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FDG PET-CT在确定乳腺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卓小丽;李诗运;戴儒奇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确定乳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中,有32例患者在术前进行了全面PET-CT检查,检查范围包含乳房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及周身脏器.后将手术病理与PET-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结果是:Ⅰ期是3例,Ⅱ期22例,Ⅲ期4例,Ⅳ期2例,良性肿块1例(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小叶癌).Ⅰ期-Ⅱ期25例患者中PET-CT发现腋下淋巴结转移15例,同侧内乳淋巴结2例,锁骨上窝淋巴结1例.手术后病理或针吸活检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24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腋下淋巴结转移14例,淋巴结转移正确率为93.3% (14/15).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于诊断乳腺癌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中更具优势,对于乳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基于PET/CT形变配准技术对放疗前后靶区变化的评估

    作者:张路路;杨娟;黄浦;赵睿;马长升;尹勇;李登旺

    PET图像提供的新陈代谢信息可用于判断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区域,对于制订精确的放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采用多分辨率形变配准的方法提取放疗前后CT图像的形变域,并将其作用于放疗前PET图像,与放疗后的PET图像相比较,通过设定图像中SUV的阈值,判断勾画轮廓之间的重叠率,以获得图像中的高摄取区域,回顾性指导精确放疗.研究针对22例肺癌病例,实验结果显示放疗后残留的高代谢区域和放疗前GTV重叠较好:当阈值设定为SUVmax的70%、80%和90%时,对应的重叠率分别为(95.2±0.6)%、(96.6±3.4)%和100%;当阈值设定为SUV2.5和SUV5.0时,对应的重叠率为(86.0±6.6)%和(97.0±3.0)%.对氟代脱氧葡萄糖(FDG)高摄取区域的高重叠率表明病变区域在放疗前后的位置相对稳定,放疗后的残余肿瘤基本上位于放疗前靶区对FDG的摄取区域.初步实验结果证明,研究可用于判断靶区区域对放疗的反应,回顾性指导在放疗计划中,针对放疗后残余的靶区加大照射剂量,保护危及器官和组织,精确放疗.

  • 18F-FDG PET-CT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作者:张雯杰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CA19-9的检测对早期筛查胰腺癌有一定意义,非创伤性的解剖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和MRI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分期以及疗后随访有重要作用,但对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整体估计不够准确,且手术或放疗也会使解剖结构变得复杂,难以鉴别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而且不能早期、准确的评估放化疗疗效.18F-FDG PET-CT(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检查能对18FDG异常浓聚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还能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此外,全身PET-CT检查对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病灶有很高的检测率,能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 18F-FDG PET-CT功能影像引导下鼻咽癌同步加速生物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刘科;刘国才;刘媛媛;吴峥;邓俊;朱苏雨

    目的 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欠佳,多种不同的放疗技术已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以提高其疗效.本研究采用18 F-FDG PET-CT功能影像引导同步加速生物调强放疗技术(simultaneous modulated accelerated biological radiation therapy,SMABRT)治疗鼻咽癌,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06-01-2011-12-05采用GE Discovery ST_8 PET-CT进行模拟定位,显像药物为放射性核素18F标记的FDG,采用视觉分辨法勾画鼻咽肿瘤代谢活性高聚区并定义为GTVnx.pet,中位剂量78 Gy(68.5~81.6 Gy),2.18~2.47 Gy/次,根据CT、MRI或电子鼻咽喉镜所示肿瘤范围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nx,中位剂量74.6 Gy(67~80.4 Gy),2.03~2.44 Gy/次;颈部肿大淋巴结GTVnd中位剂量72 Gy(60~78.5 Gy),1.82~2.38 Gy/次;CTV1剂量60 Gy,1.82 Gy/次;CTV2剂量54~56 Gy,1.64~1.70 Gy/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56.63个月(1.90~90.97个月).全组4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al,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3%、93%和86%.Ⅰ、Ⅱ、Ⅲ和ⅣA期4年OS分别为100%、100%、88%和67%(x2=7.710,P=0.052),LFFRS分别为100% 、86% 、92%和97%(x2=1.928,P=0.587),DMFS分别为100%、100%、95%和65%(x2 =14.079,P=0.003).GTVnx.pet低剂量组(≤77 Gy)和高剂量组(>77 Gy)4年OS、LRRFS和DMFS分别为82%和83%(x 2=0.005,P=0.948)、80%和97%(x2 =5.569,P=0.018)、97%和81%(x2 =3.598,P=0.058).多因素分析显示,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GTVnx.pet照射剂量,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总分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N分期.全组患者未发生≥3级晚期放射性损伤.结论 采用18 F-FDG PET-CT功能影像引导下SMABRT治疗鼻咽癌,当给予肿瘤代谢活跃区较高的照射剂量时,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各分期之间LRRFS无显著差异,不增加正常组织晚反应损伤,肿瘤代谢活跃区的照射剂量为影响LRRFS的唯一因素,总生存及无远处转移生存未见明显改善.

