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比值及IL-17、IL-35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玲俊;高松;李晓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值及白介素-17、-35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MM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1L-17和IL-35表达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h17/Treg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效者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和IL-17和IL-35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相关,沙利度胺发挥抗M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比值及IL-17和IL-35表达水平有关.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EGF、IL-17、β2-MG、IL-3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金晓娜;周宝珍;张党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IL-3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VEGF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2-MG表达水平,并比较2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血清IL-17、VEGF、β2-MG水平在MM组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在对照组>MM组Ⅰ期>Ⅱ期>Ⅲ期(P <0.05);IL-17、VEGF、β2-MG水平MM组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对照组>MM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7水平与VEGF、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5,0.58,P<0.05),血清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IL-17、IL-35、IVEGF和β2-MG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 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L-17、IL-35和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昭娟;赵冬;李付平;王英芳;肖汇颖;王旭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r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 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35表达水平及其诱导产生的新型调节性T细胞iTR35比例和临床意义

    作者:许文前;黄源茂;肖慧芳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新型免疫抑制因子——IL-35表达水平及其诱导产生的新型调节性T细胞iTR35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初诊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其分为高危(n=4),中危-2(n=10),中危-1(n=5)和低危型(n=4)4个亚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亚组患者血清IL-35表达水平及iTR35细胞比例.结果:MDS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TR35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两组的CD4+ 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MDS组的血清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内IL-12p35和IL-27EBl3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且MDS组的血清IL-35水平与IL-12p35和IL-27EBl3表达水平及iTR35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0.99和0.52,P<0.05).MDS的4个亚组中,iTR35细胞比例及血清IL-35表达水平总体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与中危-2组患者的血清IL-35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两组均分别明显高于中危-1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2组也明显高于中危-1组及低危组(P<0.05),而中危-1组与低危组无差别(P>0.05).高危组与中危-2组的iTR35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别,但高危组和中危-2组的iTR35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中危1组和低危组(P<0.05),而中危1组与低危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IL-35水平和iTR35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失衡在MD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为MDS免疫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胆管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白介素-3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义真;刘浩润;肖漓;赵洪强;刘航;崔洪涛;李为民

    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35(IL-3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对42例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及IL-35表达进行检测.与正常人比较,分析Treg细胞及IL-35在胆管癌患者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 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5.6±1.7)%,对照组为(2.9±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浆IL-35水平为(198.4±81.4) pg/ml,对照组IL-35为(33.7±18.0)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35两个亚基EBI3和p35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血浆IL-3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35,R=0.795,P<0.05:EBI3,R=0.812,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胆管癌组织中FOXP3+癌细胞及Treg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Treg和IL-35在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血清1,25-(OH)2D3、IL-17、IL-35及MMP-9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卫文峰;杨明珠

    目的 探讨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白介素(interleukin,IL)-17、IL-3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8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77例)、中度组(119例)和重度组(89例),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血清1,25-(OH)2D3、IL-17、IL-35与MMP-9水平.结果 四组儿童的血清1,25-(OH)2D3、IL-17、IL-35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血清1,25-(OH)2D3和IL-35水平: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MMP-9和IL-17水平: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血清1,25-(OH)2D3和IL-35水平显著降低,MMP-9和IL-17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纤溶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蔺凤颖;张清潭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白介素‐35(IL‐35)、白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纤溶酶组与常规组各55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 )测定血浆IL‐35、IL‐6及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35、TGF‐β1及 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纤组 IL‐35、TGF‐β1升高更明显,IL‐6降低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IL‐35、TGF‐β1升高较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更明显(P<0.05),IL‐6降低较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更明显(P<0.05)。结论:纤溶酶能升高IL‐35、T G F‐β1水平,降低IL‐6水平,对冠心病疗效确切,且能改善预后。

  • 血清IL-17和IL-35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研究

    作者:钟宇;吴芳兰;陈立华;李云秋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35(IL-35)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和20 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35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3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为(296.88±128.83)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53.26±58.33) pg/mL(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5为(246.07±85.20) ng/L,低于正常对照组(359.19±90.43) ng/L(P<0.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01,P=0.028).结论:IL-17和IL-35异常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及发展.

