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卵管和子宫内膜双原发癌1例

    作者:蔺会云;丁华野

    患者女性,47岁.孕0产0,月经失调35年,间断性阴道排液15年,小腹胀痛6天.术前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B超示子宫大,内膜厚,宫腔积液,左附件包块,性质待查.MRI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左侧附件区囊实性占位,考虑恶性不除外.

  • 微囊型脑膜瘤1例报道

    作者:高雪;胡冬梅;张丽芝;蔡欣;高鹤立

    微囊型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亚型,WHO(1999)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正式将其列入脑膜瘤分类中[1].因其无经典型脑膜瘤结构,组织形态特殊,病理诊断易误诊为胶质瘤,故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 微囊型脑膜瘤与非典型性脑膜瘤影像学对比研究

    作者:岳松虹;魏晋艳;周俊林;李文一

    目的 对比分析微囊型脑膜瘤(WHO I级)与非典型性脑膜瘤(WHOⅡ级)的影像征象,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微囊型脑膜瘤与2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分叶状、肿瘤囊变、强化均匀性、瘤周水肿、瘤脑界面、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微囊型脑膜瘤与28例非典型性脑膜瘤相比,分叶状(x2=6.034,P<0.05)、肿瘤囊变(xZ=9.784,P<0.01)、瘤周水肿程度(x2=7.336,P<0.01)、瘤脑界面(x2=11.490,P<0.01)、邻近骨质改变(x2=10.134,P<0.01)5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均匀性、脑膜尾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9、0.196,P>0.05).结论 微囊型脑膜瘤与非典型性脑膜瘤在肿瘤分叶状、肿瘤囊变、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邻近骨质改变方面存在差异,能为两种病理亚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曲敏;罗俊生;邱建武;衣服新;张春;黎铁伟;关宁;梁峰

    微囊型脑膜瘤是颅内良性肿瘤,1993年WHO将其归类为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之一.国外文献在1978年先报道了2例,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结合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例病理确诊为微囊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 一例微囊型脑膜瘤CT及MRI表现

    作者:吴晶;贾秀川;孙吉林

    患者女性,57岁,主因间断性发作性头痛近10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影像表现:CT显示右侧颞顶骨内板下方半圆形低密度影(图1),考虑囊性占位.MRI显示右侧颞枕骨内板下方长T1(图2)长T2(图3)信号,FLAIR(图4)呈等信号,邻近脑实质受压并可见片状水肿.增强扫描病变呈多发近均匀的点状及条形强化(图5),随着强化延迟,强化程度明显升高(图6),可见硬膜尾征,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硬膜张力较高,肿瘤组织侵透硬膜,沿肿瘤边界环形剪开硬膜,见肿瘤位于皮质表面,色灰暗,质软呈胶冻状,边界清楚.术后病理:微囊型脑膜瘤(图7),浸润硬脑膜.免疫组化结果:抗波形丝蛋白Vimentin(+++),EMA(++),PR(+),S-100(+),GFAP(-),Ki-67阳性率<10%.

  • 微囊型脑膜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冯润林;王燕

    背景与目的:微囊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罕见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中年患者,男性和女性各1例,男性患者因外伤引起脑出血就诊;女性患者因头痛就诊,病变分别位于左侧额部和右侧额部,大径分别为5.75和5.47 cm.影像学改变均示"脑外肿瘤".镜下瘤细胞排列疏松,形成大小不等的微囊,腔内含粉染之浆液,肿瘤细胞具有空泡状细胞质和细长的细胞质突起,典型的漩涡状结构和砂粒体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呈阳性表达,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if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D34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均呈阴性表达,Ki-67阳性率达3%~5%.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5~6个月,截至2018年1月,2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微囊型脑膜瘤为脑膜瘤的特殊亚型,依据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 微囊型脑膜瘤临床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李玉;闫英;宋福林;孙文利

    目的:提高对颅内微囊型脑膜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本领.方法:对15例颅内微囊型脑膜瘤进行光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质淡染有长的突起,间质丰富有许多空泡状微囊.小血管多,肿瘤内无砂粒体或坏死.电镜下,肿瘤细胞胞质伸出指状突起相互围成囊腔,囊内可见束状胶原纤维丝.免疫组化,Vimetin和EMA染色阳性.结论:光镜下该型脑膜瘤具有一定特征,免疫组化有助于该瘤的诊断,电镜可以正确诊断微囊型脑膜瘤.

  • 9例微囊型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夏作云;边芳;张智弘;虞梅宁;范钦和;潘敏鸿

    目的:分析9例微囊型脑膜瘤(MM)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MM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病变均位于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为主。镜下见拉长的细胞质突起形成多个囊腔,均未见经典型脑膜瘤的漩涡状结构,未见高级别脑膜瘤形态。免疫组化为波形蛋白强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孕激素受体局灶阳性表达, Ki67增殖指数为1%‐5%。结论 M M是一种少见的独特脑膜瘤亚型,具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容易误诊,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或恶性转化。

    关键词: 微囊型脑膜瘤
  • 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对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玉贞;牛广明;高阳

    目的 探讨常规MRI及DWI对颅内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行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分析其部位、形态、瘤周水肿、信号特点及强化情况等,测量其及其他常见类型脑膜瘤(脑膜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和不典型脑膜瘤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病变多位于大脑凸面或大脑镰旁.8例呈圆形、类圆形,4例略呈分叶状.12例瘤周均有水肿,9例为中重度水肿.8例呈长T1、长T2信号,4例呈长T1、中长T2信号,DWI均呈显著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微囊型脑膜瘤ADC值小于其他常见类型脑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类型脑膜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型脑膜瘤与不典型脑膜瘤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影像学结合DWI及ADC值对颅内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胡继良;王浩;陈佳;彭全洲;吕文;陈东

    目的 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影像特点、病理特点,研究其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结果 微囊型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和常见脑膜瘤无差别,CT呈现低密度病灶,水肿明显,易和胶质瘤、转移瘤混淆.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强化明显,界限相对清晰,多由脑血管和硬膜血管供血,瘤周多水肿明显.病理以肿瘤细胞旋涡状,排列疏松,瘤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构成微囊为特征,囊腔充满囊液,细胞核分裂象少见,EMA、vimentin和PR阳性,GFAP阴性,Ki-67<5%.结论 微囊型脑膜瘤发病率低,有特征性,手术首选,预后良好,需要严密观察随访.

  • 微囊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杜渭清;张雪林;韩立新;曹惠霞;崔静;王俊

    目的 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与病理相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额叶6例(左4例,右2例),颞叶2例,顶叶大脑镰旁2例,右侧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12例中9例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平扫时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病变中5例可见脑膜尾征;10例可见中、重度瘤周水肿;镜下组织中见瘤细胞排列疏松,呈微囊状.结论 微囊型脑膜瘤是颅内少见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I有助于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