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作者:王娜;韩博;郝玲;任常军;额尔敦高娃;董燕;李铁志

    目的 检测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抗生素合理选用.方法 从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2株,鉴定后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然后对菌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依次为62.12%、75.76%、81.06%,84.85%和79.55%.PCR扩增显示,aac(3)-Ⅰ、aac(6')-Ib、ant(3")-Ⅱ和ant(2")-Ⅰ基因大小分别为169、519、284和320 bp.132株儿科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4株检出携带有不同方式的此类基因.其中单独携带aac(3)-Ⅱ、aac(6')-Ib、ant(3")-Ⅰ和ant(2")-Ⅰ基因的分别有12、8、3和2株;携带两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两种:aac(3)-Ⅱ基因+aac(6')-Ib基因16株,aac(3)-Ⅱ基因+ant(2")-Ⅰ基因7株;携带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两种:aac(3)-Ⅱ基因+aac(6')-Ib基因+ant(3")-Ⅰ基因2株,aac(3)-Ⅱ基因+aac(6')-Ib基因+ant(2")-Ⅰ基因2株;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都存在的有2株.结论 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与普遍携带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有关.治疗该菌感染时不建议将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5种糖苷类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单独使用,应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 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周嫣红;宋晓萍;王健;唐燕

    目的: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70株ABA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4.29%(45/70),其中aac(6′)-Ⅰ检出率高为41.40%,其次为基因aac(3)-Ⅱ,aac(3)-Ⅰ和ant(3〞)-Ⅰ,检出率分别为34.29%,31.435%和25.71%;未检出aac(6′)-Ⅱ,ant(2〞)-Ⅰ,aph(3′)-Ⅰ及aph(3′)-Ⅱ基因.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3)-Ⅱ、aac(3)-Ⅰ及ant(3〞)-Ⅰ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发现aac(6')-Ⅰb-cr基因

    作者:林宁;孙海平

    目的 调查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对分离自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液和伤口分泌物样本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研究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2")-Ⅰ、ant(3")-Ⅰ ant(4')-Ⅰ、aph(3')-Ⅱb]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npmA).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4种AME基因:aac(6')-Ⅱ8株(40.0%)、ant2"-Ⅰ 8株(40.0%)、aac(3)-Ⅱ5株(25.0%)、aac(6')-Ⅰ b 2株(10.0%),以及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 1株(5.0%),其余9种基因未检出.对2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1株单独携带aac(6')-Ⅰ b经典型,1株单独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结论 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aac(6')-Ⅰ b-cr型基因,且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均有修饰作用.

  • 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郑丹;朱健铭;袁求文;吴正海;朱雪萍

    目的:了解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 rRNA甲基化酶、6种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产A m pC酶肺炎克雷伯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blaDHA、intⅠ1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 aac(3)-Ⅱ18株、aac(6')-Ⅰb 10株、ant(3″)-Ⅰ5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0%、50.0%、25.0%,16S rRNA甲基化酶检出 rmtB 2株,检出阳性率为85.0%;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该组菌可分为两个簇群,A簇群中又可分为 A1、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可分为A1.1(1、5、7、8、10、12、16、20号株)和 A1.2(6、15)两个子簇群,均为克隆传播;A2亚簇群中可分为A2.1(2、3、4号株)和A2.2(9、11、13、18、19号株)两个子簇群,亦均为克隆传播,B簇群(14、17号株)亦为克隆传播。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携带 blaDHA基因导致对 AmpC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携带 aac(3)-Ⅱ、aac(6′)-Ⅰb、ant(3″)-Ⅰ、rmtB基因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Ⅰ类整合子可能是上述基因的载体,本组菌株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 耐药大肠埃希菌湖北监利分离株常见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陈风;张才仕;秦户远;梁建国;翁幸鐾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 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喹诺酮类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中的18株出现了明显的聚集性,出现4个克隆. 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四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 质粒型AmpC酶DHA基因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研究

    作者:鲁艳;李从荣;刘东华;胡小平;穆海霞

    目的 调查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DRK)获得性耐药基因及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陈乐宝;黄东标;李云亭;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 ,用 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 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 PC型与 ISK 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 P blaK PC-ISK 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 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 rmtB与 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aac(3)-Ⅱ与 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 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 全耐药菌10种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明德松;苏智军;张志珊;谢尊金

    目的 研究全耐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整合子(int)1、2、3等10种耐药基因的分布.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9株全耐药菌临床分离株6种A-MEs、qacE△1-sul、整合子(int)1、2、3等10种耐药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结果 9株全耐药菌共检出8种耐药基因,其分布为aac(6')-Ⅱ、aac(3)-Ⅰ均1株,aac(3)-Ⅱ2株,ant(3")-Ⅰ、ant(2")-Ⅰ均3株,主要阳性耐药基因为aac(6')-Ⅰ b-Cr 4株,qacE△1-sul1、int Ⅰ 15株;int Ⅰ 2、int Ⅰ 3均为阴性;各有1株菌分别为2、3、5、6种基因阳性,2株菌为4种基因阳性;3株菌均为阴性.结论 全耐药菌菌种分布广;耐药机制多为多重机制,主要与A-MEs和Ⅰ类整合子有关,各种耐药基因的分布无特异性,部分菌需进一步研究.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子类型分析

    作者:陈华良;翁磊;汪丽;邓在春

    目的 探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AMEs)分子类型.方法 采用K-B药敏法测定2007~2008年临床分离的MDR-ABA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药敏表型,筛选出43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以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7种AME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43株MDR-AB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0.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0.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72.1%;7种AMEs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sac(3)-Ⅰ(65.1%)、sac(6')-Ⅰ(60.5%),ant(3")-Ⅰ(55.8%),aph(3')-Ⅵ(51.2%),aac(3)-Ⅱ/(34.9%),ant(2")-Ⅰ(20.9 0A),aac(6')-Ⅱ(18.6%),总检出率为90.7%.结论 临床分离的MDR-AB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 金黄杆菌属检出aac(6')-Ⅱ和ant(2")-Ⅰ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明德松;张志珊;庄建良;苏智军;谢尊金

    ac(6')-Ⅰb、aac(3)-Ⅱ、ant(3")-Ⅰ、aac(3)-Ⅰ)均阴性.结论 金黄杆菌属临床分离株存在AMEs基因,且为两种基因共存.

