加(P<0.05),并加重应激所致的胃粘膜损伤;L-Arg(300 mg·kg-1)则使胃粘膜NO含量增加(P<0.01),壁细胞H+,K+-ATPase活性下降(P<0.05),减轻应激所致胃粘膜损伤.结论:NO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壁细胞H+,K+-ATPase活性有关.

  • 冷水束缚应激下脾虚大鼠胃黏膜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变化

    作者:米红;李燕舞;王晓燕;祁燕;巫燕莉;王汝俊

    目的 观察脾虚大鼠模型在冷水束缚应激负荷下,胃黏膜损伤程度与H+,K+-ATP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组、应激组、脾虚应激组.采用100%大黄水煎液灌胃10d造成脾虚模型.冷水束缚应激负荷6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用无机磷法测定胃黏膜H+,K+-ATP酶的活性;用RT-PCR法检测胃黏膜H+,K+-ATP酶mRNA的表达.结果 脾虚大鼠胃黏膜肉眼未见明显损伤,应激及脾虚应激组大鼠胃黏膜均出现点状及条索状损伤,且脾虚应激组损伤程度更为显著.脾虚组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率较正常组低(P均<0.05);应激及脾虚应激组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高(P均<0.05);且脾虚应激组大鼠H+,K+-ATP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增高幅度有所增大.结论 脾虚大鼠在冷水束缚应激状态下胃黏膜易损伤性增高,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脾虚应激后胃黏膜H+,K+-ATP酶功能升高有关.

  • Fas介导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部分相关死亡信号递质的传递

    作者: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目的研究和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Mcab(Fas单抗)诱导产生凋亡的能力,同时探讨Ca2+、H+在其相应死亡信号通道中的作用.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 6例,通过细胞培养6~8代后,以FasMcab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小时,比较两者凋亡率.同时,应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胞内Ca2+ 、H+的变化.结果①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工作浓度以上的FasMcab作用下,随着单抗浓度的增高,其凋亡率不断增高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浓度梯度下,均未发现明显的凋亡,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在FasMcab作用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Ca2+显著增高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Ca2+无变化;④在Fa sMcab作用下,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H+均下降,两组间无显著的差异.结论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有别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Mcab 不能诱导其产生正常的凋亡.鉴于Fas介导的凋亡被认为是介导死亡信号传递的主要通道,Fas介导凋亡的异常可能是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调控异常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之一 ;②Ca2+作为Fas信号通道中一种重要的下游信号通道介质,在Fas介导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③H+参与了成纤维细胞内Fas信号的传递;但H+ 作为重要的信号递质,它的变化并非Fas介导成纤维细胞凋亡所必需的.

    关键词: 瘢痕疙瘩 Fas Ca2+ H+
  • 兰索拉唑的合成

    作者:段凤辉;郝立新

    以2,3-二甲基吡啶为原料,经N…氧化、硝化、取代、酰化、水解、氯化、缩合和S-氧化反应制得兰索拉唑,总收率12.3%.

  • 右旋雷贝拉唑钠对大鼠消化性溃疡的药效研究

    作者:林晓冬;刘娜;刘纯;郑晓霞;房绍英;程艳玲;郭秀丽

    目的 比较右旋雷贝拉唑钠、左旋雷贝拉唑钠及消旋雷贝拉唑钠对大鼠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和乙酸型十二指肠溃疡模型.通过测定胃酸总分泌量、pH值、胃溃疡指数、十二指肠溃疡面积、溃疡抑制率等指标,观察右旋雷贝拉唑钠、左旋雷贝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的抗溃疡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右旋雷贝拉唑钠1.8,3.6 mg/kg可显著抑制幽门结扎型模型的胃酸总分泌量和胃溃疡指数,升高胃液pH值.右旋雷贝拉唑钠组的胃酸分泌抑制率和胃溃疡抑制率均高于等剂量的左旋体组和消旋体组.与模型组比较,右旋雷贝拉唑钠1.8,3.6 mg/kg组十二指肠溃疡面积显著降低.右旋雷贝拉唑钠的十二指肠溃疡抑制率优于等剂量的左旋体和消旋体.结论 右旋雷贝拉唑钠对大鼠消化性溃疡具有改善作用.右旋雷贝拉唑钠抗溃疡作用强于等剂量的左旋雷贝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

  • 泮托拉唑钠工业合成路线评述

    作者:宋伟国;张福建;徐文方

    泮托拉唑钠是全球第三个上市的H+,K+-ATP酶抑制剂,主用于胃溃疡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国外对其化学合成研究较多,本文对其中五条具有工业化参考价值的合成路线进行评述.