  • 18F-FDG 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兰平;于金明;郭洪波;付政;韩安勤;杨国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区域淋巴结放疗靶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术前同期行PET-CT和CT检查.经盲法阅片后,由肿瘤放射治疗医师结合影像诊断结果 分别在PET-CT和CT图像上勾画靶区,并与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0%、54.2%、54.8%、38.9%和70.3%,PET-CT分别为88.0%、85.4%、86.3%、75.9%和93.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PET-CT对诊断肺门区域淋巴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FDG PET参与靶区勾画后,46.5%的患者淋巴结靶区改变,其靶区完全包含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率为75.9%,与单纯CT(48.3%)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更准确地估计NSCLC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范围,从而指导放疗靶区的勾画.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路光;丁连安;赵延东;王莉莉;侯钦猛

    目的 分析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PET-CT)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怀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确诊.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原发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在胃癌中对于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0%(4/5)、90.9%(10/11)、87.5 %(14/16),对结直肠癌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9%(8/9)、92.9%(13/14)、91.3%(21/23).PET-CT诊断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0.0%(3/6)、90.0%(9/10)、75.0%(12/16),诊断结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4%(5/7)、93.8%(15/16)、87.0%(20/23).结论 18F-FDGPET-CT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优于传统检查方法.

  • 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张立清;张喜平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前瞻性分析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结果 与病理无效组相比,病理有效组患者SUVmax0显著增加(9.54-±3.11 vs6.12 ±3.21,P=0.015);SUVmax1变化率显著增加(53% ±17% vs29% ±11%,P=0.000);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加(61% ±21% vs 34% ±12%,P=0.000).与未pCR组相比,pCR组患者SUVmax0显著增加(10.54 ±4.11 vs 5.87 ±2.21,P=0.000);SUVmax1变化率显著增加(57%±17% vs 28%±10%,P =0.000);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加(64% ±23% vs33% ±11%,P=0.000).结论 18F-FDG PET-CT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一种影像学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基于体积测量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之光;孙洪赞;黄仁艳

    目的 探讨肿瘤代谢负荷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86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以TNM分期分为ⅠA~Ⅳ期,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在PET-CT图像上测量原发肿瘤标准摄取值(SUV)的峰值(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总肿瘤糖酵解(TLG),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TV、TLG和SUVpeak在原发NSCLC临床TNM分期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MTV和TLG与肿瘤T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72、0.69 (均P<0.05);与肿瘤的M分期亦呈一定程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26、0.29 (均P<0.05).SUVpeak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以及远处转移M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8,0.24,0.26 (均P<0.05).结论 基于体积测量的 18F-FDG PET-CT参数与原发NSCLC临床TNM分期有密切关联.MTV、TLG值越高,更提示NSCLC患者的T分期越高,另外SUVpeak与T、N、M分期均呈一定正相关.

  • 18F-FDG PET-CT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套细胞淋巴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谢彦;应志涛;王雪鹃;宋玉琴;郑文;王小沛;林宁晶;涂梅峰;平凌燕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19例初治MCL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18F-FDG PET-CT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MCL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接受分期评估时的18F-FDG PET-CT均显示代谢增加,中位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7.4(范围:2.5~18.3).在有骨髓侵犯的8例患者中,仅2例的18F-FDG PET-CT提示骨髓侵犯.18F-FDG PET-CT的SUVmax与Ki-67(Ki-67≥30% vs<30%)无关(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范围:3~58个月),估算3年OS率为71%,3年PFS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和疗效与PFS (P=0.000、P=0.004)和OS (P=0.002、P=0.004)均明显相关,而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简化MCL国际预后指数(simplified MCL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sMIPI)和分期评估18F-FDG PET-CT的SUVmax 均与PFS和OS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Ki-67、IPI、sMIPI、分期评估18F-FDG PET-CT的SUVmax和疗效均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8F-FDG PET-CT作为MCL的检查手段之一,刘骨髓侵犯的检出率较低.Ki-67和疗效可能与MCL患者的预后相关,但仍待大样本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 18F-FDG PET/CT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附75例报告)