  • 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作者:季萍;刘玉梅;姜艳;张朝霞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基因.方法 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并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PCR方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基因.结果 13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检出率为65%,其中aac(3)-Ⅰ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ac(3)-Ⅱ基因阳性8株,阳性率为40%、aac(6')-Ⅰ ad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ac(6')-Ⅰ b基因阳性0株、aac(6')-Ⅱ基因阳性0株、ant(3'')-Ⅰ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nt(2'')-Ⅰ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为5%,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基因.结论 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存在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基因.

  •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陈琳;许小敏;何祥辉

    目的 了解医院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中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共76株,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美国CLSI/NCCLS 2006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 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1.85%、头孢哌酮/舒巴坦23.69%、头孢他啶64.48%、头孢吡肟63.17%、亚胺培南63.17%、阿米卡星56.58%、环丙沙星73.69%;7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阳性48株(63.16%)、aac(6′)-Ⅰ阳性39株(51.32%)、ant(3″)-Ⅰ阳性46株(60.53%),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3.16%. 结论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3.16%,另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阴性,可能存在其他修饰酶基因.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赵书平;李琳;姜梅杰

    目的 了解分离自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E)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ATB微生物鉴定仅鉴定细菌,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和ant(2″)-Ⅰ等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36株PAE中aac(6')-Ⅱ阳性19株52.8%、aac(3)-Ⅱ阳性17株47.2%、aac(6')-Ⅰ阳性4株11.1%和aph(3')-Ⅵ阳性1株2.8%,而其他基因均阴性,共有28株(77.8%)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 大肠埃希菌新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李智山;周乐翔;赵建忠;杨燕;邓三季;邹玖明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新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34株分离自患者的ECO进行aac(6')-Ⅰb、aac(6')-Ⅱ、aac(3)-Ⅰ、aac(3)-Ⅱ、ant(3″)-Ⅰ、ant(2″)-Ⅰ等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研究.结果 34株ECO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b阳性8株(23.5%)、aac(3)-Ⅱ阳性27株(39.4%)、ant(3″)-Ⅰ阳性3株(8.8%),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氨基糖苷类高耐药性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高检出率(85.3%)有关;在同一所医院的ECO中同时检出aac(6')-Ⅰb和aac(6')-Ⅰb-cr两种亚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童辉;蒋虹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AMEs基因、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AMEs基因:aac(3)-Ⅰ 11株为55.0%、aac(6′)-Ⅰb 12株为60.0%、ant(3″)-Ⅰ15株为75.0%、aph(3′)-Ⅰ15株为75.0%,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 17株为85.0%,其余7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检出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阳性率高;在氨基糖苷类耐药株中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检出率高.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发现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phA1基因新的变异型

    作者:许亚丰;王春新;陈国千;耿先龙;赵琪;周丽珍;糜祖煌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临床分离菌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DRAB 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均检出aac(6’)-Ⅰ b、ant(2")-Ⅰ、ant(3")-Ⅰ和aphA1,其余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鲍氏不动杆菌WA2859磷酸转移酶aphA1基因经测序为新的变异型.结论 20株PDRAB耐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细菌产aac(6’)-Ⅰb、ant(2")-Ⅰ、ant(3")-Ⅰ和aphA1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发现磷酸转移酶aphA1新的变异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姜如金;朱健铭;吴康乐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MDRAB共3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5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结果 30株MDRAB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4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其他19种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MDRAB耐多种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与细菌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AdeABC外排泵相关.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王英田;傅爱玲;于翠香;王西艳

    目的 检测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B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了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95.0%,共有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5.0%、90.0%、95.0%、65.0%,并检出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5.5%.结论 该组MDRAB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同时存在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产16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析研究

    作者:张强;陆炜方;朱晓珏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第一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其余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主要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其中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 4种基因已在MDRAB中流行.

  • 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与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唐海飞;翁幸鐾;王沁;倪妍楠;沈超;徐媛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可移动遗传元件及耐药基因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10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可移动遗传元件的10种遗传标记、19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大肠埃希菌均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β‐内酰胺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共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的7种遗传标记、3种β‐内酰胺酶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且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很高,但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ntⅠ1、blaTEM、blaCTX‐M‐1群、blaOXA‐1群、aac(6')‐Ⅰ b、aadA5和 aph3′‐Ⅰ阳性率分别为95.0%、65.0%、30.0%、100.0%、50.0%、90.0%、100.0%、85.0%、100.0%、25.0%、40.0%、85.0%和5.0%;可移动遗传元件之遗传标记与耐药基因可分为14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菌株可分A与B两群, A群中1、4、17~19号株,14~18、2、12~13号株为3个独立的克隆。结论2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与β‐内酰胺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该组菌株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