  • 姜黄素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

    作者:蒋丽军;刘志峰;李玫;郝理华;何祖蕙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姜黄素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11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溃疡模型组UI(35.63±3.34)明显升高,胃液pH值(1.35±0.09)明显下降,壁细胞H+,K+-ATP酶活性(9.45±0.34)mmol/(g·h)明显升高(Pa<0.01),镜下可见胃黏膜出血坏死,溃疡形成.与溃疡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UI(15.13±2.42)明显下降,胃液pH值(1.81±0.23)明显上升,壁细胞H+,K+-ATP酶活性(8.13±0.59)mmol/(g·h)明显下降(Pa<0.01),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较轻,未见溃疡形成.姜黄素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a>0.05).胃液pH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884 P<0.01).结论 姜黄素可有效地减轻大鼠胃溃疡模型的胃黏膜损伤,抑制壁细胞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对胃溃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健脾活血中药对胃溃疡大鼠H~+,K~+-ATP酶及壁细胞胃泌素受体作用的影响

    作者:梅武轩;曾常春;余娜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中药对胃溃疡大鼠H~+,K~+-ATP酶及壁细胞胃泌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测定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同时分别检测各组大鼠H~+,K~+-ATP酶活性及胃液总酸度.结果 健脾活血组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低于正常大鼠(P<0.05),胃液总酸度及H~+, K~+-ATP酶活性升高(P<0.05);奥美拉唑组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胃液总酸度及H~+, 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中西药组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胃液总酸度及H~+, K~+-ATP酶活性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脾活血中药平缓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 K~+-ATP酶活性,降低胃酸的分泌;同时,不影响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防止停药后反跳性过多泌酸.

  • 大鼠乙酸性胃溃疡自愈过程中HDC和H+、K+-ATP酶的表达

    作者:何美蓉;林劲秋;宋于刚;赖卓胜

    目的 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DC)和H+,K+-ATP酶的表达与大鼠乙酸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制模术后1 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 d溃疡为明显,12 d溃疡基本愈合.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 d即开始降低,术后9 d恢复正常.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阳性细胞率及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 d达到低,术后12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及胃酸分泌的影响

    作者:何美蓉;林劲秋;宋于刚

    目的 明确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胃酸分泌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对胃液总酸度、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及壁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9日,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mm2)分别为11.9±3.1和19.7±3.8(P<0.01);制模术后第6日和第9日,塞来昔布组胃液总酸度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而两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微绒毛数量则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显著延缓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壁细胞胃酸分泌,加强了对溃疡底部新生肉芽组织的消化作用.

  •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中HDC和H+,K+-ATP酶的表达

    作者:何美蓉;林劲秋;宋于刚;赖卓胜

    目的 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和H+,K+-ATP酶的表达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制模术后1 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 d溃疡为明显,12 d溃疡基本愈合.HDC 和H+,K+-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 d即开始降低,术后9 d恢复正常.HDC和H+,K+-ATP酶蛋白表达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 d达到低,术后12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 黄芪总苷对脾虚大鼠胃黏膜保护机制探讨

    作者:米红;李燕舞;王晓燕;祁燕;巫燕莉;王汝俊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冷水-束缚应激状态下脾虚大鼠胃黏膜H+,K+-ATP酶活性及mRNA表达变化、胃蛋白酶活性及髓过氧化物MPO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70只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组,模型(脾虚应激)组,黄芪总苷(200mg/kg、100mg/kg、50mg/kg)组,补中益气丸组.采用经典大黄致脾虚法复制脾虚模型大鼠,水浸-束缚法给予脾虚大鼠应激,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无机磷法检测胃黏膜H+,K+-ATP酶、胃蛋白酶及MPO活性的变化,RT-PCR法测定H+,K+-ATP酶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及脾虚组大鼠胃黏膜未见溃疡损伤,经冷水-束缚应激后的模型组、补中益气丸组、黄芪总苷(高、中、低)组大鼠胃黏膜可见点状或条索状溃疡损伤,且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总苷中剂量及高剂量组、补中益气丸组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H+,K+-ATP酶活性、胃蛋白酶及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值,H+,K+-ATP酶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脾虚组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中益气丸组、黄芪总苷(中、高)剂量组H+,K+-ATP酶活性、胃蛋白酶及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值,H+,K+-ATP酶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黄芪总苷对脾虚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与影响胃蛋白酶、H+,K+-ATP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有关.

  • 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的调节机制

    作者:冯潇;肖岚;李臻

    精子在睾丸生成之后进入并储存在附睾,附睾管腔内的酸性微环境,使得精子在附睾中维持静息状态和获得受精能力.附睾上皮细胞分布着种类不同的酸碱转运体,参与调节管腔液体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从而维持附睾管腔的酸性微环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