    作者:陈彩龙;陈文新;周庆伟;林美福;陈国宝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胃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胃部病变患者PET-CT表现,部分患者胃部充盈下延迟2 h扫描或加行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48例胃癌确诊35例,其中腺癌34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1例胃镜示黏膜下早期胃癌,PET/CT未发现明显病灶.(2)对胃间质瘤4例,良性平滑肌瘤2例,恶性间质瘤2例能准确定性、定位及显示毗邻关系.(3)对胃淋巴瘤3例均能准确定性、分期及显示累及范围等.(4)胃炎性摄取或生理性摄取20例,其中8例胃镜示慢性胃炎.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大部分胃部肿瘤及转移灶可准确定性,但早期黏膜下病灶有可能漏诊;对部分正常胃部或炎性病变结合放射性分布特点、胃壁形态,必要时胃部充盈下或低张状态下行CT扫描、廷迟扫描或增强扫描等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燕;赵芬;于金明

    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佳,常规影像学技术在其诊断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 F-FDG PET-CT)可早期发现细胞代谢改变并实现精确解剖定位,在结直肠癌的放化疗后疗效评价、预后预测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复发转移的监测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适时、合理地应用18F-FDG PET-CT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

  • 基于PET-CT与MRI-CT融合图像的鼻咽癌IMRT剂量学特点比较

    作者:孔旭东;杨伟强;张健;赵涤非;秦丽娟;杨波

    目的:比较基于18FDG PET-CT及MRI-CT融合图像的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特点差异.方法:3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相同体位固定下分别行18F-FDG PET-CT、MRI及定位CT扫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进行图像融合,医生分别基于PET-CT及MRI-CT融合图像进行靶区GTV勾画,得相应的GTVnxp GTVnxm和GTVnxm、GTVndm,比较基于两种融合图像靶区勾画的体积、位置以及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等剂量学特点.结果:GTVnxp体积、GTVndp体积分别明显小于GTVnxm体积、GTVndm体积,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位置上并不完全重叠,GTVnx主要的位置差异在颅底及咽旁淋巴结;同时剂量适形指数(CI)PET-CT组优于MRI-CT组,剂量均匀性指数(HI)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T-CT有助于鼻咽癌靶区勾画,靶区体积小于以MRI为基础的靶区,PET-CT的靶区并不总包含于MRI为基础的靶区内,以PET-CT为基础勾画靶区的计划适形指数好.

  • 18F-FDG PET-CT与胸部屏气螺旋CT联合在NSCLC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总飞;李鹏;杨慧远;刘先本;张瑞祥;刘士磊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与胸部屏气螺旋CT联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62例NSCLC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与胸部屏气螺旋CT在NSCLC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2例患者中,CT-T分期准确性为80.65%(50/62),18F-FDG PET/CT-T分期准确性为64.52%(40/62),两组T分期准确率显著性差异(P<0.05);中央型肺癌伴明显阻塞性改变患者CT-T分期准确率为14.29%(1/7),18F-FDG PET/CT-T分期准确率为71.43%(5/7),两组诊断正确率差异显著(P<0.0 5);CT密度法-N分期准确率为67.84%,摄取法-N分期准确率为69.35%,CT密度+摄取法-N分期准确率为77.42%,三组N分期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M分期准确率为91.94%,18F-FDG PET/CT-M分期准确率为98.39%,两组M分期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CT-TNM分期准确性为80.65%,18F-FDG PET/CT+CT-TNM分期准确性为91.94%,两组TNM分期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联合18F-FDG PET/CT可有效提高NSCLC患者术前分期准确率.

  •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随访的诊断及其预后的价值

    作者:郑明发;赵春雷;陈自谦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随访的诊断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0例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患者,回顾18F-FDG PET-CT显像和常规影像学诊断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的方法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合18F-FDG PET-CT与相应组织病理定性诊断,以ROC曲线确定黑色素瘤病灶佳SUVmax。通过建立以性别、年龄、病灶SUVmax、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部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整体生存率的因素。结果40例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灵敏度86%、特异度96%、准确性90%;常规影像学诊断阳性预测值79%、阴性预测值72%、灵敏度65%、特异度78%、准确性73%%;黑色素瘤病灶佳SUVmax为2.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SUVmax(相对危险度RR=1.312,P=0.009)和淋巴结转移情况(RR=2.815,P=0.004)是影响整体生存率主要因素。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患者综合治疗后的诊断比常规影像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对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18F-FDG PET-CT功能参数对其引导下鼻咽癌生物调强高剂量放疗预后的意义

