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吸附清除内毒素休克兔循环TNF对IL-1水平影响

    作者:朱云松;侯凡凡;张训

    用免疫吸附方法清除内毒素休克兔早期循环TNF观察对IL-1水平的影响.一次性静脉内注射灭活大肠杆菌1.5×109/kg体重,制成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灌流组和免疫吸附组.分别用结合TNF单克隆抗体和未结合TNF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凝胶A珠粒制成免疫吸附柱和空灌流柱,免疫吸附组和空灌流组分别经免疫吸附柱和空灌流柱于注射内毒素(LPS)后1小时做体外循环血液灌流,共2小时,对照组仅作体外循环,注射LPS后0、1、2、3、6、12、24小时分别抽血检测循环TNF和IL-1水平,并动态观察血压和肝、肾功能(包括Bun、Cr、SGPT、SGOT).家兔注射LPS后血压明显降低,肝、肾功能受损,TNF和IL-1水平显著升高.对照组与空灌流组血压、肝肾功能及24小时内TNF、IL-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而免疫吸附组在注射LPS后2、3、6小时TNF、IL-1水平明显低于上述2组,血压明显升高.6小时后肝、肾功能正常,免疫吸附后21小时内,循环TNF、IL-1水平均无反跳性升高.

  •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吸附柱构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庆伟;李永新;孔亮;刘莎;王波;邹汉法;孙万里;刘沛;王英兰

    根据免疫学原理,结合血液净化学理论,将人抗-HBs-IgG结合于活化琼脂糖凝胶上,构建了抗-HBs-IgG免疫吸附柱, 并在体外观察了其对含HBV和HBsAg 血浆的吸附作用.该项技术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03110948.9).

  • 免疫吸附治疗在风湿免疫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程永静;陈颖娟;黄慈波

    体外免疫吸附治疗是血液净化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免疫吸附柱的特异性吸附作用祛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79年Terman等[1]人首次用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己广泛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仅对自身免疫病治疗过程中免疫吸附柱的应用、适应证的进展及新的并发症的报道进行总结.

  • 不同单克隆抗体使用新型三功能螯合剂后血药代动力的比较

    作者:靳晓明;张阳德

    目的观察在动物体内静脉注射不同单抗结合1033或生物素加DOTA以及111In后其血药代差异.同时比较荷瘤大鼠与非荷瘤大鼠对血药代影响.方法该实验包括65只非荷瘤大鼠及15只荷瘤大鼠.非荷瘤大鼠分为4组:Ⅰ组-单抗Rituximab组;Ⅱ组-单抗BR96组;Ⅲ组-单抗Trastuzumab组;Ⅳ组-单抗hMN 14组.前3组使用新型三功能螯合剂1033结合放射性核素111In,对它们的血及全身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三个可解释早期血药代不同的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比较.第4组中使用了不同的螯合剂DOTA,结合相同的放射性核素111In,将其血、全身以及各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与前3组进行了对比.另外,比较了15只荷瘤大鼠的血药代与非荷瘤大鼠的血药代.结果前3组之间的血药代无差异显著性,全身及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也相似.但是,第4组中的血、全身及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有明显的不同;血及全身放射性活度下降较快,肝中的放射性活度较高.荷瘤大鼠的血药代与非荷瘤大鼠的血药代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单抗使用新型三功能螯合剂1033后血药代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即可用一种单抗的血药代来代替其他单抗的血药代来决定体外免疫吸附柱的佳实施时间.该动物模型足够敏感来区别不同的血药代,小肿瘤并不改变单抗的血药代.

  • 腹腔注射111In-HMFG1-生物素后利用体外免疫吸附柱降低血中放射性活度的研究

    作者:靳晓明;刘建明;朱正

    目的体外免疫吸附柱是通过去除血中过剩的放射性核素与单克隆抗体(单抗)的螯合物从而降低放射敏感脏器中放射性活度的一种新方法.过去,曾以静脉给药的途径对体外免疫吸附柱进行过研究.该研究是通过腹腔给药的途径注射111In-HMFG1-生物素后观察体外免疫吸附柱能否降低大鼠体内放射性活度;并对生物素化的111In-HMFG1以及非生物素化的111In-HMFG1进行药代动力学分布的比较.方法HMFG1是一种鼠源性免疫球蛋白G1单抗,它可特异性地识别多形上皮粘蛋白抗原上的决定簇.先将此单抗与核素111In结合,然后再与生物素螯合.体外免疫吸附柱由亲和素颗粒组成.研究中用大鼠43只:30只为对照组:13只实施体外免疫吸附柱(治疗组).对全身、血以及放射敏感脏器的放射性活度进行监测.结果111In-HMFG1-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率很高.生物素化并没有改变HMFG1的药代动力学分布.实施体外免疫吸附后,大鼠全身及血中放射性活度分别下降了35%~40%(P<0.05)和75%~86%(P<0.01);放射敏感脏器中放射性活度也有显著性的降低.结论该研究证实腹腔注射111In-HMFG1生物素后使用体外免疫吸附柱可成功地降低大鼠全身、血以及放射敏感脏器中的放射性活度;体外免疫吸附结束后,由于111In-HMFG1-生物素在血中的再分布,可考虑延长体外免疫吸附的时间或再次使用体外免疫吸附柱.生物素化并没有改变111In-HMFG1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