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春期男性乳腺小管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乔星;祁晓莉;张珊珊;卢晓红

    目的 探讨青春期男性乳腺小管癌的临床与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观察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1例青春期男性乳腺小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青春期男性,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细针穿刺考虑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增生活跃.手术切除标本为灰白色肿物,3 cm×2 cm×1.5 cm大小,质脆,并见直径0.2~0.6 cm的囊腔数个,内可见细乳头状物.镜下肿瘤由开放的单层小管上皮细胞组成,浸润性分布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中,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罕见.在其周伴随微乳头型及筛状型导管内癌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小管外周肿瘤细胞肌上皮标记阴性.术后随访5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发生于青春期的男性乳腺小管癌罕见.需与微腺型腺病、放射状瘢痕、男性乳腺发育等良性病变及具有小管结构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 乳腺硬化性腺病并小管癌1例

    作者:高思宗;雷复华;杨海英

    1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因发现左乳腺包块3月余就诊,体检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外上象限,约核桃大小,活动差.乳腺皮肤及外观正常,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在门诊行包块切除.病理检查:1)肉眼观察:不规则形肿物一个,体积:2.3 cm×2 cm×1 cm大小,表面附脂肪结缔组织,极少部分包膜,切面灰白,淡黄色,质坚实.

  • 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NY-BR-1表达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晓梅

    目的 探讨比较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NY-BR-1的表达.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乳腺小管癌患者58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02例的病理石蜡切片作为研究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NY-BR-1的检测,以及ER、PR、Her-2、Ki-67、nm23、MDR-1以及LRP的检测.结果 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NY-BR-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NY-BR-1表达率明显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P<0.05);浸润性导管癌Ⅰ、Ⅱ级患者的NY-BR-1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患者(P<0.05);乳腺小管癌的NY-BR-1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患者(P<0.05).NY-BR-1表达与ER和PR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而与乳腺癌激素受体Her-2、Ki-67、nm23、MDR-1以及LR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NY-BR-1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率比较低,在高分化癌中的表达率比较高,乳腺小管癌与高分化乳腺癌和Luminal型乳腺癌具有相近的分析程度.

  • 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张阿娜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6例乳腺小管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都选择抗体ER、PR、C-erbB-2、CK5/6、S-100及P63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结果在16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3例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显示,小管癌部分ER、PR均阳性,C-erbB-2阴性,CK5/6、S-100及P63均阴性。结论乳腺小管癌有特殊的镜下特征,容易误诊,诊断中免疫组化起重要作用。

  • 乳腺小管癌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翔;韩文兰;喻其霞;陈彩萍;郭文利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特征和合理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小管癌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普及钼靶和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良根治术可作为基层医院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由于小管癌恶性程度低,今后应尽量选择低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患者的打击,避免过度治疗.

  • 乳腺小管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莹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在病理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确诊率低,尤其在冰冻切片中易与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等相混淆.

  • 乳腺小管癌2例报告

    作者:孙显惠

    乳腺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TC),是乳腺上皮癌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文献报道较少,并且是病理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的肿瘤之一,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必飞

    乳腺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TC)是乳腺癌中少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以往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及诊断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相差较大.作者报道自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切除的乳腺小管癌标本15例,着重探讨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 乳腺小管癌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樊涛;戴冬秋;徐惠绵;宋英杰;王超奇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特征、病理、鉴别诊断和合理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13例小管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普及钼靶和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良根治术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宜选择低创伤性的治疗手段.

  • 乳腺小管癌并发巨大纤维腺瘤1例

    作者:孙晓玲;张树钦;孟维合

    患者,女,57岁,生育1儿1女,因发现左乳肿物伴肿胀2月余于2014年2月12日9:00收入我院普外科。既往体健无乳腺疾患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3/82 mmHg,发育正常,神清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乳外观不对称,左乳明显肿胀,质硬,乳头外下方16~17点距乳头2~3 cm 处触及大小11.0 cm ×8.0 cm ×7.5 cm 肿物,无明显压痛,边界清楚,与皮肤及胸肌无粘连,乳头无溢液,无橘皮样改变及凹陷,同侧腋下触及肿大淋巴结数枚;右乳未见明显异常。术前钼靶影像所见:左侧乳腺呈退化型,左侧乳腺内可见一较大类圆形肿块影,边缘清晰,光滑,直径约9 cm,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影,皮肤增厚,乳头显示不清。提示良性可能性大,不排除错构瘤,建议结合临床诊断(图1)。乳腺针吸活检示可见瘤细胞,镜下见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染色质多而较粗,核仁较大,有些1~2个;胞浆蓝色或嗜多色,可出现核裂,涂片中还多见裸核瘤细胞,偶见瘤巨细胞(图2)。临床初步诊断左乳湿疹样癌。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于2014年2月19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所取标本大体所见:左侧改良根治乳腺,乳腺大小40 cm ×26 cm ×10 cm,皮肤面积20 cm ×8 cm,皮肤表面紧张发亮,乳头偏心附着,未见乳头凹陷及橘皮样改变,书页状切开乳腺,外下象限据乳头2~3 cm 见一肿物,大小11.0 cm ×8.0 cm ×7.5 cm,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质略韧;余皮下乳腺组织与正常乳腺明显不同,切面灰白、灰红色,半透明,质略脆。病理回报:左侧改良根治乳腺,乳头下方可见硬化型小管癌组织浸润(图3),腋下淋巴结癌转移21/22枚,底切缘未见受侵,并见巨大纤维腺瘤形成。免疫组化(图4):TP(++);GST -Ⅱ(+);TOPOⅡα(±);ER(+++弱阳性细胞数>70%); PR (+++弱阳性细胞数>50%);CerbB -2(-);P53(+);Ki -67(阳性细胞数<10%); Bcl -2(+++);EGFR(++)。术后创面愈合良好,随访5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 乳腺小管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作者:吕国庆;周斌;甘继瑶

    乳腺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 of breast)是指由分化好、内衬单层上皮细胞的腺管构成的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发病率低,预后好.TC首先由Carnil在1869年描述,McDivitt于1968年第一个用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命名.在病理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确诊率低,尤其在冰冻切片中易与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等相混淆.本文复习作者5例明确诊断的乳腺小管癌及文献报道病例,全面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肿瘤的认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