  • 甲状腺癌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中;王元阳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 白介素-17(IL-17)、 白介素-35(IL-3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 ~2018年1月的38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38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液3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的血清IL-6、IL-17、IL-35水平,并对血清IL-6、IL-17、IL-35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 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IL-6和IL-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IL-3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血清IL-6、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IL-35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血清IL-6和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IL-35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L-6和IL-17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 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01);血清IL-35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 病理分期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IL-6和IL-17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IL-35呈低表达趋势,IL-6、IL-17、IL-35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IL-35与hs-CRP、IL-18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恩平;杜丽根;邱健;张园

    目的 通过对入选患者行IL-35、hs-CRP、IL18指标的检测,评价这些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12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类型分为对照组、稳定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酶联免疫法检测IL35、hs-CRP、IL-18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UAP、AMI组IL-35水平明显下降,hs-CRP、IL-18水平明显升高;与UAP组比较,AMI组IL35水平明显下降,hs-CRP、IL-1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5与Hs-CRP、IL-18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ACS组中血浆IL-35表达水平仍与hs-CRP、IL18呈负相关(r1'=-0.482,r2'=-0.365< 0.01).结论 IL-35与hs-CRP、IL18密切相关,提示促炎和抗炎失衡促进了ACS的发生发展,联合多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对ACS进行危险分层,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白介素-35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书云;王芝涛;赵洪;杨培仙;江瑞;王琼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表达情况,探讨IL-35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0例初诊DLBCL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IL-35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表达水平.结果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IL-3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IL-3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Ⅱ期(P<0.05).初诊DLBCL患者经过化疗后,外周血IL-35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IL-35表达水平与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比例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IL-35表达水平升高,IL-35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35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莫世友;李玉容;刘新福;张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白介素(IL)-35的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6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健康成年人6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及IL-35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TNM分期、Dukes分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VEGF及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VEGF水平在不同TNM分期、Dukes分期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IL-35水平在不同TNM分期、Dukes分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与IL-35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9,P<0.05).VEGF筛查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68.33%,特异度为88.33%,且VEGF筛查结直肠癌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测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567).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及IL-35水平升高,并与临床分期相关,且VEGF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VEGF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具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是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新麦纤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炎症及相关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沈建君;张睿;高倩倩;付敏军;郑红斌

    麦纤散是郑红斌教授运用麦芽纤维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这一访日留学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配伍而成.本实验旨在探讨在此基础上酌加白及组成的新麦纤散对UC大鼠结肠黏膜炎症及血清白介素(IL)-34、IL-35的影响.

  • 调节性 T 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变化

    作者:陈曦希;杨明珍;夏瑞祥

    目的:探讨未治和经治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 T 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CD25high CD127low/- Treg 细胞占 CD4+ T 细胞的比例,ELISA 法检测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35(IL-35)的血浆浓度。结果初诊组、复查组和对照组间 Treg 细胞比例和血浆 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组的血浆 TGF-β1和 IL-35浓度显著高于复查组和对照组(P <0.001);复查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 CML 患者的 TGF-β1和 IL-35水平升高,表明其在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有判断疗效的价值。

  • IL -33IL -35生物学特性及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粟深伟;陆进明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滑膜炎为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众多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发病过程,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白介素-33(IL - 33)可以导致关节炎的症状加重,而白介素- 35(IL - 35)可以使其缓解,本文就IL - 33、IL - 35在R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IL -33、IL - 35的分子生物学特征1.1 IL-33的分子生物学IL - 33是2005年Baekkevold从内皮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同犬的DVS27蛋白序列相似的分子,初时被称为“内皮细胞来源的核因子”[1],通过序列分析,Schmitz等[2]证实该分子的碳末端和IL -1类细胞因子更相似,隶属于IL -1家族,命名该分子为IL - 33.其分子结构由12股β链构成,组成IL -1/成纤维生长因子β的三叶草形折叠[3,4].IL - 33初产生时是包含一个核定位序列的蛋白质前体分子,该蛋白质前体分子的氨基端为含DNA结合结构域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羧基端为IL -1类分子特有的受体结合位点,在被半胱天冬酶1切割成分子量约为18ku的成熟蛋白后获得生物学活性[5].其受体复合物是由ST2(homolog of sulfotransferase)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协同蛋白(IL - 1RAcP)组成[6,7].ST2为Tominaga等于1989年首先在BALB/c - 3T3细胞系中发现,是Toll样/IL -1受体(IL - 1R)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Th2和肥大细胞上.ST2基因编码2种ST2蛋白亚型:一种为不带跨膜序列、可以分泌到细胞外的可溶性ST2(sST2);一种为带跨膜序列的跨膜型ST2L.sST2在多数情况下被诱导性地表达在皮肤、视网膜、乳房肿瘤及胚胎组织上[8 ];ST2L则表达于造血细胞、巨噬细胞系、红细胞系以及骨髓干细胞系上,在人和鼠的T细胞系表达时被优先表达于Th2细胞而非Th1细胞上,因此推测ST2L可能是Th2细胞的效应标志物[9].IL - 33受体复合物的另一成分IL - 1RAcP是IL - 1α、IL- 1β、IL - 1F6、IL - 1F8和IL - 1F9的共同受体成分,通过配体依赖方式与ST2相连接,因增加IL - 33对ST2的亲和力而在IL - 33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成功检测到ST2/IL - 33/IL - 1RAcP复合物.