    作者:李金娇;朱苏雨;刘科;吴峥;刘媛媛;邓俊;周菊梅;刘国才

    目的 报告一组18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其功能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18F-FDG PET-CT引导同步加速生物靶区调强高剂量放疗的87 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治疗后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PET-CT的相关参数,包括鼻咽原发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P)、鼻咽原发灶平均摄取值(SUVmean-P)、鼻咽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P)、鼻咽原发灶肿瘤糖酵解总量(TLG-P)、颈部转移淋巴结大标准摄取值(SUVmax-N)、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摄取值(SU-Vmean-N)、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代谢体积(MTV-N)、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糖酵解总量(TLG-N)与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5年总生存率为80.2%,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3.9%,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为91.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85.6%,5 年无病生存率为77.6%.纳入晚期放疗不良反应分析的80例患者均未发生3级或3级以上晚期放疗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GTVnx.pet剂量是5年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MTV-P≥11 cm3、SUVmax-N≥7和 MTV-N≥14 cm3是5年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18 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获得了极高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 GTVnx.pet放疗剂量是影响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鼻咽部MTV、颈部转移淋巴结SUVmax 和MTV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 PET-CT与组织病理学在肺部肿物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曦光;闫琰;冯思阳;蔡开灿;吴华;蔡瑞君;刁定伟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aprhy,18F-FDG PET-CT)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在可切除肺部肿物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肺部肿物患者在术前PET-CT诊断和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对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部肿物性质、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PET-CT与术后病理在肺肿物良恶性判断符合率为87.3%,一致性中等(κ=0.401,P <0.001),说明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部肿物性质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 检验结果 P =0.508);术前 PET-CT 与术后病理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85.9%,一致性中等(κ=0.697,P <0.001),两种诊断方法在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 检验结果 P =0.754);术前 PET-CT 与术后病理在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7.4%,一致性中等(κ=0.523,P <0.001),两种诊断方法在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McNemar检验结果P =0.454)。结论:术前PET-CT与组织病理学在肺部肿物诊断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术式的选择提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依据。

  • 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肺不张PET-CT与CT靶区勾画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夏邦传;廖福锡;容谦

    目的:比较研究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应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同机融合图像(18F-FDG PET-CT)和CT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方法:将20例经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检查显示伴有肺不张患者,行胸部CT增强扫描及PET-CT显像扫描,根据CT及PET-CT结果分别勾画原发病灶,称GTVCT和GTVPET,并分别计算出GTV的体积并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GTVCT和GTVPET均有不同程度差异;GTVPET较GTVCT明显缩小[(119.75±17.83)cm3 vs (133.05±19.21)cm3,P<0.01)],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8,P<0.01);其中3例患者的GTVPET较GTVCT增加18.1%,17例患者的GTVPET较GTVCT缩小14.3%.结论: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肺不张患者使用18F-FDG PET-CT显像靶区勾画较CT更精确,能更好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131碘-组胺-吲哚美辛对小鼠荷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陆国秀;张彩霞;辛军;刁尧;高继东

    目的: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AR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测定及18F-FDG PET-CT显像等方式观察131碘-组胺-吲哚美辛(131I-His-IN)对小鼠荷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给予131I-His-IN后,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肿瘤组织及其它非肿瘤器官放射性计数,制成ARG切片及HE病理切片.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半定量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抑瘤率.应用ELISA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标本VEGF含量.结果:ARG显示:131I-His-IN选择性浓聚于肿瘤组织,黑色银颗粒主要在肿瘤细胞浆及细胞核分布.给药后8h肿瘤组织与肝脏、肾脏、肌肉、血液的放射性摄取比差异显著(F=3.46,P<0.05),肿瘤组织放射性强度达到大值(52%).病理显示肿瘤坏死组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18F-FDG PET-CT显像,治疗后的肿瘤组织SUVmax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4,P<0.05),抑瘤率以131I-His-IN降低为显著达54.8%;血清中VEGF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以131I-His-IN及His-IN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4,P<0.05).结论:放射自显影观察到131I-His-IN选择性浓聚于肿瘤组织上,作用靶点以胞核、胞浆为主,胞膜也有部分存在;随时间推移瘤组织坏死逐渐增加、抑瘤率升高、血清中VEGF水平逐渐下降,证明131I-His-IN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8F-FDGPET-CT显像通过SUVmax值动态变化,可用于监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 18F-FDG PET-CT在诊断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李硕;王昭;王旖旎;张嘉;闫丽娟;卫青;汤然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资料,均行18F-FDG PET-CT检测,与终经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18F-FDG PET-CT诊断LAH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LAHS在PET-CT中的显像特点.结果 30例HPS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LAHS的灵敏度为85.71%(12/14),特异度为93.75%(15/16),阳性预测值为92.31%(12/13),阴性预测值为88.24%(15/7).18F-FDG PET-CT对于T、B细胞LAH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LAHS浅表淋巴结常以锁骨上淋巴结累及为主.而在深部组织器官中,脾为常累及部位,其次为肝、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及骨髓.结论 在HPS确诊情况下,18F-FDG PET-CT检出LAH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为LAHS的诊断、指导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