  • IL-35在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王倩;刘伟;薛竞;王勤;张丽霞

    目的:检测IL-35在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使用丙酮:橄榄油3:1溶液作为基质配置0.5%2,4-二硝基氟苯(DNFB)经皮致敏建立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35、IL-4、IFN-γ、IL-17的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皮肤组织中IL-12p35 mRNA及EBI3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炎症,病理表现为表皮增厚、海绵水肿、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3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L-35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P<0.05);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组织中IL-12p35及EBI3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35可能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 玫瑰糠疹患者血清IL-17、IL-35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冬冬;范团起;李卫红;谢玉磊;刘坤鹏;乔孟晗;冯怡锟;张敏;胡建恩

    目的 检测外周血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35(IL-35)在玫瑰糠疹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R急性期患者、30例恢复期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7和IL-35的水平.结果 玫瑰糠疹急性期、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L-17浓度分别为(30.64±10.12) pg/mL,(19.18±4.37) pg/mL和(9.98±2.78) pg/mL.IL-35浓度分别为(117.15±12.56) pg/mL,(130.04± 10.98) pg/mL和(59.83±4.64) pg/mL.三组IL-17和IL-3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玫瑰糠疹急性期及恢复期存在IL-17和IL-35的表达失衡,可能在玫瑰糠疹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ⅠL-33、ⅠL-35在晚期胃癌术后加味五苓散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项涛;雷慧

    目的:分析加味五苓散联合超声药物透入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恢复胃肠道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将68例行晚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综合治疗相同,试验组加用加味五苓散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清ⅠL-33、血清ⅠL-35、腹围变化、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血清ⅠL-33、ⅠL-35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2组腹围差在治疗后48 h、72 h、96 h及120 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加味五苓散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加快胃肠功能、减轻腹胀;血清ⅠL-33、ⅠL-35可评估治疗效果。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白介素-35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杨丹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35(IL-3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VM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CK-MB、IL-35、hs-CRP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CK-MB、IL-35、hs-CRP水平,统计血清CK-MB、IL-35、hs-CRP水平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VMC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CK-MB、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K-MB、IL-35、hs-CRP水平联合检测VMC阳性检出率高于3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K-MB、IL-35、hs-CRP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VMC患者阳性检出率.

  • 外周血白介素-35与肿瘤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陈相军;吴青霞;陈敏;刘芳;李念

    目的:评价外周血白介素–35水平与肿瘤危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2015年1月15日以前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RevMan5.2.2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检索,终纳入5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介素–35浓度在癌症患者和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别(MD =41.91;95% CI,?6.33~90.15;P=0.09)。亚组分析也表明IL-35在白血病或其他癌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MD =23.73;95% CI,?15.63~63.09;P=0.24);(MD =60.00;95% CI,?57.86~177.87;P=0.32)。性别研究分析表明,男性癌症患者中的外周血IL-35浓度与女性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MD =?3.25,95% CI,?8.39~1.88;P=0.21)。外周血IL-35在癌症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人中存在显著差异(MD =?23.18,95% CI,?37.93~?8.43, P=0.002)。结论:外周血IL-35浓度在癌症病人中并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可以作为癌症淋巴结转移有无的一个预测指标。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